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新刚的头像

高新刚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9/02
分享

于文字里享受写作的快乐 ——写给第38个教师节

花开花落,月缺月圆。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自1983年7月初登讲台,一晃已是39载。

三十九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真的算不了什么,弹指一挥间,我究竟留下了什么?桃李满天下,这个不必说,可以肯定的是,全国每一个省市都会有自己的学生。除此之外呢?我想就是写作的爱好。

记得开学初参加新教材培训,一位专家说过的话至今犹在耳畔回响:“一个不会写作的老师怎么会教出会写作文的学生呢?”静下心来,有时候想,我之所以至今能在教学之余动动笔墨,偶尔在全国一些报刊上露露面,应该多亏了学生时代的二位语文老师:一位是小学和初中时的李庆桢老师,一位是高中时的张庆春老师。

李庆桢老师的学历仅是高中,但是他的书法堪称一绝。毎逢春节来临,大半个村子的春联都出自他之手。李老师还有一绝便是他的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我有一个同学送给他一个绰号——“词篓子”。

在李老师的熏陶渐染下,我不知从何时开始爱上了写作。

那时节,还没有恢复高考,农村学校里上课很不正常。我们经常去生产队里参加义务劳动。

春日里,砸坷拉,拾羊粪,捉蝎子,栽地瓜……满山遍野撒欢儿。

夏日里,割草,除草,上肥,浇水……比农民还农民。

秋日里,打完红枣打酸枣,收完地瓜拦地瓜……忙得不亦乐乎

冬日里,到田野里去踩那疯长的过快的麦苗儿……权当上体育课。

一年四季,校园里都堆满了我们收获的果实。

那些充满泥土气息的劳动场景,渐渐被我记录在作文本上。渐渐地它们便成了李老师作文课上的范文,我则成了教室后面优秀作文栏里的常客。再后来,李老师又把我的作文用他那端庄遒劲的字体誊抄在村子中心操场南面的那块黑板上,引来全村人的注目和啧啧赞叹。

那时节,我丝毫没有感觉到作文的烦恼,有的只是写作着的快乐。

每当夕阳落下西山,鸟儿归巢,吃过晚饭,我便燃起那盏煤油灯,在昏黄窜动的光影下,展开作文本,开始了爬格子的心灵之旅。母亲的纺车在一边嗡嗡作响,我的思绪在四下飘飞。

不知不觉,迈入了高中的大门。

那是1978年,中国已恢复了高考。我非常幸运的遇到了另一位影响我终生的语文老师。他的名字叫张庆春,同时也是我的班主任。张老师本在县里编辑《知青报》,恢复高考后他主动要求到中学教书,于是我们便成了他的第一批弟子。

张老师的书法更是一绝,秀丽,飘逸,潇洒,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入校不久,张老师将一项重大任务交付给我——负责班里的黑板报。那时,班级的板报是在教室外面的一块黑板上,而且常在全校评比。我以前从未干过这差事,刚开始都是张老师亲自动手示范:设计板面,插图,艺术字标题——这都是他的拿手好戏,编辑出身嘛。我仅仅是做帮手,往老师设计好的板面上誊抄文字。当然,这里边就有我自己的习作。

高中阶段,我又成了张老师作文讲评课上的常客。记得学过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后,老师让我们也写了篇《家乡景物记》的作文。老师布置完作文,我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家乡那条涓涓流淌的山涧小溪:每逢夏日雨水到来,溪水暴涨,自山上流下,水漫山石,形成飞瀑,哗哗作响,声震数里;雨过天晴,西天出现一道彩虹,彩虹飞瀑,煞是壮观;平日里,小溪潺潺,繁花夹岸,菊黄色的牛舌头花,粉红色的水红子花,洁白的苦菜花,毛茸茸的狗尾巴花,迎风绽放,摇曳多姿。这篇作文,我丝毫没费什么力气,一气呵成。

这篇作文被老师选作了他示范课上的范文。那一天,学校领导和老师都来了,张老师让我在班上亲自读了这篇作文。当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朗读自己的作文时,虽不免紧张,但心里始终充满了喜悦。那份成功感,我始终都不会忘记。

由于在小学和中学打下的写作功底,考上大学后,我又成了班里第一个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文章的学生。文章发表在1982年3月18日的《中国青年报》上,题目是《我心中的冰块溶化了》,内容是我读了一位叫钟铧的白血病患者的事迹后的种种感想。这也是我的处女作。大学里的点滴生活,都被我记录在厚厚的十几本日记中了。

1983年7月份,大学毕业,我回到高中母校,也做了一名教师。

张老师依然在这里任教,我也成了一名语文教师,但在我心里,张老师永永远远都是我的老师。

受张老师的言传身授,我的语文教学水平也日渐提高。第一次送毕业班,便取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我带头成立了全县第一家中学生文学社一一泗水滨文学社,办起了社刊《万紫千红》。社员们的作品屡屡获得县、市、省,甚至全国大奖,并在全国中语会会报《语文报》上出了专辑。结合作文教学实践,我的一篇篇教学论文也陆续走进了《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世界》《语文月刊》《中学语文》《中学生作文指导》《中学语文报》《语文报》《作文》等有关报刊中。

后来我调入了县一中,再后来又来到曲阜——世界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诞生地。曲阜被称为“东方圣城”,人文底蕴极为丰厚。在曲阜工作的20多年是我教学和写作的爆发期,人生最黄金的时代是在这里度过的,每年都保持至少正式出版一本书的目标,有时候一年出版10多本。有时候出版社的约稿应付不过来,只好忍痛割爱。

时光荏苒,岁月飞逝,但我写作的爱好一直没有丢。教学之余,摊开纸张,提起笔来,工作的感悟,生活的点滴,人生的思考……便自然涌上心头,从笔尖流淌出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回顾近四十年的作文写作和教学经历,我深切体会到: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真切的感悟,真情的倾诉,真实的记录,这便是写作。

我写作,我快乐。

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要再踌躇,我的每一位尊敬的同仁和亲爱的朋友们,拿起笔来,你也是快乐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