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宋永生的头像

宋永生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1/11
分享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走进海伦·凯勒

“第一天,将会是忙碌的一天。我将把我所有亲爱的朋友都叫来,长久地望着他们的脸,把他们内在美的外部迹象铭刻在我的心中……”

“有视觉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我将怀着敬畏之心,仰望壮丽的的曙光全景……”

“下一天清晨,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

读着这样的文字,谁又能想到它竟出自于一个又盲又聋的残疾人之手?她像正常人一样完成了“听说读写”,并且熟练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国语言。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出版了各类书籍14部,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力量。

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海伦·凯勒,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出生时是一个健康的婴儿,却在19个月大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猩红热病夺去了听力和视力。突然变成聋盲人的海伦由于对外界的恐惧变得狂躁不安,脾气越发暴躁,直至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家教老师——安妮·莎莉文。

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最终顺利从哈佛大学毕业。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动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马克 ·吐温曾说,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代表作。该书以自传体散文的形式,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真实记录了这位聋盲女性丰富、生动、传奇而伟大的一生。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字字如泣,饱含热泪地表达了自己对光明世界的向往,并根据自己的幻想对光明世界进行了一番描述,其内容激励和启迪了无数读者,告诫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只要正常人能做到的事,我也一定能够做到,只不过在他们休息放松的时候,我还要多付出一点努力而已。”“充分利用每一个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几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向你展示的所有愉快而又美好的细节而自豪吧!……”就是凭借着如此的信念,在黑暗和沉静中海伦·凯勒一路披荆斩棘,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给了全世界残疾人以鼓励,也给了全世界健康者以启发。

这位身残志坚的杰出女性,用她的精神感召着世人,同时也用她的作品影响着文坛。每当我阅读海伦·凯勒文章的时候,总会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为自己蹉跎的岁月而懊悔。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不是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当你跌倒不再爬起来的时候,才意味着真正意义的失败。我再读《再塑生命的人》时,眼前闪烁着海伦·凯勒、张海迪、史铁生等身残志坚者的光辉形象,她(他)们都是敢于同生活、同困难做斗争的勇士。

做为一名教师,莎莉文无疑是成功的,她的育人之道令人敬佩。教育做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标是人的成长和人的幸福,教育的内容应是铸根培魂、蒙以养正,以智慧培育智慧,以心灵滋养心灵。它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 鼓舞、 唤醒。从莎利文身上我们受到不少启迪: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教育的总思路应该是引发孩子的自我成长。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灵魂的教育。爱是世间最强大的治愈力,爱是孤独灵魂的救赎,也是幸福生活的馈赠,有爱的地方才有鲜活的生命。当学生进入了人性成长的自然状态,当学生有了积极主动的进取心之后,所谓分数、升学,就是不请自到的自然成果。

教育缺少的往往不是方式、方法,甚至也不是思维、理念,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关爱与人文关怀。失掉了爱心与关怀,教育就是一潭死水,没有了激情、远离了人、远离了生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