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德来的头像

苏德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2/04
分享

永昌堡

来到永昌堡正是夕阳西下,云彩炫丽披在城墙。站在城墙,我闻到了四百年前来自海洋的气息和烽火滚滚,听到迎击倭寇的战鼓雷鸣和愤怒的呐喊。这种味道和声音激荡起长久已经淡忘的某些人和事,那些属于永昌堡历史的特殊气息,那种水的纯净,那种泥土的芬芳。

这座城堡位于沿海线上古称永嘉场的龙湾区,有确切史料记载,为民间筹建用于抗击倭寇,至今仍然有人居住。它“面朝东,坐山面海,天马在南,黄石在北,大海带环,内河四绕”。如今,海平面已经退却,且渐行渐远。面对着大地上立起的高楼大厦,我们从风中听到遥远的海涛声,是如此极富魅力,却又没有距离感。

嘉靖戊午年五月,王叔果、王叔杲两兄弟因倭寇入侵逃难,回乡后集乡族商议决定建城堡。他们是建设城堡的主要出资人,同时也号召族人捐资。王叔杲更是放弃上京会试,亲自督工领导建城堡事务。历经13个月,南北长738米,东西宽445米,周长2366米,高8米,设有四座城门和四座水门的城堡建成。共费七千余金,其中多半为王叔杲所出。城堡的建设过程中也发生过倭寇在四周抢掠,唯独不敢进攻建设中的城堡,大概是怕有埋伏。

城墙的太阳色是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精华,当城堡出现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它承载着安全、祥和的文明,也承载着人类对和平渴望。建永昌堡主事人王叔杲在《永昌堡城门上梁文》吟咏“江山有待,远迩交欢。旸谷主人,未际风云,素怀经济,愤倭奴之倡乱,整义旅誓欲廓清;悯乡族之流移,建垣堡且图安集。岂惟保聚我宗祊,实欲招徕乎庶姓。墉陴凡几里,据高深更藉人和;水陆总八门,通舟车共夸民便。卜焉允吉,名曰永昌……永奠金汤之固。”

在城墙上,我听到四百多年前的声音,它如同天籁划过天际,这声音洁净如水,朴素、宽阔、真诚。“永昌”如同一颗明珠落在了龙湾“海之弓”上,人类喜欢看到的永恒、秩序、安全、和平、自由、完满终究是和城堡一起落地,是战火中创设的一块苍翠欲滴、阳光普照的“世外桃源”。

站在楼橹抚摸城墙,远眺青黛之处的茅竹岭,树叶稠密丰茂,想来茅竹岭的鸟雀定然是欢愉的,岭上的溪流一定是平静而又充沛。然,在茅竹岭历史的光阴中定然记录着,嘉靖戊午年王叔果、王叔杲两兄弟扶柩协同家属避难于茅竹岭,在山中躲避七八天,最后逃到仙岩,应该是满脸污垢、衣衫褴褛的狼狈之相;也定然记载倭寇无处不在,就是深山穷谷也有他们的身影。历史总在特定的时光,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物以其特有的姿态拉开了新的序幕。

我想,“嘎吱”一声城堡大门关上,封闭了抢掠、入侵的大道;看黑黝黝的土炮,我想瞭望台指挥官只要旌旗一挥,火光必然是突破空气越过护城河,粉碎倭寇;我想城堡内百余亩良田稻花香弥漫之时,定然是蛙声一片的。

城堡表达了建设者的追求崇高、追求和谐、追求完美精神,诚如王叔杲“城门上梁”时祈求的:伏以上梁之后,山河益壮,瀚海无波。擅东越之奇观,作瓯邦之巨镇。时和序协,雨露润四面之窗棂;国泰民安,星斗丽五更之鼓角。销兵为耒耜,何须寓兵于农;倚槛课耕耘,永愿止戈为武。百祥萃止,万姓攸宁。

永昌堡建立无疑是人类对于“反抗”与“侵略”两个命题对立产生的“二律背反”哲学定律,更是中国民间自发对抗外来侵略的纪念碑。

的确,如今观护城河的一景一物,一朵涟漪,一河水波道不完历史的故事。这里是一幅中国画、一首田园诗,平静而又澎湃。

漫步在城墙,接受夕阳暖意,城内上河、下河平行而行,水波映照翠绿,风儿戏弄荡漾的夕阳,醉眼;城墙上的黑漆色的火炮,依然严肃朝向远方,坚守。城内沧海桑田,当年的百亩良田已经在历史中消失,却也难免留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画面。

