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甲春的头像

孙甲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11/13
分享

兄弟的爱恨情仇——《兄弟》读后感

当代作家余华的《兄弟》宛如一部震撼读者灵魂的时代史诗,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叙事视角,演绎了兄弟之间的爱恨情仇,将中国社会特殊历史时期的沧桑巨变巧妙而又淋漓尽致地展现于读者面前。让读者在黑色的幽默荒唐情节中,笑中含泪,掩卷沉思。 

故事的主要人物宋钢是一个如清风明月般正直善良的人物,自始至终坚守着内心的纯净与道德的高地。“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我们还是兄弟。”这是宋钢对兄弟情谊的坚定誓言。然而,他的善良和正直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中却举步维艰,以致于寸步难行。他为了家庭,辛苦地做着各种体力工作,劳其筋骨,放下自尊,任人嘲讽。最终身体被压垮,精神被消磨,却始终不愿违背自己的原则。就像书中所写:“宋钢的品质就像竹子,一节一节地折断,最后只剩下内心的坚持。”宋钢这种坚守是对传统道德的坚守,虽然在现实面前被碰撞的支离破碎,但是他依然呵护下去。纵观整部书,应该说,宋钢是一个悲剧的人物。这不仅仅只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哀。

宋钢与林红的爱情也曾温馨和美,“林红,你就是我的全世界。”可最终的结局超出了他的想象,残酷的现实让他失去了一切美好,甚至唯有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才会让他得以解脱。这样的结局是何等悲惨,然而又是那样合乎现实。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一书中说过,“严锋说我的《兄弟》写得非常放肆,我想他可能主要是指下部,我同意他的话。……到了下部,进入今天这个时代,我的叙述终于真正放肆起来。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放肆的年代里。比起现实的荒诞,《兄弟》的荒诞实在算不了什么,我只是集中叙述而已。”如果读了此书,你就会理解余华为什么这样写了。宋钢这个人物的结局,就是被生活的重压和现实的无情地摧毁的结果。

故事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李光头,他是欲望与野心的化身,浑身洋溢着不可压抑的兽性,同时又有着侠义的个性。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我李光头什么生意都敢做,什么钱都敢赚!”这句豪言壮语充分展现了他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从年少时在小镇上的投机倒把,

以及厕所偷窥带来的耻辱,再到后来在商业领域的呼风唤雨,他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和果敢的决断力,积累了巨额财富。但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他不择手段,“只要能赚钱,良心算什么!”这种对道德和伦理的漠视,让他在财富的巅峰陷入了精神的空虚。最为搞笑的是刘镇的“选处女大赛”,余华用诙谐幽默的文笔叙述了一幕幕闹剧,让人啼笑皆非。然而,细细品味,这何尝不是现实的写照呢?荒唐的事情堂而皇之,虚假的东西竟然变成现实。也许,这就是时代的阴影。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不止一次地提到:我们用了四十多年走过了欧美四百多年走过的历程,以致于我们无法相信眼前的现实。

李光头和林红最后走在了一起,可能是各有所求。然而,这种媾和既符合现实,又让读者心生鄙视。这是真正的爱吗?可能有这样的成分;这是一种报复吗?也完全讲得通。反正他俩的淫乱是撒向宋钢心口的一把盐,最终导致宋钢卧轨而去,绝望于红尘。从这个角度来看,李光头的确是“王八蛋”加“混蛋”。林红肉体的欢愉和精神寂寞的矛盾,既让人唾弃,又令人同情。夫妻、兄弟、情人、淫妇、奸夫、丈夫,爱恨情仇交织在一起,实在难以理清。从李光头的身上,折射出时代的影子: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以及传统观念的崩溃。

余华以其犀利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钱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人情冷暖变得模糊不清。”亲情在金钱面前变得冷漠,如李光头的母亲在病重时,他更多地是想着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获取利益。友情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许多曾经与李光头称兄道弟的人,在他落魄时纷纷远离。但宋钢对兄弟情谊的执着坚守,哪怕面对李光头的种种过错,依然怀着宽容和理解,展现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爱情在欲望面前脆弱易碎,但宋钢与林红在困境中相互扶持、不离不弃,“我们一起扛,没有过不去的坎。”林红在宋钢离世后,与李光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最终形同陌路之人。如果说,爱情还有一丝暖意的话,那就是小说中写到后来,当林红目送宋钢的遗体推进火化炉时,心中默念,“无论我做过什么,我一生只爱你一个人。”也许,这是余华留给世人仅有的安慰吧!

因此,余华的《兄弟》在极度压抑中依然能够闪现着人性的光芒,不能不说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兄弟》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小说,它更是对一个时代的深刻剖析。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车轮在前进过程中留下的深深车辙,也让我们思考,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中,我们应当如何在欲望的诱惑面前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对真善美的追求。“这就是人世间,有一个人走向死亡,可是无限眷恋晚霞映照下的生活;另一个人寻欢作乐,可是不知道落日的余晖有多么美丽。” 每个人都在生活的舞台上扮演着或悲或喜的角色,而我们要在这喧嚣与浮华之中,找寻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我想,悲剧的意义就在于把美好打碎,再让读者去欣赏。这样更能激发读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鞭挞丑恶,向往真善。这应该就是一部伟大作品的社会价值所在。

近代学者梁实秋先生的文学观:一是反对以功利的眼光看待文学,二是认为文学应该表达亘古不变的人性。 文学的价值仍应是表达永久的、普遍的人性———能永久,才不会为时间所磨损;能普遍,才不会被空间所局限。《兄弟》这部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让读者明白:人性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在善恶之间不断摇摆、挣扎,难以做出最终的抉择。有时在特定的环境和境遇下,人们可能会做出违背本心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内心完全被黑暗所吞噬,这一点在李光头和林红身上都有深刻地呈现。其实,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都有这样的人物。因此,优秀的文学就是反映普遍的人性。

总的来说,《兄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以其宏大的叙事、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对人生、社会和人性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从这个角度而言,余华的《兄弟》不愧为是一部撼人心魄的优秀作品。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