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祝田的头像

孙祝田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8/14
分享

诗如己命·微诗话集

1读诗评诗如吃菜

好比满汉全席,理性认知上应该全是好吃的,而事实上你可能只有少数感觉可口,或者说你有喜欢吃的菜,也会有不喜欢吃的菜。那你能因为可口好吃的菜说厨师做菜好,又因为不好吃的菜说厨艺很烂吗?同样道理,你可能喜欢某些诗,也可能不喜欢某些诗,不能单凭好恶来评是论非。你和你所在的圈子,可能会偏重某种审美探索,可能做到很有特色,这并不能证明可以排斥其他审美探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告诉我们,不可能一花开,也不可能一鸟鸣。同一品种的花再多,也不是百花所指,同种鸟再多的异口同声也替代不了所有种类的鸟鸣的丰富。事实上,主流与非主流的诗歌,在历史上都出现过,在中西方都存在过,不能因为主流而否定非主流,说不定如今的非主流正是下一步的主流。这都是由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决定的,也是由相对群体审美疲劳规律决定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进入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理念,掌握全息审美观,全面深刻的认知诗歌,更好的把握适合自己兴趣浓郁审美探求,为丰富和发展诗歌尽力。

 

2诗如己命

玩诗的多,写诗的少,诗如己命,己命入诗的就更少。性情,不入俗才可出新,不离俗而能脱俗才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新仙逸。不离俗而生活丰厚,能脱俗在于不唯利克私欲广心胸,由此而旨宏意远。性情亦即个性之情本性之感。爱生命爱世界而情动于衷行于言,落墨成诗,诗如命生。所以诗如己命。李白空存抱负心不离世意脱俗而洒脱仙逸,杜甫饱经沧桑立俗世不逐流,姜夔历俗乱自有特立独行,如此诗家性情所致情动于衷,诗如己命。

 

3诗音乐性之全息审美

国诗向来有韵,华语音乐性强。白话诗兴起后,有人倡导诗的散文美,更有人受西诗影响,推崇无韵长短句。在全息审美观里,都出上品佳作。现在强调打破语言形式的音乐性,求取无韵内在的散文美占主导地位,同时散文断行的文本也多起来。相信求取内在外在统一的音乐美的诗会得到重视!此所谓诗语言音乐美的审美三分。对于我们应能接受各种审美探求的作品,重在诗意内容的独特审美内涵吧。

 

4轻重随心

别把诗看得太轻,勿把诗看得过重。没有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的理念,观点往往会偏执。以为诗歌写完了,现在和以后都不会有真正的诗歌了,这个时代有没有诗歌无所谓了,也包括一些爱读诗爱写诗却以为不过是自娱自乐或相互娱乐,跟游戏一样的等等,这些观点态度,就是把诗歌看得太轻了。相反有些人又觉得诗歌应该全社会来参与,诗歌对每个人都不可或缺,诗歌没有全社会的热捧就是遭受冷落了,为了诗歌可以轻生并标以为诗歌献出生命,用生命来写诗。诗歌是精神文明沉淀的精华,适合每个人阅读,但不必求也求不得。读者的多少,与对诗歌的认知相关,不要以为写得好就一定有读者。也不要有葡萄酸心理,看到拥有很多读者的诗就说这不好那不足。这都是对诗歌认知有缺陷的表现,也是对大众审美的无视甚至贬低。无诗不足以礼,诗歌是社会文明发展一直存在的筋骨血脉,应该如五谷一样被普遍接受,又如醇酒一样令人陶醉。陶醉不是最高境界,涵养素质,助益感悟,甚而催人梦醒,激发上进都是能够的。诗歌与其他艺术一样,投入越深越可能有高深的造诣超人的成就。为梦想而行走,痴迷者众,但走火入魔总是病态,为梦想而轻生,是可惜而不是可敬佩。诗歌所能涵养的精神,不只是坚持不只是投入,不只是人性思辨的苦恼,不只是人际感触的烦忧,还需有苦恼中跳出来的快乐,烦忧中走出来的洒脱,更有涵养人多些理解包容担负,减少苦恼的制造,降低烦忧的生成,更有引导人思辨坚强向善乐观。痛并且快乐着,不是麻木,是思辨深入后的洒脱超然,是能改变就改变环境,不能改变就改变心境。但绝不是痛且苦恼,伤多无奈,不是烦忧生无聊,不是悲重生绝望。为了博眼球写刺激道德的题材,为争上位不惜裸身露骨,都是在丧失诗性,在践踏诗歌尊严。一些争议很大的人,成了公众人物后,所谓的回归诗性写作,却总让人如鲠在喉,而那些依然我行我素的坚持荒诞的,又能给艺术带来什么审美?这两者不过是荒诞派的两个枝杈。有诗意然后有诗艺,不是只有严正的人写诗,正能量却是根本标杆。

 

5诗创新

其实诗贵创新,入题新意象新,文字运营新。宋人改律诗主攻词,不只为换个新形式,是因为新形式下有更多新诗意的捕捉,特别是思维方式的发散。现代白话诗,最好不要有格式上的因袭。特别是意的个性化要尽量传达适度。许多诗,总离不开某些范本的影子,构思难免跌入俗套。免入俗套,在文本上,至少注意无俗语少熟语,无模式因循。诗有意象,贵在意境的水乳交融自在独特。意由性情而来,情思情感甚至思辨哲理都是有独到之处。相对来讲,纯感性诗歌,不求理深刻精髓,也要在情的把握上给人特别而又贴实,新鲜而又实在,求飘逸却稳妥厚重。

 

6聊诗“无聊”

有人会发现,其实很多名家名作都看不到自己眼里,再看同时代的某些作品,在写什么呢?简直无聊。其实他不知道全息审美论,不知道全息思维创新有为理念的重要,不知道古今中外的诗歌有“全息审美的三分”。你如想告诉他,要有个先决条件就是,他认同理论是实践的提升总结用于更好的指导实践,如果他觉得当下主流的才是唯一至美的,如果他还觉得理论总是与实践想去太远,这就是说他拒绝了解更多,关上了与你交流以提高和丰富认知的大门。

 

7诗人生诗生活

我一直想说,酸涩痛苦还有伤和痛才有更多的诗,人们留意太多诗意的美妙。其实诗不只是浪漫,不只是朦胧,更多的是忧思是悲慨甚或愤怒!即便是浪漫,也未必就发自甜美,而可能就是一种期望与幻梦。安于现状,现实便好,渴求未来,明天更美!所以不要以为诗远离生活,而是从生活深处生发;不要以为诗人异于常人,而是有更深的孤独与内心超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