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外,草木开始变得稀疏起来。似乎有沙化地隐隐约约地闪现着。倚在车窗前的我,无所事事地打发着列车漫长的时间。我是从绥德出发,和妻子准备前往甘肃平凉的。在中卫下车,换乘中卫到平凉的列车。妻子斜靠在我的肩膀已经熟睡,列车外星星点点的光芒透过列车加厚的玻璃窗落在她的脸庞,此刻,她正沉浸在甜蜜的梦乡。
铁路附近约莫三四十米左右,总有挺拔的白杨树,五六棵凑在一起,形成窗外为唯一的蓊郁。突然,平整的田地里,一丛丛一米左右的植被吸引了我。一丛丛,一簇簇,正在朝阳下用墨绿色的蓬勃填满我的视线。那抹浓郁到底是什么植被,我望着窗外寻找着答案。突然一块挂在白杨树上的破纸板上写着几个歪歪扭扭的汉字,我才知道了它的真正名字:枸杞。
这就是名跃四海的中卫枸杞?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答案激灵起了兴趣。枸杞的绿意铺天盖地地向我袭来,放眼望去,在车窗外的视线尽头,一望无垠。我打开百度,搜索起来:
枸杞,又称枸杞子、红耳坠,是茄科小灌木枸杞的成熟子实。枸杞子药食同源的历史悠久,是驰名中外的名贵中药材,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称其为"久服轻身不老、耐寒暑";有延衰抗老的功效,又名"却老子"。枸杞子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并含有甜菜碱、玉蜀黍黄素、酸浆果红素等特殊营养成分,使其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功效。
在靠近铁轨的一畦枸杞中我终于见到了它的真容。修长的枸杞茎条上,点缀在绿叶之上的果实,正弥漫着绚丽的红润,像用竹签串在一起一样,着实令人疼爱。红彤彤的枸杞子似乎已接近成熟。在田中忙碌的农人们,头上挽着一块块花花绿绿的头巾,正悉心地照料着。一辆辆农用三轮车,也在枸杞地突然豁出一道口子的道路上突突突地前进着。三轮车上的大叔,嘴角叼着一根香烟,正和坐在车斗里的妻子似乎说着什么,妻子脸庞隐隐绰绰的笑容,融着朝阳的灵气,是那样幸福。我猜测枸杞一定是他们谈论的话题。密密麻麻附着在枸杞荆条上的果实已经告诉我,今年的枸杞一定获得了丰收。经过农人艰辛地付出,这些枸杞子马上便会为他们的主人带来丰润的收入。
在我的故乡陕北,沟壑间也会有零星的枸杞生长在崖畔上。因为极其稀少,所以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起码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大人们说那是狗尿的。我那会总会稚嫩地枸杞认为是在犬类尿液淋湿的土地上生起来的。现在回想起来,不免失笑起来。那些年,爷爷的白色搪瓷茶缸中,总会飘着一些红彤彤的小果子。看着爷爷坐在窑洞前沉浸在一杯茶叶中,我总察觉不出,那么一杯简单的茶叶究竟有什么魅力,让爷爷深情那么舒展,欢悦.
列车在一声急促的长鸣之后,缓缓停靠下来。我叫醒妻子,她睡眼惺忪,从齿间挤出一句,到了?然后跟着我,走下列车,从远处飘扬而来的一股清风,瞬间让我提神了很多。走出火车站,平展的广场上,早有成群的晨练者,或是轻舞手中的太极剑打着套路,或是双手挎在腰间高声吟唱,或是拿着粗大的毛笔在广场上书写豪迈。好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卫!
我和妻子穿过站前广场,所遇见的每个人,个个都是都是精神饱满的,神采奕奕的。穿过一条整洁的街道,满眼雄浑的寺院出现在前方。高大的院墙,巍峨的建筑,还有穿插在其中的林木,我不尽感慨,在中卫城中竟然伫立着这样一座高大上的寺庙。
本欲先去参观。妻子早站在一家叫蒿子面的面馆前,止步不前了。我望着妻子,会心一笑。一起走进面馆,浓郁的芳香扑鼻而来。老板是一位面容慈善,身材高挑的中年女人,她看到我们进来,热情地问我们吃点什么?我笑着用蹩脚的普通话说就此刻闻起来香气馥郁的。中年女人说蒿子面是中卫的一绝,不仅味道好,还有极高的养生功效。看着其他桌子上的客人恬然地享受着面前的美食,我的肚子也咕咕咕地叫唤起来。
一小会,两大碗蒿子面便摆放在我们的面前。此刻,那醇厚的香味正弥漫在我和妻子身上。来不及说句话,我便吃了起来。面条虽不是那样劲道却溢着浓烈的清香,吃后唇齿留香。我乜斜了妻子一眼,她正浸润在美食中,顾不得和我对视。吃完面,连同碗底的汤,我也一饮而尽。付钱时,一大碗面只售6元。我便为身为一个中卫人感到歆羡了。如此美好的城市,如此清新的空气,如此美味的吃食,准会让每一个中卫人心生幸福。怪不得我看到每一个中卫人都是那么精神抖擞了。
这座小城,在我心中的分量一点点沉甸甸起来。
吃完蒿子面,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妻子朝高庙走去。中卫,是丝绸之路北线的重要节点。从古至今,地位显赫。早在春秋时期,羌戎等民族便在此地杂居。千百年来,这座始在历史云烟中屹立在北方的城市,一直人来人往,缔造着厚重的历史和淳朴的人文文化。因了丝绸之路各种文化的交融,中卫的高庙,汇聚着儒释道三教的精髓文化。这座和城墙相连在一起的寺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称"新庙"。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10年)秋,因地震坍塌重建,后经道光二年、咸丰三年、光绪八年续建,改称"玉皇阁"。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高庙"。经历过起起伏伏的高庙,始终是中卫人心中矗立着的精神高地。即使地震导致倾塌,中卫人也会聚集所有力量重新建造起来。
因为时间尚早,高庙尚未迎客,我们只好在墙外欣赏。叽叽喳喳的啁啾,不时从参天的林木中如一圈圈涟漪四散开来,让高庙在城市中显得更加清幽。在高庙前,着暗黄色的僧袍表情平静的师傅们早就忙碌了起来。他们才是叫醒高庙最早的人。
石径、小桥、亭台、池水,在林木的掩映下,是清净淡雅的。忽闻耳边有一曲婉转的古筝流淌过来。极目四寻,原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女子,坐在亭台里,优雅地练习着。那琴音,配上眼前的景致,浑然一体。琴音,流水,古庙,我和妻子似乎穿越在了宋朝人文气息浓厚的时空。没有言语,只是沉浸其中,享受着中卫带给来的惬意和惊喜。
在一爿特产店前,我称了一斤枸杞,热心的老板又给我抓了一大把。我看到,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的中卫,正用中卫人的热情和淳朴,打造着更美好的家园。
列车,在一声长鸣中远离了中卫,南下平凉。车窗外,中卫的一草一木,抑或一片云彩,一阙景致,都在和我进行着告别。我的心里,却生不起一丝怜惜,因为我知道,会有一天,我们还会在某一刻,重逢!
那时候,我和妻子还要品尝中卫沙地西瓜,饱览沙坡头浩渺沙海,当一回真正的中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