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秋杂记(外三章)
一、乡村漫记
我的血脉流淌着故乡的血液。我每次回到故乡,内心都无比安定,整个人就能静下来。每年寒暑假,是我最开心的时光。回乡住一段时间,整个人也得到很好的治愈。回到工作岗位,我又能满血复活。
暑期,故乡大地一片青绿。山峦是绿的,田地长满绿闪闪的玉米。
三伏天,夜里,暑气蒸腾。晚上九点开始,浸着月光,清爽的凉风一丝丝一缕缕钻窗而入,拂在人的膀子,人在清亮的月光下,细听窗后风吹玉米叶发出的簌簌声响,倾听粽粑树绿叶在风亲吻下发出的唰唰声。玉米甜香沁进心扉,令人舒畅。
妻子惊讶地说:“下雨了。”
女儿指着窗外说:雨、雨。
我起床开窗,是一大片青绿的玉米被夜风吹拂发出的响脆雨声。这声音像极了雨,好听极了。此刻,微风柔软,明月柔软,夜色柔软,人的心也极柔润了。
风来,一股淡淡的牛粪羊粪猪粪瓜果香甜味儿蔬菜味儿润进来,很好闻。
夜里口渴,抹开窗,窗后是水汪汪的甜梨。摘一个,擦拭干净,和着温柔月色,填进饱腹。清辉素月高悬,立于空阔寂寥的静夜,远山在耳语,明月在耳语,瓜果在耳语,小虫在耳语。深呼吸,于夜下,观照自己,观照过去,观照草木庄稼,观照众生。当月色照见自己的那一刻,悲悯之心泛起,在静谧的融融的月色中,放空、归零,宁静后,躺床熟睡,眠香。
少与人纠缠,多看大自然。
夏天的云,极美。夏云吊在远处的山边,像一条洁白的哈达。云南的天永远黑不透。夜里,月光盈盈。山里的月儿总是出奇的圆明。趁着夜色爬山,掌着月灯,爬在弯弯曲曲的山石小路,夜色宁静,大地宁静,天空宁静,村庄宁静,一切的喧嚣吵闹嘈杂都跑远了。微风袭背,夜里爬山,是一件极浪漫的事。既不感暑热,也不觉寒凉,自由自在,一个“爽”字了得。爬山过程艰辛,路途充满坎坷。走错上山路还得回头重新走,脚下踩到滑石,甚有跌落的危险,但我的内心不苦。生活即使有很多的不如意和艰难,但我依旧在努力发现美、感知幸福。我喜欢爬山,我乐于夜间爬山。我坚信,山顶,一定有着美好的景致。这确实像极了人生,谁的路途不是满含挫折的呢?但当你爬到山顶,那一刻的畅怀,是属于自己的。接近山顶,仿佛天欲明,人愈加迫不及待站上山巅。风吹拂群山,我立于一块高石,长舒一口气,闭目屏息,微风习习,头顶一片星空,远处是静谧的端庄的熟悉的亲切的山峦和村庄。此刻,安静又辽阔,悠远又踏实。月圆如镜,月光如银,天地变得通透起来。渐渐地,很多人和事都随风飘远,只有眼前的,无声而平静流淌的时间及其面前静卧的山林成了心之所向。望向远方,大声疾呼呐喊,山顶的空气清新,让我精神焕发,心中充满了野生动物般的原始喜悦,让我忍不住想大叫出来。顿时山峦回鸣,面对眼前阔大的静寂的苍莽群山,山风阵阵,草木飘香,不禁畅想:人生的路,一定是越走越开阔。
山登绝顶我为峰或一览众山小。此刻,亲切又温暖,释怀又达观。所有的紧张、忐忑、焦虑、不安、烦恼与失眠都消逝了。还有什么呢?在人的脚下,一切又都变得渺小了。在这安静的夜里,心在天地间,人可以漫无目的地游走畅想,山水邈远,自然辽阔。和着这月色,这山林,这村庄,我是如此幸福。鸟声戚戚,风声悦悦。在山顶发呆,忘记忧愁和惶恐,忘记急促和催赶,这一刻,慢是一种幸福。多年前,米兰·昆德拉曾经在小说《慢》中表述——“慢是幸福的标志”。他还对大地上消失的事物深表惋惜,发出由衷感慨:“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和大地星空草木对话,让心灵获得片刻的宁静与栖息,缓解一下内心的兵荒马乱,让紧张的神经得到大自然的疗愈,在宁静清幽的山尖静静地发呆,一会儿看星空,一会儿眺望宁静的村庄,我仿佛能听到人们的打鼾声和夜晚的风物喘息。我所要的好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了。
