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宗山的头像

黄宗山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005/25
分享

守初心、记使命---扶贫故事

熊副,你得想办法帮我解决解决那个事,这是巴劳村所细屯一村民今天的第三个电话,“那个事”是媳妇和父母闹分家,吵得厉害,媳妇处处没有一个好脸色,骂老公、打小孩,父亲也觉得憋屈,摔东西、骂老伴。

“行,你的情况我了解了,但是这几天我没办法下去,我喊一个人去帮你解决”熊副回话说,“哥收,看你老都老了,火气还那么大,赶你的马去,要么来乐业找我喝酒,近得很”熊副又开玩笑。

“熊副,和你汇报个事情,现在巴劳村有几户还没交农合,参保率还没达到要求,我和支书几次入户动员都没有效果,只能麻烦熊副帮做下思想工作了”第一书记打电话。

 “好,你讲的那几户,有几个我觉得蛮好讲话的呀,放心,我帮你动员”

......

虽不驻村了,但是村里来的电话没停过.

一到巴劳村,没有人把熊副当外人。

“熊副,吃饭”

“熊副,今晚有好东西哦,喝两杯再走”

“熊副,这个是自家种的,带点回去”

“熊副,过来下,有点事和你讲”

...

群众口中的熊副,是县调处服务中心原派驻逻西乡巴劳村的驻村工作队员熊文献,多年的基层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早已在他身上养成了一种行动自觉,两年的驻村,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基本摸透了,也家长里短的把关系走熟了。

因身体原因,熊文献在巴劳村驻村两年后,申请回单位。两年的时间,脱贫攻坚路上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留下了一个扶贫干部扎根基层,任劳任怨的身影,也在群众心中留下了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或许,那才是群众心中好干部的模样,既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又能事无巨细的为老百姓解决问题。

时间回到2018年4月,为打赢脱贫攻坚站战,组织下发了做好新一轮全县“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派驻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工作队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每月驻村不得少于20天。起初,单位派了一位办公室的年轻干部,单位人少,把这位年起干部派驻下去之后,就只剩一正三副四位领导了,原来以为驻村可以兼顾单位的工作,那想到一驻村工作那么多,根本没有时间兼顾。

办公室待处理的文件越积越多,熊文献看着堆积的文件,心里焦急,开始着手处理,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邮箱,一条一条的点开黑色显示的文件,文件多的时候,一溜的黑色,心里觉着有种恐惧感,点开下载后有些文件打不开,不得已跑去问,原来是文件是PDF格式的,电脑上没有PDF阅读器,写一份情况汇报,打字需要一两个小时,如果是通过系统报材料的,那更加艰难了。“跟不上时代了”熊文献时常这样感叹。感叹过后,事情依旧是没有解决,主要领导也是焦头烂额。

这样下去办公室就难运转了,熊文献作为单位班子成员之一,考虑了一段时间后,在一个下午组织召开了班子会议,讨论办公室工作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单位就只有四个人,还都是班子成员,办公室工作是需要精力、耐力的,还需要熟悉电脑...讨论来讨论去,大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一阵沉默后,熊文献说:“我去驻村,替换小黄,叫他回来搞办公室这趟活路”。大家默认。

会议结束几天,熊文献准备好行李,入驻巴劳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进村,首先要解决的是住的问题,原村部是一层三间的平房,低矮老旧,一进去,拥挤杂乱,杂色的白色墙体东一快西一快的脱落,墙根隐约可见绿色的青苔...实在是没法入住,无奈,只能整理村部对面的卫生室,捣腾一天,腾出一小间,一张床就占去了绝大部分,床头放一张小桌子,床当板凳,买了一件晾衣架,但是没地方放,换洗衣服只能扔在床上。6月的逻西,天热的出奇,炙热会从四面八方把你包围着,热气压迫、包裹着周身的肌肤,喘气、恍惚,汗水不断的往外冒,擦一把,满手都是盐,以为到了晚上好点,真的就是好点点了,卫生室是一层平房,屋顶像一块烙铁烤着你,整个人像烤在火边的糍粑,电风扇整夜吹着,汗水依旧汩汩往外冒,打一桶水放在床头,脸巾扔在桶里,汗水实在太多了,就转身用毛巾擦擦身体,如此反复几次才到下半夜,下半夜天凉点,容易入睡。相对热的问题还好,虽然工作了20几年,但是这种长时间住在村里还没有过,生活习惯一下很难适应,这才是最难熬的。然后解决水的问题,驻村之前,村部卫生室很少用水,用水设施不完善。问支书,支书没有办法,后援单位能解决生活用品,但是没水也没有办法。无奈,只好带着村两委干部解决水的问题,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把水从巴里屯集中供水点正常供应到村部卫生室。

