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红霞隐,心平夜梦甜。
端坐在村口的大槐树下,故乡的一半掩映在暮色中,一半坦露在天际下,显出一副气定神闲的慈祥模样。老人孩子们伴着桥下潺潺的流水三三两两的扯天说话,笑得合不拢嘴。小汽车过村头来来往往。那个场景,我一直觉得温润、厚实。
我一直以为故乡是用来怀念的。后来事实证明,故乡永远住在心里。
在我第N次返回故乡,着实被它的新面貌震住了。我爬上故乡最高的山,站在山顶眺望,禁不住想要呐喊,今天的普瓦村已经富起来了。放眼望去,山峦青绿绿,空气随着清风摇曳,甜丝丝;宽阔的柏油路,适合人饭后闲走散步;村里家家户户盖起了崭新的小洋楼,干净的村道,垃圾有了固定的处理地,晚上的广场舞给村里的妇女老人们带来更多的欢乐。这是今天的普瓦村。
路是柏油路。缠绕在乡间的土路,就像泥黄的腰带,牢牢牵系着我的心绪。几十年,它曾经毫无怨言地承载我的脚步,我曾经在这条泥土路上玩泥巴,玩过家家。我对路最原始最质朴的认识,就是故乡的泥土路,一到雨天,像一件破烂的衣裳,泥泞不堪。新农村建设,首当其冲对路面进行改建,平整后铺上沥青,那段时间,整条路洋溢着山林的草木香和沥青的香味。
山醒了,人也就醒了。要致富先修路。正是应了这句谚语,普瓦村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花了半年的时间,终于修好了从镇上进村的土路。从此改善了交通难题。真正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
七月的开头,风儿在村庄上空撒欢的吹,兴许,它是在为人民的好日子即将到来而高兴。
就是那一年,国家补助建房子的沙、水泥、钢筋,每户补助两万元。在新农村的势头下,每家每户都拆旧屋建新房。今天再回家乡,每家一个畅净的院落,装修精致的楼房,那房屋,像一个水灵灵的姑娘,是那么俏。脸上绽开的笑容,像熟透的花木瓜果,一路飘香。奋斗的历程中,日子不仅过下去,还过得好了。
我是晚饭后登上山顶的,坐在大白石头上,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就盯着洼子里的故乡看,像在看父亲,又像在看母亲。炊烟像一尾裙摆,蜿蜒升起,我会目不转睛地追随着炊烟飘起的地方,打量那一抹灰色是从哪间屋子升起的?再细细揣摩,房檐下住的是哪户人家?我对村庄的每一户人家,每一块田地,每一棵树都了如指掌。
登高而望,更加明显,华丽的村舍,高高的楼房,像隐居在山里的一个清幽小村。一条大河从中间一分为二。东面叫东村;西面叫西村,我家就住在西村。夏季的时段,山梁上整块整块的包谷打着红帽,空旷的山谷,到处都是玉米的甜香。心里自然充满温馨与感动。
天黑沉下来,月牙照射下来,荧光碎成银亮的光点,迷离闪烁。簇拥着月色,蛙声、蝉声,小飞虫时隐时现,我高一脚低一脚地朝家的方向行进。让人不由得感叹:
啊!普瓦村的百姓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真叫人“流连忘返”。
祝愿故乡:“愿生活通泰明亮,日月悠长;愿百姓无灾无难,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