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阅读(外四篇)
孙茂
如果说生命长度是上帝已经定好的,那么,读书应该能够将生命的宽度加宽几倍。世界上往往是谎言和真理一样多,但绝大多数的谎言都会随着时间随风而逝,而真理的光辉和人性的伟岸会随着书而流传下来(选自余秋雨的《读书,让我们变得更美好》)——题记。
寒雪之夜,倾耳无希声,心愈静。烧一炉红彤彤的温暖炉火,盘腿坐于炉火旁,伴着一杯绿茶,手捧一卷诗书,无闲事挂心,细细品读文句,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便觉人生如此美好了。窗外是白雪飘飘,窗内是温暖诗书,寒雪孤灯读闲书,此时此刻,窗内窗外构成了一份遗世独立的静谧祥和。偶的,听着外面“簌簌”的落雪声和着屋内“沙沙”的翻书声,形成了一首曼妙悠远的协奏曲,回荡在天地间。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什么样的环境最容易进入阅读状态。无疑,雪夜读书最容易进入,沉浸在书文中,看到兴趣处或会心一笑,或手舞足蹈,是别样的精神体会。
董遇提出了著名的“三余”勤读论:“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综述,雪夜是读书的最好时间,因为大雪封门的深夜,冰雪凝固了整个世界,大地上的生灵都进入了梦乡,万籁俱寂,一盏昏黄的孤灯,围炉独坐,烹壶煮茶,捧卷耕读,整个人舒畅随心了,岂不美哉!
阅读是一种享受。阅读于我,是一种救赎,是最好的修行。阅读可以让人内心宁静,不再慌慌张张。我读大学时开始阅读。大学时间宽余。每逢没有自习的晚上,亦或周末休息时间。我都喜欢去图书馆。一个人选定一个角落,伴着袅袅书香,从密如针海的书山寻觅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书籍,在幽幽静静的图书室角落仔细品读。有时同一篇作品我会读上两三遍;有时一句经典的句子,我同样会读上几遍,细斟慢品。现在回忆起来,那种阅读的体验和感觉真好。选一隐秘的角落盘腿阅读或靠着书架阅读,总让人内心宁静。中文系的缘故吧,我更喜欢读文学作品。散文啊,诗歌啊,小说啊,戏剧啊,报告文学啊。尤其那些励志的真挚的柔情细腻的散文,真是从骨子里喜欢了。王蒙、铁凝、刘心武、张贤亮、史铁生、贾平凹、路遥、陈忠实、蒋子龙、冯骥才、莫言、余华、格非、迟子建、李国文、柯云路、周国平、沈从文、汪曾祺、林斤澜、张洁、金庸、古龙、琼瑶等,都是我喜欢的当代作家,其作品捧读便爱不释手。还有鲁迅、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丁玲、萧红、朱自清等著名作家。尤其“鲁迅”。鲁迅先生可谓中国文学的丰碑了。众所周知,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主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强大呼声,猛烈抨击了封建礼教和旧的家族制度的弊害。他接着发表的《孔乙己》、《药》、《明天》、《阿Q正传》等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效。
我在中学时最先接触了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春》等经典抒情美文。中学生是最善于模仿的,那会儿一个劲模仿朱自清老先生的文句,幻想着自己以后也要成为像他一样的作家。后来我回忆,这大概就是语文或者说文章给人的昭示意义吧!也是读书的巨大意义。后来初高中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包括初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孔乙己》《藤野先生》《少年闰土》《故乡》《阿Q正传》《社戏》;高中的《拿来主义》《为了记念刘和珍君》《祝福》三篇。都是经典好文了。高中还学习了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小狗包弟》,老舍的《骆驼祥子》。还有茅盾先生的《子夜》《白杨礼赞》。这些课本里的教文,在中学时代给了我很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力量。无论是文章的情感,亦或是文章的思想,故事等,都在一定程度激励指引着我。上了大学,我读的是中文系,以前叫“中文系”,现在都改为文学院或人文学院。但我还是较喜欢“中文系”这个称词,似乎“中文系”更有底蕴吧。我所学习的是汉语言文学。课程里就包括现当代文学。说实话,这是我最喜欢的课了。每天听现当代文学老师对作家作品文学理念(原理)进行深入讲解剖析,我常是听得津津有味。受作家和一系列文学作品影响,大二开始,我果断动笔写作。最开始写的是一首现代长诗,诗歌名叫“中文系”,后来诗歌发表在师宗县文联主办的内部刊物《南丹山》文学杂志。也是从那会儿开始,在我心里埋下了文学的写作的种子。在后来的生活中,文学和写作,像一盏明灯,一直照亮我勇敢前行。
现如今再来回看那时写的第一首现代诗“中文系”,虽然不够成熟,但依旧觉得很好,那种“初生牛犊”的胆气豪气野气,那种初入写作的无所顾忌,那种流畅的自由的自然的纯粹表达,那是诗歌初心,是写作初心,是勇敢。
再翻旧诗,诗歌如下,以飨读者!且一笑读之吧。
【中文系】
01
红楼梦像月光下的拾荒者
拾起人们精神的贫瘠
西游记像一个名族的光点
照耀后人难以企及的路
三国唤起纷争的号角
水浒留给人们英雄的光影
鼓励中文系做自己的英雄
九十年代的现实
中文系更愿做女性的英雄
那不是唯物主义
是拥有绝对性的真理
梁山伯种下梦
祝英台拾起梦
蝴蝶做红娘
把红线牵给天和地
02
金庸创下的时代
由小说做了代名词
天龙八部
笑傲江湖
一阳指
03
中文系义无反顾地
做了诗歌的推销员
没有合格执照
在空白的扉页
理直气壮的写下真性情
中文系是紧跟屈原的精神贵族
它客观存在
中文系
可以把每个人当朋友
却很难把每个人都视如好朋友相处
与诗歌作媲美
诗更像好朋友
04
唐诗像酒
中文系的人爱喝
而且千杯不醉
宋词像歌
中文系的人爱唱
模仿着唱,没有水平的
学完杜甫
却把李清照忘了
散文像群峰上起航的疙瘩
诡蹫奇伟
走完古人的隧道
开始向着现代人的步履走
鲁迅,向来是批判的星斗
喜欢揭破社会
也习惯戴上有色眼睛看人
尤其看中文系的人
中文系的人
有着小麦色的皮肤
在感性的夜晚
他们穿着高冷的外衣
做一个不良的青年
在理性的白岫
却又假装
像一个友爱的使者
那厚重的小说里描绘得
有声有色的
说的头头是道的
以前认为很美
以后觉得很垃圾
现在还算凑合
他们高调地朗诵
要有开阔的人文情怀
独特的读写能力
他们,他们
是无情的催眠术
是无用的烂口号
中文系
都是骗人的
