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祖炎的头像

刘祖炎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2/03
分享

神农架上追梦人

爱因斯坦说:“没有蜜蜂人类只能活四年。”

新华社称:神农架原始林区保存有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成为中华小蜜蜂(中蜂)繁衍的“诺亚方舟”。

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是如何把神农架打造成中华小蜜蜂繁衍的“诺亚方舟”?“诺亚方舟”又是如何载着神农架追梦人远帆航行?

2020年8月13日上午,我前往“诺亚方舟”上的木鱼镇对中华小蜜蜂进行采访。到了木鱼镇,接待我的是木鱼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他们向我详细介绍了木鱼镇精准扶贫情况,并向我推荐了靠养殖“中华小蜜蜂”脱贫致富的专业户邹万明同志。傍晚我在木鱼镇食堂就了“公餐”,然后到木瓜园“枝子的花园民宿”就宿。十四日上午便早早来到了风景秀丽的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潮水河村采访。潮水河村委会就偎依在209国道旁,五星红旗在村委会门前高高飘扬,香溪河从潮水河村的腹部穿流而过,唱着欢乐的歌向着长江奔流不息……

潮水河村经管员罗道富一大早接到木鱼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电话,急忙从一贫困扶贫点上赶往村委会。我们刚一下车,潮水河村经管员罗道富就大踏步地迎了过来。他是个中年汉子,一脸的坦荡,说话有担当,经过交谈他当村经管员有好些年了。说起潮水河村的变化,罗道富的话匣子打开了。“潮水河村就像神农架其它乡村一样,山大人稀,是省重点贫困村,位于木鱼镇南部,全村区域面积40平方公里,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124户,共416人,劳动力286人,其中党员15人,常年耕地面积748.86亩。没脱贫前,全村低保户12 户20人;五保户5户5人,通过再次精准识别后,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122人,又经过“红、黄、绿”自然增减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15人。”放眼望去,潮水河村在早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潮水河村门口的公示栏上闪现着潮水河村精准扶贫脱贫示意图及全村概貌……

由于这次采访是临时接受委派任务,几乎是只有一周的时间,既要“釆米”,还要“着米”,并要做好“一桌饭”。所以,我顾不上在村里喝一杯热茶就迫切地拉上罗道富上车向娄家坪驶去……在车上他掰着指头“念”着“村经”,“过去潮水河村穷得叮当响,自从有了神农架林区文旅局等单位的帮扶,潮水河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因户施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村中蜂养殖550箱,其中贫困户12户350箱,并有19户贫困户在驻村干部手把手的帮扶下还种植了苍术34亩。驻村企业,神农架青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力种植土豆、苦荞等农作物,既带动了二组贫困户就业,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同时潮水河村借“生态移民扶贫搬迁”东风,加大投入建成了庙坪、石板屋两个生态移民小区。其中,庙坪易地搬迁18户、生态搬迁1户;石板屋易地搬迁7户,生态搬迁6户,危房改造3户;全村安置移民搬迁共计35户。2018年,潮水河村经济总收入达578.96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302元,一举率先在全省摘了‘穷帽’”。……

谈笑风生间,罗道富的眉头舒开成满面阳光。他不禁回望起2014年:那时潮水河村人均收入才3000多元,也没啥集体经济收入。自打响精准扶贫战以来,潮水河村经济“芝麻开花节节高”,以年递增10%的速度改变了村经济落后的面貌。而到了2019年,潮水河村经济总收入已达到了659万元,人均收入突破万元达到了10234元了。潮水河村“破天荒”有了集体经济收入24万元,全村几乎家家都有了脱贫致富产业的支撑。这对于一个身处国家级野生动物和自然类型保护区的村级经济体来说,潮水河村算得上“富甲一方”了。

