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被退稿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基本上每个作家都被退过稿。我读过许多作家传记,那些著名作家初学写作时投稿屡屡被拒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在今天,退稿并不是一件令人羞于启齿的事,而是如吃饭睡觉一样很平常的一件事。每个杂志社要求的风格不一样,编辑的审美风格不一样,所以你觉得好的稿子,可能编辑不一定觉得好;可能这个编辑不喜欢的稿子,其他编辑喜欢。而作为新手作家,要做的就是坚持写作,坚持投稿。那些坚持投稿的作家,最后都在写作这条路上或多或少取得了一些成就。所以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离不开“坚持、毅力”这个重要品质。关于投稿,其中一些故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甚至令我感动。比如:
樊发稼在2014年02月24日的中国艺术报发表《投稿人生》一文,他在文中写到:投稿伴我一生。我在投稿中成长。投稿使我生命发光。我的人生价值在投稿中获得体现。
肖复兴的《投稿记》里是这样写的:“寄给几处,不是退稿,就是石沉大海,这让我对这篇报告文学的质量打了问号。”
我经常看到过一些小有名气的作家的杂文随笔以作者的同一篇文章先后(也有同时即同一天)登在几家或多家报纸和刊物上,天南地北,到处开花。对此编辑们不可能一无察觉,但好像见此作者来稿,必照发不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令人费解。
其实,投稿也见人品。像这种渴望在很多报刊发表同一篇稿子的人我是不赞赏的。至少你要留点机会给别人。如果你的文章真的足够好那无可厚非,如果稿子不是十分好,那还是省省吧!
对于我们来说,新手写作都急于发表,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往往退稿或者石沉大海也成了家常便饭。
我的整个人生道路都与投稿紧密相关。人们都说,稿子要专一,不要一稿多投。起初,我信了,每写成一个稿子,反复修改后,觉得它可以拿出来见人了。我便开启了投稿模式。我在微信公众号上找到一个个投稿邮箱。像发现了一条通往人生光明的捷径。我都是一稿一投,可结局和大多数新学写作的作者一样,投出去基本就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因为就目前中国的文学市场来看,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基本都是处于饱和状态,根本没有空余的版面留给文学新人。不可否认的是,那些老道的出名的作家写的东西往往比初学写作者写的东西要成熟,要具有分量,要有价值得多。如果初学写作的你,稿子能够得到发表,我认为这是烧高香的事了,应该庆幸,这是上帝在眷顾你。那么这里头,不抛除这么几点重要因素。一是刊物积极挖掘文学新人;二是编辑和期刊具有极大的涵容度;三是期刊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办刊理念;四是你真的足够幸运。在今天文稿饱和的文学状态下,我认为更多的文学刊物和报纸应该留更多的版面给文学青年,让他们能够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而那些经常在各大报刊都能看得见其名字的作家,理应留出更多的机会给年轻人。从写作者本身来说,应该从更高层次的平台发稿;二是从编辑选稿的角度来说,应该积极鼓励新人创作,为新人发稿。
慢慢地,慢慢地文字融进血液,流淌在全身。
很多时候,我感触很深的是,我的稿子一直在邮路上奔波,像极了四处奔跑的无以归家的游子。我开始心疼稿子,一旦它在哪家杂志得以发表了,我那一刻是十分感激的。因为这里面涵盖了太多的不容易。有关于稿子的;有关于写作者的;还有关于编辑的。而作为写作者,唯一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去写作。
我从一个标准的“文学青年”为入口,开始了漫无边际的写作历程。我之前投稿出去,作者简介这栏只写四个字——文学青年。很多人说,文学青年带有一种贬义,不止一个朋友跟我说过这个东西,要我把文学青年删了,说这是自嘲的表现。可我一直没改。为什么?一我没有发过什么有影响力的作品,删了这,简介栏更不知道要写啥了?二是我现在正值青年时期,又热爱文学,不称自己是文学青年,那要称什么?反正我觉得很好。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往外投的稿子文末都用四号的字体大大的注明——文学青年。
