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阳历七月七日,暖风之中迎来了今年的小暑节气。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
这几天,忽然感觉到热浪袭人,原来正是小暑节气来了。与夏至相比,白天的时光已经开始渐渐地变短了,但是气温却一直在升高,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炎热的季节,平均气温已经接近或者超过30摄氏度了。
温风已至,裹挟着热浪,烈日之下,暑气正浓,虽然还没到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天地之间仿佛已经变成了蒸笼和烤箱,正如民间谚语所说的“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过,一日热三分”,人们要开始经受高温的考验了。
从小暑算起,再过十来天就进入伏天了。所谓“热在三伏”,是因为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此时,北方地区高温干燥;南方地区不仅高温,而且潮湿闷热,人会感觉特别不舒服。由于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除高温潮湿之外,南方各地的雷暴以及大风、暴雨与冰雹的极端天气也时有发生,常常是应了谚语“伏里顶风乌云集,顷刻之间下大雨”。记忆中,一到这个时节,村子里的防汛任务就特别艰巨。
民间有很多关于小暑的农谚,很生动,很形象:“小暑大暑,灌死老鼠”,说的是在小暑和大暑节气期间,降雨比较多,就连地里的田鼠也可能会因为持续的降雨而被淹死;“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说的是只有伏天的天气很炎热,农作物才会丰收,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啊;“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说的是小暑这天如果下雨了,很有可能后面就会出现持续降雨的天气,就要提前做好防范。
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到小暑时,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南方地区的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人闷热得几乎要中暑,但这却很有利于农作物的快速成长,有农谚说:“伏天里的雨,锅里的米。”可见小暑伏天的炎热与雨水结合对水稻生长多么重要。
稻田里的野草也躲在正在灌浆的禾苗中疯狂地生长,辛勤的农人们冒着烈日,走进田间,开展病虫防治等田间作业,并亲手将前期没有被除草剂杀死的野草一棵棵地从禾苗中拔除。
季风由南向北稳步推进,再有半个多月,当季风将来自热带与副热带的暖湿气流输送到北方地区,与中纬度的冷空气交汇在一起时,北方地区的雨季便开始了。大自然年年如此,相续着,相似着,生生不息。
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岁序总考》里说:“温,暖也。南方火旺,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所以,这里的“温风”即是热风。《周书时训》里也说到:“小暑之日温风至,立秋之日凉风至。”与小暑温风相对的,是立秋时节的凉风。
小暑节气后,大地上的风不再凉爽,而变得炎热起来;由于炎热,机灵的蟋蟀开始离开田野,爬到庭院的墙角下躲避暑气,这正如《诗经·七月》中所描述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所说的“八月”大约是农历的六月,这正是小暑节气的时候;敏锐的雄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搏击长空,选择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这样解释小暑:“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俗话说,“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真正的热还在后头呢。酷暑之下,凉席、竹床、蒲扇,鲜藕、西瓜、绿豆,等等这些,似乎还能给人一丝清凉的感觉。
古人也和我们一样怕热,而且他们更是缺少避暑的条件,所以,翻阅古人描绘小暑的诗词,多见雨后、荷间、夜风下、月明中偶得一点清凉的闲适与快意,如“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杨万里《夏夜追凉》),“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纳凉》),等等。
大诗人白居易在避暑上则另辟蹊径,他曾写过一首著名的《消暑》诗:“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在他看来,盛夏时节,贵在心静,当我们端坐在院子里,眼前没有多余的东西,窗下自有清风徐来,一语道出了“心静自然凉”的真谛。他深知,外表的消暑只是一时的,唯有内心的消暑,才是长久之策,告诫人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少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当欲望少了,心闲静了,身也就清凉了。
当然,小暑并不只是温风炎热,也还有诸多美好。满眼绿荫,木槿始荣,凌霄花开,睡莲生香,紫茉莉沁人心脾,这一切都是大自然此时给予我们的最好馈赠。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来一段莲藕,切成薄片,加一点蜂蜜,香脆在口,清凉于心,不是甚好吗?再来一碗莲子银耳汤,清热养神,苦口甜心,岂不是更好吗?
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说:“应夏藏,闭门谢客。”他认为,夏日的酷暑容易让人阳气过盛,招致病疾,正确的行乐方式应该是将自己闭藏起来,独自偷闲。所以,他跑到深山老林里避暑,或脱光衣服躲在乱荷之间,连妻子、女儿也找不到他;或躺在长叶松树荫下,飞禽走兽从他身边路过也察觉不到;或坐在树底下煮茶,吃瓜摘果,不亦乐乎。我们是不是也想起年少时的大热天里光着屁股泡在门前池塘里的似水流年呢?
宋代晁补之有诗云:“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道,诗人在小暑时节,溪边,能赋堂,坐定,从一碗清茶中,品味到了百越地区春天的感觉。
我们也可以在这个季节里,找三五好友,烹茶,聊天,情谊与茶,都淡淡的,清清爽爽的,但却香气氤氲,经久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