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花老包谷酒
棣花是我的家乡。回老家不知多少回了,也总想为棣花写写文字,可是常常拿起笔来,却总是无法言传。也许真的是棣花的贾平凹有如文学大神般的存在吧,内心深处总觉得在棣花写棣花便好似有一种“班门弄斧”之嫌啊!
一个周末,女儿在家似乎总有写不完的作业,好不容易写完了就嚷着要出去。远的地方不敢去,太远,来来回回耽搁时间,近的地方也没处去。你想啊,丹凤城域内周末可带孩子游玩的地方并不多,屈指数来,棣花古镇可算其一,可赏荷、咥美食、逛游乐场;竹林关桃花谷可看桃花、赏菊、登山,可排第二。可是现在又没桃花,也没菊花,只能去棣花了。
稍作休整,下楼,开车准备去棣花。把车停到312国道边上的停车场,刚走几步,空中飞来一只叫不上名儿来的小昆虫一不小心撞到了我的胳臂上,又飞走了,顿觉一阵刺痛,等我反应过来,已经被蛰到了,呵呵,我猜也许是哪个倒霉的小蜜蜂吧?幸好车上有风油精抹上,不大一会儿,红肿的地方就消去了。
沿着熟悉的青石板路,走进棣花景区的大门,宋金两国的铜像士兵将军站成两排,有骑马的,有拉弓的,剑拔弩张,似有不战几十个回合誓不罢兵之势。宋金桥下,商家摆着摊,守着摊位,吆喝着生意,游客在讨价还价,女儿买了一个蝴蝶风筝。走在宋金街上,左右两边的建筑,两种风格,就连门窗户扇上的木格形状都各具形态,地上的砖铺路面也有讲究,一排是直的,一排是斜的。东边是宋,西边是金,倘若不仔细观察,还真没太在意过。据说,当时宋金战争后皇帝赵构派秦桧前往议和,划宋金街为界而治,两国人民互通贸易婚姻,亲如一家呢。
如今,街道两旁的商铺商家在吆喝着生意,诸如:牛筋面、西安泡馍、凉皮、肉夹馍、洋芋糍粑、红薯凉粉、荞面饸饹、烩麻食、油泼扯面等美食,让人不禁口舌生津,急切地想来上一碗解个馋。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大多是奔着贾平凹的名头去棣花的,贾平凹老屋便成了首选之地。贾平凹老师平时太忙,也不在老家,他的弟弟贾栽凹老师已经退休,整天都守在老家院子里,每日售卖贾老师的签名作品。很多人到他家门口,都会问:“贾平凹老家的门槛怎么是斜的?”据说,是因为斜的门槛正好对准了面前的笔架山,风水正好。门口的丑石,来来往往的游客大多会坐上去拍照留念。当然也有人顺道去刘高兴家买《我和平凹》一书。见不到贾平凹,和他的长篇小说作品《高兴》的主人公原型人物刘高兴合张影,也算没白来棣花一趟啊。
过了月牙泉,就到了二郎庙。走进其间,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砖铺地面东边平铺,西边斜铺,界限分明。相传二郎庙是金代建筑,后历经战乱毁建修葺,西边是二郎庙,东边是关帝庙。两庙雕梁画栋,榫卯结构造型各异,房顶为彩色琉璃瓦,金碧辉煌。出了庙门,对面就是魁星楼。石铺路面,光滑平整,南面是新开的游乐场。站在二龙桥上赏千亩荷塘,蛙鸣声不绝于耳,一只接着一只的小舟载着游客在荷塘中穿行,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嬉戏,静谧安详,岁月静好,好似一副绝美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过了二龙桥,就进入清风街。棣花的酒就在清风街上。妻子领着女儿去餐馆吃牛筋面、红薯凉粉了。我并不觉得饿,便一个人悠闲地迈步在清风老街上,没走几步,忽一抬头,但见贾平凹老师题写的匾额“老包谷酒”,走进店里,大缸小缸都是酒。墙上是几张咏赞酒的书法作品。门店两边牌匾上联是:荷塘白鹭飞。下联是:昙花玉液醉。屋檐下斜挂的“周家酒坊”的彩旗随风高高飘扬。厅堂中间置一大纯木案桌,每天来往客人络绎不绝。周群梁老板今天刚好在家,听说他还是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老包谷酒传承人呢,闲谝寒暄过后,我坐下来品尝了一小杯老包谷酒,他语重心长,如数家珍,喝着这存放了十多年的纯粮老酒真是醇香回甘,余味悠长啊。再走进后院,他带我去参观了地下酒窖,一股凉嗖嗖的风夹杂着酒香直面扑来。老周说,眼前埋在土地里的一排一排的酒缸和木架上码放的整整齐齐的大缸小缸里面全是酒啊。咱这酒窖今年已经成功申请“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非遗工坊”。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很敬佩,也很受感动。能把一个小小的地方小酒做成当地的一张名片,一步步走来,风雨兼程,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客户,其艰辛历程可想而知。
我想,老周真的是一个性情中人,也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小企业家。如今,周家老包谷酒坊已成为棣花景区的又一张闪亮的名片。来棣花旅游,在清风街坐下来品一品棣花的老包谷酒,是一种人生享受。闲下来时,来棣花周家老酒坊,小酌一杯,解乏又怡情,不为别的,只为这棣花老包谷酒的真、酒的醇、酒的陈啊!
20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