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上醒来必读一篇文章,至于读哪类文章倒是不确定,总觉得已经是一种习惯。读好,起床洗漱完毕,七点去办公室,烧水、泡茶。坐下来打开电脑,点击qq音乐播放笛子,在笛声中开始每天一小时读书。
我特别喜欢在《苗岭的早晨》的笛声中开始看书。如此,觉得宁静,觉得清新,欢快。本来读书就是为了追求安宁温馨的家园。
读书各有认识,常常听到拉长音的话,“这书难懂,这书读懂吗?”这声音充满傲慢和不屑。
其实读书是不懂才读,懂也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啦!
张潮《书本草》中把书比作中药,别出心裁地将读书和服用中药相提并论。四书五经是“性平味甘无毒,服之清心益智,寡嗜欲”,长久服之,会使人的仪表风度充满德性。读史书以为“种类不一,其性大抵相同。内惟《史记》《汉书》二种味甘,余俱带苦”。至于读史收效:“必穷年累月,方可服尽,非旦夕所能奏功也。”诸子百家,他以为总体上“性寒带燥”,但“味有甘者、辛者、淡者,有大毒,服之令人狂易” 。他说,佛、道之著,“性大寒,味淡,有毒……服之令人身心俱冷,唯热中者宜用;胸有磊块者,服之亦能消导”。 至于小说传奇是“味甘性燥,有大毒,不可服……惟暑月神气疲倦,或饱闷后,风雨作恶,及有外感者,服之解烦消郁,释滞宽胸,然不宜久服也。”
读书如服药,治百病。
东林书院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生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很多人认为这幅对联想表达的大概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胸怀天下的情怀。
我赞同,但是,我更愿意理解为人生要读两类书,一类是书籍的书,一类为窗外的书即社会的书。目的是为人生聚集经验。
教育的根本教会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人性。读书就是如此功用。
“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追求,读书为满足“吾将上下而求索”基础。多一份经验,少走点弯路。记得有人说,我在办公室接待不同的人,都可以猜测到每一个人来的目的,究其根本是我阅人无数。
"识人"和“读书”是相同的,随着年纪认识也就更深入了,因此相遇那些大嘴巴,自以为是的人,目空一切的人……也会一笑了之。经验是在生活中积累的,各种人性在经验中会展现的淋漓尽致。
人生本来就是一本书,你读也好,不读也罢,这本书你总是在读,只是表现不同,有深刻,有肤浅……
读书在不同年龄段是有不同目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年轻人的追求。读书没有功利性是幸福的。因此,我总喜欢读读不懂的书,我也喜欢重复一知半解的书,原来读书深入,是定心,定性,获取宁静。知命之年读书却是为了一份悠闲。我读书,是读一种腔调,读一幅自己的桃花源,读给自己春风十里。
张潮《幽梦影》“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玩月”佳境,令人神往。
想想也是的,美美的看书,有眼福,有动人的音乐陪伴,人生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