傍晚走路,舒适惬意,在故乡,每日慵懒地看云卷云舒,日出日落,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了。吃过晚饭,凉风吻来,我与妻子女儿一起走在黄昏的清凉小路上,一起散步聊天,一起听村头孩童嬉戏玩耍声,感受宁静与喜悦。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归来,在田间小路偶然相遇,亲切絮语,乐而忘归。这是我在故乡每天都能见到的场景,很幸运,我的故乡还是温暖亲切的。
夏天,院子绿意融融。父亲的绿葡萄一串串晶莹地挂在藤尖。雨后,空气新甜,趁着露珠,摘一个红绿的果子,手轻轻碰,葡萄藤蒂处即裂开一条口子,绿莹莹地果汁溢出来,葡萄的鲜香,让人忍不住吃了一颗还想再吃。嘴里舌苔轻轻一呡,果肉果汁四溢,酸酸甜甜,可口养人。院子的山楂绿叶铺枝,青绿的小果挂于枝头,簇拥着,静长着。待秋天到来,果子会一树通红,热闹腾腾。金银花长出白花,桂花散着香,橘子树挂着二十多个青绿小果,母亲栽的柿子一树都是绿莹莹的可爱果子。小蜜蜂们飞出飞进,欢快地觅食。房檐下的燕子新客,扇着两个剪刀翅,叽叽喳喳聊着天。有一只燕子正发出婉转的鸣叫,那叫声袅娜、丝滑、清润,间杂一串奶音,难以用言语表述,实在是动听。小燕子有时啄胸脯,有时摇晃着可爱的小灰头,有时两只小燕子嬉闹起来。燕子的房子真是巧夺天工,一点点泥土堆砌而成,留一个小口供出进,真是令人讶异。
夏夜,鸟儿欢鸣。“先睡觉吧,小鸟们/我把活着喜欢过了/我把悲伤喜欢过了/可以睡觉了哟,孩子们/我把悲伤喜欢过了/我把笑喜欢过了……”([日]谷川俊太郎)。夜里,每一声鸟鸣,都是提示,是呼喊——“我把活着喜欢过了”。
夜慢慢凉爽下来静谧下来,窗后的梨果扑通砸落地面。第二天看梨树下,全是一颗颗橙黄梨果。不禁感叹,原来世间一切物类都需要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丛林法则。不用人梳果,在夜风的帮助下,那些羸弱的梨果会自己掉落大地,成为蚂蚁虫物的口中之物。
干旱了几天,夜里下起了小雨。凉风习习,夏天的及时雨拯救了庄稼。雨水好,天愈雨,庄稼长势就好,收成就好。老百姓靠天吃饭,天可润万物,算是一脉相承了。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生活到了极致,一定是简单和宁静。约翰·缪尔的《夏日走过山间》写到:“在山间我没见过任何真正死亡或者无趣的东西,也没见过被制造出来的垃圾和废品,一切都是那么清洁纯净,充满了圣洁的训诫。……当我们试着单独挑出一个事物的时候,我们发现它和宇宙中其他一切都有关联。”
放下尘世俗务,去爬山,去拾菌,去山中漫步,去感知,去训练耐心和专注,把身心浸润于山水的秀美之中。天地无言,山水有情,我乐于寄情山水,与山水草木对话,在山水里不仅卸下面具,陶冶性情,而且反观自身,思索人生,带出些若有若无,余韵袅袅的精神漫游。
二、读书幸福
暑假,要么回老家,要么旅行和读书。
回老家,开启亲切熟悉的缓慢生活,人会得到很好的治愈。故乡山川明月,花鸟草木,那些曾经你熟悉的风物会带领你回到童年的美好时光。我每次回到老家,都是一种享受。围着家乡山峦漫步,整个人得到很好的释放。
旅行可看外面的美丽风景,拓宽眼界,感受不一样的风情。出游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换一个地方,人的心境也会完全不一样。我非常支持多去不一样的地方旅行,感知崭新的东西,见证不同地域的风雨。人生短暂,精神和身体的诗意栖居,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其二即是看书,享受精神的快意。在快节奏的今天,人的工作压力、生活繁杂琐碎逼得人喘不过气。