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踏雪飞鸿的头像

踏雪飞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7/01
分享

皮影往事

离家不远的中国科技馆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举办非遗科技文化展,当前正在展出的是“皮影也科技”。展览介绍了皮影戏的发展历史、流派划分、表演形式以及皮影的制作过程,同时生动浅显地展示出皮影艺术所包含的科技原理。在展区的一块屏幕上还循环播放着“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哪吒闹海”等经典皮影剧目片段。看了这个展览,不禁勾起了我对皮影往事的回忆。

成长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北方农村,记忆中小时候每年都能看到皮影戏演出。皮影戏在我们那里俗称为“驴皮影”,总是在冬天的晚上演出,大概是因为那时没什么农活,人们都很清闲。与其它戏剧相比,皮影戏戏台要小得多,很快就能搭建好,面对观众的是一块白色幕布,精彩的皮影故事就将在这里上演。天一擦黑,人们就带着板凳,从四面八方赶来,围坐在皮影戏台下。看到台下人多了起来,戏台内就响起了开场锣,往往是几通锣响过,皮影戏还没开始,我们这些孩子自然是坐不住的,于是就围着戏台乱跑。等到天完全黑下来,皮影戏才正式开始。

皮影人物出场时一般是从幕布边缘现身,一步一步走到幕布中间,先念一句开场诗,然后报出自己的名字,再用道白讲出故事背景,接着唱上一段,跟其它戏剧套路也差不多。但不像其它戏剧是在平面舞台上演出,皮影戏舞台有点儿像一座独木桥,能同时上场的人物要少得多,一般也就两三个,这对唱段表演影响不大,但对动作戏限制就比较多了。虽然如此,在一方小小的幕布上,形态各异的皮影人物依次登场,在幕后艺人的操纵下,举止动作活灵活现,生动地演绎出一幕幕悲欢故事,让我们这些孩子都看得很投入,俨然就是那个年代的动画电影。

皮影戏团比其它戏剧团规模要小得多。出于好奇,在皮影戏演出时,我曾从戏台后面向上看,台上也就七八个人,有几个人在操纵皮影,另外几个人在演奏乐器,而唱段和道白都是由他们来兼顾的。皮影戏艺人基本都是中老年男性,在唱旦角儿时他们竟然会掐着自己的嗓子,当时感觉挺可笑,看了科技馆的展览我才知道这是北方皮影的特色之一。到后来皮影戏团里有了个年轻姑娘,大家都觉得很新奇,听到她唱的女声,人们纷纷叫好。我当时也觉得旦角儿让女子来唱更好听,何苦让老爷们儿掐着嗓子受罪。

皮影的制作并不简单,需要经过好几道流程,但当时村里有不少人会制作皮影人物,有些孩子耳濡目染,也学会了做简单的皮影。当他们把色彩斑斓的皮影人物带到学校展示时,同学们看了都非常羡慕。我是不会制作皮影的,于是找了些硬纸壳,用剪子剪出人物轮廓,晚上在灯光的照射下,墙壁上就会映出人影,于是我自己的皮影戏就开始了。我两只手各舞动一个人物纸壳,看着墙壁上飘动的人影,嘴里念念有词,温习着不久前看过的皮影故事,就这样度过一个个寒冷的冬夜。

当时间进入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就很少有皮影戏演出了,大概是因为包产到户后没有人再去张罗。到后来随着电视的普及,皮影戏就更没有市场了,而皮影戏艺人也日渐凋零。让人欣慰的是,如今皮影艺术的传承又得到重视,中国皮影戏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戏或许再也不会重现往日的辉煌,但在儿时冬夜里它带给我的快乐一直深藏在我的记忆中。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