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舒心的头像

舒心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09
分享

古敢行记

前言:近年来,村镇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少数民族村镇文化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应该准确全面地掌握先进文化的内涵,把水族文化与特色旅游充分结合,在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发展方针等方面,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贡献我们的力量。

一七年7月13日,我校人文学院国情社情实践团赴富源古敢乡少数民族村镇进行少数民族村镇文化考察,了解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村寨文化。

清晨八点钟,我们一行十人乘大巴前往富源古敢水族乡,道路蜿蜒曲折,矮矮缓缓的小山此起彼伏,越往山里走,越觉得山清水幽。

长时间闭在校园,杂事缠身,偶得跳脱出来,外面世界的一切都觉得新鲜,目之所遇与我固有生活固有意识思维里的景象迥然不同。

富源是煤炭、魔芋大县,前几年大力采掘黑煤,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由于近几年国家倡导转型绿色可持续发展,煤炭行业不景气,农户改种魔芋。我们驱车行进的过程中,道路两边的田地植种许多魔芋,一棵棵魔芋像一个个苗条的美女。魔芋地里站满戴花草帽锄草修边幅的农人,车子驶过,他们抬起头打量,停留几秒钟,朝车上的行人微微一笑,又继续躬耕魔芋地。魔芋是娇贵的金儿,不能弄破,一旦伤了哪里,便顺杆腐烂。所以田地里的农人都表现得格外小心仔细。车子一晃而过,云层笼罩在富源坝子,灰蒙蒙的,我们在车上昏昏欲睡。一晃眼便到了古敢。

富源魔芋是周边小有名气的特产,从种植开始,销路广开,地方还自己建了魔芋加工厂,生产魔芋奶茶、毛肚等素食食品,有效带动了地方经济,帮助农民增收,真正实现了行业转型脱贫致富。

古敢水族乡,是富源下辖的一个水族乡。古敢水族乡位于富源县东南部的云贵交界处,西面与富源的黄泥河镇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的坪东、乌沙、清水河、威舍镇接壤,是贵州省黔西南州进入富源、盘县的必经之路,素有“滇黔锁钥”之称,是云南省富源县的东大门。乡政府驻地古敢村,距富源县城135千米,距贵州省黔西南州州府驻地兴义市城区27千米。全乡辖古敢、沙营、补掌3个村民委员会,38个自然村,6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406人,4049户,境内居住着汉、水、彝、苗、白、回、布依和蒙古8个民族,其中水族5742人,占总人口的35%。古敢土地平整,土层深厚,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炎热,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我们去时,村子里种满水稻,火红的七月,水族乡到处是绿油油的稻田。微风拂面而来,我甚至能闻到稻米的清香,禾苗顺着风低下头,向田埂上的行人作揖,满怀感激状。

我们去时走览了补掌,真是人间仙境。干净的水泥路,进村处生有一棵百年古槐,从下往上看,一眼看不见树顶,伞盖遮天蔽日。树身挂着一块名片,名曰:“富源县文物保护”。我想,这大概不仅是一棵树,还是整个补掌人的魂,是补掌人的心灵寄托。也是因为这样一棵树,补掌才平安吉祥。

好久没有这样走在一个古朴宁静的村庄,我戴上耳机,播放一首舒心的轻音乐,坐在小山夹带的稻田埂上,一条澄澈的清水从山肚子里缓缓涌流出来,我拘起一捧一饮而尽,水甘甜清凉;田里蜻蜓飞来飞去,有时落脚在稻苗上,有时栖息在人的肩膀上,我刚伸出手准备迎接,它从我的手尖处轻轻滑过。那一刻,闭上眼睛就这样静静冥想。耳朵里全是哗哗的流水声,鹧鸪的歌声,一切是这么的惬意。

