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梅的头像

刘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6/30
分享

冷水映象

新桥镇冷水最早给我的印象,是有个地方叫大板桥,因为让我很容易地联想到被人们敬称为“西北歌王”“民歌之父”的王洛宾改编的那首民歌《达板城的姑娘》,歌词大致是这样的:

达坂城的甜瓜大呀

西瓜大又甜

达坂城的风光好

牛羊肥又壮

达坂城的姑娘美

小伙子也漂亮

热爱劳动心灵手巧

诚实又大方

对照下来,这歌词也适用于冷水的大板桥,这儿虽然说没有又大又甜的西瓜,但有热爱劳动纯洁朴实的村民。记住大板桥,也就记住了冷水。

大板桥和冷水箐实际上是相连的两个村庄,这里一面靠山,一面临河,河岸绿树成荫,还有成片的竹林镶嵌在村间道路旁,成了小动物们栖息的天堂。这儿鸟的种类很多,随处都可见鸟儿们在林间、在河边、在田野里跳跃和飞翔。远远的只要你仔细听着叫声,便可以辨别出这只是布谷、那只是斑鸠、另一只是黄鹂……大板桥与冷水箐两面环山,尤其避风,外面的风不容易吹进来,自然气温相对要高一些。因为有适宜的温度,小动物都喜欢呆在这儿,吱吱的禅鸣、嘁嘁的蛐叫,还有房前屋后那些大树上随处可见的黄鼠狼,它们从这棵树追逐打闹跳跃到另一棵树,灵敏快捷,自由欢叫。

正常情况下,冬天里你是见不到蛇的。但是在冷水箐,一年四季,时不时你都会见到这种动物,它会冷不丁地出现在公路上、草丛边、河堤旁,甚至是在你脚下。这东西大多带有保护色,让人防不胜防,等你突然发现它时,要么本能一步跃起,要么大惊失色逃之夭夭。

也是因为有适宜的温度和土壤,冷水一带盛产冬早蚕豆。从这产出的冬早蚕豆,皮薄、甜嫩、口感极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我每每进村遇到合适的,便都会买一些回城送给亲朋好友,听到亲朋好友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说我从村里买回的那些蔬菜和鸡蛋等食物,好吃环保又放心。

三道河与滴水箐稍显低调,静静的藏在最里面的山中,两个村庄的名字听起来都极富诗意和想像力。但实际上,三道河村没有三条大河,滴水箐村也没有一条真正淌水的河箐。就村庄的名字而言,杨大山村倒真是有大山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这儿村庄的命名都要和水、河沾边?是不是很久以前这儿都依山傍水?还是人们都迫切想得到更多的水?不得而知。我一个坝区人,第一次在杨大山见证了水稻是怎样上山的。笨拙的挖掘机爬在高高的半山坡上,哼哧哼哧一上一下地开挖着土地,不久后农田初现,人们从山下抽水上山泡田,几番周折后插上秧苗。看着这个浩大的工程,不禁令我对这些为大山付出辛勤汗水的人们肃然起敬。

初听温半河,以为是一条河,其实不然。温半河不是河,同样是一个地名,这是一个村庄跨两个县的地方,也是当年红军长征过牟定的必经地之一。禄丰和牟定,本就是两个相邻的兄弟县,山水相依,田地相连,平日里临近的村民也相互友好往来。琅井和黑井,以前都归属盐兴县。那时盛产盐,听说在那个时代,为了熬盐、制盐,人们把附近的树林砍光,甚至连根刨起,全部用来烧火熬盐。行走两地间,每每问起那段往事,似乎都没有人愿意提及。我揣测,冷水和琅井黑井相隔不远,这儿的山上到处都光秃秃的,应该是有一些必然的联系吧。

当然,那些都是陈年旧事,如今的温半河村庄虽然地理位置特殊,狭长陡峭,但沿村的两面山坡上,都被勤劳的人们开垦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烤烟和玉米。