安顿好后,开始着手具体工作,因先后在原马庄乡、同乐镇担任组委、副镇长等职务,深知做好一个村的群众工作,没有一个得力的村两委班子是很难开展的。于是,和驻村第一书记商讨整治村两委班子方案,第一书记是在逻西乡政府刚工作几年的一个年轻干部,对熊文献的提议非常支持。

入驻巴劳村之前,巴劳村村两委干部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也弱,再有就是村两委干部很少组织在一起,除支书主任外,其他都是轮流值班,凝聚力差,加上是本村本屯的,支书主任碍于面子不方便管理,如此一来便造成班子战斗力不强,很多工作开展不下去。

方案制定后,最重要的是执行,熊文献和第一书记在扶贫攻坚等具体工作中着手村两委整顿。一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开展固定日活动,引导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这在之前是很难组织的,熊文献结合后援单位的党组织联建工作,把巴劳村所有党员组织起来,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忆苦思甜夜谈会、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文秀精神’”专题研讨学习会,在各种组织活动中消除隔阂,增进彼此的理解,加强团结。明确村两委的工作职责,杜绝推诿扯皮。每周五下午组织村两委干部召开例会,对一周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周的工作进行了部署。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更加规范,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增强。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结合党组织联建和后援单位的理论宣讲活动,学习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通过学习,村“两委”班子的服务意识得到提高。

熊文献和第一书记一起,把巴劳村“两委”班子打造成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一支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服务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村里一天的工作,真的是像打仗一样”熊文献说。

早上八点,准时进入工作状态,八点到十点在村部完善村级各种台账资料:比如收集低保、养老等相关数据;完善“八有一超”指标情况分析表;完善预脱户材料;完善扶贫户疑似错误信息;收集和整理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户研判”指标达标情况表;村情民意数据统计表;完善农户信息采集相关信息工作;扫黑除恶台账;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台账工作;扶贫攻坚“回头看”核验存在问题;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双认定”工作;”三者统一工作;危改材料;异地搬迁材料等。

十点过后休息二十分钟,入户:比如要收缴农合;调查辍学学生;核对低保情况;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四小”产业;宣传“雨露”计划政策;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及管护、分成等政策;宣传森林防火;产业奖补政策;处理公共设施被毁;调查群众受灾情况;刺梨产业路检查;调解用地纠纷、邻里纠纷;遍访贫困户;非洲猪瘟巡查及雨后灾情;小额信贷续贷工作;慢性病卡办理;发放社保卡和调查农户种植稻谷农田面积工作

在附近屯的话,中午可以休息,远的屯,在车上胡乱睡一下,醒了继续工作。

很多时候,农户白天上山务工,农合收缴,各种政策的宣传得到晚上才能进行,这一做就到晚上十一二点了,粘床就能睡着,衣服都没来的及换,往往是睡了一觉之后,才慢慢脱衣服。

最忙的是迎接各种检查,有时候得通宵完善材料。

工作就这样每天连轴转,难得有时间休息,对于个人来说,工作一忙倒忘记了许多事,最难受的是接到妻子或女儿的电话,“家里有点事,明天能回来下吗?”“明天忙,不能回去”,“爸爸,明天学校组织活动,要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你能回来吗?”“爸爸明天忙,不能回去了,下次再陪你参加”挂完电话,总是怅然若失好久。

明天还继续,各种材料催着你,各种突发情况等着你,抓紧时间休息才是最要紧的,否则难以应付明天的工作。

 

