初夏时节,风清景明。蔚蓝的天空上,白云悠闲飘荡。一排排绿色的树木环绕田间,把大片的麦地拥入怀抱。在这个到处洋溢着蓬勃活力的季节里,市文联领导偕市作协会员和市摄影协会会员来商河县采风。县文联领导,县作协主席团成员和县摄影协会会员荣幸陪同。我们一行15人一路走,一路看,真可谓收获满满,既惊讶乡村面貌的巨大变化,又感叹驻村第一书记及村支部书记的勤于奉献。尤其是殷巷镇逯家村的党支部书记张洪军同志给采风队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千磨万击还坚劲
5月12日上午,中巴车轻快地行驶在公路上,大家一路欢笑。一会儿就到了殷巷镇逯家村,入村的柏油路虽不宽但平整如砥,路两旁的国槐枝繁叶茂,不时传来鸟儿清脆悦耳的鸣声。一排排大棚分列两边,白色的塑料膜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在村口下车后,首先看到一块高高竖起的标志牌“齐鲁样板村”,大家纷纷交谈起来,济南市摄影协会的几位同志更是忙碌起来,咔咔的响声犹如欢快的乐曲,演绎着乡村的魅力。因为初识济南市作协的几位文友,趁此机会大家交流地热火朝天。
“我来晚了,没有及时迎接大家。”随着瓮声瓮气地说话声,一位身材粗壮矮胖的汉子从电动车上下来。黑红色的脸上洋溢着微笑,上衣的口袋上别着一枚党徽,一猜想就知道这就是村支部书记张洪军同志。握手之际,他粗糙的大手特别有力,让人一下子感受到他的质朴和勤劳。笑眯眯的眼神里饱涵睿智,不愧是一位杰出的乡村带头人。
幕天席地,绿树撑伞。大家热情地围住张洪军同志问东问西,张洪军幽默风趣的话语不时引来一阵阵笑声。大家也大体了解了张洪军同志的奋斗历程。
张洪军同志,1964年出生,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是殷巷镇逯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商河佳禾留兰香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殷巷镇留兰香产业党委副书记。济南市人大代表,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并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逯家村位于商河县殷巷镇政府驻地以南2公里,省道240线东侧,全村有396户,1175口人,耕地1400亩。在2018年成为“出彩人家”市级示范村,全村58户家庭都有了“出彩机会”。该村于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村,202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乡村带头人,逯家村才从名不见经传的“人穷破村庄”变成了今天富美的“花园村落”。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张洪军同志深有体会,可谓刻骨铭心。
2005年以前,张洪军同志主要从事运输行业,俗称“跑大车的”,当时他有自己的小车队,有7辆运输车,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但是面对大部分群众渴望富裕但又没有门路的现实状况,他毅然舍弃了这份丰厚的工作,在2005年村里进行换届选举,顺应群众的意愿,党员、群众全票选举他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当他做这个选择时,内心充满矛盾,一边是蒸蒸日上的生意,一边是充满期待的乡里乡亲,摆在他面前的是一道极难的选择题。但是致富不忘乡亲的信念支撑着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放弃正红火的运输生意,出任月工资不足200元的村党支部书记,这一抉择深得老百姓和党委政府的广泛赞誉。
当真正担起这副担子时,张洪军同志才深切体会到前进路上的艰难困苦,许多时候深感无奈。常言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但是共产党员的本色最终支撑着他,暗下决心:群众日子好不了绝不能退缩。
在2007年之前的逯家村还没有进行整体规划,街道坎坷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胡同狭窄弯曲,有的人家连电动三轮车都无法出入。面对现状张洪军同志没有气馁,于是召集党员和群众代表,开始研究村庄建设5年规划。历经反复修改,几经争论商议,最终确定好方案。