党的扶贫脱贫政策犹如阳光普照在潮水河上。我们可从潮水河村驻村第一书记、神农架林区文旅局副局长易伟的“驻村扶贫日记”里嗅到“阳光的芬芳”。每一天的帮扶工作、每一天的数字变化、每一天的喜怒哀乐,易伟都写得清清楚楚,感人至深。我们从他日记里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易伟和驻村扶贫干部们以“不忘初心”的担当精神,把自己全身心地交给了潮水河村。易伟说,“通过大家几年的共同努力,潮水河村率先在全区脱了贫,全村大变了样,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这对一个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们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光!”……

潮水河村因潮水河得名。潮水河发源于神农架与巴东县毗邻的一碗水山东北麓,流程6公里,注入当阳河。一碗水有溶洞暗流,形成充溢式间歇泉水眼,水满则外溢成溪,因一日三潮,得名“潮水河”,故有“山溪潮汐”之称。潮水河溪流碧绿清澈,溪水冬暖夏凉。相传,明末清初小闯王临国公李来亨联明抗清时曾率部在此驻扎。一天,数百名兵丁在河溪中洗涤衣物,时当中午,突然水涨晒在河滩上的衣物被水冲走,李来亨甚感奇怪,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河水一日三潮,汛期不误,乃勒石立碑于河岸,提醒将士注意,上镌“寅午西时勿洗衣”,山溪潮汐奇观至今依然如故……这便是潮水河村的由来。在潮水河行走,一天走不出村口。放眼未来,潮水河村拟将潮水河打造成集“旅游+民宿+农家乐+”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而今,潮水河村的民宿、农家乐犹如雨后春笋逐渐冒了出来,扶贫产业蒸蒸日上,满村都是留得住乡愁的迷人风景。

潮水河村一幅幅扶贫攻坚的绚丽图卷,不禁勾起我的回忆:1996年,我在《神农架报》任副刊编辑时,曾到过潮水河村采访,爬过野山,吃过野炊,当时地名叫红花乡茅葫村。要说贫穷,潮水河村在神农架要多穷就有多穷了。全村不通公路,方圆几十里全靠脚行走。一年上头种的庄稼,不是被熊偷吃了,就是被野猪拱了,农民的日子苦不堪言。然而,时过境迁,我已记不清走过的路了。

当我们顺着崎岖不平的公路来到娄家坪二组养蜂专业户邹万明家已是上午10点多钟了。邹万明家几乎在山顶,四周都是雕堡似的蜂箱,蜜蜂在我们头顶上飞来飞去,像是问候又像是探访,看看我们是否是“入侵之敌”,或者是“天外来客”。邹万明家正在加盖楼房,帮工正在热火朝天的干活,屋场一派繁忙的景象。53岁的邹万明个头不高、清瘦,说话很客气地引领我们到他家堂屋落座,他44岁的爱人胡世玉热情地给我们冲泡上了蜂蜜茶……啊,邹万明的“屋里”(老婆)太实在了,给我们冲了大半杯蜂蜜。我和小王一看吓呆了,这咋敢喝哟!我敢紧让主人倒了一多半去,然后冲了温开水,慢慢品着,一时神清气爽,真是甜死个仙人!蜂蜜甘醇,闻之有淡淡的药香味,味道爽到心里了。罗道富说,过去神农架待客要么是云雾茶就么是苞谷酒,现在待客要么是“蜂蜜茶”就么是“蜂蜜酒”。他“赖得活”,每天回家喝这么一大杯神农百花蜜茶,一天的辛苦就烟销云散了!

