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秋石的头像

秋石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9/25
分享

小清河带给了我童年的欢乐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唱着这支歌离开家乡,加入了石油会战的大军。转眼间40多年过去了。时间过的真快啊。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如今已是两鬓斑白,一脸沧桑的老头了。有人说:人呀越老越爱回忆,这话一点不假,前几年整天忙于工作还没有这种感觉,可是从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孩提时代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情景,时不时的在我心头萦绕。记忆最深的还是我们村边的小清河,那条古老的河流给我带来了童年的欢乐,也留下了无尽的怀念。小清河不知道是那朝那代开凿的,听老人们说从宋朝开始就有,它西起济南市东至渤海湾,从寿光县的羊角沟(现为羊口镇)汇入渤海,全长240公里,它又是山东境内一条重要的航运水道。常年奔流不息的河水,不仅为两岸农田的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小清河里那肥美的鱼、鳖、虾、蟹、螺等水产品,也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餐桌。记得1975年的一个秋天,我正探亲在家,有一天外甥从小清河里捞上来一条大鲤鱼足有20斤重,说是被汽船撞晕后飘到水面上来的。

小清河从我们县境内穿过,将我们县的13个公社(乡镇)近500个自然村划分为南北两部分,河南、河北的人说话的口音和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异。我记得六十年代以前,我们县境内在小清河上只有县城附近一座桥梁。要想从其他地方过河,只能靠摆渡。

小清河岸边是我们小时候常去的地方,在当时的农村七八岁,十来岁的孩子一到夏、秋时节,放羊、打猪草、挖野菜是每天必干的事情,下午放学以后,提上篮子,拿上镰刀,几个小伙伴不约而同的来到河边,大家不是着急挖野菜,而是爬上高高的河堤,去看那一艘艘过往的商船。船工们从海边装上食盐、虾酱等海产品送往济南市或沿途各县。最好看的还是汽船,前面是一艘冒着烟的机动船,后面拖着十几艘木质的货船,就像是一条长长的巨龙从我们眼前缓缓游过,汽笛一响好几里地都能听到。大家只顾玩耍,早已把挖野菜的事情忘在脑后,不知不觉太阳就要落山了,一看刚才挖的野菜连筐子底儿还没有盖住,这样回家挨一顿骂是小事,有可能连晚饭也不让吃了,在哪个年代父母处罚犯错误孩子,普遍采用的方法就是不让吃饭。大家正在着急,突然有一个孩子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告诉大家,“先把筐里的野菜倒出来,然后随便找些树枝、树叶把筐子支起来,上面蒙上一层野菜”。这个方法还真行,从外面看就像是满满的一筐野菜。回家后让大人看一眼,赶快把上面的野菜倒进猪圈。树枝扔到墙外去。这样不仅蒙混过关,而且还受到家长的表扬。

想当年小清河水质清澈,两岸绿树成荫,河堤两边种满了紫穗槐,既可保护河堤,又可用来编筐编篓。宽阔的河床上种植着大豆,红麻等农作物。每到秋后庄稼成熟的时候,也是孩子们扑捉蚂蚱的最好时节,大人们还在吃午饭的时候,我们就拿上专门为装蚂蚱,缝制的小布袋来到河边。一踏进草丛就会发现,不同类型的蝗虫在你脚下蹦来蹦去。有一种蚂蚱叫“螂头青”飞的又高又远。大豆地里蝈蝈的鸣叫声此起彼落。当你看到蝈蝈在豆棵上面鸣叫时,豆棵下面一定有一只长着长长尾巴,又肥又大的“离离巴母”。这种蝗虫最好吃,肚子里全是子。不一会功夫,各自的布袋就装满了。回到家洗干净后,把蚂蚱的头和翅膀去掉,用盐水腌制一下用油炸,吃起来又香又脆,这可是城里人很难吃到的美味佳肴啊。

工作以后,每次回家不管时间长短,我总爱到小清河岸边走一走,看一看小清河的变化。遗憾的是,八十年代以后,由于上游企业大量的污水排放,使小清河的水质遭到严重污染,整条河流又脏又臭。不仅鱼虾不能生存,就连河水浇灌的庄稼,不是死亡就是减产。

可喜的是,自2007年开始,为改善小清河周边环境,由山东省政府统一部署,对小清河干流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目前小清河的生态有了明显改变。据说政府还要投资100多个亿,继续加大对小清河环境的治理,做到不仅让河里的鱼能活,还要能吃。听说小清河不久就要通航,还要开发运输、旅游业。我们期待着不久的将来,小清河就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