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甲春的头像

孙甲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08
分享

心灵的净土 ——读《瓦尔登湖》随感

《瓦尔登湖》是十八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改革家、自然主义者——亨利.戴维.梭罗的作品。这部书融入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体现出亲近自然,回归本心的生活理念。作者通过自己独处瓦尔登湖畔亲近自然接触田园,感知了自然的魅力,探寻生活的真谛,即使过去了二百多年,依然处处闪耀着宁静、恬淡、智慧的光芒。

超越世俗的深省。书中写到“众所周知,读者并不都是有钱人,其中有许多人都很穷困,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需要节衣缩食才能支付买书钱的人,绝对存在于阅读本书的读者中。为了读这些文字,他们必须从债主那儿偷时间。你们这些卑贱如泥,躲躲藏藏地生活着,这一点我看得非常清楚,因为我有一双被世俗磨利的眼睛。”作者用犀利的眼光审视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看到了很多人希望从伟大的文学作品中寻找精神力量,让卑贱的自己走出生活的泥潭,看到光明。然而,现实又是如此残酷。无怪乎作者感慨“平静而绝望,这就是许多人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就是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如何走出绝望,特别是过于追求物质的绝望,卢梭告诉人们“绝大部分奢侈品,以及大部分所谓的能使生活舒适的东西,非但不是必需的,反而会大大阻碍人类的进步。”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梭罗才认为“真正的哲学家追求,生活过得比谁都穷苦,精神上比谁都富有。”

梭罗深晓东西方哲学,他认为:如果过于沉溺于物质的享受,实际上那些所谓的富人,就是将金银铸造成了镣铐,将自己禁锢起来。今天世界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高度发达的经济创作了无穷的财富,许多人过上了几乎是随心所欲的生活。但是,极度的贪婪丑陋人性依然促使很多人铤而走险,丢弃了职业操守,无视高贵的道德定律和强大的法律尊严,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卢梭独处瓦尔登湖畔,自己筑房、寻食,过安静有趣的生活。他是告诉世人,物欲解决不了心灵深处的问题,唯有淡泊物欲,才能拥有宁静致远。

在那个年代,梭罗深刻认识到“一个阶级的奢侈是以另一个阶级的贫困为基础的。”当时的美国社会是这样,二百多年过去了,现在的美国社会仍然如旧。无比繁华的社会里,又有多少贫困人流落街头,居无定所,朝不保夕。当今人们总是津津乐道美国的那些大资本家——索罗斯、巴菲特、比尔盖茨,然而社会底层的那些穷人悲哀的生活着,美国政府是否真正关心过呢?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过着至简的生活,静心阅读。阅读中,汲取精神的丰厚营养。“静坐着,在心灵的世界里翱翔,我从书本中获得这种好处。一杯美酒足令人沉醉;当我如饮琼浆玉液般地品读着深奥的教义时,便体验到这样的愉悦。”整整一个夏天,梭罗遍读名著。他认为那些文学大家一直都是孤独的,他们的文字总是被印得稀奇古怪而令人费解。但是,耐心阅读后,他感悟到用宝贵的青春年华阅读原著是非常值得的。他说,希腊文学的纪念碑就如希腊的大理石雕像一般,两千多个夏天在它们上面留下金灿灿更成熟的秋天的色彩。书籍是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是所有国家都能世代相传的最优良的遗产。阅读让梭罗的思想愈加深邃,对社会的解剖愈加透彻。如果当下,每一个人都能静心阅读,也许那些快餐文化就不会大行其道,人们更能从纷繁的工作中走出来,让自己的心灵纯粹澄澈,而不至于迷失于名利的热恋中。

梭罗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素面朝天,静静思考。不计较爱情、金钱和名誉,只是认认真真地追求真理。他忍受住人们对他的误解,给那个时代点亮了一盏文明的灯,照亮了世俗的黑暗,从这个角度而言,梭罗是那个时代伟大的作家,永远令后世景仰。

掩卷沉思,《瓦尔登湖》不仅是梭罗的精神寄托,更是读者心灵深处的一片净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