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舒平的头像

舒平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29
分享

让孩子像孩子,让童年像童年

六一儿童节快乐!这是每个六一我们要对孩子说的话,也是我们对孩子由衷的祝福。但是2023年的六一儿童节,我希望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对话。复旦大学毕业生郑雅君所著《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一书,让我们囿于当下的视野变得更广阔,也许,在洞悉金榜题名之后的出路之谜后,我们也可以尝试着,让心态回归日常,让孩子更像一个孩子,让童年更像童年……

万紫千红总是春

在济南著名的朝山街和佛山街之间,有一条不起眼的广胜街,街道两边都是老旧小区,一入夏,五角槭树浓密的树叶几乎遮挡了所有的烈日,车辆很少,道路静谧,沿文化西路路口进去,这条普通的街道上,有一家木质风格的石窑面包店成了宝藏所在,而它不远处,则是这条街上最可爱的一座幼儿园,孩子们的笑声、歌声、欢呼声,让一整条老旧的街道焕发生机。

每周二会员日,高美都会来这家面包店薅点羊毛买半价面包,大多数时候都需要排队,有时候是队伍的前列,有时候是队伍的后排,总有幼儿园的小朋友跟着爸妈或爷爷奶奶,叽叽喳喳地排队,或者明亮的眼睛闪着喜悦,“我要吃脏脏包!”“我要吃云朵奶排!”他们不认识字,但是都熟悉面包的名字。天气热,高美要了一个树莓奥利奥冰面包,她旁边的一个虎头虎脑的小朋友马上说:“我也要树莓奥利奥冰面包!”吐字清晰,聪明极了,与他一起的奶奶只好一连声笑着说:“好好好,这个也买。”

6·1那天,高美还预订了一款“6·1快乐女孩”水果奶油蛋糕,要送给她家的两个宝贝女儿。蛋糕是粉红色的,一个粉嘟嘟的小姑娘托着胖乎乎的小腮帮,四周一圈洁白的云朵,旁边还有一只可爱小猪陪着她,上面插着欢乐的小粉牌子,分别写着:“小棉袄!““快乐加倍!” “莓有烦恼!”“最棒啦!”她都能想象得到,孩子们见到蛋糕的欢喜!

高美小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幼儿园里6·1儿童节的活动不计其数,提前好久,彩虹气球就扎了起来,热热闹闹的,每一个小朋友都要参加,唱歌跳舞画画做小手工,连家长也有项目,要参加当天的亲子运动会。高美已经45岁,生老二时是位高龄妈妈,唱啊跳啊跑啊都拉胯,她只好报了一个比较简单一点的小游戏,重在参与嘛,但孩子依然很高兴,小嘴巴每天都像树上的小鸟一样,欢乐地说个没完没了,一双黑葡萄一样的大眼睛,清澈明亮,小脸蛋也红扑扑的,像小苹果一样惹人喜爱。

老大上高二,走读,忙得像小陀螺,头发剪的像个假小子,戴着厚镜片,睁开眼睛就是学习,学习,学习,什么都顾不上。但是,高美还是像给老二过6·1一样,给老大也准备了她喜欢吃的蛋糕和礼物。她对老大有点小心翼翼的,她知道老大想考什么大学,知道她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她有点心疼老大,弦绷得太紧了,她不想给孩子太多压力,她想说的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孩子将来做什么她都可以接受,可是,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上周她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每个老师都在滔滔不绝地讲学习,学习,学习,语速飞快,信息量惊人,她很害怕一不留神就错过了什么重要信息,一颗心紧张得砰砰乱跳。

高美也问老二,“你将来长大了做什么呀?”老二扬起她粉扑扑的小脸蛋,快快乐乐地答:“我要开面包店!”说完,又哈哈大笑,风一样地奔跑。她眼睛就会忍不住地湿润,不过从童年走进了少年,老大的少年老成、不苟言笑、埋头学习的模样,常常让她想问问自己,从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到高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多年以后,她那个曾经也像风一样哈哈大笑的孩子还能无所顾忌、无忧无虑、开怀大笑吗?

让孩子像一个孩子

当夏天的风吹来37°的炙热,当火红的石榴花绽放在枝头,我和朋友海涵坐在文化西路CCPARK咖啡屋,点了冰凉的薄荷莫吉托,开始了我们的老友唠嗑模式。我们差不多有一年没有见面,每次都在电话约,带着孩子出来聚一聚,但是孩子们周末永远有课,线上英语,编程,线下游泳,钢琴,书法课,最后,只好我和海涵匆匆约了个下午茶。

孩子们不在现场,但是聊的话题,都是关于孩子。海涵女儿上五年级,她已经开始在深入了解小升初,小姑娘非常优秀,四年级就获得市级三好学生,钢琴过十级,小小年纪,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但是也会和妈妈相爱相杀,每天晚上,哪怕多练10分钟钢琴,都会引发一场母女强烈的情绪冲突,“明明可以做到却不做,”以及,“时间到了就是不弹!”