邹万明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述着他家“脱贫致富”的故事:他家5口人,父亲邹道清80岁了,女儿邹仕香21岁、儿子邹仕顺17岁,都还在读书。邹万明从小家境就不好,5 个姊妹,他排行老二,12 岁就辍学回到一贫如洗的家。在穷困岁月里就患上了肺结核,并留下了后遗症,还做过肺部切除手术,真是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如今患有哮喘病的他,身材显得更为弱小了,就连时常说话、走路也非常吃力,还老是喘着粗气。他开始学养蜂也是偶然,他还是小娃子时,用空树壳做了一个蜂桶放在屋后的山上,没想到当年就收割了满满的一桶蜂蜜,看着全家人吃着甜甜的蜂蜜,竟一时激发了他养蜂的热情。第二年,他便在山上放置了 10 多个树壳蜂桶。到了秋季,又望着10桶满满的蜂蜜更加坚定了他养蜂的信心……从此一发不可收,加大了他养蜂的步伐。然而,一路走来,他虽然养了30年的中蜂,但毕竟规模小,技术差,完全靠天收。2013年,他和女儿又因生大病做手术,负债达18万多元。2014年,他家成了地地道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成了典型的“因病致贫”户了。

2014年下半年,邹万明在国家扶贫政策阳光的照耀下,“扶贫雨露”滋润了他的家。在神农架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他通过改进蜂箱和技术,50箱蜂当年就收割了1000斤蜜,收入10万元;2015年,他扩大规模,增加了30箱,收入15万元;2016年,他又继续扩大规模,再增加了35箱,蜂箱达到115个,一年割了2000多斤蜂蜜,卖了20多万元。经过四年的努力,邹万明成了当地屈指可数的养蜂大户。他不仅还清了债务、光荣脱贫,还盖起了一栋二层“小洋楼”,步入了小康生活。

“一只小蜜蜂,就是一双脱贫的翅膀!感恩党和国家、林区党委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在林区文旅局、神农架国网公司、木鱼镇党委政府、“驻村第一书记”易伟、驻村帮扶队员徐娟、潮水河村“两委”及经管员罗道富手把手的帮扶下,我才赶上脱贫致富的好时代!”邹万明面庞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

回想起这段苦尽甘来的经历,他目光坚定的说:“政策再好,你自己不努力,也是白搭的。”所以,他为自己的努力拼搏感到自豪。现在啥也不缺了,啥都有保障,只要一个劲地向小康目标奋斗就行了!

“土蜂蜜”在神农架是中华小蜜蜂产的蜜,养殖极为艰辛。潮水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林区文旅局副局长易伟在日记中写道:“邹万明每天把蜂箱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旁边的蒿草也及时割掉,不让蒿草把蜂箱给掩映了。掉进了蜂箱底板上的细土、蜜蜂吐食的植物残渣,也得及时清扫干净。因为蜂箱底板上的残渣残留时间太久,就会在里面长巢虫,蜜蜂就会弃巢而去。邹万明每隔一个星期,就把蜂箱盖揭起来检查一遍;看到巢脾有问题,就及时取出来换上新的;看到巢脾被蜜蜂做齐了,就立即添加一个巢脾,一直加到箱边不能加进去了为止。要把全部蜂箱检查一遍,少者也要花 3、4 天时间,等一遍检查完,下一遍又要开始了。蜂箱下面磴子上的蜘蛛网,一月左右就要用喷灯烧一次,把蜘蛛和虫子烧死。他还每天用拍子或树枝追打飞来的野生胡蜂和‘七牯牛’。胡蜂飞到蜂箱周围,捉到蜜蜂,抱到怀里就飞回自己巢里喂幼蜂吃;‘七牯牛’不仅蜂体大,毒性强,常在大树枝上、岩屋石坎里筑起一个个像悬挂的葫芦一样的蜂巢,村民俗称这种蜂叫‘葫芦包’。这种蜂攻击性特别强,遇到对它们巢穴有侵犯的人和动物,这些蜂常常倾巢出动、群起而攻之。神农架每年都有误闯蜂巢被蜂蜇致伤甚至致死的人。这种蜂,不仅在蜂箱外捉蜜蜂吃,还和胡蜂一样钻进蜂巢里狂吃蜜蜂。遇到钻进蜂巢里的胡蜂和‘七牯牛’,如果不及时驱除干净,要不了几天,满巢蜜蜂会被它们扑食殆尽……”“神农架土蜂蜜”珍贵在于一年只收割一次,又是采百花而酿,产量极低、营养价值却高,现在一斤可以卖到80元至200元。邹万明家产的蜂蜜除在微信朋友圈、抖音销售外,剩余的蜂蜜他也不用担心,国家电网神农架供电公司与当地企业汇野生态产品有限公司合作,林区所有贫困对象家里的蜜蜂,均由汇野公司收购后进入国家电网“慧农帮”“爱如电”等线上平台销售,年年供不应求……

