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丹丰的头像

周丹丰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01
分享

辋川小记

辋川小记

周丹丰

    一日,在家待得腻烦,携妻女开车顺沪陕高速漫无目的地看风景。忽然,有一张广告牌展现在面前:王维别业园、辋川溶洞。我一把方向出了高速,朝着景点方向驶去。

进入乡村道路,路窄却平坦。道路两旁墙壁上有手绘王维诗画作品,极富文化气息,让人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美感。据说,王维曾在辋川隐居数十载,后葬于此。而今,千年历史,墓地早已不在,只剩下王维手植银杏树。虽历经千载风霜雨雪,却仍生长茂盛,几个大人手拉手合抱才能围拢。

王维不满唐朝政治腐败,隐居辋川,并在此作《辋川集》,有辋川山水画作流传后世。可惜,散轶世间,不知所踪。近年,听说画界已经有人根据王维诗作,还原了辋川二十景画作,令人敬佩。王维被后世称为“诗佛”,其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流传后世之诗篇甚广,名声大噪,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我想,来辋川不去溶洞,总归是个缺憾。妻说:“这地方有啥看的,没几个人?”我说:“也许我们一辈子只来这么一次,既然都来了,还是好好欣赏吧!”路上行人寥寥,两辆小车勉强可以擦身而过。路边是一条小河,清澈见底。因为刚下过雨,水流如注,翻滚向前,声音宏大,响彻山涧。漫步在山间小道,呼吸着大秦岭的清新空气,沐浴在青山绿水之间,身心疲惫一扫而光。阔步向前,景区便有一尊汉白玉“王维塑像”,手持书卷端坐于场院中间。

拾阶上行,左边是凌云洞,右边是锡水洞。先上锡水洞,但见半山腰崖壁处,一个大大的山洞,我对女儿说:“这里是古人类曾经居住的洞穴,也就是他们的家呢!”女儿眨着眼睛,看着我说:“古人就住在这里呀?他们没有房子,好可怜。”进入洞内,略显空旷,可容纳百人,地上有一股浸水,水流淙淙,很旺盛。妻女上至半道儿,体力不支,女儿嚷着要吃饭,便下山去了。

我独自沿着小路上去,有一块开阔地,两位老太太坐在墙角,等着游客购买香表蜡烛,祭拜神灵。洞门是用青砖垒砌而成的,周围用铁栏杆围匝起来。洞门上书“锡水洞”,有一副对联:“霞光映霄汉,紫雾辉终南。”进入洞内,好大的一个厅堂。面前是一座神像,跪拜、捐功德,向右走,洞内有“八仙论道”塑像,惟妙惟肖,在洞里彩灯的照耀下,越发显得生动形象,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沿着铁桥直走,洞中路面平平,洞穴宽阔,想必是人工平整过的。我来到左边“西域魔窟”,全然没有了刚才的宽阔,路窄窄的,显得幽深阴森,神像矗立其间,犹如进入地狱一般,令人毛骨悚然。

再上凌云洞。但见洞口上方有“凌云洞”三字,左右书写着一副对联:“画意诗情山水间,奇葩异彩仙窟内。”进入洞内,道路平平整整,干干净净。刚进洞,窄的地方只能容纳一人通过,我便斜着身子往里走,稍不留神,就会碰着头。洞中有洞,洞壁有窟,洞里有“群龟朝圣”“蓬莱仙境”“红孩拜观音”“晚霞骆驼”“仙女沐浴”等,真是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有一处深井般铁梯盘旋环绕下去,犹如进入地宫一般神秘。下去后,又是一处别有洞天的大厅,洞壁上书写着大字“舜耕历山”。再往前走,洞壁上竟然有一尊“辋川大佛”,头上的鼻子、眼睛、嘴巴,清晰可见,让人心生敬畏,好一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呀。走着走着,地上一潭水,要踏着圆饼列石行进,能看到一处“悟空盗丹”的场景。尽头,是一座老君坐像。溶洞里有世间百态,溶洞里也有万千世像,每一位观者,自有所得。

此来辋川,虽纯属偶然,可收获不小。辋川盛产白皮松和崖柏,民风淳朴,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历史上,辋川与王维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留恋于辋川山水,吃斋念佛,会友讲经,吟诗作画,引领了唐代以后的诗风画风。我想,等我老了,也在乡下购置一处小茅屋,再开垦一块菜地。过一种自给自足、悠然自得的生活,此生岂不快哉?


                                                   2017.10.3初稿

                                  原文刊发于2018.7.12《商洛日报》副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