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甘肃永昌已经9年了,我是零八年夏天去的,在那生活了2年有余。永昌山川秀美,气候宜人,处古丝绸之路,往西就是张掖的山丹了。关于永昌的人和事、情和景,时隔多年,虽记忆有些模糊,但那种感情仍在,常如雾笼罩,如烟缠绕,挥之不去,驱之不散,也就笼统抒发,以聊往事。
这座位于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由兰州出发,驶入连霍高速,经永登、过天祝,进古浪、入武威,不多时辰,永昌城跃然眼前,一进永昌高速路口,三个古罗马人造型的洋娃娃安然伫立在眼前,对于这两男一女的罗马造型,心中难免生起疑惑,这座城难道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渊源吗?带着疑惑,往城中心走,一座古朴典雅、凝重气派的钟鼓楼巍然矗立,钟楼下面是拱形洞口,上书四个大字和一些分辨不清的文字。鼓楼再往南走,就到了我工作的地方,这里几近郊区,人迹稀少,环境悠闲,是办公休闲的好去处。
小城古色古香,文化底蕴深厚,古罗马遗风淋漓彰显。第一次踏入,总被这里的塞外风格吸引,也许是靠西的缘故,夏天的阳光总是这样的多情直爽,不含蓄,不遮掩,直白的让人很舒适。蜿蜒起伏的祁连山将源源不断的雪水通过西大河、东大河等大大小小不同的渠道注入这座古城,给古城带来了冰清玉洁的清爽温凉。
小城热情现代,从我上班的地方出发,一条宽敞干净的大道连接着最南面的北海子公园,它内有北海子塔和红西路军纪念碑,外有苍茫雄劲的武当山,给这里增添了红色的故事和神秘的气息。附近布满了酒吧、歌厅、茶馆,每当夜晚,霓虹灯闪烁,靡靡之音不绝,十里长街,灯红酒绿,繁华妩媚,有大都市的夜风情。北海子公园人工湖里盛产着一种虹鳟鱼,鱼质鲜美、香酥可口,远销各地,是永昌特产。同样,一种经济效益乐观的啤酒大麦也生长于斯,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并感受这里的人,是去北海子一带的牛肉面馆去吃面,周围有不少高鼻子、蓝眼睛、卷头发的当地人,和现在的欧洲人有些相像,后来通过和当地人交谈,也翻了书,知道有些是古罗马人的后裔,永昌城东北还有个骊靬古城,许多学者慕名拜访。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前53年,一支6000多人的罗马军队在卡尔莱战役中被安息军队打败后神秘失踪,成为一段不知下落的历史之谜。后经专家多方考证,这支神秘失踪的罗马军团突围溃逃后,在东移的过程中曾被匈奴收留,在后来的汉匈郅支城之战时又被汉军俘虏,最后由西汉政府安置在永昌者来寨并长久定居置下来,经过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罗马人后裔之说。
这里的同事,因我是外来人的缘故,大多对我都很友好,一些我不懂的问题请教他们,也很乐意帮忙指导,同事和领导对我的功过苦劳还是比较认可的,当然也结交了不少当地的朋友,推心置腹和我交心,给我讲解当地的民俗风情。期间,和一位非本单位的干部L君结交甚好,他是8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的高材生,造诣甚高,曾在海南省人事厅工作,后来打道回府,报效家乡。那年他40余岁,我26,常和他一起座而论道,受益良多,我们也算是忘年交吧。临走时,他还赋诗一首,其中的几句我至今还记得:忽闻君储香,关山度若飞,无谓知音稀,玄歌唱大同。很唯美很富有哲理寓意的一首诗,可惜其他的我记不得了。
Z君,我的前任,后去了物资公司当了经理,极富才华,著书颇丰,是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名气很不小。先后多次在“华夏文学作品大奖赛”、“金星奖”、“新人杯”、“庐山杯”等全国性及省、市、县文学作品评选、大赛中获奖。
X主任,我的直接上司,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身材魁梧,声如洪钟,字正腔圆,多年从事公文写作工作,文字能力极强。我也是在他的直接指导下学有长进的。刚去那会,正值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写整改报告、调研报告等等。之前学校缺乏锻炼,写出来的东西他看也不看,打回去重写,就这样在反反复复中,在无数个夜晚,他讲解公文写作技巧,为了我的进步他也牺牲了太多的时间,有时候为了赶材料,写出打硬的材料,常忙到下班在外面吃便饭,吃完后接着写。那段时间真的很苦,几乎每天都熬到午夜,苦到我有时想放弃想辞职,还好我坚持下来了,虽然写作水平离X主任的要求还差之甚远,但自我感觉比过去强多了,这样一位务实严谨的好领导,在我离开后我几乎再没联系了。去年,从之前的同事口里得知,他在一次酒局中和一位醉酒的同事发生口角,两人大打出手,被那个同事打瞎了一只眼睛,现在在地方所里任所长,多么有为的领导,竟发生了这样令人心酸的事情,很是惋惜!
