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祝田的头像

孙祝田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9/18
分享

明朗诗风的创新有为

——黄娟鸣诗集《布谷鸟的眼睛》序


黄娟鸣诗歌的第一印象,就是明丽清爽,这是一股明朗的诗风,是用意象说话,说的明亮透彻而又意味悠长的诗风。

“母亲,总是用充满温度的尺子

拉长扶正摇摆不定的心事

编织成一条,畅通无阻的画卷

“充满温度尺子”,很鲜明的是有尺度有考量,却极尽人意,春风送暖,冰释花开。常听有人说,我说的是实话,那人就是不服气啊,太犟了。也有人说,咱就爱讲个真理,忠言逆耳啊!这些所谓善意的言行,其实并不完全对,因为劝人和批评人,都还要看对象的不同,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从对方的个性特点出发,找出心结所在,讲究个有效的方式方法。换句话说,既然是对人好意的话,为啥说得人家不愿意听,甚至让人家反感生气,再甚至顶牛仇视,或者回避了呢?忠言不见得都要逆耳不是吗?这里诗人黄娟鸣,就在写母亲的诗意里,出了堪称经典的总结“充满温度的尺子”,而且“拉长扶正摇摆不定的心事”。拉长而扶正,让摇摆不定的心事,稳定下来,真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育化。

而《古铜之声》一诗,在明朗而不失意味的诗歌语境中, 却能让深阅读者,体味到层深。

“光洒满回家的小路

风从记忆中飘落

我穿上了九月的嫁衣

驾驶月光之影,攀登天幕

这一节,一个“九月”,点破了传达的意境,使得诸多意象,着落扎实。

“翻阅曾经醒味的泥土/聆听来自水面的声音/踏万马奔驰之路/寻找古铜之声,古铜之色”则使人思绪飞远。不经过中介的意象,看似突兀而出,而只有“古铜”与“九月”的契合,能让人进入诗歌,想味不尽。

《端午,一个飘香的名字》,这诗歌的命题就已经非凡,看似平凡的意象铺展,恰恰跳出了,许多惯性思维的怪圈儿。

“心灵,总是充满无限的欣喜

当年,那幼稚的心灵

总会趁着姣龙一起飞奔

 

母亲手拿暗绿色的芦叶

一瓣一瓣地抚平,包的是粽子

饱载着是对我们成长的希望

因为风俗之意不单纯是纪念,和传扬什么精神,而在于一种俗文化的育化,是朴素的做人教育的自在渗透,寄寓了丰厚爱、信任和鼓舞。

“青青艾蒿,遍于原野

五月,阳光的正气弥漫着节日的柴门

漫长的记忆,装载着母亲传授的信念

伴着我们人生的道路

坚守那份做人的正气与尊严

这首诗歌,如果从意致上来看,自然尚有对典故人物见解不足之处,却也点出了自己对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因为,那 是屈原手握的刀韧/永远铭记着不朽的傲骨魁杰”。

“心,荡漾五月的轻舟/梦,沉醉怡人的清香”,不只是诗歌文本结构的完整化收束,其实还以“梦”字,荡开一笔, 一种文化的承继,一种精神的传递,一种人生价值梦想的求取, 怡香而生。

仅就诗歌而言,已是完美。

不喜欢在诗歌评论里叙旧,因诗有缘,因诗相知,相悦于诗歌才艺,是幸事。黄娟鸣女士,人在平凡日子,有坎坷经历, 更有非凡诗意,还有这诗意抒写的创新有为之妙,是诗歌之幸, 是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的新时代新诗界的乐事。

感性的丰满是很好,但感性何以丰满?需要思索。思索则有人生社会历史未来整个世界的思索,则有文史哲相通的思辨, 则有哲学高度和历史深度认知的必要。对于诗歌而言,更有诗 歌艺术发展方向之思虑的必要。

以《明朗诗风的创新有为》为本文的题目,有意强调在黄娟鸣诗歌中呈现的这一意象丰盈表达通透而意味隽永的独特。对于追着风写梦幻说胡话的,故作“朦胧诗”、“后朦胧”的所谓诗探索,是个很好的引领。


注:黄娟鸣,江西省九江市作家协会会员,创新有为中国诗人,时代文艺出版社为其出版黄娟鸣纸质诗集《布谷鸟的眼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