逢暑假,疗愈时光,恨不得关闭一切通信,躲进深山,读书写作。我有一年暑假住在山里,心里无事,如“小神仙”。山居闻鸟鸣,松涛阵阵,流水潺潺,明泉共影,明月与吾心,俱澄澈。闲居深山,足不出户,就是读书写作发呆。不忙碌于工作,即可欣赏大自然的日出日落、花谢花开。清晨或傍晚,观群山朝霞。尤其晨曦时分,即可观赏云雾霭霭笼罩的起伏青山。晚些时间呢,夏日的黄昏,漫天的晚霞将群山、房屋染成一片橙黄,鸟儿们在浅隐的夕阳映照下返回巢穴。最是一派闲适宁静的深山风光,亦是人生一段难得的岁月。山居的一段时间,每日沉浸在葱茏山林中,泥土透着缕缕清香,我像个快活的喜生自足的山间隐士。在这里,有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平等,有对大地山林的博爱与哲思。夜里,我深吸一口气,清新的空气里有甜丝丝的气息,这是山林中草木与大地的芬芳。梦中也有潺潺流水声、鸟鸣声助眠唱和。山里最早醒来的是满山的鸟儿,凌晨时分,鸟儿像一个定时闹钟开始欢呼雀跃。它们彼此鸣叫打着招呼。在欢快的鸟声中,我走过绿荫,走过小路,染遍满身的花香和草气。人在静谧的山水间,自己仿佛也成了这山林里的一棵绿树,一尾小草,一朵小花,舒缓,从容,自在。绿油油的牵牛花藤蔓肆意爬上门扉,朵朵粉红或蓝紫欢快地迎着朝阳自由开放,一条若隐若现的小路顺着眼前的山林蜿蜒向前,直至人的视角追随着消失在绿林尽头。夏天雨水多,人在山中可尽情赏雨。山雨欲来,捧一卷诗书置于窗前,伴着唰唰雨声、轰隆雷声,仍可静读。庭院的梨果长势不好,吃起来酸酸甜甜,有的已掉落腐烂,成了鸟雀蚂蚁虫物土地的点心。屋后水田的大片青绿稻子在山风中拂动跳跃,田中游动的鱼儿和青蛙、水边的禽鸟也很是肥美。哪怕是夜晚,寂静的山林依旧令人兴之所至,夜色中,河水的清澈声音脆响动听,风从山林间轻手轻脚地吹过来,偶尔传来几声夜鸟的啼唤,使得整片山野更趋幽静深邃。立庭院小台,满目望群山,眼前的幽静群山,细溜溜的夜风,仿佛也在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我总觉得,读书要静,而选以深山为甚。山里读书自是幸福的。可大学读书也是人向往的。
工作后,才觉人生最珍贵的是时间。人生有限,时间滚滚向前,而在有限的时间和生命面前,人确实该多读书。读书是幸福的,读书时光是美好的。踏入社会工作后,读了许多社会的无字之书,方觉在校园读有字之书竟是如此美好幸福。人生年轻时,觉得读书使人痛苦。而如今,变成我需要读书,我想要读书。任何事情只要变成我需要和我想要,即是幸福。
我的两位大学老师均是读书的榜样了。一位老师原是中专毕业后在高中当语文教师,后专升本,攻读研究生,最后博士毕业,现如今是一名大学教授。另一位老师工作后攻读在职研究生,今年考取博士,继续到大学全职读书。我对老师们除去敬佩和景仰,更多在感叹:真好,读书是幸福的。尤其人生工作后,还能继续沉浸在优美的校园读书,实属人生之幸。老师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人生的付出和努力往往是正比的。今天的我们,即使工作千头万绪,生活繁杂琐碎,仍旧要从有限时间里挣脱出来,挤一点时间阅读思考。
今年暑假,我回到曲师,进入曾经看书阅读和考研的图书馆继续看书备课写作。相比快节奏的忙碌工作,能有这样一段时间舒缓地回到大学看书备课写作,是极幸福满足的了。这几天,我非常充实。我跟几个要好的朋友挚友交流,说内心很安定舒畅爽朗。每天沉浸在书香里,仿佛又找到曾经大学时努力备考的那个自己。于是乎,我在备忘录写下一段话:
“读书是一种幸福。回到母校是一份幸福。回到母校进入图书馆再读书亦是。当一个人内心浮躁杂乱的时候,当你静不下心的时候,不妨来母校走走,看看奋力拼搏、勤奋读书背书备考的学弟学妹,不妨来图书馆看看成堆的书海和奋笔疾书的青年学子们,他们身上一定有你曾经的影子。回到母校,回望来时路,找找初心,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彼时,你会静下心来,找到目标,和着青年学弟学妹们一起发力,接续奋斗。”
