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段佳友的头像

段佳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12
分享

邓家村采访记

邓山村参观记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县作协一行人,在方主席的带领下,驱车前往邓山村实地采访。

小车迎着微风,沿二郎河河堤水泥公路前行。听司机说,水泥公路一直通到陈汉乡小学门口。据说,以前到陈汉去,要经弯曲的盘山公路,一路颠簸,十分辛苦。若要到邓山村去,则要步行几里山路才能到。而今去陈汉,走二郎河河堤公路,比起先前的公路,路面更宽,路程更短、乘车更稳、速度更快。听说去邓山村的山路也已修成水泥路,车子能直接开到村部门口。

小车风驰电掣,一路欢歌。我观察到公路下的河堤,沙土换成石墙,以防洪水侵袭。如此能保证圩内庄稼的生长。以前,农村的水利设施差:“晴三天抗旱,雨三天排涝”,自然灾害频发,碰上年份不好,地里的庄稼被洪水淹没,农民忍饥挨饿。为了收成,农民祈求上苍,烧香求拜。然而不管用,老天并不因此而发善心,照样干旱,照样发洪水,照样破圩堤,照样淹没庄稼。现在可不同了,党的惠农政策执行到位,水利设施建成,确保庄稼旱涝保收,眼前公路一侧,漫拢稻谷,随风摇曳,黄橙橙,金灿灿,一眼望不到头。党的惠农政策真好。

不知不觉,车子开始爬山: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似乎行进在“之”字路上,我伸手抓住车门上方的扶手,眼睛紧盯着面前的公路。本以为车子会向前行,却不想来了个90度的急拐弯——右拐,小车斜着身子,朝着60度的斜坡爬去,我扭头朝外瞟了一眼,什么也看不见,车子又来一个90度拐弯——左拐,我的心提到嗓子眼,“天哪,这就是山区啊?”我感到头晕。说真心话,在这样的环境中上班,的确不易。当地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此,早已习惯了。可是,如果一个外地人在这工作,一定会居多不便,要是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奉献精神,很可能呆下去。然而,现实中却真有外地人在这上班,并且干得很好,成绩斐然,党和政府关注他,当地村民喜欢他。他就是在邓山村上班的一位扶贫干部,虽然还没有见到他,我心里对他充满期待。

小车七拐八拐终于来到邓山村村部。下了车,邓山村村书记兼村长邓柏水接待了我们。

我有幸采访了邓书记:

“我是本地人,水平有限,工作是边干边学。工作中,自己多跑路,少休息,有时忙得没时间吃饭。解决了问题,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就开心”

“扶贫费书记来到,给了邓山村极大的支持。费书记有胆有识有水平,办实事,办真事,关心群众,把党的温暖送到农民的心坎上。鼓励村民养土鸡,做电商,办茶园,把山区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我工作起来,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从邓书记简短谈话中,可以体会到他对扶贫费书记的敬重和爱戴,同时,也流露出村部工作的艰辛。村干部,级别不高,属行政领域的最底层,管理的事情多,肩负着承上启下的双重任务。要是没有扎实的工作作风,没有诚恳的工作态度,没有为民谋福利的坚强意志,要想把村部工作抓好,很难。

下午,终于见到了扶贫书记费宏斌。费宏斌,桐城人,四十多岁,身高帅气,一口桐城口音的普通话,嗓门高,语速快,见到他,可以看出是一个作风踏实的人。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睿智。

费书记带领我们参观了他的住房。这是一栋依山而建的小屋,门前仅一条水泥路,再往前就是深沟,深沟两旁长满不知名的草,深沟的对面横亘着一座大山。遥望大山,山上竹林茂盛,漫山遍野。竹林之中,露出一小洋楼,风景很别致。挨着水泥路这边,有十极左右台阶,拾阶而上,出现一块几平米的空坦,空坦后边,又上几级台阶,才是住房。屋内居家用品,一应俱全。原来,这是一农户家的房屋,主人外出打工,把房子免费借给费书记用。真是干群一家亲啊。房子左右俩边,仅有一户人家,却没人住,再往远处看,只剩下山,草,竹。“环境是好,可是人气不够”我心里说。

“晚上睡觉怕吗?”有人问。

费书记没有直接回答,他笑了笑,“有老书记陪着,没事”

听费书记说,他在此已经住了三年。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天天出门看山,夜夜关门看屋,没人交流,自己弄给自己吃,多寂寞呀!。一个外地人,为了国家脱贫攻坚大业,响应党的召唤,听从党的派遣,空降到宿松陈汉山区,把自己看成是邓山人,积极为当地谋发展,出主意,把脱贫事业,当成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

曾有人告诉我,在山区生活太难,“买个盐,购个酱油,也要步行几里山路。孩子读书,病了看病,女人生孩子等等日常生活,十分不便”。是啊,当地村民只要有机会,就一定会想办法离开山区,到城里去发展。进城发展本也无可厚非,人性使然。然而,费书记却逆行而来,坚守在这里,把村里的扶贫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展示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的事业,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

“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扶贫干部就是把党的宗旨,真真切切地贯彻到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在行动上。在全国,有多少像费宏斌这样的扶贫干部啊!

我们再次乘车来到邓山村的高处——茶园。茶园面积挺大,从山头伸向山脚,望不见底。茶树生长茂盛。“刚刚在村部喝的茶水,就是这园子里产的茶叶,售出去价格不错”费书记说。

回想到刚喝的茶水,感觉齿口留香,回味无穷。俗话说:“好水配好茶”,茶香味浓,应该与清冽山泉有关吧。

茶园边有一观景亭。观景亭用竹子搭建而成,亭上飞檐凌空,四角上翘。站在亭中间,能俯瞰邓山村全景:两座绵延的山脉犹如两条巨龙,横卧而眠,由西向东延伸,难见首尾。山势陡峭,高千米左右。俩山相隔不远,站在这边,能望见对面山上的人,也可以与之对话,可是,要到对面去,却要绕上好半天的路程才行。山上修竹茂密,层层叠叠,似一巨大的绿毯,铺盖在山上,村民小楼被掩映在翠竹之中,若隐若现,花花点点,美不胜收。不得不承认,邓山村的自然环境真美,像一幅水墨画。不,她就是一幅水墨画,是真实的水墨画,置身其中,自身也成了水墨画的活元素,真醉了。邓山村支村俩委,把茶园建成当地的产业,帮助村民脱贫,不得不说他们的决策科学,有效。因为通过流转土地建茶园,村民凭承包地入股,可以分红,村民也可以到茶园打工,挣得一份工资。

邓山村的胜景太多,数不过来,然而,邓山村的文化建设留给人深刻印象:新建的邓家祠堂前面,用竹子搭建的文化长廊历历在目。长廊内,悬挂着牌匾,牌匾上写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宣扬的是“积德行善”、“孝顺父母”。村民们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在眼前,让大人小孩耳濡目染地受到教育,铭刻在心里,融进血液中。

在回城的路上,我的思绪飞得很远:像邓山村一样的山区,在全国有很多,而国家要求整体脱贫,这是多大的手笔呀,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这样做,并且做得很好。

我坚信:有党的领导,有扶贫干部的奉献努力,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扶贫大业,一定会如期实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