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小强的头像

王小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5
分享

大国之殇圆明园

我一直想去圆明园,都未能成行。这次又要去北京,这是我第五次去北京,以前是去清华大学、北京大参观学习,去长城、颐和园、鸟巢旅游观光,增长见识,陶冶情操。这次是应邀参加第三届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大会安排在2024年8月17日下午,要在圆明园进行世界笔会文学艺术家采风创作。这次活动规格高,时间长,范围广,参加人员更是优中选优,采风创作意义非凡。于是,我非常重视这次北京之行,认真准备好了大会发言报告,并决心在圆明园里好好走一走,看一看,全力创作。

吃完午饭,不曾休息,艳阳高照,1点左右,我们一行30多人,在中国文联相关领导的带队下统一乘车直奔圆明园。一路上,大巴车飞驰,我的内心充满恐慌和不安,我的心情激动,情绪忧伤,不敢正视窗外风景和沿路急行的车队以及那三五成群不遵守交规的人群。我知道,恐慌和不安是,我担心看到圆明园会有怎样残破与不堪,游人又会是怎样的不屑一顾,我的情绪会因此而失控;激动的是,这个真实的圆明园就即将展现在我的眼前了,我渴望已久的圆明园梦很快就会实现了;忧伤的是,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遭受了列强最为惨烈的凌辱和掳掠,丧权辱国,尊严尽失,体无完肤。

大巴车行走中,我思绪飞扬,中国百年沧桑,圆明园经风沐雨,也曾经是清王朝骄傲与辉煌的作品,见证了王朝的兴盛。瞬间,我眼前浮现出圆明园那曾经的壮丽与震撼。仿佛看到了圆明园的秀美山水,宏大的亭台楼阁,峻拔清朗的各式建筑,气势恢宏,让人惊叹。

历史上这是占地350多公顷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有约140公顷的水面面积,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三园共同组成,人们以圆明园最大而称其为圆明园,也称圆明三园,这三园呈绮春园在上,长春园、圆明园在下的“品”字型特征。园内各殿室陈设考究,装饰精美,其间多藏古籍珍宝,有很多文玩字画及艺术珍品,是清朝当时的艺术宝库。在中国古人眼中,天下分为九个大洲,各个大洲被大海包围。每个大洲内部又分为九个小洲,中国便是其中的赤县神州,中圆明园便以此为蓝本,自康熙起进行了建造扩大,开凿的后湖代表大海,四周设有九个岛屿,代表九大洲。九州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九岛围湖环列其间,如同将天下纳入怀中,有着“一统九州、天下升平”的美好寓意。

在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山脉发自昆仑,河流终将归于大海”的说法。圆明园期初建造以中国山水布局为参照,花费人力在西北方位堆砌假山象征昆仑山,借助西高东低的地势,在东北开凿湖泊象征东海。水系向东贯穿全园,三园河道相通,错落有致。圆明园最初只是康熙赐给黄四子雍亲王胤禛(雍正)的御用花园。雍正甚是喜爱,精心设计,大力拓展,增加了勤政、正大光明两殿和内阁、六部、军机处等诸多值房,常常以此避喧听政,成为除紫禁城之外的另一处政治中心,她的作用不言而喻。