曲师是诗意的。近几日,每早来到曲师,先是围着校园慢跑,而后走到南湖漫步,遥望碧波荡漾的苍翠柳丝,青青湖水依依,夏日的莲花莲叶算是给南湖添了暖意,黑白天鹅优哉游哉,有点儿“鹅翔浅底”的韵味。南湖的鱼儿在清凉的夏日,似乎知晓我的到来,为了欢迎了罢,“蹦”一下跃出水面,像在玩跳水,随即又笑意盈盈地一头扎进湖波。读大学时,最喜欢南湖,毕业后,也常在李超老师(我的大学古代文学老师)的朋友圈或散文作品中了解南湖。大学时喜欢清晨到南湖朗诵课文,也常听到湖边勤奋背书的曲师学子和湖岸练习美声的人。皆是曲师一道绝佳的靓丽风景。今早漫步至南湖,于虹桥诵读了最近正在备的课文《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读完既有唱和附词的念头。即:《沁园春.曲师》《沁园春.南湖》。我想,开学后上及此篇词作时,一定让学生效仿《沁园春.长沙》尝试创作,再将我写的《沁园春.曲师》《沁园春.南湖》与同学们探讨交流。
我想,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熟悉的地域作词。譬如:《沁园春.曲靖》《沁园春.麒麟》《沁园春.昆明》《沁园春.滇池》《沁园春.沾益》《沁园春.马龙》《沁园春.宣威》《沁园春.富源》《沁园春.师宗》《沁园春.罗平》等等。
曲师是深情的。清晨的曲师,空气甜丝丝,鸟儿们在校园林木间穿来蹿去,像一个顽皮的孩子。鸟儿不怕人,我走近,他们也不飞走。大学的优雅环境,葱绿林木,简直是鸟儿的天堂。曲师是曲靖的天然氧吧!算是曲靖的“小普洱”了。绿莹莹的校园,各类鸟儿穿梭其间,嘴巴翻卷着树叶,他们正在啄食腐叶下的虫子。很幸运,今天在看书间隙,偶然看到两只憨态可掬的小松鼠和楼台灯具上一个精巧的鸟窝,等我走近查看时,一只小鸟正卧在巢穴休憩。
中午到曾经吃了四年的美味食堂吃饭,曲师的饭菜依旧是我到目前为止吃过最好吃的学校饭菜了。
傍晚,到球场与几个不相识的人打球。大汗淋漓,尽情释放。半小时后,漫步至图书馆,绿树下,转角处,都是认真背书的学生,他们的吃苦精神深深震撼着我。随即,我也走入图书馆,和着一些学弟学妹们奋笔疾书。曲师读书环境和氛围都很好。夜晚,整个图书馆亮堂堂,自习室独能听到呼吸声、偶尔的咳嗽声和奋笔疾书的写字声。我想,这是此刻最美的声音了。
大学读书看书,亦是一种幸福。校园树木繁多,绿草青青,万叶葱茏,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随意找一处绿草地,徜徉在清透的蔚蓝中,或置身桥畔的条凳,尽情阅读。一个人能静下来专注学习阅读。这样的日子很充实。我想,以后每个寒暑假,都该来曲师看书阅读写作,夯实自身,给自己充电。
疫情后,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近两年,国内国际都呈现经济萧条景象。新一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大家都很“卷”。但回过头想,这也是好事,让每一个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都在大学最后阶段训练专注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往后踏入社会,也能提升他们的抗压抗挫折能力,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珍惜生活。