中文系是水做的
是修辞虚构的湖泊
淹不死人
却可以叫人堕落
焦辣的艳阳会把它熬干
它不经晒
也不经喝
中文系像一个娃娃
喜欢嚷嚷
喜欢故作高深的
谈论一些假、大、空的心得
和道理
喜欢飘忽不定的无病呻吟
但是精神的寄托
又仿佛与生俱来
跟食,色异曲同工
肆意流淌在人们的血管
他们对父亲没有太深的情感
却对书写父爱有着过人的智慧
孩子爱说话
不擅长用笔体写
很能说
是自圆其说
05
有人想请李白吃饭
花下百分之百的心思
给他点了肉和鸡蛋
李白只是随便说说
而请客的人却较起了真
中文系就是那个人
中文系
像一朵没有蓝天做底的夏云
浮在半空
很白
很嫩
很耀眼
却不实用
偶尔可以用做精神上的调味品
风一吹
云就随着风散了
06
戏剧的宣言
像一场无厘头的炫耀
没有水准
语言太过主观
句子格外随意
不是不用心
只是习惯了这种生活
很多时候,读到好的文学作品,我常感叹如馨暖的夏风拂过耳畔,如涓涓细流淌过心间,那种浸润感,令人浑身通泰。有时我也将书籍借出来,晚上在宿舍挑灯品读。有时呢,逢上天晴的下午。尤其夏天和秋天。夏天选一片绿草地,天光湛蓝,素云拂移,我就自由地一个人坐在草地阅读,坐不住了,干脆躺下去绿毯,双手举着书页,伴着鲜嫩的青草香,细细地研读作品。最好的是秋天,大学校园东湖旁有一大片枫林,秋天时枫叶变红变黄。人在树下的条凳捧书阅读,有时条状的细碎的光晕会透过枝叶洒照在扉页,那种秋光的莅临,和着秋日的阅读,简直美极了。就是在这样的阅读之下,我开始尝试写作。所以,阅读和写作与我而言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的痛苦与不幸。我要感恩阅读和写作,它们在根本上排解了我内心的苦闷、彷徨和空虚。阅读让一个人思想深邃,眼界开阔。从某种程度来说,阅读也是一个人启蒙觉醒的过程,也是一条觉醒的途径。写作呢,犹如空气和阳光,带给我生命的滋润和温暖。
工作后,我开始真正阅读。所谓的真正阅读,是花时间,或者说挤时间阅读经典书目。我开始意识到阅读的更深层的重要性。我喜欢和书籍里的人物对话,和书籍里的伟大思想碰撞。实际上,这也是在和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奇妙的阅读体验与感觉。我有时晚上下自习回来家,一个人坐在沙发发呆。我习惯一个人安静地发呆。发呆于我是一种必要的生活习惯,它可以很好地释放压力,让一个人想清楚很多事情和问题的根源。或者说,它可以让一个人很好地反思。那些读过的书籍里经典伟人的思想和名句会徐徐在脑海流转。那些名句碰撞着激励着启发着我,也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我是一个虔诚的阅读者,也是一个虔诚的信书者。书籍里的思想和话语会给我人生良好的指引。一段时间的阅读,会让我思想开阔深邃,让我理解和宽恕,让我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世间事世间人,让我与自己和解。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允许一切事与愿违,允许自己做自己,允许别人做别人。
我非常喜欢路遥的一本书《平凡的世界》,可谓“常读常新”。其实路遥的很多小说都非常精彩,而这一部作为路遥思想的集大成者的小说则更为丰富精彩。我时常会翻看那些我曾经摘抄的其中的句子,并且推荐学生一定要仔细品读。当我在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时,我对小说中四个关键的核心人物有了很大的独特感受。孙少平的志气与倔强,田晓霞的聪敏与活泼还有贺秀莲、孙少安等……都给我留下相当深刻的记忆。譬如孙少安,双水村一位淳朴善良正直的小农民,凭借自己吃苦耐劳、敢干敢想和勤奋努力的精神最终出人头地,摆脱贫困,住上双水村最好的窑洞,吃上香甜的白面膜。孙少安身上总有一股坚韧劲儿,不断的激励着读者,也激励着我。其次是孙少平,一个特殊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无法做自己理想的工作,能够放下自尊,出去揽工,而后到大牙湾煤矿下井挖煤,即使干着最脏最烂的活儿,依旧保持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和热爱,最重要的是少平坚持阅读。无论读书阶段,揽工阶段,还是挖煤阶段,虽然条件艰苦,孙少平却一如既往坚持读书,读书带给他救赎,阅读在荒芜的日子为孙少平填补精神空虚,带给他精神的明灯。再就是两个女性形象。一是田晓霞,与孙少平开始了一段美好的爱情。却在即将以少平女友的身份回村见父母时溘然长逝于一场无情的洪灾。小说里最令我惋惜的是贺秀莲。那么一个淳朴善良、勤劳能干、有情有义的美好女子,在孙少安一无所有还拖着个烂包的家时,依旧义无反顾嫁给孙少安。嫁给少安后,她和少安一起操持,艰苦奋斗,终于让孙家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可就在这时,秀莲却患上了癌症。死于大年三十除夕晚上。这是一个悲惨结局,但也恰恰是小说最好的结尾。小说写到极致,便是在剧终时将主人公写死。让读者对小说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读罢此书,我对路遥先生愈加敬佩了。路遥是用生命写作的人,他是当今伟大的作家之一。路遥先生在一次访谈时说到,当他将贺秀莲写死那一刻,他合上笔,痛哭起来。他流下了难过的眼泪。是啊,那么一个美好的女性,在孙家好日子过的正红火时,却不能一起享福,确实把人的心猛地一击,似有千万个“惋惜”在心中泛起。可回过头来细想,这就是现实生活的景象啊!我想,以上这些感悟和思考,确乎是小说带给我的,是阅读带给我的,这大概就是小说的魅力,阅读的魅力吧!
很奇怪,倘若一段时间不读书,我就浑身空虚难受。最近呢,一天不读书,便忽觉这一天荒废潦草度过。所以,我如今养成了每日必读的习惯。读完,心才安,睡觉才踏实。恰如《大学之道》中所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与我而言,所谓知止、安定和娴静,皆来自阅读,阅读使我心静,让我有所得。初入工作岗位,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之余,我依旧不放弃阅读,每天利用课间、自习、饭后闲暇时间、周末、监考间隙读书。我想我不能荒废了,我要抓住一切可用时间阅读,甚至有时外出培训学习,在车上我依旧阅读。我现在慢慢觉悟,驱使我阅读的动力是喜欢喜爱和充实。简言之,我喜爱阅读,读书使我充实踏实。我大多数时候读得酣畅淋漓,读得津津有味,读得文思泉涌。毫不夸张,书中那些书写规整的文字一个个一行行一句句一段段仿佛跳跃起来,与我交流,进心入脑。和现实比起来,我更愿意和书中的人物交流。我与很多书籍作者素未谋面,又或者很多书籍作者已逝。比如中国的伟大先贤孔子、老子,庄子;近现代的路遥、陈忠实、莫言、铁凝、迟子建、阿来、毕飞宇、苏童,等著名作家。外国很多伟大作家也带给我恩惠。比如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美国的海明威,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等。当我通过书籍阅读时,仿如这些伟大作家又近在身前。我将自己所读所思所感所悟又尽情挥洒在语文课堂,与学生交流。将自己的阅读思悟传予他们。
