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旅游
这是一次难忘的旅游!
今年的五月份下旬,我和二姐、三哥、三嫂及小妹一行五人踏上了青海之旅。
从西安到甘肃,我们坐的是火车,进入青海地界,就能感受到一股苍凉与荒凉,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大山,比起我的家乡陕南秦巴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植被很少,几乎是光秃秃的,岩石呈土黄色、褐色,也有大片大片像我家乡的红石包一样,呈红色,像一片片丹霞。
到了目的地——甘肃市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显得平实、质朴,住的酒店也很一般。房间比较狭小,阴暗,大概是导游为了省钱吧。
我们到达甘肃是中午,下午是自由活动,我们姐妹几个去了有名的黄河第一桥。
一
这座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的一座跨黄河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桥上飞架5座弧霰钢架拱梁。
一座桥的历史,阐述着一个城市的故事
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都这座跨黄河铁桥,便是兰州最为标志性的一座会讲故事的桥,原名叫“兰州黄河铁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中山桥”。
在没有这座桥之前,春秋夏日,人们只能靠羊皮筏子、浮桥和小船横渡。冬天河面结冰,人们也只能在冰上行走了。兰州曾有一民谣:黄河害,黄河险。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隔海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在明洪武时期,这里被修筑出了一条浮桥,以保证中原和西域的通商互动,但这条浮桥的弊端却很多,就好像在每年的冬季,黄河结冰时,浮桥就得被拆除,直到春天万物复苏的时候,再重新搭建,对于人力和物力都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兰州段黄河的泛滥和莫测,一直都是中原的通病,这一状况直到清朝光绪年间,当时,清朝政府和德国内的一个商行签订合约,将在兰州段黄河处,起一座铁质大桥,并启用当时的“华夏小鲁班”天津工匠刘永起督工设计,大批华工昼夜不停的加紧建造,仅耗费两年时间,就让这座6墩5孔大铁桥拔地而起,兰州段黄河的危局骤除!
依照当时的文明程度,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建起如此宏伟的一座铁桥,简直就是个奇迹!建造这座铁桥工程仅仅花费了30.66万两白银,只相当于现在5000万人民币,要知道当时建桥所有用的一应材料可全部得从德国进口,再加上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无论是过程,还是建造难度,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这座铁桥可是没有任何焊接痕迹的,这就让人不得不惊叹了!
壮观的铁桥,如彩虹飞架黄河之上,远处的白塔巍峨屹立,无论是站在桥头抑或是白塔山之巅,都能感受到这百年铁桥给你的那份温暖的记忆,
1949年8月26日,在解放兰州战役中,铁桥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被枪弹打得通红,但桥身安稳如常。解放军以夺得黄河铁桥作为解放兰州的标志。随后,兰州军管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兵星夜抢修,于9月6日修竣通车。
在长达百年的动荡战乱中,这座大桥始终稳固如常,屹立将近两百年从无撼动。作为兰州地界上最悠久的古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誉,名不虚传!
“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正如赵朴初先生的对中山桥的描述一样, 登高望远,黄河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实在不容错过。
一
第二天,我们去了茶卡盐糊,
大巴在盘山公路上左摆右晃,眼前的山变得异常雄壮,一座连着一座,被低矮的青草覆盖着,中间点缀着成群的白羊,偶尔山坡上也会出现几十头黑色的耗牛。这些黑白相间的生灵们,在绿毯似的山坡上颤动着,不但美,而且和谐。山势越来越高,远望盘山公路已细得像条丝带了。
公路蜿蜒,车况不是很好,有的山路和我们的村级公路差不多。终于来到了茶卡。这里是一望无际的空旷,游客很多,喧闹中透着宁静。茶卡盐湖也叫茶卡或达布逊淖尔。湖面海拔3100米,东西长15.8公里,南北宽9.2公里,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公里,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茶卡盐湖与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被称作“青海四大景”,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
