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杂感
连日阴雪,晚来躺在床上,想着外面簌簌的落雪,不禁想起了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果条件许可,此时真可叫一二个好友围着火炉,把酒话诗,以慰寒日的孤寂了。只是,远离家乡,亲友相隔,简单的词句,却十分贴合我现在的心境。神情不由回到诗内,想着,乐天先生和刘十九先生不知道达成了愿望了么?不过,即使是没有如愿,有这首诗在,也能让人心里暖意倍生的。由此,让我感觉到,好的诗歌,也许并不需要高深的词句堆砌,花哨的技巧表现,她需要的是准确的词语以及感人的情感的和谐统一,最重要的,是流露其中的真情实感。如果有了这一层真情,即使用语平凡,依旧能深入人心。就如上面的那两句,遣词造句极为简单平凡,但,它恰恰能让人在合适的情境中心生怀念。可见,诗歌本身是需要有温情的。因为这种温情总是在感动自己之时,也感动着其他人。
但是,苏东坡曾认为白居易的诗很“俚俗”,所谓的“元轻白俗”。其实就是在说他的诗文笔粗俗浅近。这也难怪,相传白居易写诗,每写一首,都要念给邻居家的一个不识字的老婆婆听,如果听不懂,则修改,一直要让这位没读过书的老婆婆能听懂才算合格。故事的真伪,我无法考究,只是,从中可见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追求的就是一种通俗易懂的境界,用现下时兴的话说就是“接地气”。但我们也要看清,这种务求通俗的追求并不是完全摒弃文学规律和技巧,更不是丢掉文学的美感追求,而是兼顾得之。所以,表面上俚俗的白诗,实则有着很深的文学基础。故而,在最后苏轼也转变了观念,认为白居易的诗“实极高妙”。
这让我又想到了白乐天另外一首世人皆知的名诗——《琵琶行》。其中他说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是婚姻的不得志者,而他白居易更是仕途的不得志者,都是“沦落江湖之人”,有了这个共同点,听了你的琵琶曲,我就能明了你的内心苦痛,成为你的“知音”,言语在这里也都显得多余了,虽说是初次相遇,但也如同贾宝玉所说“好像是在哪儿见过一般”。语句上多么的俚俗啊,但是蕴涵的情境却是多么的深远啊。也难怪苏轼在最后会改变他的观点。
诗人,其实是用他的生命在写诗。他所传达的内容也许是电光火石般一闪而过的内容,但蕴含的却是整个人类的价值。这真是:
是夏日推窗时的一道闪电
照亮了如墨的前路
刺痛了眺望的双眼
是大笑过后的一阵痉挛
愉悦着的灵魂
总是伴随着阵痛
舞蹈室里一阵优美的舞姿
是我蜷缩着脚趾头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