每年夏天,我喜欢在天地间虔诚地阅读。每年暑假,我都要进山住上一段时间。有时也去寺庙闲居。我命带华盖,与佛结缘。每年寒暑假,我都要在寺庙待上十天半个月,独居禅房看书。清幽的环境确实让人内心沉静,看书效率极高。人在心性宁静时做事效率会提高,有时候“慢”也是一种进步。有一次去马龙香炉山,四周岩壁叠生,青山碧水,行至密林幽深处,见一寺庙,四周流水潺潺,清幽无比。心中顿想,他日前来林下小居读书。那种伴着清风鸟鸣阅读的日子,实在好极了吧。暑假进山独居的日子也是美好的。这段时间独属于我自己。有时我什么也不想,就围着山林走走逛逛。山林中有的地方有路,有的地方没路。我更喜欢走那些没路的山林,有一种即刻的陌生感和创造感。于我而言,天地之间都是路。我去走了,一个假期完结,走了无数遍,路就渐渐成了。山里幽静,时间缓慢。从早上天亮日出,到晚间蛐蛐儿齐鸣,一天时间可以很好打发。
我住的屋子是土墙瓦屋,是仿农村土基房建设的。房子在一片深林间,很幽静。慵懒的暑假,避开忙碌的工作,人的心也终于闲散下来。早上没有铃声,唯一的闹钟是屋子前后林木上欢快腾飞的鸟鸣声。我每早都是在鸟儿的歌声中醒来。醒来不看手机,不洗漱,出门围着山林转悠。山里的新嫩气息随风拂面,像洗了一个脸,人也彻底清醒了。门前有一小院,一片菜地,一块稻田。人在小院伸个懒腰,悠悠地举头看天,温暖柔情的太阳光一寸寸漫溢过来,洒照在小屋上,屋子瞬间金金黄黄,明朗可爱。出门沿菜地随意走转,青草嫩盈,草尖挂着晶莹的露珠。菜地口即是一棵紫红的牵牛花。花朵开得灿然美丽,精神熠熠。菜地是划分好的块状,种有小瓜,白菜,豆角,黄瓜,薄荷,葱蒜等菜蔬。白菜叶长有很多虫眼,明眼可清晰看到青虫在菜叶蠕动,我想,这菜没上农药,应该很甜吧!后来几天傍晚吃了水煮白菜,确实清甜可口。夏天的稻田,禾苗油绿,稻香袭鼻。在山里,目及葳蕤,空气新甜。人纵眼看去,都是诗篇。小屋左侧山林有一条清澈溪流,绿叶掩映,青影婆娑,溪水每日缓缓流淌。晚间,常能听到溪流声。有一天晚上,我走至林间,站在溪水旁,皎洁的明月从天际流泻下来,月光银银地亮,清丽的月亮光自林间自叶缝间隙漫洒。那一刻,意境很高,不禁感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围着山林走一圈锻炼身体。山里的各种小虫惹我注意,细嫩的叶尖,葱郁的林枝,夏天早晨氤氲的洁白雾气,脚下的杂草野花,草间藏匿的菌子。这些精灵带给人新奇感。早晨散步慢走回来,烧一杯山茶,捧一本《道德经》,坐在小院仔细品读。读到《道德经》最后一句:“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忽然人生豁然开朗,仿佛一下子豁达了乐观了。人在做事情时,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做事,放下名利得失,放下内心的虚无,仅仅享受“为”的过程,反而做的更好。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孔子,老子,庄子的著作,都是了不起的。尤其是,一旦社会稍稍安定的时候,儒家文化的大旗就会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重新举起。这是对中华民族浸润最深的文化。对于百姓来说,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也是一种秩序。统治者和百姓都需要这种秩序。儒家文化虽有糟粕,但底版是好的,它有五个核心字:仁、义、礼、智、信。它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基。老子的《道德经》是需要一代一代人一次次重新解读的著作。庄子的《逍遥游》当是人类想像力的极致。
中午也去林间慢走,带上一本泰戈尔的诗集,找一处树荫,或躺着,或坐着,或仰着,在影影绰绰的绿荫下伴着微风伴着野花香惬意地读诗,现在看来,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幸福时光啊!有时树下的蚂蚁会爬到书页,在书沿攀爬。可爱极了。
山中岁月长。在山里,每天被蓝、绿两种主色调裹挟。蓝天下的山山水水间,内心愈加宁静。蓝天白云作伴,耕种菜蔬,养鸭养鸡,放牧山羊,清淡瓢饮,精读纸书。我常想,倘若人生能以这种方式聊以余生,那可太幸福了。作家玄武说:“人人需要一片荒野,自然,放纵,甚至野蛮。在荒野中,你能够成为一颗种子。”山里闲居的日子,促我萌生一种遥想。下辈子,愿做深山的一株小草,一棵树,或是一滴清泉罢了。
山里读书,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非功利性的闲散阅读。关掉手机,避开网络的零碎阅读。不下雨的日子,我每天都手捧纸书选择林下阅读或小院读书。纸书给人回味无穷。国学、文学、美学、哲学、佛学、风水学、自然地理科学、自然生态学、心理健康学。所涉书目我都会选看,算是比较繁杂吧!慢慢地,你会发现,其实天下文章,均有融合贯通。但文学作品于我的意义是别的样式的作品无法取代的。文学阅读是基础性阅读,是培养人的基础素质、精神价值的根本保证。见贤思齐,熟读各类中外文学作品后,我开始写作,开始模仿一些作家的句子。慢慢的,我惊奇地发现,我迷上写作了。我笔下的文字似乎也流淌着某位作家的叙述腔调。我想我的写作来源于阅读,至少是阅读积累,促使我萌生了写作的念头。对于我来说,阅读和写作都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一天不读书就抓心挠肝,浑身难受。有时白天忙工作,夜静的时候,我依旧躺在床头很享受地阅读半个小时才入睡。写作呢,每天都要写上几百字,顺手顺心时一天也能写上三四千字。所以,我的文章有的是一气呵成,有的是好多天分时间写下的。正如此篇《我与阅读》,我零零碎碎写了一个星期。写完又读,读完又感觉哪里不对劲,再仔细阅读,好的句段就留下,不好的要么删减,要么修改,要么补充。但不管怎样,心绪书写出来,内心就踏实了。在写作过程中,找到了一个十分准确的表达方式;一个贴切的语词;脑海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好的细节等等,有时我会细腻地还原某个场景,或者场景下的某种细微的感觉。那一刻,我会特别快乐。
