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我们俗称之为芫荽,是大家熟悉的提味蔬菜。色泽青绿,香气浓郁,质地脆嫩,味道鲜美,是汤、饮中的上等佐料。据《本草纲目》记载:“芫荽性味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脾胃虚寒的人吃点香菜可以起到暖胃散寒、帮助消化的作用,尤其适合患风寒外感者、脱肛及食欲不振者、小儿出麻疹者。
日常生活,做上几个喜欢的美食,总离不开香菜的调配。或红绿相间,或白里透翠,或锦上添花……郁香拂面,五香俱全,有滋有味。
你瞧:香菜洗净,切为小段,放入碗内加香油、老醋、盐 、十三香适量,倒入炸好的花生米、搅拌均匀入味、装盘,佐酒、配粥佳肴一一红绿相间的凉拌花生遂“新鲜出炉”;东明名吃一一靳家粉肚,色泽鲜艳,浓香扑鼻,香而不腻,老少皆宜,撒点香菜“增彩”,深受人们喜爱;一盘莲藕,藕断丝连、晶莹剔透,香菜点缀、高洁雅致、白里透翠,甚有食欲与诗意;素有“诸鱼之长,鱼中之王”之美称的鲜活黄河大鲤鱼,或烧或炖、或炸或煎,清甜细腻、质地如绸、光洁而酥滑,最后香菜“检阅”、“锦上添花”,令人垂涎欲滴,这“黄河大鲤鱼”招牌堪比牛肉还“牛”!将香菜、蒜头、生姜末、青辣椒、烤花生、柠檬汁、盐放进坛中加少许水搅拌成糊状,一坛简单易做的香菜花生酱胜似“一坛老酒”,随食随鲜,美味十足。
去年冬天,老家华哥送来了几斤自养的青山羊肉。
“老公,你今天有空把羊肉做出来吧,这么好的青山羊肉,别坏掉啦!”妻子望着鲜嫩细腻的羊肉对我说。
“你做吧,我做不好。”我手扯着羊尾巴故弄玄虚地说。
“你想想老爸怎么做的,是炒是炖?你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吃。”
“那好,我清炖。”
说实话,我真没有继承老父亲做羊肉的“珍藏版”秘笈。没办法,也只有“忍辱负重”了,清炖羊汤是最省事的做法。
于是,我把羊肉切成小块、冷水入锅,待水沸滤去上浮的褐色血沫或杂质,焯好的羊肉换水撒薄盐、放炖肉料,高压锅炖15分钟即可出锅。
清炖羊肉清淡保鲜,兼具开胃健脾补气之功效。羊肉白嫩,汤汁清亮,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羊肉独有的香味。酥软溢香,细嫩可口,回味无穷,“单县羊汤”可是我们名符其实的地方名吃呢!
“爸,你做的羊汤没味!”孩子美食家似的品评道。
“怎么没味道,真的有辱鲁西南青山羊的美誉吗?”我调侃道。
“你爸偷工减料啦!”妻子随声应和道。
“缺什么料?”
“香菜!”
“哦,香菜!”羊汤、炖鱼、凉伴小菜的“标配”。香菜可以祛除肉类的腥膻味,其功效是不可以忽视的。
“儿子,买去。”
儿子领“圣谕”跑了邻近两超市均没买到。
“28.8元/500g,价格不菲呀?”我有些惊讶。
“其他超市都30多呢,还不一定能买到。”售货员说。
“‘蒜你狠’,今年香菜又‘香’啦!比肉还贵!”
“是呀,今年香菜升格‘贵族’啦!”
最终,我在“美购”超市买到了一撮残叶香菜。
说实在,小时候的我对于香菜极不“友好”,就连姜、蒜也不大喜欢。
我清晰地记得,父亲每个集会总是隔三差五地买上一把香菜,做饭时也总是少不了它的影子。我不想吃,有时竟偷偷地拿去喂猪喂羊(至于吃不吃并未考虑,反正感觉不易被发现)。但是,香菜好象成了我家唯一不断的“美食”。多了,父亲就把它散开挂在“高梁墙”上,随吃随取。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也就慢慢地“爱”上了它。
后来,随着农民生活的改善,年长的父亲把“自学成才”的厨艺发扬光大。亲朋好友、乡里乡亲,哪家有了喜忧大事,总是请父亲帮办伙食。几十桌客,多少菜食,父亲总能安排得恰到好处,也获得了“老厨匠”的美誉。自然,主家忙完后会给父亲两包烟或两块毛巾以表谢意。有时,主家甚至让父亲带回两碗“红肉”或“酥肉”,父亲把它蒸热或再加工、撒上葱姜或香菜,这成了我儿时生活的“奢侈”。有时,我也会捕捞些小鱼央求着父亲做成鱼汤,撒上香菜,享受久违的“口福”。香香的味道,美美的童年,满满的幸福。
逢年过节的时候,父亲“因材施法”、“大秀”厨艺,做些丰盛的美食招待客人,当然少不了香菜的身影:香菜炒肉丝、香菜伴虾皮、香菜红萝卜饺(丸)子、香菜蛋饼(汤)等不一而足。
香菜特有的清香也给了我特别的记忆,眼前总浮现父亲躬耕下的“田园”美景:一畦香菜翠油发亮,嫩嫩的、绿绿的,散发着浓郁的清香,喜迎着左邻右舍的光顾……冬去春来,似乎一夜之间它的长势超乎你的想象,倒卵形的白花缀满枝茎,圆球形果实孕育其间,如天女散花、似花序落伞,煞是可爱。
“爸,你今年咋不种点香菜呀?”显然,我对香菜的“青睐”影响到了孩子。
“咱家阳台上撒了一些!”我梦醒似的回答。
欲掩还羞傍黄沙,
菜香处处染嫩芽。
室暖无忧寒暑季,
韵压雪梅丹墨画。
品尝着美美的鲜羊汤,观赏着的青翠欲滴的香菜苗,我们仿佛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020、4、8 首发于《中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