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德来的头像

苏德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12
分享

苏轼:偃松屏赞

《履园丛话》记载“曩在京师,见翁覃溪先生家有大书《偃松屏赞》,乃其谪惠州时为书示其子过者,第绢本毁滥不全,余集其数句刻入《小清秘阁帖》。”作者钱泳说自己在京城的时候,在翁覃溪家里看过苏轼做的《偃松屏赞》残品。翁覃溪,名方纲(1733年~1818年),字正三,一字忠叙,覃溪为其号,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区)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

《偃松屏赞》写于苏轼贬到惠州期间所写。“赞”屏实为赞偃松画作者苏过。苏轼有四个儿子,他们名为:苏迈、苏迨、苏过、苏遁。四个儿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第三个儿子苏过,人称“四苏”的小苏。苏轼在《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与儿子过出游作》评价苏过道,“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轧酬。”可见其文学水平了得。

苏轼喜好松树,画有《偃松图》,清代乾隆作《苏轼偃松图》评价:

东坡先生倔强人,画禅笔阵皆相似。

秃毫特写老松枝,老松枝偃性不死。

譬如壮士头可断,古心劲节焉肯毁。

磕敲应作青铜声,虚堂谡谡寒涛起。

乾隆肯定画如其人,赞扬苏轼画运笔如行阵。晋.王羲之题《笔阵图》说的:“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一支秃笔画出刚毅的偃松,也通苏轼性格和人生经历。

这幅作于元祐年间的画作。2021年4月20日,在清华大学第一次向世人公开展览,现代画人徐邦达评价“清朗纯净之气,扑人眉宇,偃松奇崛古峭,左向横斜盘于石间,石旁修篁数丛,笔法劲利,挥洒自如,有挟大海风涛之势,移时展阅,如奏笙簧。”

苏轼被贬到惠州,苏过追随。惠州,生活艰辛。苏轼在《与侄孙元老》告诉其侄孙“又海南连岁不熟,饮食百物艰难,及泉、广海舶绝不至,药物鲊酱等皆无,厄穷至此,委命而已。老人与过子相对,如两苦行僧尔。”

苏过理解父亲委屈,常作诗附和并安慰他。如《和大人游罗浮山》安慰道:“我公阴德谁与京,学道岂厌迟蜚鸣。世间出世无两得,先使此路荒承明。谪官罗浮定天意,不涉忧患那长生。海涯莫惊万里远,山下幸足五亩耕。人生露电非虚语,在椿固已悲老彭。蓬莱方丈今咫尺,富贵敝屣孰重轻。结茅愿为麋鹿友,无心坐伏豺虎狞。况公方瞳已照座,奕奕神光在天庭。出青入玄二气换,妙理默契黄庭经。但愿他时仇池主,不愿更勒燕然铭。稚川刀圭傥可得,簪组永谢汉公卿。腹中梨枣晚自成,本无荆棘何所平。”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人生朝露易干,闪电瞬逝,富贵又算什么呢?海南艰苦,但是与蓬莱近在咫尺,何必计较得与失。

苏轼写《偃松图赞》缘起苏过画偃松作为门前的小屏风画,以诗文点赞。

“偃松”是松科松属植物。灌木,高达3-6米,树干通常伏卧状,树皮灰褐色,针叶5针一束,较细短,硬直而微弯,雄球花椭圆形,黄色,成熟时淡紫褐色或红褐色。

苏轼认为长在北方的偃松堪称天下第一,偃松廋细,不脆弱,是树中的精英。惠州罗浮山下的松树相比北方的偃松就好像是才子贤士生长在富贵人家,与失势大臣和失宠庶子大有不相同。儿子苏过跟我来海南,他如北方偃松的刚毅,北方天寒地冻,万物肃杀,偃松依然挺拔雄奇,这是树中的精英。这种英气洗涤侵害他毒瘴。

苏轼说“余为中山守,始食北岳松膏,为天下冠。”,其时间大概是1093年任定州做中山府知府后,也正是其王闰之卒。可见当年在定州的苏轼的苦痛。

人生旅途啊,多少雄心,又多少挫败,想起来不禁泪水飘零。苏过性格如其父,陪伴父亲到海南渡过艰难岁月,实在难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