人在独处的时候才会冷静思考。 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可能总在抱怨事情太多,时间不够用。鲁迅先生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还是有的。多些独处,少些无效应酬,静下来,集中精力专注地充实地利用好每一天,在有限时间里争取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努力夯实自我,才能让自己不断成长进步。
今日立秋,于曲师图书馆写下此文,望一切安好。
三、遇见睡莲
立秋,是惹人喜爱的时节了。天气从酷暑转向清凉,人的身心也变得宁静舒缓松弛。
我每日都要从红色栈道过一片泥塘,亦会毫无悬念地和一片睡莲相遇。无论清晨、傍晚或黑夜,我都会在秋风中和这片睡莲擦肩而过,不急的时候,也会和它静静对视。这种对视毫无顾忌,充满了温柔,令人心情舒畅。有一瞬间,我的呼吸和心跳仿佛也和这俏丽活泼的睡莲同频共振了。
安徒生说:“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我极爱花,却很少写花。第一次写的花是寒冬坚韧不拔、素雅高洁的梅花,其次即是这清香远溢的睡莲。
“你喜欢睡莲。”
“难道有人不喜欢。”
对话的间隙,我又闻到了睡莲的香气,很淡,很清,幽微又迷人。
我和这泥塘中的睡莲像是互相盼望了一个世纪的久别重逢。这贴水而生的绿物,让我频生新奇与欢喜。一日大雨,我在泥塘边的亭子避雨,绿柳拂动,暗香近人。雨珠大颗大颗地打在塘面,塘水也不吝啬,击起无数欢快的小水花。午后,一只小青蛙盘踞在绿油油的莲叶,它远远地注视着我,那样子,有点毛泽东《七绝.咏蛙》中“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的意思。我也远远地打量莲叶上纹丝不动的小生命。待我起身,绿蛙“嘭”地一下迅疾跃入水塘,随之不见了影踪。再看时,独是绿绿的莲叶在泥塘中轻盈摇曳。雨中赏莲,别有一番趣味。雨珠亲吻在莲花上,仿佛在给莲花洗身子。那欢快的开心的水花嬉戏的声音,能浸入人心了。我仿佛能感知到此刻的睡莲是极欢快高兴的。与其说感知,不如说我和这一塘子的睡莲是共通的。至少我和这一塘子的莲花心性是相通的。
每日清晨,过泥塘,都会不自觉看向莲花。有时时间充裕,便站下来,静静地看这睡莲。此时的睡莲只是静立在塘水中,像一个睡意惺忪的莲娃。它的花苞在傍晚太阳下沉后开始紧紧收缩,苞叶合拢,独剩一支支亭亭的莲苞。原来,莲花也要睡觉休眠的。这一举动,用在文学上,或者语文上,拟人的手法瞬间被赋予了灵动和具象!
大学南湖虹桥下也有一大片睡莲,当时读大学时竟没有仔细欣赏,也未觉得这花独特优美。而如今,这一泥塘的睡莲,似是我的一个好友。终日宁静地陪伴着我。我细细观察过,早晨八九点太阳挤出来时,晨曦轻柔地洒在水面,当贴水的莲叶起床洗漱,那静立的莲苞也从沉睡中随之醒来。紧裹的苞叶张开小嘴,那真是樱桃小嘴了。霎时功夫,太阳轻抚在莲苞,睡莲淡淡悠悠地张开花叶,十点左右,莲花的花瓣全然开放。有金黄的、粉的,有紫的、鲜红的,有洁白的。这一塘的莲花似散落在碧绿绸缎上的璀璨宝石,明艳而迷人。
微风拂过,秋日的阳光打在塘面,反射出斑驳的光影,鱼儿在水中自在浮游,调皮的小金鱼蜷缩到莲叶下,用身子和嘴一个劲顶动莲叶,睡莲也随之轻轻摇曳,水面顿时泛起层层粼粼的涟漪。这涟漪唯美极了,柔润极了,像一艘轻盈的小船,似能荡进人的心里。迷人的花瓣在微风中微微颤动,仿佛在与风轻声呢喃细语。正午时分,太阳强烈时,小金鱼都爱玩跳水,你立于塘岸观察,那鱼儿一下飞出水面,又快速跌入水面,水花四溅,鱼与水欢快嬉戏。这泥塘,原本只是一潭浑水,并不起眼,却因为有了优雅的睡莲和欢快的鱼儿赋予了生机与活力。人世间的一切物事,都是这个道理了——?。其实,人世间的很多道理和情感都是共通的。不是吗?
