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丝思的头像

丝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9/06
分享

敦煌,我就那么来看你了

了解敦煌是从中央电视台曾经对敦煌莫高窟做的专题节目里,那期节目对敦煌的月牙泉、鸣沙山、莫高窟,做了非常详尽和诗意的介绍,特别是对莫高窟里那些飞天壁画的介绍,更是极富感染力和诱惑力,后来又在网上看到过美轮美奂的飞天图画,每一幅都栩栩如生神思翩然,让人不由得对敦煌心生向往,而且想起来就宛如割肉一般地心疼那些被欧洲鬼子们窃走的文物和壁画。但是敦煌在遥远而冷寂的河西走廊,印象里那里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所以向往便只是藏在心里而已。

也是机缘巧合,那年女儿高考,她因为在北京学画画,就在北京报名参加考试,倒霉的是那年北京报名的学生太多,超过限额,女儿打电话给我,说只有兰州、成都还有名额,当时分析,兰州比较偏远,且各方面条件比成都差点儿,应该更好报名,且女儿听老师说兰州剩余的名额多些,于是决定带女儿去兰州报名参加考试。

当时我在山东老家,心急火燎,恨不得一下飞到女儿身边,连夜在电话里定了北京去兰州的机票,并立刻从山东出发奔北京,第二天早晨到北京后又直奔机场,女儿则直接打车奔北京机场,我们在机场会合,登上了去兰州的飞机。

三月的兰州一片萧索,我们这边都已经是草长莺飞花开处处了,兰州沿途却还都是光秃的土山,上面几乎看不到绿色植物,兰州的市中心也并不大,记得兰州的南面是一座高高的山,后来知道是皋兰山,把兰州拦在山北。因为担心兰州缺水,我在宾馆都不太敢放开用水,但可喜的是兰州的水很充足,还可以洗热水澡,有点喜出望外。第二天去兰州大学帮着女儿报了名,要五天后才考试,跟女儿商量怎么度过那几天。女儿大概听美术老师说过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多么多么了得,便跟我商量去莫高窟看看。想想时间来得及,就直接买了当晚去敦煌的火车票。

没想到兰州离敦煌还那么远,我们坐了整整一夜的火车,天亮时从车窗望出去,果然是茫茫戈壁滩,目之所及荒无人烟,连草和树都没有,只偶尔有干枯的刺棘在荒凉的戈壁滩上直愣愣地耸着秃枝,形容那片土地只有用荒凉、荒芜、荒漠、荒僻等词澡,因为与我们沃野千里的山东平原相比,那里实在是太过荒凉了。

敦煌火车站正在建设中,临时售票点是在荒凉的平地上很突兀地立着的一个很小的房子,我掏钱买回程的车票时,忽然一个戴着白色布帽的男子抢到我前面去买了票,我便顺口嘀咕了一句,怎么不排队。没想到那男人立刻立起眼珠子对我做了一个很凶恶的表情,我才意识到那里是西北边陲,少数民族民风彪悍,不能用我们内地的标准要求他们的,好在买票的就我们仨,我也不敢再说话,紧跟着买好了车票。然后我们打车奔莫高窟而去。

又是近一个小时的颠簸,沿途更加荒凉冷寂,放眼望去,简直宛如到了天边,既无人烟也无生气,就是一路的茫茫戈壁滩。

莫高窟所在地域约方圆500平米,是茫茫荒原上的一片绿洲,好像奇迹一般,不知道从哪里忽然冒出一股泉水来,滋润了那片沙漠中的土地,使得那里有了一小片白桦林和两列墨绿色的柏树,于是形成了一片方圆一公里左右的绿洲。我想如果不是为了躲避战乱,那些佛教信徒们也不会选择那个地方作为修行地,离市区很远,生活必需品难以买到,周围又是茫茫戈壁,人多的话生活都是个问题。