据史料记载,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帝在园林东侧新建长春园。长春园以水景为主体,建有人工小岛、柳堤、闸口等,形成一个有聚有散的水域。园北狭长地带有一组欧式宫苑。中有谐奇趣、蓄水楼、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等六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式建筑,点缀水法(喷泉)及园林。因主设计者为耶稣会传教士法国人蒋友仁、王致诚和意大利人郎世宁,且其呈西洋风格,故称为西洋楼。西洋楼中最大的建筑是海宴堂,分前后楼。前楼一层,坐落于高台之上共十一间。楼身为砖砌,立柱为汉白玉精刻西洋番花石柱,孔雀绿琉璃瓦庑殿顶,屋檐上安露顶石栏杆。屋顶垂脊四角各安翻尾石鱼一条。楼身抹粉红色灰,石券花窗口与汉白玉石柱之间墙面为五色琉璃番花。正门向西位于二层,门为黄铜西洋雕花,内为飨宴之所,正南为八扇大理石屏风,上为山水花纹,屏风前为宝座。窗为法式铜窗,窗间立柱为大玻璃镜,镜子上方为三角式巴洛克假门楣装饰,镜前摆放景泰蓝及珐琅花盆、凳几、陈设。地面为拼花打蜡木条地板。楼顶为格子天花。门前为平台,平台左右为叠落石跑梯,中央为喷水池。石跑梯为花斑石子嵌地,靠水池侧为导水台。两侧共有导水台六十个,水纹形泄水沟四道。正门前有西洋式石豹两只,口中吐水,沿阶梯旁导水台泄水沟逐级叠落,注入大池中。大喷水池中央为石蚌,其上为转轮水法,再上为喷水石鱼二只。池中央有喷水台一座,两旁有石台二座,沿石跑梯八字展开,有十二生肖人身喷水像。南侧为鼠、虎、龙、马、猴、狗,北侧是牛、兔、蛇、羊、鸡、猪。每一时辰轮流喷水,正午时十二铜像一同喷水。喷水池外,叠落石梯两旁又有西洋八角石鼎各一,高八尺余。海宴堂后楼(东楼)亦为两层,后楼中央为蓄水池。二层东西两端各有蓄水楼一座。楼内各有水井,上安轧水机。后楼南北各有西洋八角喷水池二座,西池有二铜猴在树下捅马蜂窝,手中托印,水从印中喷出,向上激树,群蜂飞舞,猴作惊恐状。南面东池内,一铜猴坐假山上,手执雨伞一把,水由伞顶上喷八尺,复落伞上,下流如瀑雨,喷泉名为猴打伞。后楼东立面有四折石楼梯由东蓄水楼下楼,楼梯下有砖砌地沟,内安铜管,直径三尺,最细者亦有寸余,通往海宴堂西门外喷泉群,以及海宴堂之东各处喷泉,为其供水。东行,过花墙,即为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建筑群。长春园中心区域是一百多亩的人工岛,从南向北,依次是含经堂、淳化轩和蕴真斋三个建筑群。含经堂是一座巨大的重檐大殿复合式建筑,建于乾隆十二年,据说是乾隆皇帝宁神养心、诵经礼佛的地方,乾隆也常在此接见各族首领,宴请外人。含经堂前建宫门五间,东西厢有穿堂殿各五间。东西厢外侧各有曲尺型外楼十三间两层楼。东北设有一重檐戏楼,是为当时皇家重要娱乐场所。戏楼分为上下两层,舞台下有一间花岗石砌筑而成的地下室,供演员表演“入地”之戏时使用。戏楼旁有一买卖街,每年多次开市,仿效民间买卖风俗,皇帝后妃。皇子公主常在此游玩购物,体验市井生活,好不热闹。

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大兴土木,大清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乾隆十六年(1751年)圆明园主要景点基本形成。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再次对圆明园进行大规模兴建,新建建澹怀堂、含金堂、玉玲珑馆等东路诸景。乾隆三十七年至三十九年又改建绮春园东南半部。绮春园本为大学士傅恒的赐园,名春和园,乾隆颁旨将其纳入御园,定名绮春园,乾隆三十五年,正式悬挂御书“绮春园”匾额。绮春园后来颇受嘉庆帝的赏识,其进一步建设并撰诗命名了敷春堂、鉴德书屋、翠合轩、凌虚阁、协德斋、澄光榭、问月楼、我见室、蔚藻堂、霭芳圃、镜绿亭、淙玉轩、舒卉轩、竹林院、夕霏榭、清夏斋、镜红馆、喜雨山房、含晖楼、涵清馆、华滋庭、苔香室、虚明镜、含淳堂、春泽斋、水心榭、四宜书屋、茗柯精舍、来薰室、般若观等“绮春园三十景”。绮春园建有正觉寺,正觉寺坐北朝南,至今保留。

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发展壮大,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无数人日夜兼程,挺起风雨无阻的身子,才造就了那个时代大清的强盛。多少人的血汗、多少年的积累,才形成了圆明园这样壮美无比的景象。然而,如此精美如画的圆明园仅仅作为皇家御园又能存在多久呢?依靠谁来保护呢?为什么没落了?我们常以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引以为豪,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可是在这场永无止境的长跑之中,有一天我们突然裹足不前了,别人突然发力冲刺时,我们却闲庭信步了。如果陶醉于花花草草,不思进取;如果皇亲国戚高度集权,闭关锁国;如果自我陶醉,原地踏步;如果老百姓失去信心,缺乏凝聚力;如果大家三缄其口,无人发声;如果没有家国情怀,没有国家观念,各自为战。凡此等等,不足一一列举,每一个不好的现状都是致命的,这样显然是极其危险的。更为危险的是皇帝们竟然对此毫无觉察,依然自我陶醉在圆明园的欢乐里。

我想到电影《火烧圆明园》、想到电影《十二生肖》,浮想联翩。突然,导游老师提醒圆明园到了,该下车了,我和作家团在导游老师的带领下,有序走入圆明园。我不敢相信,我眼前的圆明园破败凄惨到如此不堪,这是自康熙四十八年至咸丰十年,经历150余年苦心经营的古今中外园林建筑的典范圆明园,如今却化成一片焦土,万劫不复,面目全非到如此程度。在圆明园里,那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中的诗情画意的武陵春色没有了。那书圣王羲之名作《兰亭集序》中文人骚客的坐石临流消失了;那秦皇汉武朝思暮想、千呼万唤的长生不老圣地东海仙境蓬岛瑶台不见了;那杜牧诗歌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品酒论道的杏花春馆亦不复存在了。

