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祝田的头像

孙祝田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2/11
分享

从全息审美看诗歌读写的论争

新时代诗观:文化多元时代只有全息思维才能更好的创新有为,以全息审美的心态对待诗歌的古今中外和当下,坚信有诗歌就有未来。尊重诗歌尊重诗人尊重诗意人生尊重每种有益的诗意探索。祝天下诗人全息思维创新有为诗意人生诗意快乐!

在诗歌网站的论坛,在社交软件的诗歌群聊,常会遇到关于诗歌的争议。争议往往无果,因为各执一端,都难免有失偏颇。一般而言,争议在诗歌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诗歌内容的争执偏重诗歌语言表现手法的争执,表现于诗歌文本的好懂难懂与诗的高下的论断。试以全息审美论的观念,整理争议的焦点,以达疏导提升。

一、所见诗的争执内容有下列几种:

1、见古风者,以为其不善平仄。

2、见律绝词曲者,以为其不会写现代诗。

3、善平仄者,容易过度关注合不合律。

4、善律绝者,看他人齐言诗都是顺口溜。

5、见顺口溜者,暗笑明击以判断其不会写诗。一时间,好似忘了打油诗也是诗。或者以为算诗,也是“低等诗”。

6、现代诗有押韵者,看无韵诗歌都似流于散文,认为不应该叫诗。事实上无韵诗已经是现代诗文本的主导体式。如果认为一些报刊如网刊不能说明什么,看《诗刊》、《星星》等就明白了。

7、无韵现代诗者,看所有齐言韵文都是顺口溜。有不少人把唐诗宋词读成顺口溜,语气语势致伤高雅。

似以上论者,都在诗的语言形式上,各有所好,自我为中心,片面排他,有的以致偏激,盲目攻击。好似其执念的形式,决定了什么叫诗,甚至决定诗的高下。似乎诗不在内容诗意而在语言形式。如果说意象意境是内容,诗意则可大致理解为,基于三观的情感思想,或言情志,或叫情思。此状态或情势的特点为比其它文本可说高度浓烈,有人称如酒,有人说是蜜,都离不开酝酿。其感发于心内,美至于言形。至于何种形式,看作者感发时对形式的偏爱与营造。命题者另论。

在《那些看似不正经的打油诗,其实大有乾坤》的转文后,我留言:不错的文,佐证了诗在内涵,形式给内涵以适合的传达,诗意高下却不能从形式论“高下”。只要诗意独到,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易于传播,往往能起到更佳的教化作用。当然不重教化者另论。

二、诗的论说分歧,还容易体现在好懂不好懂:

1、一般而言,描写风景情境者简叙事件者,包括借景情事述理者,大致属于写实。语言技巧上也易于接受,内容好懂。

2、朦胧诗之后,多见一些技法叠加,时容穿插、构思错乱者,古文论有“诡变”之称。对此,读者大多有难懂不懂的感觉,常见以晦涩艰深批评的。多不知朦胧诗虽受西诗影响,其技法却是中国古已有之。

3、好懂与难懂之间,有李白诗风为主的“夸饰”,大致为夸张。也有称浪漫主义。往往归入好懂的诗。

大致如是种种,不少读者以好懂不好懂分两类。争执在于:

1、不好懂的诗,都不是好诗,好诗就该让人读得懂。

2、好懂的诗,多数也不是好诗,一读就懂,感觉太简单苍白,甚至空洞无物。

3、有写实为主,间有朦胧者,会被认为败笔。

此上三条便可以让某人断定天下无诗,唯我有诗。

4、另有奇怪现象,是名家上述的“缺点”也是优点,再就是自己“圈里”人的诗一定好。也不乏以官级职位论者。

我们反对以难懂为美以玄饰无是正确无疑的,却不能排斥“诡变”、“错变”或叫朦胧诗艺术手法。在此特别说一下,一些喜欢朦胧诗类创作路子的朋友,也有读不懂别人的“朦胧诗”就责其弄玄的。虽然确有弄玄者,因其难懂与混乱自然读者少,会流于自毁。这里建议读一下《感诗·知诗·创诗——诗歌审美三分之创作三层境界》,倡导多学习多交流多读多写思悟生活。

全息审美诗人评者,力倡各种语言形式的诗歌创作与阅读。包括“十四行诗”、“一言诗”等等。押不押韵,合否平仄,会产生不同的语言形式美,助益诗意抒发情绪畅达。但每种形式都不能用来反制与排他。因为诗歌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不是形式反制内容。算不算诗,以及诗的高下,重在内容,同时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不是形式决定一切。

全息审美诗人评者,强调学习诗学知识,重视尽可能多的了解诗歌艺术技法,以包容取度,以通达示人。建议,勿以零散所知推断所有,勿以己好排他,切忌盲目拍砖。如果你的直言不讳建立在零散知诗,难免沦为盲目攻击。

 

2020.2.10浴阳轩随思录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