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看窗外炊烟在辽阔的空间,随风从容漂浮,绵绵不断,起伏、高挺、斜飞、疾奔,姿态柔美,动人心弦之,微风吹拂的方向,飘浮着柴火之香韵。大地上树林、竹林、菜园子朝霞照耀、闪烁,菜园子蝴蝶飞舞,景色让人感动。邓丽君《又见炊烟》唱道:“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记忆很浅,很深刻,轻轻地“勾”,记忆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急速推出故乡炊烟。
这种心境与电脑里播放的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紧密结合的。音乐响起耳朵出现缓慢的影子,大提琴、长笛在烟雾中传来,似乎是远航的海轮靠岸,突然长号响起,管弦乐的紧张气氛,如戳在我最为软处,双目含泪,因为炊烟、因为音乐。
儿时,家里的炊烟不管春夏秋冬如何移转,它永远是准时在时光中升起。远远看去就有一种温馨,知道是母亲的呼唤,再贪玩的孩子,再有趣的游戏,也会放弃奔跑回家。
前几天,我随王兄魁胜到他的故乡瑞安高楼西龙村,第一个早上巧遇停水,无法烧饭。魁胜兄问邻居知否知晓通水时间。邻居知道我们早上还没有吃饭,极力邀请我们到她家吃早餐。主人端出番薯粥、芥菜、酒杨梅。吃上一口久违番薯粥,它甜甜的味道令我热泪盈眶。这种激动有主人朴素、真诚的热情,更有一种回归儿时的记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生活艰苦,番薯丝为主食。所谓的番薯丝饭,番薯丝加少许米做的饭。下饭菜是自家后园子种的茄子、芥菜、冬瓜、丝瓜之类的蔬菜。孩子吃怕了番薯丝饭,一到吃饭,就闹着要吃白米饭。父母亲是不会让孩子失望的,总把锅里的米饭捞给我吃,他们以纯番薯丝充饥。如今,再记忆是一种甜蜜的感动。
电脑依然播放着《自新大陆》它一共有四乐章。作者德沃夏克表达了到美国到纽约后欢喜、迷茫、思念故乡的情感。故乡是因为离开才有了念想,诚如根据第二乐章改编的歌曲《念故乡》唱道:“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清清风凉凉,乡愁阵阵来/故乡人今如何,常念念不忘/在它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我愿意回故乡,重返旧家园/众亲友聚一堂,同享从前乐。”故乡是欢乐的,故乡有自己的众亲友,怎么不令人想念啊。
我的故乡是江南乡村,炊烟是儿时不可缺的记忆,故乡的炊烟有人间纯朴与热情。生活在艰难岁月里,母亲们没有忘记让炊烟给家人、给邻居创造欢乐。家乡的炊烟有了蚕豆香,有时候是油饼的味道,有时候是年糕的香韵……母亲们会提着篮子挨家挨户的分上一些。有的时候大人会邀请孩子去家里吃,“德来,过来吃蚕豆。”如今想起来,以为是人间最美的天籁。
人生如溪流历经春夏秋冬,它从高山奔向大海,从黑发到白发;肢体从年轻到衰老,一切都在变化,唯有儿时的记忆保存得成熟、圆润、完美。
我记忆中的炊烟下,肯定是一位母亲。她坐在土灶前烧火煮饭,柴火映红了一脸。她可能带着田地春耕的泥水,也可能是带着在织布机上的疲惫,也可能是夏天劳动后满脸的汗水在做炊烟。
读过一篇有关母亲的散文,作者说,母亲的颜色是蓝色、黄色、红色、紫色,它们分别代表着母亲的漂亮、温暖、能干、刚毅、热烈。我以为作者的表达恰当。
今天又见炊烟,我认为它是母亲气味,是褪色的青春、是初为人母、是家庭主妇,是编辑人间烟火的气味;是的,人间烟火是母亲从幼儿、少女、人母、主妇的一生气息,它朴实的立在普通家庭,生根在我的记忆,我们带着母亲的气味在人间漂泊一生。
我客居的山村位于金鸡山麓,有百分之八十村民在意大利、荷兰、法国、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经商,是当地有名的华侨村。据友人王兄魁胜介绍,六七十年代山村贫困,很多村民走出大山讨生活。七十年代中末期,村民开始到国外打拼,如今很多村民在海外拥有实业。最典型的是“王燛薪堂”第八代传人王永达,上世纪1979年,到荷兰行医为生活,凭借着祖传的骨伤医术立足欧洲。1985年,温州市领导到法国巴黎考察,接见了当地的华侨,王永达向市领导表示了回家举办医院的意向,获得市领导赞许和欢迎。1988年“温州华侨骨伤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民营医院。1994年,“王燛薪堂”第九代传人王步云先生在温州市龙湾区投资建设的温州市第二家民营医院“温州市王侨骨伤医院”(原名为“瓯海区华侨医院”)开业,造福一方
“王燛薪堂”是西龙村王宗茂创建于乾隆57年(1792)至今有230年的历史的,传承至今已有十代传人。2009年,“王燛薪堂” 中医正骨疗法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人在浙江境内已经举办五所民营专科医院。
村里在海外打拼或在国内创业成功的乡民纷纷反哺故里,参加新农村建设。曾经住茅草房、矮房子的村民,现在已经有百分之八十五家庭拥有别墅。山村母亲们坚持在别墅里拥有烟囱,在每一天特定的时光让炊烟飘荡。我想,炊烟是母亲对在异乡孩子的念想;炊烟也是漂泊异乡的人思念故乡、思念母亲的最为动人事物,它轻柔、明净、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