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丝思的头像

丝思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12/19
分享

千古知音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季札挂剑酬知己,都是千古传颂的佳话,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部有名的电影《知音》,说的是抗日名将蔡锷将军跟当时的名妓小凤仙互为知音的爱情故事,小凤仙虽然身为妓女,却懂蔡锷将军,支持蔡锷将军抗日,其高风亮节令人敬重。其中的主题歌的歌词中有一句就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俗话也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妆。可见人生得一知己(知音)多么重要。

古时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电脑,没有QQ群,没有微信朋友圈,交通又不发达,出门远行只能骑马或坐牛车、马车,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多有不便,人们交往的圈子肯定没现在大,所以古人遇到一个知音往往感慨万千,为之摔琴,甚至为之赴死都在所不惜。现在不同了,到处是公众号,到处是同好者群,知己知音没那么难觅了,甚至闹得人都想逃开同好者众多的这群那群这号那号,想闭门谢客两耳不闻窗外事,所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已成为现实,你开个抖音号就可能一夜成名粉丝众多。可是粉丝跟知音还是不是一个概念,知音是三观相同,心意相通,是彼此理解惺惺相惜。而粉丝是单方面的崇拜或追星,未必是知音。

不管怎样,遇到一个知音还是很惊喜,如果这个知音是一个古代的名人就更让人惊喜。

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末年梁山起义军举义旗反抗腐败官府的故事,故事发生年代大约在公元1200年前后,小说的作者施耐庵写作《水浒传》的年代大约在元末明初公元1350年左右,已经是故事发生150年后了,而金圣叹先生出生于1608年,他写作《金圣叹评水浒》是在小说完成300多年之后了。据他在《金圣叹评水浒》中分析,《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先生在小说里明着夸宋江,暗里却是丑化宋江,金圣叹先生跟比他早出生150多年的小说的作者同样厌恶宋江,现在是2020年,是小说完成600多年以后了,也是《金圣叹评水浒》完成400多年后,笔者跟金圣叹先生对《水浒传》人物的看法相同,可见成功的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能引起不同时代人的共鸣。

小说里的鲁智深豪放豁达,既古道热肠,又粗中有细,而且他那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做派叫人禁不住喜欢他。最不喜欢小说里的宋江,不管书里如何夸他是及时雨,是孝义黑三郎,就是不喜欢他,觉得他虚情假意,心机太重算计太多,他那种算计不是军事斗争中的斗智斗勇,而是腹黑,算来算去最后把自己也算计了去,像《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评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人家王熙凤虽然两面三刀,可那坏几乎都在明面上,很容易教人看出来,而且她只害了一个教她恶心的贾瑞,一个抢她地盘的尤二姐,还有因为接受了铁槛寺老尼静虚送她的三千两银子,逼着张家退亲而间接逼死了张金哥及其痴情的未婚夫,而宋江的机关算尽表面全都是为大家好,害了大家还让大家感激他,他不但害了自己还害了众多梁山好汉,所以怎么都不喜欢他,感觉他的做派就是个伪君子、骑墙者、投降派。

宋江的教人恶心是从他被迫上梁山就开始的,他明着推辞晁盖不坐第一把交椅,却当着晁盖的面越过晁盖一次次直接对好汉们发号施令,眼里根本没有晁盖,心里早把自己当成了一把手,为了收买人心,几次抢着出征,每次晁盖想带人出征时他都以“山寨不可一日无主,哥哥怎可轻易下山”为理由阻止晁盖下山,最后晁盖大概看出了他的野心,实在气不过了,带人下山打曾头市时,宋江却一个援兵不给派,连智多星吴用也没让跟着,别人下山时他几乎总想着派人增援,他下山时晁盖也总派人增援,他却眼睁睁看着晁盖单打独斗丢了性命。