随后,我们一起走看了村子,一条清幽幽的河水贯穿村子,水是从山肚子里冒出来的,河上时不时横亘着一座石桥,桥是有些年份了,桥沿长出许多青衣,横跨过石桥,仿佛倒回过去的时光,那些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河边是洗衣服的妇女,衣服放在石板上用木板捶打,一会儿又提起丢在清水河里涮洗,这种场景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见了,真是令人又惊又喜。妇女时不时昂起头“吆喝”一声,大红公鸡便迈着老态龙钟的步伐回来了。炊烟从房瓦上蜿蜒逶迤升起之时,便是古敢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掌灯之时,整个村子暖意洋洋、温馨宁静。

当晚我们借宿在村主任家,村主任的女儿二十出头,名叫“翠姑”,人干练精勤,活泼开朗,当晚吃完饭,她给我们普及了很多古敢的历史与传说。第二天一早,村子里的翠姑就背着竹篮下地了。翠姑说:人勤地新,秋收时,土地才不会忽悠庄稼人。看到翠姑,此山此水,我又一次想到了沈从文《边城》里的主人公“翠翠”,那个山青水秀,民风淳朴,温馨暖意的茶峒山城,就是现实版的“古敢”,而翠姑就像边城里的翠翠,纯情,绝美。嫩红的脸蛋儿,黝黑的头发,又细又软,两颗黑黢黢的大眼珠,像熟透的葡萄,闪闪发光,看人时非常清澈。

翠姑以前在富源的矿山捡煤,后来煤矿关停,她也就回了家,回家也不闲着,农村人是一刻也闲不住的,翠姑利用天然的自然环境,从集镇买来鱼苗和鸭苗,在稻田放上鱼苗;围了一块水域养上鸭子;又新开了几块肥沃的田地种植小黄姜,古敢的小黄姜,味儿纯正,在周边可是出了名的。加上山上的魔芋,翠姑告诉我们,她每年能净收入好几万呢。现如今已经是村子里的富裕户。我们都一个劲的夸她,由衷地赞美她、佩服她,一个农村女子,能有这些想法,实属难能可贵。她只是羞怯地说:嗨!这算什么?村里像她一样的人多得是。今天的富源已经成功转型升级为魔芋大县,形成集种植、采购、加工、出售为一体的魔芋生产线。是水族文化发展与传承,及村镇文化建设成功的示范乡。

古敢没有煤矿,一切的绿色被保护的很好,像一个未被沾染的古村落。我是喜欢古敢的。喜欢这里的山青水秀,民风民俗。

第三天,在古敢水族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参观了水族特色村、水族文化展览室以及双龙潭等地,还拜访了“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的吞口制作传承人——郎万平”及一家。郎万平告诉大家,“古敢”水语为“箐林中有水”的意思,一路上,大家对古敢峰峦叠嶂、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赞叹不已。在古敢的一些名宅门头上有横眉竖目的木雕图腾,它们的种类多样,但总体上是人首、凸眼、犬耳、含利剑的木雕图腾。经介绍,这是古敢水族图腾----“吞口”,用上好的木头雕刻,多种颜料彩绘而成,已成为水族人民心中的神,他们借助吞口来消灾弥难,以保护家业兴旺,人丁安康。朗万平作为制作吞口的手工艺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吞口的传承与发展,为水族的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来的第三天恰逢古敢乡的街天,热闹腾腾。许多人围聚在山边,男女老少互相对唱着山歌,笑意盈盈。

离开古敢,放眼远望,光影诡异,碧空如洗,这里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七彩天香”核桃乳生产基地,厂家热情,给予我们品尝刚榨出来的核桃乳,那核桃乳香甜醇正,饮一口,唇齿留香。下午去了墨红乡,正值墨红彝族火把节,篝火晚会,红红的火把,人们手牵着手欢快的跳起彝族舞,白天吃长街宴,热闹好玩。

晨光中带露的花朵,鲜亮的绿色,洗衣的妇女,浮游的野鸭,淳朴的民风,薄薄的阳光,刨食的鸡,伸懒腰的狗,古敢的每一片天都是蓝晶晶的,水澄澈明净,来了古敢,我一门心思想要住在古敢,竟然不想走了。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平和、宁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