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沈少华的头像

沈少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23
分享

小区响起了卖米声

 

沈少华

二月二,龙抬头,乡村要开始备耕做农事了。

春节后,天亮的越来越早。窗外刚刚射进晨光,躺在床上的我还将醒未醒时,就听到由远而近“卖----啰、卖----啰”的吆喝和摩托车引擎的吼叫声。

我突然想到,已经有一段时日没听到这吆喝声了,曾让人厌烦的叫卖声此时听来却别有一番亲切的感觉。

不知何时城区有了骑着摩托车走街串巷卖大米的人。一个壮实的汉子,一部排量大动力足的摩托。车后座上叠着两包、两侧还各挂着两包编织袋大米;有的骑手则直接将六包大米捆扎在后座上。如遇上雨天,还要用一块油布覆盖在上面以防淋湿。

一袋米50斤,6袋共有300斤,加上骑手100多斤,是个不小的重量。负重的摩托在大街上风驰电掣,在小巷里也是一溜烟的,不得不佩服骑手的技术!

伴着摩托引擎的轰鸣,还有自个录制在扬声器里循环播放的“卖----啰、卖----啰”吆喝声。这得感谢科技的发展,省去了以前只能靠嘴巴吆喝的劳累。否则喊个半天下来,那嗓子还不成了公鸭子的叫声!

估计这卖米人住在附近,天色一透亮就奔我所在的小区。然后再一巷一弄挨家挨户叫卖。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卖米啰、卖米啰”都响在城区的街头巷尾,成为市井里一道不算亮丽但却给百姓带来便利的风景。

有一次正好家里的米快吃完了,超市远,于是就下楼买了“摩托米”。本来想买20斤,吃个十来天就好。但没有称,一袋就50斤,100多块钱,这位骑手兼卖米师傅说这米是自家田里的谷子加工出来,化肥农药用得少,做饭好吃,劝我买整袋。看着他有点渴望又有些疲惫的眼神,心软的我点头说好。见我不会还价还买整袋大米,师傅眉开眼笑热热情情地把大米扛到楼上。

说实话,一个小家庭,50斤米要吃很长时间。现在生活好了,嘴也挑剔,一种大米吃了太长时间就会腻,总想几种大米轮换着吃。超市就摸透了消费者的心思,大米都是10斤、20斤的包装。我家也是买一袋10斤,米饭口感好吃就再买,不好吃就换另一种米。但这一袋米真让我家吃了好久的日子,所以后来我就很少去买摩托车送上门的大米了。

卖米的生意似乎也清淡,可能周围邻居和我的想法差不多吧!因为多数的日子都是摩托进小区转了一圈就出去,不过一两分钟的时间。对他而言,时间就是钞票,这个小区没有生意就得抓紧时间赶往下一个地方。如果摩托熄火那就是有买卖了。早起的家庭主妇看到米缸见底,没时间去超市购买,又闻门外传来卖米吆喝,就会冲出门大喊“卖米哥”买米。于是楼下就会传来问价还价称米的声音,结算时又会为了零头的几毛或块把钱争论一番,主妇想省下这一块钱,卖米哥说一斤米就赚一两毛钱,双方你来我往口舌“交锋”。从农村进城讨生活、憨厚性格还没退的卖米哥,哪是久居城市又伶牙利齿的妇人对手。没几个回合卖米哥就败下阵来。主妇占了点小便宜心情愉悦,也会帮忙招呼左邻右舍来买米。卖米哥虽然小亏了,但因为主妇的热情而做成好几笔的生意。丢了芝麻抱了西瓜,其实也划得来,最后是皆大欢喜。

做成一笔买米的生意至少要十来分钟或半小时,我会饶有兴趣听着楼下讨价还价的市井声音。但这样日子并不多,常常是被吵醒后,很快吆喝声又由近而远直至消失,小区又恢复了安静,我还能睡个回笼觉。

春节前骑摩托卖米的师傅回乡下过年,清早听惯了卖米的吆喝声没有了,生活中反而有些怅然若失。不过想想也就几天,最迟元宵后就会回到城里来继续卖米,吆喝声依然还会在清早响起。

哪曾想正是全国人民要欢度春节的时候,却爆发了“新冠病毒”疫情,一时间大家谈“疫”色变。为了预防病毒的传播,县城也好乡村也罢,政府都实行了严格的管控。年前刚刚热闹起来的小区瞬间冷清下来,就连鞭炮声似乎也响得有气无力。数日后,管控力度加大,人员出入也受到限制,小区别说晚上,就是白天也都静的有些瘆人。以往拎着红艳艳的年货走亲访友的人看不到了;穿着新衣到处点炮仗疯玩的孩童也不出门了;吆五喝六的划拳声也听不到了。大家都被不知从哪跑出来的病毒给关在家里坐起了“月子”,过起了足不出户就是“贡献”的生活。

好在年前家里米面油水果等都买足,冰箱里也储备了些鱼肉蛋等年货。疫情防控中不能串门不能拜年,亲戚朋友多在微信里聊聊天问候一下。原来准备春节招待客人的各种食物现在派上用场,在精打细算中成为防疫期间一家人“共克时艰”的“战略物质”。

疫情发生后,有人在微信中发些大妈大嫂们在城区超市抢购大米的视频。我想这就是一些不良商家无德商人借疫情制造恐慌而发国难财的行径!现在不是那“非典”时期了,醋和盐会被人抢购光,不知道当初他们抢来的盐吃完了没有?新时代,国家和政府在治理当中肯定能掌控好民众生活所必需的物质供应。整个正月我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面对疫情,不跟风不抢购不信谣不上当,日子照样能过得去。

果然,那投抢购风“涨价”风很快消失,据说起事造谣的商家还被处罚,不良商人借疫情发财的梦想被政府严厉的管控手段打破了。

“禁足”的日子,时常会伫立在窗口看着外面的天空和冷清的街景,心里奢望着卖米的师傅会骑着摩托车一路呼啸着冲进小区。偶尔有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章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来到小区内进行摸底排查和宣传防疫工作;也有个别外卖的小哥和志愿者来到小区送外卖和食品蔬菜。在这个天气阴阴晴晴,小雨下下停停;太阳躲躲闪闪,气温暖暖寒寒似春又似冬的日子里,相信绝大多数“冬眠”在家的人心情都好不到哪去。除了窝在沙发上追剧,刷微信,看新闻,再就是和家人一起牵挂着武汉,关心着当地,希望疫情尽快结束!该上班的上班,该访友的访友,该购物的购物,该春游的春游,一句话就是该去哪的就去哪,一切都正常起来。

不知不觉进入农历二月,在传统民俗“龙抬头”的这天一早,小区又响起了熟悉的卖米吆喝声。我冲到窗口向楼下忘去,只见卖米哥穿着雨衣戴着口罩套着头盔骑着摩托驶进了小区。虽然天气不好 ,窝在家中的我心情还是为之一振。农村的人已经进城务工了,可以看出形势总体上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抗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我们所希望的走出家门,尽情享受阳光和自由的日子应该很快就会到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