2020年,邹万明继续扩大中蜂养殖产业,养殖中蜂增加到145桶,虽受疫情影响,但仍有望实现20万元的收入。目前,他家主要收入来源全靠出售中蜂及蜂蜜。邹万明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他经过慎重考察,决定继续扩大养蜂规模。潮水河村娄家坪拥有五倍子、板栗、野菊花(神农香菊)、黄柏、杜仲、独活、椒树、银杏、黄秋、米针子、刺秋、文王一支笔、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七叶一枝花、天麻、枸杞、党参、桔梗、益母草、黄莲、连翘、桂花、香花槐、荆条、金银花、野藿香、鸽子花等植物,资源丰富,蜜源充沛,大力养殖中蜂前景十分可观。中华小蜜蜂所酿造的神农百花蜜集本草万花精华于一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酶类、核酸、黄酮类等100多种营养物质,是不可多得的养生珍品。潮水河村经管员罗道富站在庙坪扶贫移民小区展望未来地说,“潮水河村只有扩大中蜂养殖规模才能使中蜂产业更上一个台阶,只有大力发展旅农经济才能使潮水河村走出脱贫致富后的困境,迈上幸福奔小康的金光大道。”

“一家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邹万明在“脱贫不忘帮扶人”的同时,还带领周围农户脱贫致富。在邹万明精心的“传帮带”下,邹万龙养殖中蜂72桶,张光林85桶,胡世春38桶等,户平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使潮水河村兴起了“传帮带”新风尚。邹万明说,希望尽我的绵薄之力,带动一方致富!邹万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登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小康路上”新媒体第一集《苦尽甘来·神农架篇》……

“中华小蜜蜂个头小,飞行敏捷,每天可飞行五公里去采蜜,酿蜜时长达280天。中华小蜜蜂已有7000万年进化史,处于濒危灭绝边缘。中华小蜜蜂对生态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中华蜜蜂一旦完全灭绝,会影响整个与之有关的植物共生生态系统的变化,多种植物将消失。中华小蜜蜂在高寒山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北温带对树种的授粉扮演着生死角色。2014年2月14日,中国农业部第2061号公告公布《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确定中华小蜜蜂等159个畜禽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优秀畜禽遗传资源是保证中国人民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对中华小蜜蜂重视的标志。神农架是我国南北方植物种类的过渡区域、南北方动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带,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气温7.9摄氏度,拥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蜜源植物多达450多种,每年4月到11月都有植物开花,为中华小蜜蜂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只能低海拔采蜜、不耐寒的意蜂在神农架根本无法生存,且神农架山深林密,蜜源植物虽多但分布零星且多种蜜源植物交错开花,也让善采集大面积单一蜜源的意蜂毫无用武之地。这也在客观上造就了神农架成为中华小蜜蜂的‘人间天堂’;专家认为,神农架中蜂属于中华蜜蜂华中生态型,是东方蜜蜂的一个品种,是我国的本土蜂种。据调查,神农架林区是目前湖北省唯一未饲养外来蜂种的行政区域。中国养蜂学会、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蜜蜂专业委员会对神农架地区中蜂遗传品种资源进行调查后,普遍认为神农架是中华蜜蜂最好的栖息地,是蜜蜂与植物共存生物多样性表现最为突出的地区,也可以说是中华小蜜蜂的最后庇护所。神农架为了大力发展中华小蜜蜂产业,并筹措资金给林下经济上了‘生态保险’。”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政府区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刘启俊介绍说。