冷,我和女儿把带去的所有衣服都穿上还是冷得直瑟缩,而且原以为这地方是著名景点,应该有吃有喝热热闹闹的,没想到连卖饭的都没有,我们几乎是那天第一拨到那里的旅人,举目四望,到处是冷冷清清,连个鸟都看不到,怪不得自古比喻一个地方荒凉时说:那里是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这个比喻用在莫高窟所在地一点都不过分,也是因为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淡季吧,那地方给人的感觉简直太荒僻太冷寂了。

不管它多冷寂多荒僻,耸立在眼前的就是那么一大溜开在砂岩上的洞窟,洞窟里就是藏着让海内外想探险猎奇的人馋涎欲滴的飞天壁画,所以,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们总是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地赶来一睹风姿。等了好久,工作人员才上班,也陆陆续续地又来了几拨参观的游客,最终,一个蛮帅的小伙子做了我们的导游,他二十来岁,中等个,留着小平头,手里提着一盏特制的手提灯,领着我们一众数十个人进入了有限的几个供游客参观的洞窟,为了避免洞窟里宝贵的壁画被光线侵蚀而掉色,洞窟里没窗没灯,没有任何采光的方式,唯一可以让游客看看那些壁画的工具,就是导游手里的灯,他只是举起来略略在一些壁画上照了照,不等我们看清楚,我们也不可能看清楚,因为一来年代久远,那些壁画的彩色本就已经暗淡,二来壁画尺寸不大,又悬在高高的岩壁上,加上手提灯的亮度也不够,任游客是火眼金睛,在几闪几照之间也看不清那些壁画的全貌和真容,只有在心里大呼不过瘾。过瘾不过瘾都做不了主,人家就是那样规定的,只能那样撇几眼,反正我们也不是专家,也不搞壁画研究,而且是慕名而来,就是看个热闹,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难不成要给人家导游闹一场吗?而且的而且,就是你狠下心来撒泼打滚闹一场,结果肯定也还是一样,人家不会因为你撒泼就给你大开方便之门,规定是铁的,所有的游客一视同仁。至于特殊游客肯定有,咱没看到也不敢乱说。总之,大约进了五六个可以参观的洞窟,又在洞窟外的大佛前拜了拜佛,莫高窟行程就此结束,怀着满心的遗憾离开了莫高窟,天晓得,为了看看这些洞窟和壁画,我和女儿还饿着肚子没吃早饭呢。

回到敦煌市里,找了家像样的酒店,认真地吃了顿饭,想不到这偏远之地的敦煌,吃饭一点也不便宜,一顿饭吃进去我俩一百多块钱。

敦煌市里的街道上,到处悬挂着飞天的牌匾和图片,这个边陲小城,因莫高窟而名满天下,招来了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大凡能跑来的,也多是不吝惜花钱的人,吃住贵点儿也可以理解了。奇怪的是,本以为这个边陲小城应该有些异族情调,想不到无论街道还是居所,都跟内地没多少差别,倒让我有些扫兴,心内感慨到,汉文化是厉害啊,只要有汉人的地方,到得天边也还是汉文化,可见汉文化影响力之深远,也可见汉人们生存力之强,即使跑到天边,也把汉文化播撒到所到之处。

第二天又和女儿去爬了鸣沙山,比莫高窟还冷清,干脆就只有我们俩爬上滑下,我们俩租了特制的长筒靴,都用丝巾包裹严实头脸,连墨镜也戴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鸣沙山,弄得满身都是黄沙。久负盛名的鸣沙山,其实就是一道不足两百米高的沙坝,因为边爬边往下陷,倒比走几公里路还费劲,当我们站在沙山顶上举臂高呼时,倒也有几分征服者的高兴和痛快。只可惜,那时节鸣沙山下的月牙泉已经干涸,凭我们怎么寻找,也没寻到半点儿月牙泉的影子,只好顺着沙山连滚带爬地滑下来,告别敦煌,踏上了回兰州的列车。

有句俗话叫看景不如听景,敦煌一游,满足了好奇心,也多了些遗憾,因为一切都比想象中逊色很多,正应了那句老话:来了后悔,不来也后悔。可是还是不能后悔,如果不来怎么知道什么叫戈壁滩,怎么知道莫高窟到底什么样子,怎么亲自去爬一爬鸣沙山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