刚规划的时候,宅基地多的村民不理解,刚建好房屋的村民仇视,无法建房的村民有意见,还有一些故意给村“两委”出难题的“钉子户”等等。既然规划出来了,第一刀切在哪?只能切在自己身上,这样老百姓才会信服。为此,张洪军的老婆没少和他赌气,但张洪军坚韧不拔的志向和善良的品性又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家人,最终家人理解了他。
2006年,他带头拆掉了自己家的老院子,在规定位置建设了新的院子。为了村庄的长远发展,跑东家,说西家,嘴磨破了,脚走硬了…… 群众看到村“两委”整治的决心了,抵触情绪也就不那么大了,工作推动也就快了。这真应了一句俗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啊!到2011年,村里所有的院落都完成了重建,规划出东西向和南北向各一条大街,并先后完成了进村路硬化、直饮纯净水和热风机安装、排水管道改造、弱电入地、旱改厕等民生工程,逯家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房屋宽敞,道路通畅,鸡犬相闻,绿树、鲜花、绿竹扮靓村庄,俨然成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张洪军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自觉践行入党誓言,以诚心、真心、爱心赢得了尊重。其品质恰如郑板桥笔下的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宝剑锋从磨砺出
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村庄建设好了,群众看到了希望。这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发展产业,让群众富起来才是下一步的大课题。逯家村之前是典型的贫困村,村小地少,缺乏支柱产业,土地是老百姓手头上唯一的资产。要让老百姓“唯一的资产”“活”起来,唯有在村里的土地上做文章。
一年夏天张洪军跟镇上的领导外出考察时,在新疆第一次见到了留兰香。经过多方面详细了解得知,留兰香又名绿薄荷、香薄荷,是一味中药,能祛风散寒、消肿解毒,但其最具价值和用途的是提取出的精油。并且很容易成活,平时管理主要是浇水,一年收割两次,用途广泛,国内种植面积很少,市场潜力巨大。考察当天,他就下定了要种植留兰香的决心,当年就把种苗引回来了。
当时考虑到群众可能对新产业不认可,他决定自己先试种,成功以后再推广。他先与自家兄弟种植了60亩核桃与留兰香,但是当年收益与传统作物持平,没有达到理想的收益。那段时间,张洪军绞尽脑汁。于是,他不顾舟车劳顿自掏腰包,多次到青云等地考察,引进了新的留兰香品种,反复尝试新的管理办法和经验,终于成功。
当留兰香开花时,清香袅袅,弥漫了整个田野。路过此地的人们没有一个不发出啧啧地赞叹声,更有爱好旅游的人们来此打卡,感受乡村旖旎风光。更令张洪军欣慰的是:这一年,逯家留兰香亩均净收益达2500元以上,相当于2亩以上传统作物种植收益,算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也迈出了留兰香产业发展的第一步。
群众看到留兰香巨大的经济效益后,纷纷效仿种植。但粗放的管理,再加上天气、市场等因素,到2015年时,全镇种植面积严重萎缩,并且普遍赔钱。
眼看着好起来的日子又要白费。张洪军内心焦急万分,寝食难安。永不服输的个性让他彻夜难眠,经过深入学习考察,他认识到留兰香产业发展的困境在于管理的不规范,要想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唯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
2016年,他和村“两委”商议,决定以合作社的形式重启留兰香种植,推广精细化管理模式。找病根、出思路,最终探索总结出“殷巷留兰香种植模式”,冬季合理密植,第二年春季灌溉,适当施有机肥,去除变异植株,夏、秋季择时收割。这种管理模式实现了亩均15公斤精油产量的历史最高纪录,给全村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为更好地发展留兰香产业,张洪军建起了拥有44套精油提炼设备的留兰香精油加工车间,缩短了蒸馏周期,提高了蒸馏效率,实现了留兰香精加工,大大提高了精油的产量与质量。
当一瓶瓶包装精美留兰香精油出现在展台上时,张洪军禁不住热泪盈眶,无数个日夜的辛苦和酸楚顿时烟消云散。每一瓶留兰香精油如轻巧的仙子,那么惹人喜爱。短暂的喜悦之后,新的问题又迎面而来。精油提炼出来了,但是卖给谁呢?