在一次和阳日镇万福村卫生室的医生杜克定偶遇中,了解到他酷爱中蜂养殖。神农架林区统计局陈良云介绍,杜克定独创了“神农架不同海拔高度育王时间差异方法”、“神农架各景区特色花蜜采集法”、“神农架中华蜜蜂快速繁育强群管理方法”、“神农架特殊药用蜜养殖技术要点”,在神农架成为中华蜂养殖技术响当当的顶尖专家。杜克定在阳日镇万福村三组建立了林区中华小蜜蜂种蜂场,将养蜂技术向周围的农户,尤其贫困户推广。林区农林局、科技局、林区人社中心常常邀请他参加各乡镇的养蜂技术培训和指导,现场具体实际操作,并制作养蜂技术的视频教学,受到养蜂人推崇。杜克定对周围养蜂户的求助是有求必应,毫不吝啬。2019年,杜克定为阳日镇及周边养殖户提供种蜂700余箱,使受益农户获益匪浅。杜克定并指导、带动了周边200余户养殖中蜂,涌现出了一批像阳日镇南垭村严发志(110箱,年产蜂蜜800多斤)等大型养殖户。为全区不同蜂农讲解和现场教授100多场次,受到蜂农和社会的好评。2019年底,杜克定的阳森品牌蜂蜜在“全省网络绿色食品”评比中,荣获“第一名”。杜克定在行医生涯中,不断探索医疗技术,还用“蜜猪油法”为太阳村困难家庭黄国芳、阳日镇街上谭启富以及一位70多岁的黄姓老人等治疗肠梗阻,起到很好的医疗效果。2020年,杜克定的蜂种场成了神农架免费的实验和教学基地,使阳日镇一个个贫因户脱贫。杜克定多次被林区党委政府授予为“科技致富带头人”、“创新就业带头人”等称号。神农架像邹万明、杜克定这种“养蜂土专家”数不甚数,为神农架中蜂养殖产业发挥了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走遍神农架,人们随时可以在山头、悬崖、岩壁、林地、房前、屋后看见无数“蜂箱”像一座座宫殿矗立在你的眼前,有圆形的、椭圆形的、长方形的、扁形的、四方型的等数十种样式,又像山民窝居的木屋令人叹为观止,备备称奇。也可以随时随地看到野蜂巢,蜜蜂飞过山野、无边无际。蜜蜂祖祖辈辈在这大山里采四季百花之精髓、沐浴天然风水,过着酿造“神农百花蜜”的世外生活。神农百花蜜色金黄、味美、质纯,且具有多种药用价值。《神农本草经》早就将蜂蜜列为上品,说它“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镇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蜂蜜“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宰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镇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本草纲目》中还记载:蜂采无毒之花,酿以小便而成蜜,所谓臭腐生神奇也。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本草纲目》比较完整地阐述了蜂蜜的功用。蜂蜜常被用作“药引子”。蜂蜜除疾湿内蕴、中满痞闷及泄泻、糖尿病者忌服外,它对人具有新陈代谢、免疫、助长发育、增强记忆、美容养颜、延年益寿、健肠胃、促进血液循环、保肝、消炎、镇痛、延年益寿等多种作用,特别是对冠心病、心肌炎、缺铁性贫血、冻烧伤有显著疗效。因而,“神农架百花蜜”更要比普通蜂蜜好百倍。所以,它被大众誉为“天然保健药材”“紫色黄金”“健康之友““天然饮食之佳品。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中华小蜜蜂”的保护与发展。2011年6月农业部颁布1587号公告,建立神农架国家级中蜂(华中中蜂)保护区,成为我省第一个、中国继辽宁省国家级中蜂(东北型中蜂)保护区、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中华小蜜蜂(华中型中蜂)保护区。神农架“中蜂”保护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扩大饲养中蜂种群数量,保护与维护中华小蜜蜂“长治久安”。千百年来,我国人工饲养的中蜂,都是引种于野生中蜂。扩大人工饲养中蜂种群数量,仅靠养殖的蜂群自然分蜂远远不够,还要积极收捕山林里分蜂的野生蜂群。所以,圈养野蜂是最好的选择。然而,中华蜜蜂习惯在崖壁上、密林里、岩洞中营巢,圈养野蜂难度大、危险系数高。而且,野蜂家养还有一个技术性的活,就是要找到识别侦察蜂。习惯首先飞到人身边的就是侦察蜂,要想方设法和它“套近乎”,让它对人产生好感,这样它才会回去通知所有的同胞过来。一旦“收买”了侦察蜂,就要把贮备好的蜂箱就近摆放,然后等它们对蜂箱逐渐熟悉了,再在不知不觉中把蜂箱搬回来。这是一个让中蜂逐渐适应的过程,否则,收集工作就不会成功。收集野蜂,一方面可以扩大种群,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蜂群的遗传多样性。其次分蜂是蜜蜂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的条件下,原群蜂王与相当数量的工蜂和部分雄蜂飞离蜂巢,将原巢让给蜂群培育出的新蜂王,另择新居的群体活动,是蜜蜂群体自然扩大的唯一方式。蜂王成“王”后,由于天天吃蜂王浆,它的寿命可达5~6年之长,而同日出生的工蜂只能活50天左右,相差近百倍。蜂王在它的生命中,天天拼命产卵,每天产卵的总重量几乎等于自身的体重,甚至超出自身的体重。由此可见天然蜂蜜中的蜂王浆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物质。5月是中蜂蜂群壮大之后开始分蜂的季节,因此也是神农架养蜂人收捕中蜂最忙碌的时候。