读书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快乐的阅读者。著名作家曹文轩说:阅读与不阅读是两种生活状况,一种是草长莺飞,鸟语花香,生机勃勃;一种是荒凉与沉寂,死气沉沉。人的存在必须有阅读,五谷酒肉只能喂养你的躯体,而不能滋养你的精神。人是追求精神享受的动物,而这种动物需要修炼,修炼的方式便是阅读。阅读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人的认知,增添生活色彩。阅读不仅是为了个体精神生命的成长和延长,而且我们也要把这种精神生命延伸到下一代去。古人常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取决于一个人精神生活的品质,那么阅读就是提高人的精神生活品质的最重要的途径,读书可以使我们获得人生最美好的价值,这就是优秀、幸福和宁静。有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叫作“阅读改变人生”,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但是应该辨清楚改变人生的什么。我认为主要改变的不是人生的表象和外观,而是改变人生的格调、气象和境界。它带给我们的主要不是一些表面的外在的成功,而是内在的优秀,在优秀的基础上所得到的成功才是真成功、大成功。所以,时至今日,我依然喜欢阅读,感恩阅读。阅读像我的一个好朋友。是阅读带我走出恐惧,走出疑难,走出彷徨。字里行间的思想,句段的情感渲染,让我一直在不断回看自己,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约束自己。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虚心通达,不固执、不偏执。我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读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阅读具有美育功能。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朋友啊!读书吧,读书一定会使你快乐。朋友啊!读书吧,和书中的美好遇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相信你用心阅读的每一本书,每一个文字,都会成为日后艰难困苦时自我疗愈的解药。
小院
孙茂
小院不大,却是我心底的情感寄托。我有时做梦,梦里经常出现小院,小院的绿植一帧帧清晰浮现。我将这些景物像播电影似的挨个在脑海流转,一朵金灿灿的金银花盛开了,一树的红彤彤的山楂挤着眼,燕子呢,倏地从房檐下的电线划地飞起,两只剪刀翅轻轻巧巧地扇动,梦境里,燕子的歌声是那么悠扬婉转,美丽动听。是的,这是我熟悉亲切的小院,一方令我魂牵梦萦地小院。
我的童年在美好的老家安然度过,从我记事起,家已经从老屋子搬到现在的小院所在地。小院以前是一大片菜地,一年四季,绿菜青青。母亲勤快,春天在菜地种上辣椒葱蒜白菜、莴笋、黄瓜各类菜蔬。那时候,春天的蔬菜可以一直吃到秋天。秋天玉米收完,闲暇时,母亲又在门前菜地捯饬,种上青菜、苦菜、香菜等菜蔬。四季里,最好的是薄荷,薄荷长在墙根,夏天时一大蓬嫩盈盈旺盛生长。夜里,能闻到淡淡的薄荷香甜。我很喜欢以前的小院,开门即是一片葱绿,还有三棵挂满黄橙橙李果的李子树,菜香和果香在明净的夜晚一溜溜从门缝窗缝席卷进来,人坐在屋内沙发也能闻到馨甜的香气。
零八年新农村建设,房子加盖了两层,父母商量后,将门前的小院平整,浇筑成水泥地板。房屋左侧的菜地也建了猪圈牛圈,打上水泥路。从此菜地消失了。我现在回忆起来,内心枉然,有点儿失落感。曾经的绿油油地蔬菜小院不在了。但如今的小院也有优点,看起来更明净了。父亲规划后在门前小院西北冬三面建了三条花台。房屋正前方敞开接纳天光。每条花台种有母亲精心挑选的绿植花卉。我不在家的时日,它们像母亲的儿女,一日一日忠实孝顺地陪伴父母老去。这些花草见证父亲母亲每日洗脸、刷牙、外出或归来、开心或忧愁。靠西的花台,母亲种下两株山茶花,一棵桂花,一株红豆杉,一棵我从山上挖来的黄木树,另有一棚金银花。每到春天,茶花盛开,一树挂有几十个茶花花苞。一树的茶花粉粉红红灿然开放。这份热烈会一直延续到暮春。茶花的加入,春天的小院愈加热闹了。父亲在山茶花下养了一窝蜜蜂,一整个春天,茶花都是蜜蜂的点心。桂花树枝叶零零碎碎,长势欠佳,但每逢秋天来临,一树金黄的桂花挂满枝头枝间,桂香扑鼻,令人沉醉。红豆杉枝叶成条纹状,一年四季,绿叶盖枝,给小院平添了生机与亮色。我从山上挖来的黄木树,四季常青,算是夺山所爱了,多少有点自私之嫌。圆细的绿叶,金黄的叶边,密密粘在枝条,很是可爱。西花台最好的要数金银花。金银花生长茂盛,几十根生发的细枝嫩条蹭蹭攀爬,靠西的整面墙都是绿意。秋冬叶子落光,金银花独剩一根根灰褐的光滑藤条。像没穿绿衣的光腚汉子。春天嫩芽一叶叶从枝缝间摇头晃脑窜出来,十足可爱。夏天呢,椭尖型叶片挂满整面墙,绿意盈盈。金银花随之在夏季开放,先是白色,成熟后花色渐黄,待花色橙黄,意味着金银花成熟,再过一两日即要凋零枯萎。现摘的金银花泡水喝,入口即淡淡清甜馨香。每到夏天盛花期,金银花每天开放,整面墙都是洁白、葱绿或金黄三色占据。我们也将金银花摘下煎鸡蛋,金银花炒鸡蛋,入口香甜。该说是一道开胃好菜了。北面的花台,栽有四棵四时常青常绿的风景树,树型圆圆,树叶尖尖,树身及人腰,树下是母亲撒种的小葱和芫荽。每次炒菜,菜在炉灶上烹饪,人走出屋门摘取新鲜的香菜和绿葱洗净即可当佐料。东面的花台,依旧和西面对称,相应位置种有红豆杉和桂花。父亲依旧在树下养了一窝蜜蜂。小精灵每天飞出飞进,令小院一派生机盎然。不同的是东面花台还种有一株栀子花,靠近墙角处栽有一株葡萄,每年夏天,八九月份,还可享用正宗的葡萄味儿浓郁的乡村葡萄呢?酸酸甜甜,令人口齿生津。去年父亲又在空隙处栽种两株葡萄,是村里种植葡萄的老板给予的树苗。算是小院的新成员。听父亲说,那葡萄叫阳光玫瑰。最喜欢的是屋檐下每年必来的家客——小燕子。它们像走亲戚似的,每年必来小院游玩。我家小院的屋檐下每年都飞来一窝燕子。燕子堪称“十佳建筑师”了。燕子筑巢,巧夺天工。燕子用嘴一点点衔泥筑巢,它们衔起春天的泥,一点点,营造新生活新希望。我自幼是极喜欢燕子的。不仅巢穴做工精致精细,单这种坚韧的精神就令人肃然起敬。童年时,晚饭后喜欢坐在房檐下盯着电线上的燕子看,一根电线上有十几只燕子光临。小燕子有的摇头晃脑,像一个不专注听课的学生,有的打盹冲瞌睡,还有的呢,呆呆的蹲在电线。但也有那么一两只“显眼包”,一个劲叽叽喳喳发出尖锐的鸣声,说实话,我对燕叫声竟是那么的喜欢。燕子的叫声像一滴露珠。从燕子的叫声里,我感觉好运要来了,给人一种祥瑞的希冀。哈哈,这当然是“一厢臆想”了。在清晨和傍晚的天空,无论何时,都能看见它们独自或成群盘旋的身影。孩童时,燕子来时,我都会无比激动兴奋,一个劲追着它们奔跑。