茶卡盐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她是一个盐的世界,车上、船舶上、地上、甚至空气里都是弥漫着浓浓的盐的气息。盐湖之神奇,在于固液共存,清澈的卤水下,是厚达几米、矿化程度很好的盐层,而高浓度的卤水,在日光的照耀下,天水一色,将蓝天白云映衬在湖面,帮名曰“天空之镜”。
午后时光,高原的阳光很充足,天空湛蓝,中国的“天空之境”茶卡是一片白色,湖如镜,镜如湖,蓝天、白云、雪山、人影,纯净的交织如同梦境,还有清纯的气息被吸附在镜子里,在这里低头看到了天堂,仿佛触碰到另一个世界的自己。
如梦的地方都有属于它的美丽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十年九灾,牧民们饥寒交迫。后来一位活佛路过此地,王公便去寻求,寻求富裕之路。活佛说:“湖里住着1000个巴里登拉牧(蒙语女神),那一颗颗晶莹透明的青盐,就是她们辛勤汗水的结晶,能够带来吉祥和幸福。”于是夏秋季节,当地的蒙、藏族牧民便前来采挖青盐,对盐湖更是奉作神明。五月十五日这个吉祥的日子,方圆几百公里的牧民都带着松枝、酥油、炒面、青稞、白酒前来祈求吉祥祭海。
在盐湖广场上,我们可见屹立着的炎帝制盐、青盐之光、茶马古道、茶卡之歌、马头琴传说、西王母宝瓶6座盐雕艺术群,这或多或少也与这些传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考证:这些雕塑采用的是盐湖原盐和卤水为原料,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天然盐晶和雕塑艺术完美结合,呈现出了迷人的艺术奇观。这也成就了我国 “东有沙雕、北有冰雕、西有盐雕”的雕塑艺术布局。
在盐湖一带,最吸引人的还是这空旷广袤的盐湖。通往盐湖有人行道,是用纯粹的盐铺就的道路。穿插其间的小火车轨道很是繁忙,来来回回载着游人通向湖心游赏。盐湖很奇特,一眼望去,整个盐湖就像一片白色的海洋,有水的地方,就像镜子一样能照出人影来,湖水在阳光下从蓝到白,异常壮观。再看看那些堆积在湖边的粗盐,就像是刚刚清扫的积雪,硬硬的,碎碎的。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冰妆玉砌的盐晶世界。车上、船上、地上甚至空气里都弥漫着盐的味道。即可以坐上小火车参观采盐,也可在湖边饱览盐湖风光。
盐湖很好玩,多数人都在湖岸蹦跳拍照。在这高海拔的盐湖,不少女游客特意穿上大红的衣裙,都希望拍出水、天、人完美融合的艳照。一些年轻的游人下到湖里趟水嬉戏,有的在湖里捞盐晶打水飘,有的筑盐坝围湖水,有的还在湖水里摆各式的造型,做着各种各样的鬼脸,更有一些小孩在湖里打水仗,你推我搡,追逐奔跑,玩得特嗨。我们慢悠悠欣赏着,环顾湖的尽头,天、地、湖连在了一块。再往前走,人竟然有种要飘起来的感觉。腿部的裤子都已浸湿。上面留下了片片盐斑。离开湖水,被高原的太阳一晒,手上脚上立即便有了盐迹斑斑,甚至还露出白皙皙的盐。
有风吹过,回望盐湖,透明的水纹随风一浪一浪推向岸边,轻缓的水声触动了心底的柔弱,不经意间便有了一份眷恋。漫步在盐粒铺成的小路上,一切都意犹未尽。
三
我们在拉卜楞寺前的停车场下车。天恁地蓝,云恁地低,白云就在人们头顶上空盘旋。它们时而俯看游人,时而小步游走,仿佛以这种方式表达对游人的热情欢迎。远远望去,依山而建的拉卜楞寺,红围墙、山坡、寺内建筑构成的画面,营造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藏式和古宫殿式的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确同内地的寺院建筑样式不同,也与临夏的回坊建筑风格迥异。
走进寺院大门,迎面而来的是转经筒长廊,长廊为三层重叠檐顶,顶部为红色琉璃瓦,长廊下密集排列着转经筒。转经筒形状如桶,外面雕刻着各种图形花纹。筒的外沿固定着数根红色圆棒形的手柄,两两一组。转经筒的色调以红色为主,搭配着金绿蓝白诸色,十分艳丽。转一圈转经筒,相当于读一遍经文。推转经筒的人络绎不绝,转经筒发出“咯吱咯吱”的旋转响声。人群中有身穿枣红色袈裟的僧人,他一边推转经筒一边念经,对信仰的虔诚让人感动。
走过转经筒长廊,拐弯即进入主路。路面是石块铺的,路两旁是成片的泥墙平顶房。泥墙呈黄色或红色,墙面斑驳,依稀能看到墙体内的青砖和条石,它们身上镌刻着岁月的年轮,似乎向游人无声地诉说着寺院的悠久历史。平顶房有门楼,门是木头做的,颜色为原色,门大都关着。门旁立着两根承重的圆柱,门上方有动物的木雕造型,如果没有看错,应是鹰,惟妙惟肖,折射着雕刻技艺的精湛。
路上不时地有三三两两的僧人行走,枣红色的僧袍在众多游人中特别醒目。他们的神态那样平和,步履那样从容,内心那样纯净。也有年龄小的僧人,在广场上拍皮球,天真活泼,童趣盎然,给寺院增添了和谐欢乐。
拉卜楞寺拥有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主要建筑近百座。有白墙、红檐、绿琉璃瓦顶、飞檐翘角构成的大殿;有顶上装饰着鎏金铜瓦、法轮、幡幢、宝瓶的三层建筑物;亦有石墙砌成的平顶房……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美轮美奂,与周围环境形成了天然的协调。白塔在太阳底下沐着金辉,格外圣洁,在我看来它是建筑群中的点睛之笔。
我们跟随解说员从一个大木门进入一处院落,里面有佛殿,佛殿内部构造非常精致,色彩丰富艳丽。居中的佛像非常高大,面容慈祥温和;两边立着众多佛像,神态各异。酥油灯静静地燃烧着,空气中氤氲着特有的香味,充满着安宁与神圣,游人的心灵顿然一净。