据2012年12月29日《羊城晚报》“中华蜜蜂一度濒临灭绝,神农架长白山成其‘诺亚方舟’”一文表明,世界上现存蜜蜂有9个种类:黑小蜜蜂、小蜜蜂、黑大蜜蜂、大蜜蜂、沙巴蜂、绿努蜂、苏拉威西蜂、东方蜜蜂、西方蜜蜂。中华蜜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简称中蜂。意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品种,简称意蜂。在100多年以前,西方蜜蜂尚未引入中国,中蜂是中国各地唯一饲养的蜂种,除最西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从东南沿海到青藏高原的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中蜂分布。中国养殖中蜂的历史己近3000年,著名昆虫学家、《中国昆虫学史》的作者周尧教授,从对甲骨文的研究结果推断,古人在殷商时代就已开始养殖中蜂。

中国引进西方蜜蜂始自清朝末年,引进品种有西方蜜蜂中的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蜜蜂、欧洲黑蜂和高加索蜜蜂,但引入最多的是意大利蜂。经过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两次大力引进和推广后,意蜂目前已成为国内一个主要的养殖蜂种,除西藏地区,中国各地均有饲养,总群数已达500万群以上。而原来在中国呈优势分布的中蜂,目前种群已不足100万群,种群数量减少了80%以上,分布区域由原来的成片集群分布,迅速减少为零星和分离的片状分布。如今在东北、华北,中蜂已经基本灭绝,只有华中、华南地区还有小块分布。中蜂濒临灭绝与近年来毁林造田、滥施农药、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以意蜂为主的西方蜜蜂对中蜂的蚕食——因为,蜜蜂种群生存有一个特性,就是排他性,一个地区如果混养意蜂和中蜂,中蜂的蜂巢就会被具有很强攻击力的意蜂一个个摧毁,直至种群消失。为什么中蜂不敌意蜂呢?理论上,中蜂和意蜂属不同蜂种,要进入对方蜂巢几乎是不可能的。意蜂又是如何进入中蜂的蜂巢的呢?原来,蜜蜂辨别敌我,主要是根据翅膀振动频率的差异,而意蜂的翅膀振动频率恰好与中蜂一样,那些更具攻击性的意蜂寻找到中蜂的巢穴后,没有识别意蜂能力的中蜂,不仅让它顺利进入蜂巢,还对它处以同伴的待遇给予饲喂,而充当了“盗蜂”的意蜂回到自己的巢穴,便引来大量工蜂前来夺蜜,最后杀死中蜂蜂王,中蜂蜂群便随之瓦解。为此,保护中华小蜜蜂是中华民族天大的事,刻不容缓!神农架地区野生中蜂的数量十分巨大,本土驯养中蜂的历史悠久,已经形成家庭传统产业,很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放着几个蜂箱。他们认为野生中蜂是老天赐予的礼物,养殖中蜂是家庭吉祥的象征,蜂旺即是家旺。

