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丝思的头像

丝思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29
分享

面朝大海

……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

这是年轻诗人海子的诗句,诗人虽然去了,他的诗句却成了名言,成了浪漫温馨的梦想的代名词,也让开发商们卖海景房时有了更好的噱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多么教人向往的生活,我这个生活在内陆大平原地区的人,对大海的向往就更甚,大概开发商们也摸准了内陆人的心思,他们在海边开发了很多地产,在内陆地区的城市里各种推销。我就是被一纸海景房广告诱惑在海边买了一套楼房。

为了这套房子,老公不高兴,逼着我退,朋友说我没有经济头脑,在那么远的地方投资不合算,一年住不了几个月,几十万扔在那里,可惜了。我自己为了按揭贷款买这套房子,几次开收入证明、信用证明,几乎被银行折腾吐了,但终于还是横下心买了。

时代的原因,几十年来搬家好几次,曾经住过平房,住过没有暖气没有卫生间没有后窗只有前窗的房子,也住过卫生间不采光,南窗被前面的楼房挡光的房子,后来换了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房子,但海景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还没有过过,既然有这样的机会,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不管怎样,海景房买了。

我认为,这套房子是风水绝佳,是我自己认为的,不是风水师认为的,因为楼高,紧临海边,前面没有遮风挡雨的房子和任何东西,在风水师看来也许算不上好房子。

这套房子在山东乳山东海岸边,看,乳山也不是名城,有钱人都去名城买房子了。但名城我买不起,就在买得起的地方买吧,而且也能对人说我也有了海景房。

老公不陪着来,就自己来住,过把瘾再说。

它不是豪宅,没有金碧辉煌的装修,没有多余的家具,甚至没有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但我爱它,爱它的高,二十几楼,可以居高临下,以俯视的视角看楼下的一切;爱它的南北通透,前窗后窗全部采光;爱它面朝大海,大东海就在东窗外;爱它青山在望,南窗和西窗外不远处都有青山隐隐;爱它开窗面田园,田园就在我住的楼下小区围墙的三十几米之外;也爱它给了我这个内陆人海边生活的人生体验。

房子所在的走廊一共有三套房,不知道为什么,其余的三套或者没卖出去,或者卖出去了人家没装修没来住,所以,关上走廊的门,整个走廊都属于我,打开走廊上没有窗纱的窗子,楼下百亩良田中绿色植物的浓绿扑面而来。那片绿,像碧绿清透的翡翠,绿得入眼入心,像画家笔下的世界名画,浓淡不同养眼养心,而且它们比翡翠和名画有生气,每次看都教人从心里往外舒服,怎么看都看不够,那片田园和远山以及远处的内海,比东面的大海还吸引我,每次从外面回来,趴在窗口看绿色田园成了最开心的事儿,那绵延参差深浅不一的绿色,生机盎然、沁人心脾,因为有了它们,不再怕孤独寂寞,不愿意被人打扰,就一个人,趴在窗口,一看就是半天,它们能消化掉在外面跑出的累,抚平心中无名的压抑和焦躁以及一切不健康的情绪。

乳山银滩虽然地处偏僻,这个小区却是个现代化小区,绿化美化都不错,物业管理也很规范。小区里有八九栋高层建筑,最让我高兴的是,这里的居民来自全国各地,看小区里停着的车牌号就知道,河北、山西、内蒙、北京、上海、江苏、黑龙江的都有,可以跟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做邻居。虽然我不是一个喜欢交际的人,但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人。

大东海是一片阔大无边的水域,也不能说它无边,因为我们的小区就在海岸边,可是向东看则无论如何都看不到海的边际。

多年养成的习惯,喜欢晚睡晚起,可是自从睡在冲着东海的房间里,每天早上四点多或者五点多就会醒来,好像能感觉到太阳的召唤,太阳一出来,我就会随着太阳光芒的照射醒来,醒来的第一件事儿是趴在窗口看日出。每天看日出的结果是否定了一句话: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不是太阳新,太阳还是那个太阳,是太阳升起时的天空和海洋每天都是新的。孔夫子看着涛涛黄河水奔腾不息地向东流时曾经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海潮起潮落每时每刻都不同,天上的云更不用说,云飞云走,云聚云散,时刻变化,于是,每天,甚至每刻,看到的日出都是不一样的。

太阳无遮无挡地跃出海面的时候很少很少,几乎总是被天空或薄或厚或浓或淡的云曦遮挡着,使得它出现的形状每天每时都不一样。天气好的时候,东方先是一脉红云,那一脉红是沿着整个东方的海平面那么长,究竟有多长?不知道,难以衡量,反正长到超出目力所及之处,然后慢慢地,太阳从那脉红云的中间爬出来,起初很大,渐渐地越来越高,越来越亮,照亮了整个东方、整个天地。即使是不错的天气,太阳也常常被黛青色的薄云遮住,也有时黛青色的云很浓很厚,比乌云浅一点点,太阳即使爬很高了也难以露脸,就会在云隙间射出一道道金亮的红光,斑驳的红光撒在海面上,则海面上的红光与天上的红光交相辉映,海上的红光随海水粼粼波动,天上的红光在云隙间投射出一根根明亮的光柱,像探照灯在夜空中射出的光柱,却比探照灯的光更明亮,更美丽。