老家坐落在宣威市羊场镇下辖村子,一个青山围裹、绿水环绕的美丽小村。每次回家,从集镇到村子,需翻一座大山。先是上坡,经山顶再下坡。一路从村东行至村西,即是我家所在了。
进入秋天,山顶的道路两边,成群结片的荞麦花灿然开放,粉白的荞麦花摇晃在秋风中,令人迷醉。
冬春时节,山峦荒寥寂寂,土地像一名醉汉袒露着红肚皮,人纵眼及去,别无生色。最好的当属夏季了,从镇上进山,一路青翠欲滴,人行至山顶,夏风拂面,远处的山近处的山,绿油油一片,嫩得仿要滴出汁水。我常陶醉于盛夏故乡的山水。给人一种生机盎然之感。尤其近几年,外出打工的人多,种地的人少,再有进山砍柴砍树的人变少了。林木蹭蹭长,曾经的荒坡呀田地呀,全长出了绿树。夏天,玉米是田地的主人,它们披着一身绿衣,笔直站立在田地。人眼及去,全是一片绿。每次回家,车子行至山顶,我都会放慢车子速度,缓缓开,眼睛飘出车窗,远远打量曾经耍玩的熟悉的亲切的家乡山峦。那些曾经放过牛的草地,拾过菌子的山野,偷过包谷的玉米地,洗过野澡的沟塘,我全都熟悉亲切。我能清楚说出这些山野的哪块地是谁家的,哪座山哪里菌子最多,哪里最适合放牛。
童年是美好而开心的。我读书时,父母对成绩不是十分在乎,我自己对成绩也毫无概念。我记得,那会儿语文数学常考三四十分。我母亲也着急过,严厉告诉我要认真努力刻苦学习。但她也只是口头要求,并未给我实际的压力。没有成绩的压力,童年自然是开心快乐的。我想,以前的农村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开心而快乐的。他们虽然物质匮乏,但童年生活极其丰富有趣欢乐。
周一至周五,每天傍晚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写作业。而是三五成群相约去割草,有时大人会根据家里所需安排任务,我们也去割猪草,背柴。放学铃声响起,一群孩子背着书包踉踉跄跄奔跑在回家的路上,到家将书包随手一扔,背上竹篮,竹篮里放置镰刀或砍刀,在村头小桥上会合,而后一起完成割草、割猪草,砍柴的任务。逢上周末,夏天常去放牛。以前的山草总是被牛吃得光光,现如今,放牛人少了,省去牛蹄的踩踏,牛嘴的啃吃,山野之上绿树青青,绿草盖地。放牛时,牛通常是不用人管的,任它在山野自由吃喝。小孩子可以尽情地耍玩。晚间霞云纷飞之时,再将牛赶回家。放牛时,我喜欢爬到最高的山顶,看辽阔的天际,头顶即是一大片洁白云朵,远处青山依依,山下是认真吃草的牛,人在山顶高歌,牛仿佛听得懂,便会拾起头“哞哞”喊叫起来回应。逢上山坡草皮,我常要找一片青草躺睡,人悠闲惬意地仰躺在柔软的冰爽的绿毯,右脚搭在左脚膝盖,嘴里吃一根甜茅草,山风吹拂,人举着眼睛看头顶蓝汪汪的天空,偶有一朵白云拂过,一架飞机飞过,叫人兴奋激动一整天。甜茅草像袖珍版的甘蔗,算是孩童打发悠闲时光的零食,吃完嘴里充盈着淡淡的甜,那一刻,所有时间都是缓慢的,它属于当下的自己。
有时,我们也会牵着牛走在密密的林间,铃铛晃荡,响声穿梭在林海。那会儿人小,父母总吓唬我们,不能去密林放牛,偷牛贼会抢小孩子牵的牛,为了防止牛被抢,我们常会将牛脖子里拴的铃铛用细草填充,这样铃铛就哑了。偷牛贼听不到铃铛声。牵牛的孩子还是怕抢牛的贼,我们左手牵牛,右手提溜磨得锋利的镰刀。要是真有人抢牛,大家一齐飞镰刀驱赶。当然,这大多是内心的自我安慰了。
家乡的田间地头沟岸,多栽柳树。一大棵一大棵挺直站立,像守护村庄的卫兵。秋天时柳树最好看,一树都是黄橙橙的温柔柳叶,灿然夺目。我对每一棵柳树都亲切熟悉,我能准确说出家乡每一棵柳树是谁家的,每一块地的主人是谁?那些山间的沟,溪流熠熠,白瀑流湍,每一条沟塘我们儿时都洗过野澡。如今回家,临近家乡之地,曾经熟悉的事物场景一帧帧浮现眼前,彷如从前那般亲切。
我写小院,为什么会写到上面所述之事,看似闲扯,实则为文必然。因这是故乡之物,是我每次回家回到那一方小院所经所感之物。因了它们,小院才更加牵绊心绪。
沿卫生院旁的一条小路直入,右拐,便是一方小院。庭院前有一棵蓬勃的山楂树。山楂树有些年头,是母亲亲手栽下的。树盖如伞。冬天光条直立,像一个没穿衣服的顽皮孩子。暮春时生发新芽,一个个胖嘟嘟的嫩绿芽茎或垂挂或横生。叶子长势极快,几天即是一树绿叶挂满枝头。近夏,山楂树上盛开洁白的细碎小花。远远望去,山楂树翠绿中漏着簇簇洁白。这像是夏天给人的一大束捧花。夏天时,一树绿油油,五角山楂叶在夏风中飘摇。仲夏,山楂树就挂果了。一枚枚一颗颗青涩的绿果一柄柄铺展在枝头。娇嫩可爱。最好的要数秋天了。进入秋天,山楂一点点变红,像一颗颗小灯笼挂在枝头。喜庆极了。干活回来,摘一颗含在嘴里吃,酸酸甜甜的味儿,立刻驱散人一天的疲惫。山楂开胃,吃下几颗,晚饭便能大快朵颐了。大前年,母亲又在小院正前方分别栽上一株柿子树,一株橘子。橘子树栽下时已经显大,第二年便开始挂果。一棵橘子树挂有二十多个橘子,也算不枉付父亲给它浇水施肥剪枝细心照料。去年妻子怀有身孕,父亲摘下十几个让母亲带来给妻子吃,说老家自己养的橘子,好吃。微黄的橘皮,青绿的橘皮,入口酸甜,舌液生津,几分钟后口舌回甘,真是橘味儿十足。这是沾了老家泥土和气息生长的地地道道的鲜橘。吃入口中,不光味儿纯正,还伴有父亲的牵挂和亲切。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这几年,我越发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了。母亲帮我们带娃,省了我们多少疑难和操心。实属不易,真是养儿方知父母恩。一个孩子从怀孕到出生,到看着她日渐长大,其间要历经很多艰难。父亲一人在家,种地养猪。父亲勤快,总在老家田地种上各类菜蔬。每当菜蔬成熟,父亲都在牵念我们,他都要找客车带上一大袋老家的纯生态蔬菜给我。有时,逢周末或过节回家。临走,父亲都会去菜地挑上一大篮精致长势美丽的蔬菜,用袋子分装好,然后帮我装放在车子后备箱。每次回单位,都是一大车,满满的幸福感和感动。这是来自父亲的关爱与妥帖,多么美好啊!
柿子呢,种下四年了。今年开始挂果。结了四颗。父亲舍不得吃,一直养在柿子树上,前久周末回去,父亲摘来,削去橙黄的柿子皮,脆脆甜甜,很好吃。
门前的花台,靠近山楂树的地方,父亲今年夏天种下两棵黄瓜。我暑假回去时,黄瓜苗已经长出半截高。对于黄瓜来说,攀爬就是生命里一段重要的旅程,它身子柔弱,装备却精良,须丝是其有力的手臂,让它的旅行锦上添花。它把任何靠近它的东西当作梯子,稳稳地、锲而不舍地向上攀登。著名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节选)》中写到关于黄瓜的文字。“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这样的丝了。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我以前也细致观察过黄瓜细蔓,像一条龙须,卷曲着四处攀爬。但从未有过如萧红老师观察之细致形象。确乎大家呀!