T君,建行食堂饭大师,我在那吃饭,我们关系很融洽,50多岁的人,白发渐起,身板结实,脸黑有光,健谈矍铄,只是很重的武威话我有时不是听的明白。也许是我的为人的缘故吧,我是那个勇于不敢的人,以卑微的身份行事,不求有功,但求不被人说。他的历史也很心酸,去过大上海,做过各种杂工,在外闯荡了半生,终栖身永昌建行,当了一名厨艺精湛的大师。每顿都有那么几个可口小菜,每几天换主食,他的特色是包子和大杂烩,还有那种蒸面,好吃到无以表达。我走后,一次和建行的小赵QQ联系,他说赵时在他跟前经常答问我,问我在哪里,干什么。好让人怀念的一个老头!
唯一的一次旅行,是去了山丹的焉支山,途径山丹军马场,已经很少有马匹活动了,听说后来都承包给私人了。军马场草原平坦无际,最惹人的就是菜花了,黄灿灿的望不到边,花香传到了草原的那头,引无数群蝶乱舞,迷离其中,欢愉不止!这座山,有着美丽的传说,据说匈奴单于的王妃阏氏,每天都要到焉支山的神涝池掬一捧水,洗洗脸,梳梳头,然后采一束金露梅和银露梅回到营地,送给她的夫君。关于焉支山的传说,有匈奴民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为证。
登山远眺,放眼祁连,遥望当年霍去病大战匈奴,不胜感慨!胭脂山为祁连山支脉,是一片原始大森林,古木林立,密不融人,地下松叶厚有三尺,踩上去有能陷下去的感觉,最刺激的是在车路的尽头,沿着盘山小径行约5里,在一处佛庙侧旁,隐现一条近90度的小路,沿小路而下,一股飞流咆哮直下,注入谷底,响如雷鸣,恰似惊鸿,我们在幽谷溪涧或席地而坐或放声高歌。胭脂山的倩影是穿透迷雾的淡淡晨曦!胭脂山的美丽宛如溯回岁月源头的彩虹!数千年来胭脂山上,蹄声铿锵。阏氏的容颜、霍去病的疆场、采花女的诉说、放牧人的歌唱。——百度词条
这里也承载过我许多的欢乐、寂寞和无奈。刚去很不适应,除了工作之余偶尔出去转转,看着本地的同事都回家去了,我常一个人出去,看看风景,买点零食,感受着塞北的风情,有时也会特别的无聊发狂,这是写于2009-6-10 23:25的文字:夜晚,一个人骑着车子,在开往武威方向的大路上狂奔,我看到了东去的货车,看见了暮色下远处的山峦,突然,稻香过境,沁入鼻孔,浸泡着我每一个孤独的毛发,这是很久以前读书时经常闻到的味道。回来听了一首本多Ruru的“美丽心情”,一首将我带回昨日冬季的歌曲,一遍又一遍的听,这个在日本歌唱的中国女人用她那哀怨魅惑的声音吸引着我,撕扯着我不太好的心脏,给我一个回到从前救赎的机会。我大概是一个恋冬的人,恋着冬的雪和冬的冷风,恋着那个据说叫几米的人的漫画。
走后一年,听说电力局办公楼从之前旧的搬到新的8层电力调度大楼了,那是融环保与高科技与一体的现代化办公大楼。这个我生活过两年的地方,留下了许多或美好或忧伤的回忆,总感觉那里有着不能尽言的情愫和无限的伤感,和我有过一面之交、深交的朋友很多,容我不能一一道来。人啊,不该走的路也要走三走,本没想过要去那个地方,阴差阳错的竟走了一回,迷迷糊糊,跌跌撞撞的也算浪费了我的一些年华,折腾了大半才返回故里,扎根桑梓故园,接受乡情乡音的洗礼。也才懂得,无论逆顺,经历都是财富!难忘永昌,可爱永昌,可为我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