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踏雪飞鸿的头像

踏雪飞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2/12
分享

蝉鸣诗间

蝉应该是古诗中被咏唱最多的昆虫,即便放眼整个动物界,恐怕也只有咏马的诗词数量能够与之匹敌。

读一读唐诗中的三首咏蝉名篇,或许就能领悟到其中的原因。贞观名臣虞世南的《蝉》写到:“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人眼中的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不同凡响,恰可表达诗人的清高和自信。而位列“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则是《在狱咏蝉》,处境不同,自然会有别样感怀:“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同样听到蝉鸣,诗人想到的却是蝉生存环境的险恶,进而与自身境遇产生了强烈共鸣。而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蝉》也是托物言志:“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诗人借蝉的栖高难饱、徒劳鸣叫来表达对自己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境况的无奈。

蝉鸣在夏季最盛,然而古诗中咏蝉名篇吟诵的多是秋蝉,概因秋蝉“吟乔树之微风,饮高秋之坠露”,更能触动诗人失意时的心弦。到了初冬,蝉鸣近乎绝迹,于是有了成语“噤若寒蝉”。此时,即便偶尔听到蝉鸣,也是“寒蝉凄切”,但寒蝉的鸣叫却曾给我带来温暖。

那是去年十一月初,因家人治病需要,在医院附近的老旧小区里租了面积不大的两居室。在一个周末上午,花了半天功夫把房间布置停当,很是疲劳。望着窗外面阴沉天气下光秃秃的树木,我想着心事,情绪自然不佳。这时,忽然听到了连续几声蝉鸣,声音很响,像是就从某个房间传来,待到要找时,声音却又停了;如此反复几次,终于搞明白了:小区几栋楼中间围出一个天井,蝉鸣就是从那里发出的。这么冷的天竟然还能听到蝉的鸣叫,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听着间断传来的鸣唱声,我的心绪渐渐从低落中走出,或许就该像寒蝉一样,直面生活的挑战。

法布尔在《昆虫记》这样描述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假如唐代诗人们了解到这种奇特的生命历程,肯定会写出更优美的咏蝉诗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