夜深人静的时候,张洪军眼望一轮明月,久久不能入睡。月亮啊!你那么神奇,为什么就不能给我出一个好主意呢?夜露打湿了他的衣衫,丝毫不觉。妻子心疼他,几次召唤进屋,他好像一点都没有听见,完全沉思于自己的世界里。忽然,茅塞顿开,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于是他和乡镇领导以及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的专家拿着留兰香精油及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到各香料公司挨家挨户地“谈判”。然而有的香料公司却认为他们是“油贩子”、搞推销的,结果是处处碰壁,最终在经历种种波折后,凭借愚公移山的精神终于感动了“上帝”,与上海的一家大型香料进出口企业达成合作,当年村里的精油就卖了12万元。
为了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张洪军坚持“品牌强农”,为商河留兰香做了有机认证,从而完善了整个留兰香种植体系,打通了殷巷留兰香精油通向国际市场的渠道。这两年,通过与行业“独角兽”华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研发了10余种留兰香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留兰香品牌知名度,充分体现了留兰香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张洪军同志的成功也充分印证了陆游的那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三,大鹏一日同风起
留兰香深加工的巨大成功,激励着张洪军的工作热情,他好像一只大鹏鸟随风而起尽情地翱翔于蓝天,而这股助力的旋风恰恰就是省派乡村振兴队,得益于2018年9月份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进驻殷巷镇,逯家村再次迎来新的契机。
带着一颗诚心,他多次找到服务队共同商谈留兰香发展思路。在服务队的大力帮扶下,张洪军三顾茅庐,远赴上海聘请了同济大学张德顺教授团队,设计了乡村振兴殷巷样板区,共包含名果绿洲、闻香识巷、石榴瓶雕塑、景观廊道等14个精品区域,涵盖产业、生态、文化、人才和组织5大项,争取到扶贫资金和中央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了25座温室大棚,棚内栽植草莓、油桃、葡萄等果品以及花卉等,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了产村融合,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通过与山东齐风鲁韵旅游公司开展的教育研学合作,与其签订了学生研学就餐住宿协议,进一步整合开发村庄资源,预计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以上。借助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投资1200万元的“山东省美丽村居”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一个集休闲、采摘、观光、农事农耕体验于一体的高效农业园区已经基本形成。
历经2015年的“小低谷”,张洪军认识到乡村振兴中人才、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将目光瞄准科研院校,在镇党委政府和服务队的帮助下,佳禾留兰香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农业科学院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建立的科研合作关系,通过政产学研紧密合作模式,依靠强有力的专家队伍,逯家村在精油提取、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山东省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济南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山东交通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济南市农业局留兰香种根繁育基地”“济南市继续教育教学基地”等称号。
一系列举措地得力实施,2022年逯家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5万元,年吸收260人在留兰香产业园就业,合作社连续三年劳务用工支出超过120余万元。同时,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成立了“张洪军工作室”,定期开展留兰香种植管理培训,累计培训留兰香种植管理人员300余人,从而为留兰香产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本土人才。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2019年,在镇党委指导下,以产业为纽带,逯家村党支部联合周边11个村党支部成立了留兰香产业联合党委,形成了“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的功能性党建联合体基本架构,为留兰香种植规模的有序扩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张洪军被任命为留兰香产业党委副书记,成了全镇留兰香产业的“领路人”。同年,又利用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建设了25个大棚,种植了桃子、葡萄、富硒黄金瓜等“精致”果品。
2020年3月第一批草莓上市采摘,被中央电视台播出报道。2020年12月,逯家村成立了商河县绿康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组织社员开展果树种植、销售社员产品,为社员提供果树种植市场信息、技术推广与培训服务。随着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在农村不断涌现,他开始思考如何拓宽产品销路,同时建设了农特产品O2O体验厅,并尝试“线上”销售推广模式,化身“主播”线上带货,目前各类果品线上销售量达到10万斤,拓宽了销售市场,也打响了品牌,实现村集体、群众“双增收”。
常言说得好,大河有水小河满。集体经济增收后,全村群众都是留兰香的受益者。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收入都突破万元,甚至贫困户人均达到了12577元,极大改变了先前的落后面貌。让共同致富不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
张洪军同志勤勤恳恳,清廉为政,不知疲倦,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带领一方振兴乡村经济,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勇于担当的本色。“大风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他的引领下,定能实现乡村振兴的鸿鹄之志。
微风轻拂,阳光不燥。张洪军同志侃侃而谈,一连串的数字准确呈现,并不时讲一两句笑话,逗得大家笑声不绝。采风团成员从这位朴实的农村支部书记身上看到乡村发展的未来,因为只有这样的乡村带头人,才能完成党赋予的使命。在你问我答的愉快交流中,不知不觉夕阳西下。
当我们挥手告别时,真得有点恋恋不舍。绿树环绕的村庄,白墙红瓦的村居,干净平坦的街道,还有乡亲们幸福的笑声,都如影随形般留在了我们内心深处。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为主的社会,今天乡村实现了“三产”深度融合,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质的蝶变,真得应该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更应该感谢党和政府一心为民的好政策啊!
留兰香啊,留兰香!张洪军同志就是一株扎根这方热土上的留兰香,他不仅把兰香留给群众,更让兰香浸透了我们的心灵。再回首远望,大片的留兰香郁郁葱葱,与蓝天相望,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伟大的梦想……
赋诗赞曰:
朝起夕归田野行,欢歌一路沐清风。
逯家归来留兰香,欣看乡村图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