我女儿学校有一个传统项目,初一的孩子在最后一个6·1儿童节来临之际,要写一份属于自己的《童年小传》,女儿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据说写了她从小到大最喜爱的一处小树林,在我们生活的校园,有一座花园一样美丽的“滋兰苑”,取自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滋兰苑,四时花开不谢,广玉兰树像哨兵一样威武挺拔,绿草青青,斑鸠喜鹊麻雀成群结队,孩子们从不叫它“滋兰苑”,只叫“小树林”,他们在小树林里爬树,摘花,你追我赶,嬉戏玩闹,但是,上了小学后,他们就很少去小树林玩了,儿时的小伙伴想约着见一面,也十分困难。我和女儿说,“也许等你们上了大学就好了。”

“哼,所有的大人都喜欢画大饼!”她以她的方式来抗议。我问过她,最后一个6·1想要什么礼物?她对礼物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她最高兴的事是,没有作业,可以好好睡一觉。我每天早晨喊她起床,她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好困啊!”《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所有大人都曾是孩子,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不不不,不是不记得,是爱莫能助。

纪伯伦的小诗《论孩子》:“你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孩子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童年?想要一个什么样的6·1儿童节?我们真的知道吗?“孩子们从成年人那里获得过度充裕的爱,也必然体验着因爱之名的控制与侵犯。”我很高兴听到孩子们的抗议和拒绝,但是,依然有源源不断的爱、安排、作业、项目、表演、活动包围着他们,一个接一个,连环套一样,密不透风,让孩子们不负重荷。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说:“让孩子像个孩子!”他希望孩子们可以阳光、自信、快乐成长,前提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有选择的可能。不管是爱,还是作业,还是看得见的成绩,绝不是多多益善。揠苗助长,过犹不及,背后是我们成人的贪心与贪婪。

让孩子像一个孩子,让孩子有玩的时间,有充足的睡眠,有热腾腾的饭菜,有同学一块玩一块闹,周末,可以去爬爬山,去赏赏泉水,去逛逛书店,可以放空自己,可以有空闲时间反刍一周的学习……夏天最迷人的是西瓜,带孩子去挑一个大西瓜……这样正常的、温馨的、宽松的童年,也许才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更值得关注的金榜题名之后

5月,人文社科原创好书榜上榜书单之一,由上海三联书店推出的复旦大学教育研究曙光丛书之《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获得了众多媒体和学子们的深度关注和热烈讨论,它在某种意义上,以回眸的姿态,告诉了我们一些关于孩子、关于读书、关于选择的更真实的答案。

作者郑雅君,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目前就读于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是我们眼里光芒四射的名校精英,是那个毋庸赘述的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但,褪去名牌大学的光环,作为个体,她在考入复旦大学之后,却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哈佛大学教师安东尼·亚伯拉罕·杰克在《寒门子弟上大学》一书中指出:“入学并不代表融入”,精英大学像一所精心布置的迷宫,每一条路径都各有乾坤。

郑雅君至今还记得,老师表扬一位同学的课程作业,作业名叫《金色拱门之下》,理解那套文化符号的人,一眼就明白,是说社会像麦当劳一样,正在变得快速、流程化,但是,对于从小到大只会做题的她,超出试题以外的知识和常识,她的大脑就会一片空白。她说,她已经努力到了极限的程度。一个更严峻的事实是,四年下来,同样是金榜题名,上的是同一所大学,为什么出路却千差万别?

与她有同样困惑的,还有许许多多的学子,大家都天真地以为,上了大学,金榜题名后,一切美梦就都会成真,现实却给她兜头泼了一瓢冷水。那些优势背景出身的学子,在精英学校,在出路上,更如鱼得水,抢占先机。

从那时起,她开始想要研究大学生的出路。有了方向,些许的挫折便不再困扰她。她发现,生活可以有很多种,看待生活的方式也可以有很多种。特别是像家庭背景这样的参数无法改变时,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得思考自己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想干什么,什么事情对自己有意义。在做研究的过程中,她整个人开始真正脱胎换骨。

郑雅君的故事,最打动我的地方,也正在于,她在积重难返的困境面前,勇敢地去做了新的尝试,走出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同时也告诉更多的人,社会的价值评判正在越来越多元化。我们不妨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去关注,那些金榜题名后的孩子们的出路,他们的生命价值感、亲密关系的建立、幸福与安全感的获得、归属感与由衷的微笑、开怀大笑、对他人、对社会的积极回馈……

这些,其实和一个孩子的成绩已经没有多大的关系,或者说,没有必然的关系。那么,回到2023年的6·1儿童节上来,这是孩子们的节日,请所有的大人们按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们过一个属于孩子们的儿童节吧!让孩子像孩子!让童年像童年!这也是所有永葆童心的人的节日,也但愿,有更多的人记得,他们也曾经是一个孩子!祝儿童节快乐!

本文原载《齐鲁晚报》20230601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