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除“方块字、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外,连吃饭也吃出文化,吃出人的“精、气、神”。告诉我们:吃饭要吃熟食,喝冷开水,不喝生水。膳食要多元搭配,有利健康。粥,应运而生。
当然,生活困难时,吃粥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今,生活好啦,吃粥是调节生活,重在健康。年轻人一般不喜欢吃粥,不可强求。其实优质粥,对术后病患,出牙小儿,脱牙老人,大有好处,因为它易于吸收,胜于吃药。
退休以后,我把精力转向家庭厨房。以前,厨房里的活做的很少,由老伴承包。现在该是表现表现的时候了。
“那感情好”老伴听说后,笑着说,“厨房也是上班,为咱服务,让我也享受一下科、局级待遇,不枉此生。”
进厨房,做什么呢?记得上班时,曾出差在旅馆吃过自助餐,有道主食——粥,给我印象深刻,那味道棒极了,酸甜可口,吃了一碗又一碗,至今仍不能忘怀。当时,我留了个心眼,悄悄问师傅:“这粥怎么做的”?师傅豪爽地说,熬它几小时,“不好吃也好吃”。我想,现在每天吃一餐那样的粥,不好吗。老伴也同意。家里就我俩,孩子们出门了。
粥,要熬到什么程度呢?尝一口便知:火力不足,时间不够,乏味;火力过猛,时间过长,变味;火力适中,恰当其时,有味。粥不是煮,而是熬。熬粥熬粥,关键在熬。熬就是长时间文火慢炖,炖到米水交融,混为一体。熬出的粥,香飘四逸,沁人心脾,盛入白瓷碗中,色泽诱人。如果放上花生、红枣、桂圆、百合;再配上小米、黑米等,那粥,色泽斑驳,晶莹剔透,超一般的美,让人迟迟不肯下嘴,要端详好一会,用鼻子闻一闻,享受够了香味,才肯去填饱肚子。
熬粥有讲究:冷水下锅,大火烧沸,杂质成簿,捞起弃之。再转中火,熬半小时,掲开锅盖,用铲翻动,看是否粘锅。若粘锅,把火调小一点,继续熬。熬片刻,再去看,如此三番,直到熬好。水是熬粥的重要材料。有了它,在烈焰的摧动下,把黄豆、绿豆,拿不住的小米,熬得开膛破肚,脱胎换骨,碎成粉末,变成糊状。
熬粥虽简单,却要心细操作:先观火,火大调小,火小调大。再看食材。食材随水滚动,争先恐后露面,又悄无声息回落,循环往复,像通过交管站的人流、车流,依次前行,没有碰撞,没有纠纷。此情此景,叫人浮想联翩:为了生活,人们忙上班,做任务,鼓足干劲,无不是经过这般打拼,这般煎熬。最后,确定火势,确定熬的烈势,方可离开做其他的事。
食材在水中不停地滚动,我忽然发现:“熬”,是一个过程,是一段历程,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它的表现是坚守、坚守、再坚守。坚守到狂风撼不动,惊雷吓不到,泰山压顶不弯腰,大义凛然,无怨无悔。世上的事,只有坚守,坚守,再坚守,才能取得成功。也只有在不断的坚守坚守再坚守中,方能熬出精品,熬出特有的中国人喜欢的味道。中国人办事,少不了“熬”的过程:脱贫攻坚,修路架桥,搬迁移民,哪一项不是“愚公移山”般的“熬”?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创造出的数不清的奇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理想变现实,这也是在煎熬中熬成功的。今天的中国,成绩斐然,惊艳世界,也是在几十年的奋斗中“熬”出来的。熬能出成绩,熬能浴火重生。当今世界,单边主义横行,霸权霸凌,充斥世界,我们要和平,对霸权主义要说“不”,与霸权主义的斗争,这也是一个“熬”的过程。
“熬”是一种修养,一种奉献。一个人被分配到一个地方上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守常人不能守的底线,不被外界干扰,不被世俗迷惑,不被金钱引诱,始终如一,脚踏实地,就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县委书记焦裕禄,用行动诠释了“熬”的含义,让贫困的兰考县走上富裕路;武汉抗疫的白衣天使,穿尿不湿坚守岗位,释明了在“熬”中,对人民的爱戴;更有“两弹一星”的功臣们,爬沙卧雪,坚守在杳无人烟的戈壁,造出了护国的利剑,解释了在“熬”中,对党、对人民的忠诚。
“熬”是一种精神。中华民族,在那积贫积弱的年代,受列强欺负,也是坚守着“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的底线,不屈抗争,前赴后继,熬出新中国。如今,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熬”是一种品质。中国人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世人皆知:个人求学创业,熬更守夜,“熬”出成绩;企业,开拓创新,跌倒了再爬起来,“熬”出成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强大、要复兴,也可“熬”出来。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便宜事。那种好逸恶劳,不想吃苦,却梦想成功的人,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空话干不成社会主义,空话也不能实现民族复兴。
“熬”粥能揭示深刻的道理:过去,八年抗战,我们“熬”出了日本投降;抗美援朝,三年血战,“熬”出了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期;今天,抗洪救灾,全民抗疫,“熬”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经济体。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怕煎熬,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气概,定能再造人间的奇迹。
熬粥启示人们,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不断努力,熬着干,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熬”,定能熬出中国味,熬出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