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不停的下,带着凉意,是秋凉。
秋雨相对于春雨的细腻、夏雨的粗鲁,冬雨的寒冷,秋雨应该是喜悦、温馨、期待。秋天是让人有无限遐想的季节,特别是雨天。
回望故乡的秋天,田野上最美的是晚稻开花,稻花是白色的,秋风一吹绿浪翻涌,煞是美丽。绿色的叶子,一波一波的涌动,白色的稻花随意的翻滚。
雨中更是别致的。
看,飘逸的秋雨、绿色的叶子、白色的花;雨幕、绿色的海浪、汹涌的花儿,这是何等美丽的景象啊。这一切美是来自于稻花,开花意味着要结果,意味着丰收。
稻花的美丽,来自花开前辛苦,播种、插秧、耘田。所谓的耘田是除草、松土,让水稻的硬杆分蘖和生长。即使是雨天,隔壁的叔叔、伯伯、哥哥也得穿上蓑衣、戴上斗笠要下田去除草、松土。
蓑衣是用棕毛编制而成的,穿上可以遮风挡雨,有道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那时农村很少有塑料雨衣,雨天基本上穿蓑衣、戴斗笠在田地里与风雨为一体,劳作。蓑衣也是劳动时最好的雨具。
记得少年时节,雨伞是纸雨伞,纸雨伞用纸做伞面,纸要过上桐油漆。雨天,桐油漆的颜色是雨幕中的一抹色彩,偶然也会有几只花雨伞在雨中闪耀,煞是动人。
戴望舒的《雨巷》中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以为,撑着纸雨伞很美,这是诗人的创造的意境,诗人的想象总是唯美。
雨天行路,可不能抬头望天行路。农村的路,是石板路,所谓的石板路就是在泥路上摆上一块石板。雨天,雨水一冲,石板下泥土流失,不小心踩上去,泥水飞溅,有时可能会滑倒。
有一年秋雨后,和母亲一起从外婆家回来。外婆家陈家堡到我们村玉龙口,距离大概四五公里。那时候交通工具是木船,但是,四五公里的路程基本是步行的,农村经济困难,能节约就不浪费。
路依河的走向而筑,那时的路就是“走的人多了,自然成了路”,由于河水冲击、侵蚀,下面的路基是凹进去,有些地方石板下路基像犬牙,薄薄的,走路的不小心可能就会踩空。那天快到家,有一段地方为“洋”,人迹罕至,走着觉得路滑,跟妈妈说,妈妈路滑,要小心。话声刚落没几分钟,“噗通”一声妈妈掉到河里了。哭着喊救命,伸手叫妈妈抓住我的手。正好有一只水泥船开过,把我的母亲救上。
那年我才七岁,想到这一幕总觉得幸运的,至此,走路小心翼翼。
孩子时代没有所谓的玩具,雨天,在家里听雨声是一种享受,以为最快乐的事情是雨中倾耳,觉得雨声很美、很动人。
声音可以成像的,随着雨声,可以想象,树叶飘落;可以想象,一张竹叶在河面随波逐流。秋雨一路,天籁满耳。真的雨声让人、让心安宁。
听,河流也会歌唱的。
河,不能离开木船划动的“咯吱、咯吱”的声响,河最美丽景象是因为有了船,才有它的童话般的故事。
夜航船,在雨夜里,在秋天的雨夜里是有它独特的故事。
也是一个秋雨的夜晚,妈妈回外婆家,爸爸把我和妹妹送到他任教的学校住宿,托付给隔壁的老师照顾一个晚上。告诉我们说,爸爸要和大姑父晚上划船到很远的山上去运柴,明天下午回来。
学校在“洋”中,夜晚一片漆黑。我在忐忑之中渡过了一个秋雨的夜晚。
那一夜,我认真地听雨打窗户的声音,“滴答、滴滴答、答答滴、滴答”,天籁之声由近而远,树丛、竹林的在秋雨里“沙、沙、沙”,自然之籁,节奏是有形的。听,快慢如此匀称,美妙的声音,由轻到重,由近致远。
秋雨,敲打着河面,河水和着雨声。
天籁啊,是自然之赖,再加上人籁,划船声,穿过雨林的船工述说情怀的歌声。
我想,爸爸和姑父会不会也一边划船一边唱歌呢?
要知道,家后面的河是一条大河,是通上山的一条河,叫鹡鸰河,凡是上山云石头、运木头、运柴的都要经过的。一到夜晚,特别是有雨的夜晚,哗哗的水声,伴着船工的歌声。
那是一个既让人紧张,又让人好奇的夜晚,雨声、歌声总是有形状的,让孩子想象。
又是一个雨天,在雨中踏着平坦的大路,寻找着儿时的雨天,回归那种温馨的秋雨中,真是幸福。
自然之音,动人而又温馨,以为是桃花源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