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后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院台里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及窗的风景树,两天爬上了树顶,等到第三天就在树尖上开花了。第四天再观察,一条黄瓜藤蔓开尽了无数的小巧黄花。它们精精致致,在夏风中飘摇。再过几天,稍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树尖,爬上二楼的窗棂去了。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钻进父亲的卧室,攀爬在床沿。从外边看起来,一树的黄瓜绿苗,画着黄花的妆容,实在好看。整个夏天,它们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一个周后,整条藤蔓,整棵风景树,满是黄瓜了。新鲜的黄瓜,可直接摘下在衣服擦拭生吃,或用清水略微洗净生吃。母亲习惯用板刀敲碎,佐以香醋、食盐、酱油、辣椒拌匀,一道下饭凉菜即可完成,入口辣辣甜甜,生脆可口。
今日立冬,风尤大。天气朗晴,母亲说,立冬天晴,预示今年冬天不会太冷。我忽而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一转眼已经进入冬天了。季节的更替总是会令人生出许多感慨。总觉人生太快,时间太快,而人生却还有很多事未做。罢了,罢了!文字书写尽于此,疏解心中絮语。新的一天,依旧怀着美好前行。
写于2023年立冬日
死亡概念
孙茂
大学时读余华老师的《活着》,也单纯只是读,没有切身的感悟思考。人对“活着”的理解,唯有在源源不断的生活的洪流中经受遭受生活无情地打击打磨,人才会理解岁月的行囊里装满了酸甜苦辣,才真正理解生命的无常,理解人生的无常。实际上,人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人是为苦难而生的。
书语言曰:“生命苦短,无常迅速;如水少鱼,斯有何乐。”年少时,没有死亡概念。村里偶有老人去世,作为小孩子去参加葬礼,更多的只是觉得好玩。乡村的葬礼上人多,大人孩子都出动了。小孩子极喜欢热闹。尤其亲朋好友来吊唁这天,主家都要打鼓迎接。我那会儿最喜欢打鼓,鼓声总令人熠熠生辉。葬礼上打鼓,我甚至有种自豪感。
大三时,外婆去世,我看到母亲流下了伤心的眼泪,那会儿“死亡”真正触动了我。外婆很慈善,我读小学时,母亲将外婆接到家里住过一段时间。外婆裹着小脚,走起路来踉踉跄跄,左手因病总是攒紧拳头横放在怀里。那时调皮的我经常跟外婆耍混闹别扭。后来外婆说起来,好气又好笑。我很爱外婆,每年过年前,母亲都要买一身符合外婆气质的新衣服,再买些外婆吃嚼得动的东西,由我带上东西去看望外婆。外婆会握紧我的双手,跟我聊天说话,有时问我今年几岁了?有时又问我结婚了没。临走,外婆总要从她褶皱的衣服里捞出一张皱皱巴巴的钱塞给我,让我自己买好吃的。我大三那年,外婆走,母亲难过了两个多月,每天都哭。两个月瘦了十多斤。“死亡概念”就是从那会儿在我心里埋下的。
后来,我一位大学老师的母亲寄居在养老院,我的大学老师身在外国。老师将自己的母亲托付给我。我想,这也是对我莫大的信任了。我每隔两个星期会去看一次奶奶。可突然有一天,养老院打来电话,说奶奶气息微弱,命不久矣。我急忙从马龙连夜赶到曲靖养老院。前两天我去看望,人还好好的。那会儿奶奶行动不便。虽然说不出话,但奶奶认识我。她坐起身慈祥地看我,跟我互动。谁知,生命的厄运会突然降临呢。夜间,天已经黑透。进到养老院,我看到奶奶身上插着心电图躺在床上,鼻孔插着氧气瓶的管子,我轻轻地抱起奶奶,让她靠着我的肩膀。自己小声地在耳边喊着奶奶,说着我来看她了。可奶奶毫无反应。我能感觉到,奶奶气息确实很弱了。心电图机器忽然“嘀嘀嘀”响起,屏幕上来回闪出一条白线,养老院工作人员忙过来查看。她们告诉我,老人不行了。工作人员向奶奶鞠了一躬。我紧紧抱着奶奶,眼泪在眼皮下止不住喷涌。一小会儿,殡仪馆的车就来了。我配合殡仪馆工作人员将奶奶齐整衣着后送上殡仪馆的车。第一次近距离经历死亡,令我不知所措。我坐车跟在殡仪车后面缓缓前行。内心矛盾挣扎难过。第一次去殡仪馆,在漆黑的漫无边际的夜里,伴着天上的乌鸦喊叫,内心凉悠悠的。到了殡仪馆,工作人员将奶奶的遗体放置冰棺,周围铺上鲜花。我给奶奶上完香,供上水果,与工作人员交接后返回单位。回学校已是晚上十一点多。一整夜,我都无法入睡,脑海里全是与奶奶历经的过往和她老人家生命最后奄奄一息的模样。第三天,我去到殡仪馆处理了奶奶后事,跑前跑后,感觉像个愣头青。这是我26岁的年纪第一次接触此事,很受撼动。去殡仪馆的人员大多都是亲人去世的,看着悲伤的面庞,听着扎人心的哀嚎的哭声,忽想,人生到了“生命纪念馆”这个地方,也就算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人的一生到底为了什么呢?什么名利啊得失啊仇怨仇恨啊在健康在生命面前变得不值一提。活着,比什么都强。
第四天我去养老院交接奶奶最后事宜。一个奶奶问我:“昨晚拉去的老人火化了。”我回答奶奶说:“火化了”。这位奶奶很绝望地说,人生最后落脚在养老院,就是目睹一个一个老人悄然离去。生命的终结是多悲哀又多么令人无助无奈绝望啊。是啊!生命的诞生有多鲜活,死亡就有多残酷。想想,老年人,真是悲苦。我们每个人都要老去,都要成为老年人,都会像落叶回归脚下这片土地。如果哪天自己真能像一片落叶在秋暮冬初淡然地飘落逝去,这也何尝不是一种福分。可回看人生,又有几人能像落叶般洒脱地逝去、自由飘然呢。人的一生,死都是千差万别,有的人安然离去,这当然是一种莫大的福分了。但更多的人是在病痛的折磨中死去,在无尽的苦难摧残中离开人世,在飞来横祸中溘然长逝。他们死得煎熬,死的惘然,死的不明不白。面对死亡,我们连死的方式都不能选择,还要说什么呢?
忽然觉得,所有的语言文字,在医院在生命纪念馆在养老院这些特殊的地方,或者说在生命面前,在死亡面前,都是无力的无助的苍白的。
真正感知生命的转瞬即逝。是工作后,一个朋友转述给我的切身经历。朋友姐夫的哥哥从核桃树上掉下来,瞬间口吐鲜血,送到医院时,人已经没了。早上人没,下午火化,傍晚就变成一盒骨灰。人的生命怎会如此地脆弱呢。生命的转瞬即逝,怎会如此快呢?生命在自然面前,从来都是虚无的。人啊,和拍死在胳膊上的一只蚊子,碾死在鞋底的一只蚂蚁,葬在你的口腹里的一头猪,吞于脚下的一棵小草,没什么区别。死亡是必然,活着才是偶然。爱,恨,金钱,声名,于死来讲,一切都不足道。内疚,苦闷,彷徨,悔恨,内疚,种种闪失,都可以重新弥补,唯独死不能重来。
让我动手想写一篇关于“死亡”文字的念头,是最近单位出的一件事。我最近老失眠,一合上眼,满脑都是那夜的悲惨场景。我的文章标题原为“活着”。后来觉得整篇文字都是讲“死亡”,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标题——死亡概念。上周一位同事在单位门口被一张拉满沙子的重型卡车压死。这真是飞来横祸。我到今天到此刻依旧为同事惋惜难过。12月5日中午的追悼会,又一次令我陷入悲痛中。同事在单位门口共享单车处停车,谁知一旁路上的大车却突然侧翻倾倒过来,刚好压在同事身上。你想,几十吨重的物体砸在人的肉身上......我简直不敢想象。我常设想,要是同事晚去停车点一分钟,或者车子倾倒侧翻过来时他迅疾跑开,都不会有这个悲惨结局。可谁又能想,好端端的车子,距离共享单车停车点那么远,怎么就突然甩过来了呢。我还是无法想通,只能归咎于飞来横祸,归咎于命。