其实从他上梁山伊始他应该就想好了出路,必须做梁山一把手,然后带着一帮好汉投降朝廷,为自己的被迫上梁山做“强盗“正名,因为他打心眼里都没想过要做“强盗“,这从他几次三番推辞上梁山,上了梁山又以宋太公不同意为借口离开就能知道。跟他比,晁盖才是义薄云天的真好汉,因为宋江救过晁盖他们,晁盖不但给他送金子写信表示感恩,还一次又一次救他性命,晁盖至少救过他三次,第一次是他醉后在浔阳江酒楼上题反诗后被判杀头,晁盖带领众多梁山好汉劫法场救了他一命,第二次是他听书父亲去世,执意回去看奔丧,被官兵追杀,又是晁盖带领众弟兄救了他一命,再后来,宋江闹着要下山接老父亲,被埋伏已久的官军追捕,又是晁盖派人及时赶到,杀退官军,救走宋江一家。晁盖还在江湖上为他散布好名声,一百二十分地尊重他,如果说晁盖欠他人情,一次次救他性命也算报答过了他的恩情,而他对晁盖却是表面一口一个哥哥,心里却老大看不起这个哥哥,这从他越着晁盖一次次对好汉们发号施令就能看出,金圣叹先生说他是口蜜腹剑一点儿也不过分。

再从他一次次赚取众多好汉入伙来看,这人就更教人恶心了,人家卢俊义、呼延灼、秦明等等众多好汉明明是朝廷官员或大将、良民,他非用各种手段逼着人家上梁山做“强盗”,人家放弃万贯家财或好好的地位名声当了“强盗”,他又非死乞白咧带着人家投降朝廷再去当官,你说他干的这是哪一出?合着就为了让朝廷看看,他宋江是跟这些好人一样的好人,或者为了让朝廷看看,连这些能人好人都跟随他听他指挥,他是多有能力多厉害?真是可恶。

最最可恨的是他带领梁山起义军去攻打方腊起义军,方腊他们也是跟梁山好汉同样的农民起义军,只是方腊起义军在南方,势力比梁山好汉还大,已经另立朝廷了。方腊们也是不堪贪官污吏的欺压而被迫起义,宋江带人杀这些起义军时怎么忍心?他们明明都是跟梁山好汉们同样的平民百姓,他就为了自己忠孝的好名声,用那么多起义军的生命做代价,为了洗脱自己“强盗”的身份,反手就杀自己的同类,他的心得多狠啊,他是多么卑鄙!什么“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简直是伪君子,可恨可恶可鄙。

还有,小说里的高俅是一个多么无能卑鄙无耻歹毒的贪官,他就是一个蹴鞠出身,靠巴结逢迎上位的小人,他的侄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妻子,想尽办法想要把人家弄到手,他不但不阻止侄子,反而协助高衙内用毒计害了好好的林冲一家,让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家破人亡,甚至几次用毒计想要谋害林冲的性命,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才最终上了梁山,还是林冲举荐宋江做了头把交椅,俘虏了高俅后他本该让林冲把高俅千刀万剐解了心头之恨,他却卑躬屈膝放走了大贪官高俅,还想求着高俅去向朝廷替他说好话接受他的招安请求,他是得有多想投降,多卑贱才能这样对坏人宽容以待又毫无歉疚心的辜负了朋友啊?说不下去了,这个伪君子,这个投降派,真是可恨可恶可鄙。

因为批宋江,又去喜马拉雅里听了一遍《水浒传》,没想到里面播完《水浒传》之后接着播了《金圣叹评水浒》,听完金圣叹先生评水浒,我连连惊呼:可找到知音了!和我一样,金圣叹老先生也喜欢鲁智深和李逵,也讨厌宋江,他一共评了七十集水浒,逮着机会就骂宋江。