温半河一面靠山,一面临箐,一条狭窄的乡村公路穿村而过,直达里面最远的其他村委会。温半河人家大都以养殖为主,一家人有驴有骡有牛有羊那是最为正常的事,若遇到节点,一大群赶在道路上,浩浩汤汤的好不壮观,过路的车辆都得停下让道好一阵。温半河虽然天宽,但地很窄,田地极为稀少,这儿的人们脑瓜转得特快,会利用周围的地势和环境坚强地生存,他们靠山,在山中开挖出一个个的山洞,安装上一道道扎实的栅栏门,便能方便快捷地解决那些牲畜的圈养问题。

车子在温半河公路上行驶,没有过硬的胆量和车技是走不了的。此路受位置限制,一面靠山,一面临崖,还不时有大群大群的驴和羊与你争道,两车相对极难错开,稍微不慎,便会有坠崖的危险。进村路口有一处属于禄丰地界农户的闲置老屋迎面立在那儿,因修路需要搬迁,两县连合找农户多次协商未果,便如一颗毒瘤般摆放下来,碍眼地堵在路口,进村公路只能拐一个急弯过去,让每次经过这段路的开车人都得非常小心。

亲密接触温半河,是村间的污水管网修建改造。这儿的村庄从半山坡一台台往箐里走,涉及村间管网的走向和布置,需经过两户人家的菜地。村里的人,但凡有事接触到土地的,那都是命脉,因为土地太少,所以更是显得金贵,村里纠纷一直都有。那天我们到达现场解决纠纷时,两家4人吵得不可开交,一个年龄稍大的老大妈手掐着腰板,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边吵边哭。当时她站的那个地方地势极为陡峭,我生怕她一个不小心滑下去,连忙拉她过来站到平稳安全处。另一个是她的丈夫,年龄稍大,手拄拐杖,走起路来有些吃力,村民小组长在旁边介绍说他是村里的老党员。

我们仔细查看了周边环境,掌握具体情况后,把两家人和村里知情人士召集在一起,听了各自的意见,分别做了思想工作,老党员虽然年事已高,但思想觉悟丝毫不减。他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并主动让步,事情便格外的轻松好办起来,最终两家人愉快地握手言和。在回来的路上,一个同事说:“这温半河村的路真窄。”另一个同事说:“要解决问题,关键时候还得靠老党员。”一车人会心地笑起来。

大沙地,一个孝道传承很好的村庄。这里有四个村庄相连,里头是新房子村,最外头是周家庄,张苏村和大沙地村居中。这一片相连的村庄坐落比较平缓,视线也开阔,两边的空地上都开满鲜花,蝴蝶翻飞其间,不时会见到有老人、小孩、小狗在路上溜达,人气和烟火气息都很浓。步行在乡间小道上,看着这一片宁静和美的风景,心情会变得格外的轻松和美好。

大沙地的群众纯朴淳厚,骨子里有股天生不屈服的韧劲。90高龄的杨奶奶,精神依旧矍铄、耳聪目明。先前,杨奶奶一家其乐融融过着幸福的生活,哪知天有不测风云,老奶奶的儿子不幸去世,白发人送走黑发人,老人强忍悲痛,顽强帮扶着把小孙子养大成家立业,孙儿感恩重孝,奋发图强靠打工挣钱养活着一大家人,这一事迹在村间广为宣扬,佳话代代相传。

冷水完小就坐落在大沙地村,占地面积10665平方米,建筑面积3771平方米,校园里红旗飘扬,校舍洁净温馨,建筑物色调舒畅,校园文化浓郁,师资过埂,2015年9月,冷水完小荣获“牟定名学校”称号。校内设有一年级到六年级,在校学生近百人。学校是儿童的乐园,乡村少年宫。近几年来,中心校结合辖区实际做好撤校并点工作,在完小内加设幼儿园,每年均有不少适龄儿童入园。冷水完小教学设备设施齐全,管理上科学规范。学校开展的音乐、美术、舞蹈、彝弦等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冷水完小留守儿童之家的挂牌成立,更是让孩子们在这儿找到了另一个完美的家,这些孩子还可以在学校里和远在他乡打工的亲人进行亲情电话沟通,学习生活两相悦,过得开心快乐。

清晨的阳光照在冷水河畔,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学校的上空,阵阵歌声传了过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