我的写作主要以散文为主,尤其喜作乡土类散文。我觉得在书写这些文字时,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根底。一路走来,通过写作,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
小学时,我的作文写的并不好,甚至语文有时不及格。上了初中,我的语文老师张老师对我十分重视,经常夸我作文写的好,有时在我作文本文末附上一大段文字。鼓励我好好写作文。那会儿,还不知道“写作”这个词,也全然不知写作为何物?上了高中,我的语文老师换成了高老师。高老师爱好文学,她经常鼓励学生写作文,好的作文由她修改后推荐发表到语文报,这是多么好的福利呀!我因为有这样一个语文老师而自豪。从那以后我就好好学语文,好几次考试,作文都是最高分,讲评试卷,高老师总要把我的作文当着全班念一遍,那种自豪呀!是别的其他荣誉无可替代的。至今还浸润着我,鼓励我一直写作。
高二那年,我写了一篇散文,经高老师修改后推荐发表到《语文报》,过了几天,得了两百元稿费和证书,准确的说,从那开始,我就喜欢上了文学。上了大学,我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从此在文字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大学时,看了许多书,每天沉浸在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维里辗转,从他们的文字间感受人性之美和人性之丑。我上大学发表的第一篇稿件是《有感情的花》,稿子发表于《曲靖师院报》。那会儿我身体不好,老生病,得到很多好心人帮助,我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文章。当豆腐块的黑字盘踞在彩色报纸上,我那个开心呀!我一个人坐在宿舍里默默地看,边看边笑。反反复复看了不下二十遍,我想我的文字终于登上大学校报了,这是一件多么值得自豪的事!到今天为止,那份具有纪念意义的短文字还保存在我的笔记本里。时不时,翻出来,看一看,总能让自己找到写作的初心。大二我开始外投稿件,先是报纸,后是期刊,投出去,像失踪了的孩子,从此杳无音信。我不管,依旧写。慢慢地,开始有文字在当地的《曲靖日报》刊发。那个高兴呀!真是喜极而泣。我一个人拿着当日的曲靖日报坐在一片草地上,也是边看边笑。我把泛着墨香的报纸凑在鼻翼,一股文字的清香洋溢着。很好闻。我躺在绿草地上,把报纸盖在脸上,静静感受那份荣誉,沉甸甸的。真的,不容易,一个一个的文字打出来,又印刷在纸张上,我想,那一天,应该有很多人在看我的文章,越想越开心,于是又自顾自地笑起来。
我真正写作是从大学毕业后第一年开始的,之前的文字,都是练笔。大学毕业后,我开始了正儿八经的写散文。一次我看到《散文百家》在征稿,于是选了一组最好的散文投过去,没报任何希望。谁承想,一个月后,散文百家的编辑给我打来电话。编辑老师大致的意思是我的稿子采用了,但是字数过多,需要删减,问我同不同意对文章做剪裁,我当即答允,同意删改。后来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就匆匆挂了电话。我很感谢这个编辑,遗憾的是,我居然忘问了编辑老师姓甚名谁。后来我又通过短信发了一条信息过去。信息如下:
“老师,谢谢您,我同意您修改文章。我刚刚初学写作,文字稚嫩,能够得到发表,真的很感谢老师。”
一分钟后,百家编辑老师回过来短信:“好的”。第一次,我在投稿的大军里看到了希望。从此更加努力、勤奋创作了。
其实,以上说了那么多,除了稿子质量和人情外,是否会投稿也是一门学问。
在选取投稿时,写作者一定要留意刊物的定位,比如《短篇小说》文学杂志,该刊物的定位是只刊发小说,而且只是短篇小说。那么,你投的其他体裁,或者是中篇小说,等于白投了。还有需得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所投刊物在邮件主题上有没有什么要求?如有,就要按照刊物的要求投。如果没有,就可以在主题上注明:某某省某某市某某投稿《某某》杂志《某某》栏目,作品《某某》,字数多少,比如7500字。尽量减少降低稿件的错误,甚至没有错误,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编辑老师负责;对读者负责。
生活在继续,文学将不会停止,投稿将不会停止。直到今天,我依然觉得文学的那种美好还在,文学的魅力就永不会老!
不论何种背景下,我依然坚持读书写作投稿,即不断练笔,对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乃至提高认识世界和审美认知能力,起到很大作用。
写作使我快乐,投稿也使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