耶!真是相见恨晚,想不到我居然跟几百年前的金圣叹先生心意相通,他也说宋江是天字第一号的假仁假义,说他最会用心术笼络人心,是一个权诈之极的家伙,是最善于用钱买名买义买一切的家伙,是架空了晁盖葬送了众多梁山好汉的大奸之人。简直比我还讨厌宋江,金圣叹先生拿他跟十位梁山好汉相比:“鲁智深是阔达之人(阔人),宋江则是狭隘之人(狭人);林冲是个下手狠辣的毒人,宋江则是个口蜜腹剑的甘人;杨志是个正人君子(正人),宋江则是个心地不纯的驳杂之人(驳人);柴进是个良人,宋江则是个歹人;阮小七是个快语行快事的快人,宋江则是个厌人(厌人者,人恒厌之),李逵是真人宋江是假人,吴用是捷人宋江是呆人,花荣是雅人宋江是俗人,卢俊义是大人宋江是小人,石秀是警人宋江是钝人”,等等,简直把他骂得体无完肤,反正只要沾到宋江的边儿,金圣叹先生就骂他一顿,骂得那叫一个痛快。

知音啊知音,真得把老先生引为知音,可惜老先生已经离世几百年,遗憾!遗憾!

说归说,就算老先生仍健在我也未必敢妄称他的知音,老先生评《三国演义》评《水浒传》,那笔力、眼界、心胸岂是我一个才疏学浅的小女子能望其项背的,只能高兴一下自己居然与老先生有同样的看法,高兴之余,也只能多听听他的《评水浒》表示一下对老先生的崇敬。

不过说到这里想说一下自己对金圣叹先生为什么那么讨厌宋江,各种痛骂他的原因,因为历史上确曾有宋江带领梁山起义军攻打方腊起义军的记载,方腊是江苏浙江一带的起义军,宋江他们是山东河北一带的起义军,宋江投降朝廷后被奸臣利用,让他们去攻打方腊,宋江集团杀害了太多方腊起义军,方腊起义军几乎被宋江起义军血洗,这是统治集团使用的借刀杀人之计,让南北起义军自相残杀,他们坐山观虎斗,手段非常凶残卑鄙。其实是那帮奸臣利用了宋江的投降心切,宋江也是棋子,他明知被利用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坚持下去,这从后期梁山好汉每战死一人他就大哭一回就能看出端倪,他已经知道自己选择投降是错误的,无论他怎么为朝廷出力他都得不到统治集团的信任,他也明白好汉们不是那些奸臣们的对手,皇帝已经被奸臣包围,那些把持朝政的奸臣们不会放过他们,他的痛哭一是哭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的惨死,二是哭朝廷的昏聩,三是哭自己混蛋的投降选择。宋江不是糊涂人,否则也不会被众多梁山好汉拥护,他心里跟明镜一样,早就看到了自己的悲剧结局,但他已经无力改变。施耐庵跟金圣叹都是南方人,虽然生活的年代相差几百年,但他们肯定都听当地人说起过宋江军杀害方腊军的故事,他们肯定跟南方起义军一样痛恨宋江,这也是他们笔下都暗着或明着丑化谩骂宋江的一大原因吧。

虽然《水浒传》里描写了宋江如何得人心,如何被叫“及时雨”、“呼保义”,但他的形象始终是萎缩、狭隘、阴暗的,教人喜欢不起来。首先其外貌就不讨喜,又黑又矮又胖,其次他脚踩两只船,一方面大喊忠义,一方面背叛朝廷私放朝廷追拿的要犯;一方面表现得对好汉们好得不得了,一方面又看不起他们的起义事业,一心想着招安投降,这个人很分裂很悲剧,而且他入伙梁山的原因一点也不像林冲、武松、鲁智深、阮氏兄弟等等一众好汉们被迫起义那样教人同情。也许在内心深处他是痛恨晁盖的,想想,若不是他放了晁盖,晁盖又写了那封信送了那根金条给他,他何至于被阎婆惜要挟误杀了阎婆惜丢掉了悠哉悠哉的公务员工作而亡命天涯最终沦落为与“强盗”们为伍呢?

回到开始的话题,关于知音一说,也许更多是文人墨客之间的同频共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们有些共同的认识和想法,所谓共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也是同一个意思吧?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也在这里,就像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也许一百个人心中也有一百个宋江,如此说来,我还是金圣叹先生的知音,虽然高攀了,但我们有同样的看法也是可喜可贺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