圆明园内游人如织,成群结队,有小孩,有大人,有脸色沉重的,有欢快高兴的,有合影留念的,有追逐嬉闹的。我的心情沉重,丝毫高兴不起来。我无心拍照留念,美丽的荷塘,漂亮的荷叶,娇艳的荷花,我都无心观赏。在“大水法”的残垣断壁前,我驻足良久,无法释怀,圆明园惨遭侵略者毁坏的一幕幕闪现于眼前。

历史告诉我们,清咸丰十年,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的情景,刽子手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闯入圆明园大门。次日大力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法联军洗劫两天后,向城内行进。在10月7日,英法联军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及文化艺术珍品,亿万文物珍藏惨遭洗劫,不能带走的文物就地破坏损毁。英法联军连续两天在园内四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灭,使圆明园化为一片焦土。绝大部分建筑被毁,时称“庚申劫难”。同年10月18日,数千名英国骑兵再到圆明园纵火,圆明园以及位于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等处的宫殿、文物,全部在大火中化为灰烬。掌权者们不愿见到这昔日的万园之园化为一片废墟,在此后的数十年里,尽管他们三番五次进行修缮,结果却并不如意,同治十二年(1873)起春绮春园更名为万春元。在慈禧太后的指使下,拟修圆明园前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门区等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光绪二十二年至光绪二十四增修双鹤斋、克隆轩等。清光绪26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仓皇逃向西安,八国联军肆意烧杀掳掠,京畿秩序大乱。偌大的圆明三园,除了孤零零的绮春园宫门、福园门门楼及正觉寺等个别建筑物之外,统统被拆抢一空,致使这座历史名园昔日景观彻底毁灭,史称“庚子再难”。

圆明园被毁预示着大清的衰败消亡,奇珍异宝、文物精品尽失海外,厅堂殿宇损毁,这是大国之殇。自明朝随意禁海令颁布,所有船只被烧毁,大量的工艺图纸被焚毁,破坏了先进的工业技术。大清王朝,又进一步用文字狱给读书人洗脑,将先进的工业技术列为奇淫巧技,禁止民间进行研究。至此,我们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进一步增大,逐走向衰败,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劫难。

园内大水法旁有一处雕塑,是“人道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雕像。雨果曾对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暴行进行了强烈谴责和批判。他说:“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作家雨果敢仗义执言,没有对主子奴颜婢膝,直言不讳,公正评价,公开谴责侵略者让人敬佩。

大国之殇圆明园惨状,让作家组每一位作家都对英法侵略者感到同样的悲愤和震怒,没有什可以阻止思维的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采风即兴创作,作家们选择园内一幽静之处,一边是松柏葱郁的小山,一边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映红”的荷塘,即兴作诗,吟诗作赋、高唱爱国歌曲,对侵略者进行了控诉和谴责,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其中,诗人王华官满怀激情吟诵他自己即兴作品《临江仙 圆明园怀古》,当朗诵到最后两句“千秋凭吊处 还我中华威”时,突然,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这也许是苍天为大国之殇圆明园饱受凌辱而哭泣,为作家采风吟诵控诉侵略而感动落泪。笔会没有因大雨而终止,作家们整齐排列,群情激昂朗诵诗歌,表达了浓浓的爱国的情怀。下雨期间,带伞的只有两名同志,让人惊奇的是,大雨仅仅只是在荷花池上方倾泻落下,从不越过荷花池岸边落到作家身上,只有零星的雨点从大家眼前飘过。活动中,中国文联领导、组委会主任王伟为参加笔会创作的作家颁发了,圆明园世界笔会文学艺术家采风创作中国龙奖章。当大家合唱“我的祖国”时,神奇的现象又出现了,雨突然停了,天空竟然出现了阳光,天气略有放晴。这一奇异天象,让人难忘,这难道不是苍天在保佑中华大地吗?大家深情唱完“我的祖国”,圆明园世界笔会采风创作活动达到了高潮。梅花含笑对月霜、真情化作倾盆雨。圆明园采风感动天地,让人印象深刻。

快要离开了,我了解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国家先后将其列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征收了园内旱地,进行了大规模植树绿化。1951年北京市政府制止各种破坏盗窃活动,并责令有关部门对遗址进行绿化,1976年海淀区政府成立圆明园管理处,1979年圆明园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和1986年相继初步整修福海景区和万春园的路面和桥涵,沟通游览线,清理3大片基址,107万㎡山形水系恢复原貌。53万㎡水域蓄水放船,万春园、西洋楼、万花阵等完成修复。1988年1月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正式对社会开放。2010年10月9日被国家文物局全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结束百年流离。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这一切都确保了圆明园顽强的生命力。

我们不能忘记圆明园经历了巨大屈辱,她是大国之殇,是一部深刻的教科书,也是一副厚重的警示牌,时时训导着炎黄子孙、警示着中华民族,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努力提升创新实力、加强军事建设,始终坚定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避免重蹈晚清王朝覆辙,奋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