手机里拍了很多日出的照片,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拍好几张,对比着看时,有时会有想要做一次日出照片展览的冲动,想让人们都看看每天的日出是多么不同又多么神奇。

大门外的海边小广场和海滩是小区人的最爱。傍晚时分,太阳落下去,海边凉爽起来,是小广场最热闹的时候,唱京剧的,跳广场舞、新疆舞的,要排着队来小广场表演,因为场地有限,各种爱好的人群都想占用广场,广场又小,容不下很多人,只好排队,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来。要说这些业余票友和舞友们也真是敬业,唱京剧的每天傍晚准时开唱,他们开着大音响伴唱,不能说声传十里,也是整个小区的人都能听到,到场地交换的点儿,跳舞的又准时开跳,唱京剧的唱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跳新疆舞的跳得舞姿优美全情投入,当然,也有凑热闹乱舞扎的,舞者都是退休后的女性,她们上身黑马甲,下身红裙子,头上还戴着新疆姑娘戴的拖着长辫子的小花帽,每天都吸引一大波人围观。

海滩也是小区人的心爱,每天退潮后都有男男女女提着小桶蹲在那里挖呀挖,寻找嘎啦和小螃蟹,如果天黑后退潮,赶海人甚至亮着手电在海滩上忙活到凌晨。我也挖过嘎啦和小螃蟹,尽管累得腰酸背痛,有时不小心还会被石头上的牡蛎壳划破手指,还是掩盖不了挖到嘎啦找到小螃蟹时的喜悦和成就感。

在海边住不吃海鲜简直不可能,海鲜是大海送给人类的礼物,新鲜的牡蛎、嘎啦、螃蟹、海虹,其味道之鲜美,真的跟内地存放了几天的不一样,如果自己赶海,只能挖到嘎啦和捉到小螃蟹,牡蛎则只能在集市上买。海滩上嘎啦不多,曾经我的一个邻居说,你看这海滩上,人比嘎啦都多。这些来自内陆特别亲海的人们,几乎连海滩上的石头都捡没了。是,来海边买房子的,几乎都是居住在内陆地区没有海的城市的人,见了大海和海货都稀罕得不行,看到块有特点的石头都会捡回家去。

要说好吃还是牡蛎。牡蛎跟生蚝其实是一个东西,三年之内的生蚝叫牡蛎,超过三年的才叫生蚝。这里的牡蛎虽然都是人工养殖的,但其鲜美的滋味仍然叫人爱吃得停不下来。

这里是乳山银滩的一个小镇,人口不多,当地人亦耕亦渔,这些年,随着海边开发热,小镇上建了很多海景房,于是一拨又一拨外地人来到小镇,把小镇的衣食住行的价格都推高了不少。

镇中心每五天一个大集,到赶集的日子,附近各个小区的外地人几乎倾巢而出,买不买东西都想去集市上挤一挤,看一看,四村八乡的当地人也把当地的土特产运到集市上,在街边摆下地摊,西红柿、茄子、土豆、豆角,生姜、花生、洋芋(我们叫芋头)、樱桃、苹果、蓝莓、葡萄等等,应有尽有,海鲜则是螃蟹、大虾、海螺、牡蛎、海嘎啦、海蜇等等。

我总是一边看土特产一边看挤挤挨挨的赶集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女人们的衣着五花八门,有彩色的长裙飘飘,长裤摆摆,也有素色的短裙英姿,短裤爽利;话语南腔北调,有吴侬软语,也有东北的高声大嗓,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男男女女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老人多年轻人少,就算染黑了头发,涂红了嘴唇,也还是难掩岁月的痕迹,说老也不是七老八十,多数是五十以上六十多岁的样子。说来这些人是幸运的一代,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脑子里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经历过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为国家建设出过力,流过汗,又赶上信息高速公路的时代,坐过飞机、高铁,玩过网络、微信,把几百年前老祖宗们想都不敢想的事儿都经历过了,又给孩子们看大了孩子,于是用不多的积蓄在海边买了房子,体验一把海边生活。他们在各个摊点前蹲下来,跟摊主讨价还价或者挑挑拣拣,买点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东西,然后拎着买来的东西嘟嘟囔囔或心满意足地离开,继续寻找下一个有自己需要的东西的摊点。

集市上的东西一般都很新鲜,只要不是小贩,价格也都不贵,当地的西红柿、地瓜、洋芋、花生和生姜,味道和质量都杠杠的,当地是沙土地,海边水汽雾汽多多,滋养的这些土产口感特别好。更喜欢牡蛎和海蜇,它们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按当地人的指导,牡蛎买回去之后先用清水泡上,再用牙刷一个一个把外壳清洗干净,然后上锅蒸,水开后蒸十分钟就可以吃了,提前切好姜末蒜末,用酱油、醋、香油制成酱汁,把牡蛎肉蘸着吃,真鲜香啊,大快朵颐。我不是吃货,但吃过一次牡蛎后就爱上了它,关键是它有营养,当地又是牡蛎之乡,好吃不贵,能不教人上瘾吗?

新环境新邻居,给人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人生体验,想一下把所有的新鲜事儿都说完也不可能,拉杂地写下这些,算是海边生活的一点记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