这睡莲,怎么看都喜欢极了。要用什么词来形容呢?优雅,从容,美好,似乎都是吧!做一棵睡莲,做一朵莲花,早上盛开,傍晚闭合,不好吗?实在是好极了。他们静立泥塘,丝毫不被外界的喧嚣所惊扰,只是安然地在这片属于它们的天地里绽放出自己独有的美丽。这睡莲教会我们在喧嚣纷扰的世界中,坚守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所以,我在想,做人当如睡莲,以优雅从容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当夕阳渐渐西沉,睡莲又缓缓闭合花瓣,准备沉入甜美的梦乡。在这泥塘中,睡莲的故事日复一日地悄然上演,而每一次的邂逅,每一次的相遇相见,都令人陶醉,令人流连愈加令人忘返。
睡莲别名子午莲,《纲目拾遗》述其形:“生水泽腋荡中,叶较荷而小,缺口不圆,八夏开白花,午开子敛,子开午敛,故名。”睡莲花有五色,即白、青、红、紫、黄,称“五种天华”。其中,白、青两色最受青睐。“满月为面,青莲在眸”。我以为,凡古文所言之青莲,一般指的是睡莲而非荷花。按照色彩来分,是指紫色或白色带绿的睡莲。从地域上来讲,古印度因为肤色和审美,更倾向紫色的睡莲。故此,青莲是指紫色的睡莲。
著名散文作家赵丰在其《水植书简》中写到:睡莲不是外来的花卉,上古就有,有古风之相。《诗经》里提到的“苹”,含义水草,更多的分析者认为是睡莲。《小雅·鹿鸣》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苹”,是睡莲的嫩叶嫩花,为上古人和动物的季节性美食。暮春,睡莲比荷叶先出水,鹿喜食。睡莲又名茈碧,《山海经·西山经》中说:“西五十里,曰罢父之山,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其中多茈、碧。”古诗里写莲的诗篇不少,许多表面为莲的诗句,其实是睡莲。陆游晚年住在浙江山阴,写下“千叶芙蕖白玉肤”,看似写的莲花(芙蕖为莲花的别名),实则是养在庭院小盆里的白色睡莲。
如荷花一样,睡莲亦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有“水中女神”之誉。
我近几日,多愿到泥塘边看这莲花,当你静静凝视它时,常会被清雅圆润的莲叶和娇柔独特小巧可爱的莲花所吸引,那活泼的姿态和魅力,这世间,绝无仅有。令人着迷的是,睡莲的花心蕴含着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氛围。睡莲的花心是金色的,散发着淡淡的香味,仿佛是一颗隐藏的宝石,等待着被赏识和发现。
由这莲花,我不由得想到书里的一句话:一念一清净,心似莲花开。
渐渐地,把握住自己的心,让心境清净,安宁,不扰不乱,心素如简,才能找到个人与世界的平衡,走出困境。
四、父亲的葡萄
天下的泥土何其多啊,唯独故乡甜;天下的葡萄何其多呀,唯独父亲种的最令人舌液生津。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与我而言,故乡就是我的根,父母亦是我的根。过完年初六离开家,再没回去过。女儿一岁八个月,晕车。母亲也晕车。所涉种种“工作忙”的幌子和借口,一直未回去老家。母亲帮我们在外带孩子,父亲一人在家。父亲有时打视频想看看小家伙。总是间接寻问,这个周末有什么安排之类的话。我深知,老父亲是想我们了。吾何不然呢。
从春天到夏天,在云南,白昼越发漫长了。夏天的标配除去濡湿多雨闷热,另一个明显变化即是天黑的晚,亮的早,白昼被拉长,夜晚缩水变短。傍晚,夏天的蛐蛐儿欢歌悦舞,一个劲嘶鸣。作为沾满乡土气的人儿,并不嫌怨这声儿。月夜之下,鸣虫唧唧。间隙,父亲发过来图片和视频,点开是老家青翠的葡萄。它们长在盈盈地夏风中,一颗颗,一串串,绿莹莹地亮。
人与人,只要有相联系的事物,只要有共同的记忆和回忆,不管时空的间隔有多远,彼此的生命都有声息相通的地方。我与父亲的乡土之通即要从一棵葡萄说开去。
