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介华的头像

苏介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18
分享

旧时的电影

4月下旬,同心城市公园广场上放映“露天电影”,引发了广大市民和网友的热议和关注,也勾起了我从小至今看电影的回忆……

童年时,听说本村哪个小组要放电影时,总是非常激动,要缠着父亲或叔叔们晚上带自己去看。当时人小,其实看不懂内容,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只是印象中,有个邻居去看了《五朵金花》的电影回来后,也把她女儿的名字改成五朵金花。看《刘三姐》,刘三姐和阿牛男才女貌,唱歌唱的好,心里一阵欢喜。等刘三姐和财主对山歌,财主输了,还把刘三姐抢去关在屋里,心里也揪了起来,直到阿牛想办法把刘三姐救出来,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下来。

记忆深刻的是在本村小学读书时,县电影队的来放电影,我们一群小孩白天就跟着放电影的人员跑,找杆子,挂幕布。晚上放的是《喜盈门》,配音演员还有我们村子里的人,小孩子的兴奋劲不言而喻。除了在本村本组放的外,在其它组放电影时,不管路程有多远,也都会追着去看。印象中,在佐布鲁组放《洪湖赤卫队》时,我打着手电筒追着大一点的孩子去看,看完后又打着手电回来。每年六一儿童节,学校会组织大家到镇里面参加少先队活动,有几年都是组织到电影院去看一场电影,一部分学校看完另部分学校接着,非常的热闹。

有一年春节,和叔叔们到镇电影院看电影《少林寺》《红牡丹》等影片,看的人很多,里三层外三层的,我是被叔叔扛在肩上才挤进去的。

在镇中学读书时,每年五四青年节学校也会请镇电影院的到学校放电影,同学们全都坐在操场上,乌压压一片。我们有时还会和高年级的学生偷偷跑到镇电影院去看,来去都是坐在自行车后座位上,虽然颠簸但也有不少趣味。

我读专业学校时,学校已经有了自己的电影队,电视也开始普及,学校在每个班都安装有电视。那时看电影就没那么热情了,若是影片不好,大家就都看电视了。

我刚工作时,是在威宁自治县东风镇。那时仍会有政府请来的电影队,在办公楼门口的院坝放电影,看的人依然不少。

后来我调到新发乡工作,分管宣传工作,趁着县里面安排送电影下乡契机,我便主动邀请县电影队的同志到本乡各村放电影。新发乡地形复杂,有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那时候交通不便,一些村甚至还没有通公路,但行政村又比较多,有31个村。为了让乡亲们都能看到电影,若是安排好要在哪个村放电影的,我们会提前通知,村里就组织人来取放电影的设备,接放电影的同志。有的村是组织人来背,有的村组织马来驮。一个村一个村的轮留下来,我记得那次在我们乡,电影整整放了一个多月。

在放电影之前,一般都要用放电影的话筒先宣传党委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宣传安全生产等。现场会放映两个影片,其中一个多是关于科技种植养殖的,另外一个就是故事片,有《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烽火少年》等等。看电影的人从来不会少,从三岁小孩到耄耋老人都有。大家想看的影片也不少,有的想看枪战片,有的想看武打片,有的想看言情片,实在也是众口难调。

后来有了录像,普及了电视,县电影公司、乡镇电影院、老电影院等等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023年05月29日首发于《毕节日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