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哥送来一个轻巧的包裹,当看到“德州”一词时,顿时心中溢满暖意。前几天,收到周德香老先生发来的留言和图片,一双可爱的迷糊鞋静静地躺在那儿,白色的鞋底上密密的针线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蓝色的鞋邦前面还绣着一朵红色的小花,两根彩色的鞋带打成一个蝴蝶结。朦胧之中,仿佛看到周老先生一针一线缝制的场景……
农历七月初七,我的外孙李泽煦降临人间。随着孩子响亮的啼哭声,我的心醉了。细细想来,当年我和妻子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了一个孩子,虽然我们特别希望再要一个,但是政策不允许啊!只好忍痛割爱坚守到底。女儿小时候,每当看到她独自一人玩耍时,我的心里总是不舒服:孩子这辈竟然连一个嫡亲兄弟姊妹都没有,将来肯定会孤独的。伴随着女儿的渐渐长大,我的心结始终没有解开。这也不应该怪自己,我这代人都是在“多子多福”的大家庭氛围中长大,一些传统的观念铭刻于心,岁月是抹不掉的。
时代在发展,前几年计划生育政策发生重大变化,鼓励青年人积极生育,并且还专门出台补贴措施。这一政策顺民意,合民情。可是,我这代人只能望洋兴叹啦!于是,就积极动员女儿,让她满足我和妻子未竟的心愿。好在女儿善解人意,在生完外孙女后第二年就积极备孕,苍天不负有心人,龙年的七月初七终于迎来我可爱的外孙李泽煦。女儿被丈夫推出产房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一张胖乎乎红扑扑的小脸,小嘴里发出嗷嗷的哭声。这声音好像是响彻云霄的春雷,给我家带来了新的希望;这声音又像宣言书,家庭中有了顶梁柱;这声音更像一场及时雨,浸透了我心中久旱的土地。幸福的泪花溢满眼眶,模糊中看到女儿疲惫的面庞,又多了丝丝心疼,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亲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
高兴之余,我信手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我们家又多了一个强大的后盾!”并且附上李泽煦的相片。信息刚刚发出五分钟,就收到了周老先生的亲切祝福。因此,我从内心深处特别感动。说起周老先生,真是令人敬佩啊!
周德香先生1939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商河县沙河镇北周村,自幼酷爱文学,1959年毕业于乐陵师范,毕业后在商河任教,兢兢业业工作,深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1962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业第一线”回乡,随先生霍相新定居沙河乡大胡家村。当失去优渥的待遇之后,周先生毅然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既要照顾自己的母亲,又抚养四个儿女。繁重的生活压力没有压垮她,反而更激起生活的勇气。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她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缝纫衣服,让自己的家庭摆脱困境。那些困难的日子,始终没有泯灭自己的一个梦,那就是用文字把身边的故事叙述出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讲台二十多年的周德香再次拿起笔,开始了她一直痴念的梦想---写作,不为发表,只为记录生活。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在省市报刊陆续发表小说、散文等,其中《世人谁做姜子牙》《特殊年代特殊事》《五虎上将》《友谊的勋章》《大人,孩子》《三只狗》等。一九九九年《济南时报》“建国五十年征文”,散文《糖纸》获奖。多部作品被《鲁北文学》刊登。并在《新商河》报发表。先后出版长篇小说《落凤坡轶事》《马莲花开》《满彩》《奇人三奶奶》和散文集《香土》等,获得广泛好评。2018年被评为《感动商河》人物。长篇小说《奇人三奶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周老先生实现了自己青年时代的梦想,一本又一本曲折动人的小说,讲述了家乡翻天地覆的变化,让读者了解了商河这方热土的风俗人情。她的散文集更是文笔细腻,人物鲜活,仿佛还原了自己一辈子孜孜不倦的人生追求。周先生除去在文学方面的建树之外,更令她欣慰的是子女们在各行各业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大女儿霍云华生于1964年,中医博士,在军队退休,正师职。二霍云贞,生于1966年,曲师研究生学历,德州学院副教授、德州市政协委员。三女儿霍云芳生于1968年,清华美院研究生毕业,德州职业学院副教授。小儿子霍明美国加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定居洛杉矶,从事建筑设计。三个女婿都是行业翘楚,二女婿李传金是我们家乡的高材生,我读初中时班主任老师经常拿他做榜样,鼓励我们金榜题名。李传金退休前任德州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所长,去年退休后,专注于书画创作,在德州市书画界名气很大。
今年暮春,商河县作协一行几人,到德州拜访周老先生,并给老人家颁发县作协名誉顾问的聘书。学兄李传金热情接待了我们,见其书画作品,极富灵气,甚为佩服。中午大家把酒言欢,共叙情谊,我们更加了解周老先生的生活和创作近况,聊知老人家思维清晰、心情豁达,对家乡的变化格外关注。由此我脑海中忽然闪现出一副画面:大沙河岸边蓬勃的蒲公英,春天里黄花灿灿,秋日下驾伞远去,无论在哪一个地方,都会洒脱任性地活着。周老先生简直就是沙土地上一棵傲然活着的蒲公英啊!不但自己活出了人生的最大价值,而且子女更是大有作为。从这点看来,周老先生的确是家乡的骄傲!
接过快递小哥的包裹,我和妻子小心翼翼地打开,图片上的迷糊鞋真实地呈现于眼前。密植的针线,小巧的样子,巧妙的搭配,俨然是外甥李泽煦安静地躺在那儿。妻子禁不住大呼小叫起来,“哇,竟然还有这样的杰作!”一阵阵感动,周老先生戴着老花镜一针一针缝制的情境浮现于我脑海,一双饱经风霜写出感人肺腑文字的手,居然也能做出这样的精品,何况是八十五岁的老人呢?
记得周老先生的一篇文章中,曾经讲述过一个关于迷糊鞋的传说。旧社会的人迷信,说小孩出生时都有灵魂,而且能记住前世的事情。在会说话之前穿上迷糊鞋就能忘掉能够忘掉前世的所有烦恼。因此,条件好的人家都想方设法让孩子穿上迷糊鞋。由此可见,周老先生真是一个有心人啊!
这是一双普通的迷糊鞋,所用的材料都是一些农家人经常使用的粗棉布料,整双鞋子朴实无华,没有一丝华贵;但是这又是一双高贵的鞋子,每一针都饱涵一位耄耋老人的慈心和祝福,无论如何是用金钱买不到的。鞋子跨越了时空,见证了曾祖辈与重孙辈的对话。我想,当李泽煦长大成人,这双迷糊鞋会成为他一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因为,曾经有一位老作家用“物的语言”祝福他,并期冀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周老先生您好,您亲手缝制的迷糊鞋收到。我们一家人真诚地道一声,“谢谢您!顺祝您米寿快乐,相期于茶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