“真的佩服熊副,工作负责、做的细”,巴劳村支书在一次产业管护回来时在车上对我们讲,“真的是值得学习”,像是对我们说,也像是对自己说。

熊文献知道,群众有稳定收入才能如期实现稳定脱贫不致贫返贫,而发展产业让贫困群众有了“造血”功能,是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的关键措施,为此,他把发展产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块是动员群众管护好政府划分给的特色产业,本来应该是很好开展的一项工作,但是部分群众对划分的特色产业就是不上心,因为觉得面积少,路远,还有部分群众外出务工,根本就不理了。对这些群众,帮扶干部、村两委干部怎么动员效果都不大。

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下笨功夫,为做好第二天的管护,晚上熊文献和村两委干部分组入户动员帮扶干部无法通知去的,并掌握各户的情况:有些家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就两个老人家、有些说“自己有几十亩都没得空去管,那还有时间是管那么点”、有些干脆说:“那点不要了,退给政府”...抗住疲惫,忍住怨气,讲政策、说好处、套交情...入户完差不多都晚上一点了,托着两只脚,感觉像拖着百来斤的木头,抬头望望夜空,夜空寂静,无言以对,只有路边不知叫什么的虫子在嘈杂的叫着,偶尔听见几声小孩的哭声,以及随后哄小孩的声音,睡得早的群众,怕现在是第二觉了。

第二天早早起来,怕昨晚动员好的群众今天变卦又不去或者直接上山做工了,便和支书一起开面包车一家一家的接,有的群众都还没有起床,一车接满了,把群众拉到村部,又去接下一车。基本到齐后,安排支书带群众往产业基地,然后到逻西街上自掏腰包买锄头和镰刀等劳动工具,联系后援单位准备好几十份包子和水。到产业基地,小部分群众在产业地里慢慢的除杂草,大部份人三个五个的在聊天,熊文献提高声音对支书说:“好不易容易组织得那么多人,赶快动起来,不然今天搞不出什么效果,过几天有检查”,交代完支书,走近在聊天的群众,笑着对他们说:“开工啦,今天我们比其他村人多,能放早活路,工具不好的,我这买得有新的,可以过来拿,用完了还回来村部保管,你们帮保管也得,下次来的时候记得拿就行”,“早餐一下就到了”...

一两个小时过去了,群众在自家的产业地里东一下西一下的砍,没见一点面积,这样下去可能一天都没有办法砍完,没有人来的几户产业地荒在那里,显得额外刺眼。情况不对,熊文献立即组织后援单位领导、帮扶干部、村领导,然后发给每人一把工具进产业地,再把群众叫在一起:“现在所有的人,包括干部,大家拉开,站成一排,从我们村的产业基地界线开始,从下往上开始,统一行动,不管砍到哪家,都要认真的砍,砍到顶就一起结束”...

再过两个小时,巴劳村的产业基地鹤立鸡群。“你们搞得熊噶”一个副乡长在路边说。“熊副,真搞啊?”休息的一个群众问。

中午一点,全部砍完草,望着我们鹤立鸡群的产业基地,大家心里都有种快慰。

大家都带着快慰,有说有笑的回家,只有几个人知道熊文献是带着病在扛。把群众送到村部后,熊文献向分队长请假,现在的身体状况,今天必须得回县城打针。

第二天一早,支书刚走进村部大门就看见熊副的车,可能支书心里忽然浮现昨天在车上说的那句话“真的是值得学习”。

 

“熊副今天没有下来啊?”每次到所细屯,一个老人家都会问我们,所细屯的老百姓散落在二级公路两旁,每次路过基本都会遇见他。熊副每次下去,也基本都会去他家坐一坐、聊一聊,一抬脚离开,老人家会立即从一个角落里拿出一点东西递给熊副,“这点芭蕉,帮你留的”,“炒了点板栗,带回去给小孩”...