事故当天早晨,我们还一起升旗,下午三点还打招呼的人,四点就出事了。救援力量从四点四十开始救援,一直到六点五十才将人从大车下救出。其间,同事的父母,姐姐,妻子几度哭得晕厥。一个三岁大的孩子,另一个八个月大的孩子,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亲压在大车下奄奄一息。当同事父母和姐姐跪在地上祈求天地保佑时,当所有人都在为一个生命祈祷时,这种生命的等待和煎熬,这种无力无奈无助感,生命在天地间的脆弱感,简直可以杀死人了。同事的父亲向天哭喊,向地哭喊,可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力无助,在这一刻,令人窒息。人如沧海一粟,渺小脆弱。当同事从大车下的血泊中救出来时,这一幕更悲惨,他的肠子挂在肚子外,身体只有上半身,一只手不在了,鲜血直流。医生全力抢救,却也无能为力,只能无助地绝望地向家属宣告死亡。同事的父亲听说自己儿子死亡的消息,当场晕厥。目前仍在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一个家庭,一群人悲痛欲绝。他是唯一的儿子,唯一的父亲,唯一的丈夫。同事年仅31岁,妻子怎么办?两个年幼的孩子怎么办?苍老的父母怎么办?出事当晚,全然不敢告知同事母亲消息。直到事故处理结束,12月5日悼别仪式,才敢告诉同事母亲。悼别仪式上,一个年迈的老母亲哭得死去活来,那种绝望无助深深地敲击着我的心灵。我最近有时夜深难眠时,也会悲痛欲哭。浮想那一幕幕,曾经并肩工作的一帧帧场景,帮我母亲安排工作找居住宿舍的恩情。但凡我一想起来,我内心就萌生无尽的惋惜和悲痛。多想,这只是一个梦。我亲爱的焘哥,安息吧!我想,你是去另一个更远的地方工作了,愿那里无苦难,无病痛;愿你来生一生平安。
悼别仪式回来,我陷入一种深深地思考。一种对生命对人生的无尽追问。真正的死亡概念,在我心里扎根了。我想,以后我的父母,我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要死去。我该如何面对,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死去。我不敢想,也无法想象。黄泉路上无老少,以后会很多人,突然一下就没了,所以不要认为还有以后,想做什么现在就做吧。普贤菩萨警众语: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水少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有时人会想,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佛经上说。生的意义:从呱呱坠地到老态龙钟,没有人可以抵抗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不论凡圣。从生到死,快如白驹,究竟有什么意义?每个生命都不是偶然的,都有自己的使命。不论是追求肉身的娱悦,还是精神的享受,灵魂的解脱。小了叫责任:父母亲人的期盼,友人的关爱和希望;大了叫使命和重托:我是谁?为什么来?到哪里去?禅宗几问:念佛是谁?是我。既然是你念佛,你口念还是心念?口念:那白天念,睡觉如何不念?心念:那活着念,死了为何不念?我们绝大部分人对“生”总是充满了期盼渴望。然后对“死”却满含嫌弃恐惧。可生命的无常,可以对一切生命个体有效。正如你在路旁踩死一只蚂蚁,一只蜗牛,在路边踩死一颗草那么轻而易举和毫不在意。命如草芥,命比纸薄,正是如此。
现在,我觉得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赞美。都该好好把握和享受。不要有那么多烦忧烦扰;不要总是惶恐难安;也不要总是抱怨埋怨、斤斤计较。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是!日月经天,昼出夜沉,夜出昼没,寒来暑往,秋去冬来。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人世间,短如白驹,每个人都在默默无言的完成了生命任务,却静悄悄地消失,如雁行于空,了无痕迹,退出生命的航班!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人们想违反其自然之道,欲求万寿无疆。如万物真有灵,岂不言激笑到,天地万物愚痴莫过于人乎!世上哪有千岁人!每个人都是哭着来的,走的时候,哭都来不及,别人帮你哭,你就离开啦!真乃“眼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逝去的人们啊!愿往生极乐。活着的人啊!生命无常,珍惜暇满之身!精进生命之要!勿忘初心!勿念过往!当下即是!
人活一生,众生皆苦!两餐一宿,片瓦遮身,也就是维持个体温而已。什么叫人生成功,放弃生活的乐趣而去实现人身价值就叫成功了吗?什么是人生?人有五伦:与国尽忠,与长尽孝,与兄尽仁,与妻尽爱,与友尽义。上告慰父母,下惠及妻儿。短暂不过百年,懂得生活的意义才是成功的人生。
朋友啊!不必惧怕死亡,因为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小的时候,我不知道死亡还有这么多原因,我以为只有老了,走不动路了,才会死亡。直到我们目睹身边的人,他们都在时间的长河里以各种病痛灾难的方式离开我们,才知道,不离不弃,多么难得。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人生遗憾无常,每个人或早或晚都要尝尽这八种苦,但福报大的人会少吃些苦,福报薄的人会多吃些苦。人要开悟,唯有自渡:身不苦,则福禄不够;心不苦,则智慧不生。苦是人生常态,不吃身体上的苦,就往往要遭受心理上的折磨。
人生就是苦中作乐。人呀,光活着就已经很难了,一辈子只要对得起良知和良心活着已经很伟大。无可奈何的活着,悄无声息地死去。生死难定,生命的终结与诞生就在一瞬之间,真可谓“转瞬即逝”。一切的名利富贵在生命面前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所以,生而为人,我们都要积德行善、与人为善,善待他人。学着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包容他们,理解他们,关爱他们,呵护它们。
山林的忧伤
孙茂
生命在自然面前,从来都是虚无的。人啊,和拍死在胳膊上的一只蚊子,碾死在鞋底的一只蚂蚁,葬在你的口腹里的一头猪,没什么区别。死亡是必然,活着才是偶然。
——题记。
中午两点半,雷声轰鸣,一阵滚过一阵,天色乌黑,大家都在高呼:要下雨了。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四天。天气预报提醒显示,最近四天皆有小雨,心里暗自欣喜。可老天爷脸色一沉,一阵风刮过,天又明朗变晴了。这世道,雷声仅是假象,天气预报也会谎报。雷声响彻云霄,可谁料——雷声大,雨点小。
雨仍旧没下,当头的火辣太阳仿佛将一年蓄积的热量洒在大地上,天地干得像要着火似的。大地旱得裂开一道道口子。植物庄稼蔫蔫的趿拉着头,有的甚至被恶狠狠晒枯了枝叶。母亲说,这是迄今为止,她见过最干旱的一年。母亲还说,父亲来电,老家已停水半月,人和牲畜的吃水都得去远处的河边拉。那条宽宽敞敞的大河,在高温干旱的吞噬之下,已然显出涓流样。近些年,老天爷也不知怎的,动不动就不下雨,动不动就旱涝灾害。农村老百姓快要艰难死了。
春节后,滴雨未落,干死旱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至六月初。六月高考期间,下了几场雨。似乎每年高考,都会准时下几场雨,大概是文曲星显灵,为高考考生营造清凉的考试环境吧!尔后是6月20日,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准确说是6月19日夜间下了一夜的大雨,雷声偶有,人能清晰听到屋外巨大滂沱的雨声。山水轰隆,万物饮渴,久旱逢甘霖,甘霖像是在给大地补水,于是,小河满了,池塘满了,湖海满了。土地山海林木绿草大口吮吸雨露,那种欢快的明晰地饮渴之声,能润心润肺了。第二天清晨,空气恬静爽朗,凭林望去,山林葱郁,林子里满是叽叽喳喳欢快的鸟鸣,这种林鸟的啼唤,让人猛地一听便能感知觉察其欢快。我称之为“欢鸣”。道路被冲刷得白白净净,林木枝叶绿草蓬蓬勃勃活了。透明的雨珠洋洋洒洒垂挂在湿枝绿叶,偶地从湿润的枝干落几滴,地面潮潮的,湿湿的。一股清新之感向人袭来。蜗牛,七星瓢虫,甲壳虫......都沉浸在雨后的欢乐中,久违的凉风,雨水冲刷后泥土青草的气息,一同袭人胸怀。大雨后,又听闻某某县城被水淹的消息。哎,不禁叹,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闲坐细细想,这不就是人生常态吗?