据神农架林区人大主任谢登峰任政协主席时调研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林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蜂产业发展,领导力度、投入力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组建了中蜂保护与产业发展办公室,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联社、协会、科研所等机构组织,着力做好“企地融合、产业融合、城乡融合、助推扶贫、协同致富”文章,经过不懈努力,中蜂产业基地规模迅速扩大,蜂蜜产量和蜂产品产值实现了翻倍增长,养蜂业已经从传统副业逐渐成长为农业产业中的特色产业,并逐步成长为支柱产业,涌现出了一大批“职业蜂农”,成为助推精准扶贫的“甜蜜事业”。

神农架林区分布的中蜂,属于中华蜜蜂华中生态型,2014年07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神农架蜂蜜产品“神农百花蜜”列入《中国蜜蜂品种资源志》,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3月17日,神农架林区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华蜜蜂资源保护的公告》。2012年5月27至28日,受全国畜牧总站委派,石巍、罗岳雄、梁勤等7名专家组成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组对神农架中华蜜蜂遗传资源保护区进行了现场考察,详细听取了神农架中华蜜蜂保护与饲养现状汇报,仔细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一致通过了《神农架中华蜜蜂传统饲养技术规范》。《规程》明确,蜂种必须是神农架中华蜜蜂,禁止引进外来蜂种。蜂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方圆6公里内无污染,相对安静,有清洁水源,视野广阔,蜜粉源植物丰富;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无山洪或径流冲刷,蜜蜂飞行方向无遮拦物。蜂箱宜选用无异味的木材,禁刷油漆,利用斜坡分散排列放置,巢门错开。对蜂箱和蜂具清洁消毒、日常清扫、人工补饲,繁殖期、越冬期、收蜂期、取蜜期、新收蜂群的管理,蜂蜜过滤与储存、蜡渣处理、取蜜群的处置等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做出了详细具体的说明。目前“神农百花蜜”已是神农架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生态保护、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锋产业”“拳头产品”。2016年,神农架被国家授予“中华蜜蜂之乡”称号。

幸福梦圆在今朝。我们可以从神农架林区扶贫办提供的数据上看到神农架养蜂人的追梦历程:2015年以来,神农架林区深入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中蜂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向全区贫困养蜂户免费发放蜂箱6.7万个,使每村培养了2至3户年收入达10万元的示范养蜂户,在全区发展养蜂专业村10个,养蜂大户500余户。神农架通过建立示范蜂场、保种场和种蜂场,形成了“村村有养殖、户户有规模、蜂蜜品质高”的集约态势,带动了100多户困难群众稳定脱贫,为近千人提供了就业岗位。神农架林区拟力争实现中蜂养殖产业收入上亿元。如今,神农架林区的养蜂人遍布各乡镇,方兴未艾的“中华小蜜蜂”产业更是成为潮水河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把金钥匙。神农架这座“诺亚方舟”让每个养殖神农架中华小蜜蜂的贫困户都成为了脱贫路上的追梦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