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读完后令人耳目一新,初一时学过他的这首诗歌,当时没有太大感触。现如今自己教授学生,在讲到这首诗歌时,时至初夏,窗外正下着纷纷扬扬的细雨,瞬间有了更深的体悟。《约客》是南宋诗人赵师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 却通过诗人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注目着一闪一闪的灯花。
赵师秀(1170 -1219), 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绍熙元年(1190) 进士,曾任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诗学唐代贾岛、姚合派,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著有《清苑斋集》。
(约客)选 自《清苑斋集》(《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诗人,表现出诗人怀有一种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欢快的蛙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凝重又飘逸的画面。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在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中,于是把这种情致倾注到笔端,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无穷。
开篇就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雨缠绵地落着,外面的世界被濡湿了,家家雨,每家房檐上都在下雨,雨滴滴滴答答打在屋瓦上,每家房上落的雨都不一样;乡村的青草池塘中沾满青蛙,传来阵阵蛙鸣。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夜已经过了一半,自己约的友人却还如约到来,木阁楼内,只有自己一个人无聊地独独闲敲棋子,盯着泛黄飘落的灯花一个人打发时光,灯灰震落在棋盘上。其实,有时候,即使是一个人,在这样幽静的雨夜,也是一种幸福,抛却白天的喧嚣和嘈杂。
首句“黄梅时节家家雨”,交待了当时的环境。黄梅时节乃是立夏后数日梅子由青转黄之时,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其时细雨绵绵,正所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泄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仿佛“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心情异常恬静安祥。
“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人的注意力从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试想,如非心如止水,神游物外,而是焦灼烦躁,何以知微渺“虫声”今夜“新透绿窗纱”?
再看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我猜想,书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结论,多半便依了这句。朋友过了夜半还不来,倘是你我,当然不免焦灼。但这是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之一,人称“鬼才”的赵师秀。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曾任上元县主薄,筠州推官。他虽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与僧道同游山水之间,向往恬静淡泊的生活,甚至还想与陶渊明一样“归寻故园”(《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他死后,江湖派巨子戴复古作《哭赵紫芝》,说他是“东晋时人物”。当不致于“有约不来过夜半”便焦灼不安吧?
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我不知道前人是怎么理解“闲”字的。我是这样想,“闲敲”之“闲”,应当仿佛我们偶凭小几,百无聊赖,适见案头笔墨,于是顺手拿过,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笔涂去,一如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之意趣。赵师秀也便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
应了这雨天,这黄梅天,诗歌讲得正精彩,我忽然想到大学时,一个老师每隔一个星期都会约我前去书斋喝茶,说是老师,其实更是好友。聊聊天,谈谈心,茶香熏人,自给自足,那种感觉实在好,我又改编了诗歌:
青梅时节约客来,书斋饮茶神志开。
小友畅聊听人生,幸福花开同阳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