在僧人日常研习的课堂内,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蒲团,不见僧人打坐。而念经堂外面的院子里,僧人们两人一组,三人一排并坐在台阶上忘我地念经。太阳出来了,紫外线强烈,灼得人皮肤有些疼,而念经的人不为所动。游人们不由自主地融入这种氛围,内心对他们虔诚的信仰充满感动。
艺术品展示厅的四面墙上,挂满了唐卡,题材广泛,色彩明丽。这种独具特色的藏族绘画艺术,我在中国美术馆的热贡艺术展上观赏过,曾经为它的美而惊叹。此刻在甘南见到原汁原味的民族艺术奇葩,内心也再次涌起感动:包括唐卡在内的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真是万紫千红、璀璨耀眼啊!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朝圣者,有一位大爷,年约六十来岁,常年的高原风掩盖了他真实的年龄,造就了他黑而红的脸庞。他向前走一步,虔诚地下跪,合十、问心、匍匐、起身,再向前直一步,再重复上述的动作,肘部、膝盖都磨破了,满脸虔诚不改,先后遇见好几个这样朝圣的人,都是同样虔诚,让人敬佩感慨万端,有信仰的人还是好啊!我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五体投地”。
……
四
旅游的第四天,我们去了渴望已久的青海湖。
到青海必定要到青海湖,青海湖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唯一的咸湖。
青海湖,蒙古语称她“库库诺尔”,意思是蓝色的海洋。她确实如大海一样广阔。
来到青海湖边,此时湖面很平静,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似乎是这块蓝宝石正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远处天和湖连成了一线,天碧蓝碧蓝的、湖也是碧蓝碧蓝的,让人很难分辨出哪里是天、哪里是水。在这幅蓝色的图画中,点缀着形态各异的白色云朵,它们离我那么近,这是不是大自然送给我的圣洁的哈达呢?我忍不住想去触摸它。倾刻间,就让你感受到青海湖的辽阔、壮观的美。湛蓝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望无际的湖面仿佛是镶嵌着一颗硕大无比的蓝宝石,天空倒映在蔚蓝的湖水里,湖水的蓝和天空的蓝融合在一起,让青海湖的美更凝重、更深沉。湖水和天空又构成了一幅海天一色的画面,活像一幅天然的油画。青海湖蜿蜒伸向远方的湖面又给人一种朦胧的美。因为青海湖的辽阔,无论你用多么贪婪的眼光来欣赏青海湖,都只能欣赏到整个湖面的十分之一。远处看不到山峦,只有天边那洁白的云彩点缀着苍茫的湖边,让青海更加地壮美。还有青海湖边上发生的故事也让人向往,《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动人的情歌就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在青海湖边找到灵感创作出来的。青海湖的美,是蓝天、碧水、白云融合在一起的美,是一种宁静而自然的美,她像一位披着白纱美丽而动人的少女,她是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美的让人惊叹!
而我,则被青海湖的美景吸引住了,只见蔚蓝天空下,青蓝青蓝的湖水闪着银光。心中不禁涌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名句。不是吗?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放眼望去,无边的湖水与湛蓝的天空恰似一幅画中的渐变,从码头上继续往前走,我们看见路边的浅水区域游着许许多多的湟鱼,我想它们应该是被人放生的吧!之后,我们坐上了去沙岛的游船到了沙岛。
车窗外,绿草茵茵,原野上还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帐篷。再开上几公里车,蔚蓝的天,洁白的云,黄灿灿的油菜花和仅能看见的一部分湖水交相辉映,一幅绝妙的大自然创作的油画铺展在我的眼前。
我们来到了二郎剑景区。登上了游艇,船沿着青海湖的边缘缓缓行驶。在风平浪静的青海湖上,游艇溅起的白浪,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又击在水面上,溅起的水花犹如盛开的千万朵晶莹透亮的莲花。从远处看,青海湖还真是与蓝宝石有几分相似。它如同大海般宽阔、湛蓝,却又比大海多几分温柔、飘逸。眺望青海湖的另一端,轻盈的薄雾,飘飘绕绕地升腾着,像飘舞的纱巾。雾越来越浓,不消片刻,就连岸边的树木也用纱缦遮住了俊美的面孔和窈窕的身姿。周围一片朦胧,整个青海湖被笼罩在奶白色的浓雾中,这种妙不可言的境界,真是令人赞不绝口,多美啊!
湖畔是碧绿的草原,悠然自得吃着草的牦牛们,你在雪域高原上为藏族人民的繁衍生息付出了你的一切,
这就是美轮美奂的青海湖,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她滋养着高原上的生命,我永远忘不了这个圣洁的地方!
世界这么大,中国山水如此美好,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尽一切可能多走走、多看看,把祖国的美景美物观赏过遍。
但愿,但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