最近上网,常能刷到江西、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大暴雨,暴雨至灾,房屋被淹,道路被淹,田地庄稼被淹,多么可悲啊。我常在火热晴晒的日子默默在心里暗想,在心里祈祷,这些雨水太过充沛的省市,能不能将雨水分点给云南人民。
时节恍惚入夏,雨季来了,雨水开始变得多起来。记忆里每年六月,雨水突增,隔天便是一场雨,隔天便会下场雨。这不,狂风怒刮,转眼的瞬间,黑云压顶,雨气横生,远处山边雨雾朦朦,大雨又要来了。我喜欢身临其境,近距离观察感受一场雨是如何从变天酝酿,到雨滴飘落的。这个过程竟是如此神奇而庄重。等雨真正落到眼前的土地上,当一颗雨滴飘落亲吻在人脸上,那一刻的既视感,热烈蓬勃。气温骤增,暑气蒸腾,这样的气候环境,催促云南菌子旺盛生长。于是三五一群,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试毒大会。每逢雨季,云南人必上山拾菌。
前边书写难得的久违的降雨,实际上,我想详述的是前段时间高温无雨的艰难日子。
滇南大旱,五旬无雨,江河见底,高温破纪,山火四起,热浪入炙。大火卷起巨大的火舌,狰狞地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森林,呛人的橙黄浓烟弥漫在城市上空,山火蔓延,火势凶猛,浓烟蔽日,这是白天的场景。夜晚呢,火光通天。这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牵绊着每个人的心。让人一整夜难以安眠。
一个半月前烧过的山梁从远处看去依旧墨黑,山脊线上凸显的几棵高大伟岸的烧黑的松树,像一尊尊神矗立山顶。这片模糊的烧黑的山林,与周遭仲夏的葱郁相比,显得有点显眼,再看时,总有些格格不入。亲临烧黑的山林,穿行于空阔的林间,这是我第三次到达。第一次是起火烧山的第二天,第二次是一个月前满天繁星的夜晚。我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去烧过的林区,就是想近距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感受大自然的忧伤。几场大雨后,那些顽强的生命间冒出芽绿。烧枯的草尖也稀疏冒出绿意。新的生命开始在这片山野生长。明年的今天,估计就有一层绿意爬附遮盖了。大自然真是丰饶的原野,“野火烧不尽,夏雨润又生”,世间的一切生命既如此,即使生如野草,便要不屈不挠。走至山顶,稀稀疏疏的小雨开始滴洒,雨中遥望,眼前的山,紧邻的山,更远处的山,都是一个半月前那场大火的杰作。人在惊叹生命神奇之外。不免慨叹火灾对山林的损毁之重。光秃秃地山上,静寂一片漆黑,令人怜惜伤感肃穆。
一个半月前,气温出奇的高,一个伴有大风的下午,一场奇异的大火,火势滔天,浓烟盖城,大火持续了三天,连烧几座青绿大山。情况十分危急。山体陡峭,车路难行,去了很多消防车,却无法到达着火点。靠人工灭火显然行不通。林木浓密,一阵阵猛厉的山风狂野巨变,像一条巨大的火舌,正在吞食眼前的绿林。人不敢也不能上前灭火,只能任熊熊大火燃烧。夜间呢,风势愈大,火势越大,翻山越岭,火焰滔天,也是急人吓人呢。
第三天傍晚,火势被周遭的田地切断,被机械人工挖的隔离带切断。明火算是真正熄灭。为了防止余火再次复燃,政府号召很多人守山搜寻余火火苗,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在灭火后第一时间亲临火灾现场。入山,一股难闻的呛鼻的难以言说的火烟味浓浓地朝人扑将而来,其实也不止是烟火味,还有动物们被焚烧的特殊气味混杂。地面全是烧焦烧糊的惨白草木灰,人踩在上面,松软可感,热气腾腾。走一截往后看,可以瞧见一列列明晰的脚印和几棵孤零零的荆棘木。大火燃烧后,森林满目疮痍,从前的一座青山瞬间变成一座枯黑的秃山,行人再不用担心荆棘阻拦去路了。目力所及,全是一片黑乎乎的山林。那一棵棵挺立的树,外皮被大火烧焦,像人被烧焦一层肉皮。看后令人心里顿生忧伤。火灾前,这是一棵棵生机盎然绿意盎然的青绿松树,火灾后,成片地炭黑枯竭,哎,令人心疼啊。
火灾——是一场无情的人间炼狱。世间万物皆有生命,火灾降临,大地被烈火焚烧烫热不禁喊疼。你大可闭目想象,草木被大火烤焦,林子间的虫鸟无一幸免统统葬送了性命。在这之前,草木虫鸟们断然也不会料到自己竟然会死于一场奇异的大火。生命的可悲即在于它的偶然性和突变性。
细小的虫物们已经看不到轮廓了,大火肆虐的瞬间,他们已然化为灰烬。如果非要用唯心主义解说,可能大山上还有虫物的魂灵环山游荡,魂不知归何处。我们人,该有一种敬畏自然的心态,该有悲悯情怀,面前的烧死烧黑烧焦的树,面前烧烫的大地母亲,面前烧为灰烬的精灵们,都是源于人类的一颗火星,他们的死是那么的无辜,都该值得我们缅怀。述于斯,我想,人类跟大自然真是永远的朋友,即是朋友,就该爱护,就该珍重。倘若没有这场突异的大火,这些青绿的苍山,山上青绿的林木,山野上欢快生长的各类虫鸟,他们该是多幸福,他们都在宁静地过着虫物们植物们该有的生活。
我沿着山林往上走,前方端坐着一只烤糊的山羊,山羊双膝跪地,静卧草木灰中。我想这山羊生前一定开心地静享山草,不时“咩咩”叫着欢快的羊音。羊角痒了呢,两只羊抵来抵去,开始斗架。前行,一只烧糊的山羊颤颤巍巍抖立着,山羊身体已经没有血迹。山羊气息奄奄,但还有最后一口气,看到我们朝它走过来,山羊内心好像在哭泣,但它眼泪已被烘干,独有一双变红的眼睛孱弱地盯着人看。山羊被烧坏了,走不动了,更别说跑了,你瞧,山羊烧成这样,算是重度烧伤了,快活不成了。它的同伴呢,都被烧死了。离这只山羊不远的地块,都是烧糊的羊们。我心里猛地一怔,快要窒息了。这是一只只活生生的生命啊!大火侵蚀的瞬间,山羊得多疼啊!
“你看!”同伴用手指戳了戳我,没有丝毫言语。这一刻,气息是凝重的。场面凄惨,想起动物们生前所受的痛苦,令人心碎。有些动物,诸如蚂蚁一类。甚至还没有反应的时间,大火肆虐而过,瞬间化为灰烬或烧成焦尸。一只山老鼠直愣愣地卧在漆黑的枝丫间,表情痛苦绝望。山鼠两只小手做出奔跳求生的姿态,我想,山火欲来那一刻,山鼠是在奋力逃生,怎奈最终没逃过此劫。那一刻,它是多么的无助无奈啊!哎,悲哀啊!涂炭生灵,在火灾下体现得再淋漓尽致不过了。再聪明雄健的动物,在火灾面前都是脆弱如蝼蚁。
夜晚,满天繁星下,静寂幽森的秃山,仿佛能听到大山也在哭泣。山林的忧伤,谁人能懂呢?还记得之前的澳洲山火,加拿大山火,四川凉山火灾,重庆北培山火等等。每年春天,天干物燥,似乎全世界各地都要发生成百上千场火灾,都有上亿生灵死于非命。还记得澳大利亚山火中那只被大火凝固挂在栅栏上的小袋鼠吗?最后一刻,它多么想跳过这道栅栏啊,它多么想冲破胸前的栅栏啊,它生前经历了怎样求生的挣扎。无人知晓,无人体会。高中地理课本学到澳大利亚这一章,我们知道这个地方还有一种可爱的小动物——树袋熊,也叫做考拉。诸如以上种种,当然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所以,谨慎用火,敬畏自然,敬重生命,即是善待生命,也是一种修行了。如果说天灾难防,那人祸简直不可饶恕。
神圣的大地上,每天都有新的生命初生。一株小草发芽,一只蚂蚁在一片绿叶下产卵生子,一只松鼠诞下一只小松鼠......这些幼小的生灵,来到这个世界,开始自己的一生。人类,植物,动物,一些有生命的事物,在大地上蓬勃生长着发生着。可谁又能料到,下一秒,有可能就将命丧“突如其来”。请记住,任何灾难都和人类息息相关。就像电影《流浪地球》所说:“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大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