每次看到这一幕,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触动,能让群众在心中真正惦记你,不论你职位高低,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书本上受到再多的教导,都不如身边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老人家姓罗,夫妻两人,儿子儿媳,及两个孙子,儿子儿媳长年在外打工,两个老人和两个孙子在家。老两口年龄大了,眼耳都不太好使,最要紧的是交流不便,说了一辈子的壮话,汉话生疏得很,做事、交流都不方便,两个孙子不听话,但也管不了,老人吼一句顶十句,要么就是一溜烟跑了,只能看着他们的背影骂几句。

熊副是老人家的帮扶干部,起初,每次入户了解情况的时候,外出务工的儿子很不配合,特别是统计收入的时候,说每个月都是百把元,千把元,问产业收入,没有,其它收入,更没有。这边没有问完,那边开始唠叨:“某某人家得低保,为什么我家没得?”,“某某人家得补贴,为什么我家没得?”“某某人家小孩得住学校,为什么我家不得”...很多时候,熊副没解释完,那边就挂了。接电话还好,大多数的时候电话都不接。问老人家,但什么都不懂。

扶贫工作有情绪不对,不做更不行,只能硬着头皮找方法,用行动感化人家。再次入户的时候,带上一袋米一捅油,以后每次入户特别是过年过节都会为老人家带点东西,为小孩带几本课外书和学习用品。几次下来,便和小孩熟络了,问小孩为什么不得住校,小孩说老师不给住,熊副找学校的校长问,校长说学校的床位不够,离学校近的都没得住,要等六年级的学生毕业才有床位,熊副说他家的情况比较特殊,父母都出去打工了,爷爷奶奶在家照顾不到,快搞成个小混混了,每次放学也都是很晚才到家,要过二级路,过河边,太危险了,为了安全考虑等考虑,希望能想个办法,校长犹豫好久有点为难的说你问他两个住一床可以不,确实没有床位了,熊副又折回去问小孩,小孩同意,爷爷奶奶同意,发短信问小孩父母,打电话可能不接:今天找校长了,说你小孩可以住学校,你们同意不。第二天收到短信:同意,谢谢。

一次入户,敲门,没见人应,但听见里面有咳嗽声,又叫了几声还是没人应,估计老人听不懂汉话,便打电话叫一个村干部过来,叫了几声也还是没人应,心里焦急,用力把门推开,循着咳嗽声,见老人家躺在床上,汗水汩汩地往外冒,身体蜷缩着在发抖,见人进来,老人想爬起来,用手撑了几下床沿,但没撑得起来,一看就是病了,老伴不在身边,可能一大早就上山去了,熊副赶紧和村干部一起把老人家扶上车,送乡医院...在以后的入户中,都为老人带点药,多数是止痛的,听老人说人老了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

筛查29种慢性病,熊副用车把两个老人家带到现场,带他们检查完,然后送他们回家。疑似残疾,熊副又把两个老人家带到乐业县残联,带着两个老人检查完,从乐业送他们回逻西。

去民政办理补助,熊副向老人家要了身份证、户口本和存折,办完后,巴劳村唐主任对熊副说:“他的存折你都能拿到,你厉害了,他崽他都不给看”。

老人家一家在春节期间种了几亩油茶,政府推行产业奖补政策,逻西乡政府要求做好砍草扩坑才能申请,老人家想申请,但是家里面没有劳动力,管护不出来,着急,打电话叫儿子想办法,但是儿子不理,也是没办法,在厂里面一是难得请假,二是刚进厂还没发工资呢。熊副安慰老人:“别急,我帮你想办法”,熊副请了两个人用了一天把草砍好,奖补资金顺利拨到老人存折上。老人走几公里路到村部,把垫的钱还给熊副。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一个很浓重的节日,听老人家说他儿子要回来,熊副想着可以趁这个机会做做工作,于是便邀所细屯的一个村干一起,几碗酒下肚,话都说敞开了。

对应到每个帮扶干部,脱贫攻坚工作就是个“针线活”,要一针一线认真的“绣”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一线空架子,要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处入手,把琐事、小事做好做精,积尺寸之功,累蛙步之绩。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打响以来,上下各级迅速集结力量,全党全民组成一支脱贫攻坚队伍,以不胜不休的态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次硬仗。在浩浩荡荡的脱贫攻坚队伍中,有千千万万个像熊文献一样的人,在岗位上默默的作出自己的贡献 ,有些甚至付出了生命,也正时这些默默作出贡献的人,我们才有必胜的信心,打赢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同样的,我们每个奋斗在脱贫攻坚前线的奋斗者的人生价值在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