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德来的头像

苏德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03
分享

听雨

醒来,静静听窗外雨声。总以为听江南春雨,最适合以古琴曲做背景音乐。古琴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其安静悠远之“静”,其飘渺多变,以及丰富的表达,与江南春雨的秀丽、缠绵,可谓是动和静地完美结合。

思绪到此,应该来一曲《高山流水》《阳春》之类的。《高山流水》自是有水的各种流水姿态,有水淙淙铮铮之声响,与窗外的“雨打芭蕉”与场景吻合。《对床夜雨》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景相融而莫分也”。雨中,听古琴成就自然物语与人生事实的一种融合。景透入人的心灵,景也在表达人的情感。周作人《苦雨》中写到:“但卧在乌篷船上,静听打蓬的雨声,加上欸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梦一样的诗景。”人在雨中,在诗意里自然很美好,恰当的情景交融方显诗情画意。

苏轼《寒食雨两首》唱到: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初一,苏轼在长子苏迈陪同之下来到黄州。此时,他已经走出乌台诗案的风波,但是人生失意,心底的悲郁很难化解。春日,卧床听雨,人生似水年华,雨水中他闻到了海棠花,感受到秋雨的萧瑟。诗人与海棠情有独钟,他的《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的海棠具有孤独、高雅、清和、美丽品格。他认为“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诗中还说到“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且对自己与花“天涯流落俱可念”的共同命运,一声叹息对海棠的怜爱,也恰恰是自己的写照,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是一种命运。

尼采在《悲剧之起源》里说艺术有两种,一种是是醉的产品;一种是梦的产品。周作人的《苦雨》是温柔委婉的,是梦;苏轼《寒食雨两首》虽是春雨,但如暴风骤雨,沉重悲壮。

雨沙沙的响,春雨绵绵。望河畔柳丝在雨中,以它独特的骨力张开嫩芽,映绿了人间。笼罩在烟雨中的村庄张扬春天中的青色,但又如风一样的柔软。远处的村庄,沉浸在春与,青砖绿瓦与路边蔓延的青青草相互映照。交错的河道烟雨弥漫,水天一色,好一幅《江南春雨图》动静结合拥有刚柔之美,难怪唐代诗人戴叔伦在苏溪亭看雨的时候会写到“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打开音响,传来的是笛子《姑苏行》笛声在内心深处再创作了一幅幅江南春色图,大概是所谓“音成像”该是如此。

人啊,难免会造作的,哪怕是在孤独的时候。不然呢?

故乡,春雨在我眼中出现了几幅画面,“青箬笠,绿蓑衣”“耕人扶耒”“白鹭”“一把纸伞”。虽然,是很久以前的记忆,但是每一幅画面确实栩栩如生,此大概为朱光潜“无言之美”中说的“言所以达意”吧。

窗外,雨蒙蒙,江南春雨笼罩,心无悲无喜。路灯下的雨花,碎了一地,又融化到泥土里。人生时间的尽头应该如雨花洁白、纯净、坦然。

雨中,花花草草在萌动,烟雨里摇摇摆摆。我喜欢把春雨比拟为舞女,是天上的舞女。她是仙子,花草是舞动的衣袖。

故乡的河流,桨声欸乃,船工的鱼歌,飘荡在春雨之中。那一声“阿妹”,不知道醉倒多少在纱窗下的姑娘。少年,期待成长,划着小舟流浪天涯把心中最美的歌送给很远的阿妹。

春雨中我在虚拟远方阿妹。她啊,就是天上细小的碧玉,打湿了柳丝。窗外斜风吹,雨跌跌撞撞,醉了窗内的人。

故乡春天最美的景色是在田间地头。农家头戴斗笠,穿着蓑衣,舞动双手,田野地头顿时充满生机。招来了燕子,飞向东,飞向西。水田秧苗随风摇曳,它是一首无声的天籁。

周邦彦《春雨》歌: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乡村充满喜气,《诗经.大雅.公刘》有言,“于时言言,于时语语”,与《春雨》之喜是相同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