搬到新房第三年,母亲栽种了这棵葡萄树。按年限算,葡萄树26岁了。刚栽下的几年,葡萄长得羸弱,枝叶稀疏,葡萄藤灰溜溜的细长。每年春天,葡萄藤上会长出几个毛茸茸地芽叶,仍旧稀稀疏疏。夏天时,几片苍翠摇曳在院墙。到了秋天,零星的几片叶子变黄掉落。我大学毕业时,在父亲的细心呵护下,这棵葡萄终于开花挂果。经过十余年的生长,葡萄藤蔓粗粗,那年结了六串香甜葡萄。春天时干旱,父亲每天傍晚给这株葡萄浇水,喝饱了水的葡萄藤,像刚刚打通经脉的武学奇士,每个毛孔都张扬着喜悦,恣意地伸展着身体的每一寸肌肤。寒假在家的日子,每个清晨起床后我都要去偷偷探望它们。嫩盈盈地芽叶肆意生长在春风中,好是自在。夏天呢,透亮的夏风拂过绿叶的缝隙,几片碎碎的太阳光丝丝缕缕从叶缝间掉落下来,辉映在葡萄藤上,郁郁葱葱,越发鲜活。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比赛似地生长着。父亲用铁丝搭了葡萄架,让葡萄的藤蔓有落脚的地方。搭好架子,父亲拍照发予我;葡萄挂果,父亲也欣喜地拍照发给我。父亲,连通了我与故乡,连通了我与故乡的物什。我想,这是来自父亲来自故乡最贴切的挂念了,这挂念总令人心安。
在我印象里,在我固有意识里,葡萄这类水果象征美好和甜蜜。我自小对葡萄钟情。原因是我们那地方种葡萄的少,且极少挂果。小时候家里穷,葡萄这类珍贵果类我们那的农村人很少买来吃。母亲种下的这株葡萄,仿佛在家门前种下一份期盼和美好。我自小盼望葡萄结果。初夏的庭院,坐在绿意盎然的葡萄架下,静静地凝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馋嘴的我总幻想着,什么时候葡萄结果就好了,那样即可饱口福了。
四月,一场淅淅沥沥的雨后,葡萄藤悄悄地开花了!半黄半绿,细细碎碎的一小团,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藏在稠密的绿叶筑成的闺房里。葡萄的花期很短,花香沁人心脾。葡萄树下是父亲养的一窝蜜蜂,小精灵们每天欢快勤劳地自蜂箱飞出飞进。蜜蜂们欢快地穿梭在茂密的枝叶里,好像在躲猫猫。节气的变换转瞬即逝,忽而芒种,在夏天的阳光下,绿莹莹的葡萄在藤架下成串挂着,像一个个透亮的美人。七月左右,在日光和雨水的洗礼下,在父亲每日细心的呵护下,青皮着紫,葡萄——熟了。一串串紫皮葡萄晶莹可爱,散发着馥郁的甜香。事实证明,成长是需要耐心的。你看,一棵葡萄树历经几十年的生长终于长出了第一串葡萄,如同一个孩子苦熬了十多年终于高中了。当紫盈盈地鲜活葡萄放在手里时,一种莫名的神圣感庄严感亲切感油然而生。一八年暑假,我刚大学毕业,葡萄成熟时正在工作单位跟班实习。葡萄树挂了六串果。父亲留了一串享吃,留了一串挂在树梢供鸟雀蜂虫做点心,将四串葡萄用报纸细心包裹,用泡沫纸箱装载,请客车转了三次,带到单位给我。拿到父亲的爱心包裹,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纸箱,撕开报纸,来不及擦一下,直接摘一个放进了嘴里。霎时,一股酸酸甜甜地葡萄浓香充斥了每一个细胞。我轻轻闭上眼睛,舌头不断地翻动,紫色的玛瑙在翻滚的过程中碰到了我尖利的牙齿,薄薄的皮一触即破,一股酸中带甜,清凉舒爽的汁水一下渗遍全身。细细回味,果汁中似乎还带着被雨水冲涮过后葡萄特有的芬芳,奇妙的感觉让我回味无穷。后来在城里买过葡萄尝吃,但都不如老家父亲种的葡萄好。那酸酸甜甜的浓郁葡萄味儿,够我回味一辈子了。
......
父亲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比如来自老家的葡萄,那葡萄饱含父亲关切的爱。父亲的这一脉温暖,让我觉得生命是灿烂明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