不知不觉来到通市楼,所谓的通市楼位于城堡的北门,直通集市。此楼也是古时候的指挥楼。城堡王姓人家五代唐时落户在英桥,永昌堡王姓亦称英桥王。墙外英桥街与城堡相隔一桥距离,虽然近在咫尺却是故乡。

既然是“通市”英桥街当年定然是烟火人间,车水马龙。如果没有倭寇侵扰劫掠,也就没有独立于人间闪烁人性自卫的光辉;如果没有城堡的建立,也就没有一桥距离的迁徙,也就没有历史时光中的爱乡爱民的事迹。人类渴望看见树木挺立,迎风挥舞它们的枝干。

冬月,最是能慰籍人心的是王氏宗祠前的鸟鸣,此起彼伏,演唱统一曲调,以为是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浓厚的田园诗书,嘹亮,自由,温暖,人世间的美好总可以在这里展望向往。

随着鸟声的指引来到王氏宗祠,它如一个恢弘大度的老者迎接人世间的人来人往。祠堂面积6670平方米,显示着400年前王氏宗族的辉煌,荣耀。建筑构思表达了“外圆内方”的儒家处事风格,外表平和内心严正的诗书家人;设计者把水乡的飞檐斗格、狮爪柱墩、荷花抱梁古朴地融入天地之间。最是令人惊讶是近两米的飞檐历经四百年,面对海边的台风来袭,毫发无损靓丽无比。往事如风,吹不走英雄气象。

步出宗祠,站在河畔望流水、古桥、老树,整个城堡在天空之下有了旷古悠久,历史的传奇有了情感魅力。这里一半是自然赋予的,一半是历代居民创造的。两岸青砖黛瓦,质朴自然的融入风光;筑在岸边的老墙根与河岸一体深入河底,与水漫长的亲近,空气中弥漫着怀旧的气氛。你可能随时在这片古老的建筑中转向,深厚的历史背景或发生过传奇的故事、或具备艺术特征的地方。有人说,在永昌堡的老宅,随意一走,你就可能步入历史文化的过往。

与青石门台相遇,无非是无意中的一瞄,不经意的它就在我的眼前。青石门台为清朝乾隆年间王冠士建成。建筑坐西朝东,有门台,正屋、甬道、照壁及墙垣组成合院式的私塾。为永昌堡举办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私塾。

步入门台,青苔绕墙,内大门紧闭,隔着门缝往里看,原貌已经不在,但可以想象中庭应该有圣人孔子像,两边有教室,当私塾的大门一开的时候,学童活泼地鱼贯而入,书声琅琅。

靠在青石门台的墙壁上,我闭上眼睛听到了久远的诗书的吟诵,音韵清脆,是门前河流的奔涌,源远流长。人间最是醉人的声音,依然留在了它特有的时光,如今回味依然意气风发。

这书声来自明初,王乐善建立的永昌堡第一所私塾“槐荫堂”;这书声来自英桥王氏“第一摇篮”,王毓筑庐于墓旁的“樵云庵”;这书声来自王澈祠堂内开辟族学,延请族内博学资深的廪生、贡生为塾师教导合族子弟,誉为王氏人才的“苗圃”;这书声来自王叔杲建世大夫祠前后两进,前进两厅的“东塾”“西塾”。

千年往事谁能道明白,唱清楚。看到了流水东去,落花漂流,天籁已经是过往,余音袅袅。

上河河面波光潋滟,水声潺潺,古桥链接着两岸。城堡里的一草一木记载着历史上堡内王姓人家400多年,英桥王氏家族列进士者13名,武状元1名,传胪1名,副榜4名,举人30名,胶痒900名。

在这条河流上究竟有多少故事在传颂,值得探究。这里有王沛、王德等诸公抗倭寇英雄业绩;这里有举人出身的王澈、王如圭,进士出身的王诤、王激、王叔果、王继明、王德、王存吾、王龙友走出故里为官一方造福一方。

每一天的鸟鸣,有没有他们的歌声,不得而知,却可以肯定,在滚滚烽烟的抗倭历史记忆里,定然有他们不朽的精神,以及“修身、正己、治国、平天下”的主旨。

古堡春秋,有多少风花雪月在这里开始绽放,又有多少花开花谢,流水东去。谁知道?鸟儿你是否见证了人间悲欢离合,是否只为古城春秋而鸣。

假如可以穿越,我愿意是一颗古旧的炮弹,上膛,冲入时光的光谱,在滚滚烽烟中,追随记录人类的光辉时刻。只是战马已经石化,人间换新颜,看不透古往今来的人间,烟火依然旺盛。

游城堡,读城里历史,无论时光如何变更,也没有遗落他的一叶一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