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介华的头像

苏介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28
分享

散文三题

散文三题


草海码头琴声悠扬

晌午时分,走在西海码头,远处琴声悠扬,声声入心,非常动听。循着声音走过去,一位老人坐在距草海自然保护区牌坊很近的一棵垂柳下拉手风琴。老人陶醉在音乐里,我不禁用手机拍下了这一美好的镜头。

老人拉完后,我过去和老人交谈。其旁边放着的两本成旧发黄的音乐书。其中一本已翻开,映入眼帘的是歌曲《故乡的秋天》,边角上用小石头压着。我问老人刚才拉的是不是《故乡的秋天》,老人说他拉的是《映山红》,都是久唱不衰的老歌曲。我说非常好听,能不能拉《故乡的秋天》歌曲来听,老人说《故乡的秋天》是外国名歌曲,也很好听,便拉给我听,并说音乐无国界,好的音乐都是共享的。

交谈中得知老人1942年生,已经80岁零几个月了。从小到大老人很喜欢音乐,也很喜欢乐器。小时无钱,就买几毛钱的笛子来吹。后来买二胡,再后来用多年的积蓄600元(相当于现在的6000元),到民贸大楼买了第一台手风琴。而现在用的手风琴是6年前到北京旅游,经熟人推荐,从北京坐火车直接到天津手风琴厂家花了4000多元买的。

我告诉老人,我对手风琴印象比较深刻。读初中上音乐时,音乐老师用手风琴拉《童年》等歌曲,至今记忆犹新。读专业学校时,到一个地方去吃喜酒,遇见一位来吃喜酒的老师用手风琴在婚庆上拉了很多欢快喜庆的歌曲,当时把婚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至今也是记忆犹新。我告诉老人,他音乐书上的《北国之春》歌曲,我平时很喜欢听,想请老人用手风琴拉来听听。老人不推辞,挎上手风琴就拉《北国之春》,让我又找回过去听手风琴的感觉……

老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激情,只要天气好,每天都会背着手风琴从家中出发,步行半个小时到草海码头练琴,享受音乐,享受生活。还教爱音乐爱二胡乐器的老同志拉二胡,一起享受美好生活。

 

 发拉河记事

又是一年发拉河樱桃成熟时节。龙街镇发拉河,近年来因樱桃而出名。

发拉河地理位置独特优越,东南西北四面都是山,处在河谷地带。东面和南面属于缓坡区,西北面是个大峡谷,属于长江支流的龙河从南向北流经谷底,北风被北面伸向峡谷的山崖挡住,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小区气候,低海拔、高气温、河雾笼罩,种什么都好。盛产辣椒、蕃茄、樱桃、杏子、桃子、洋芋、玉米等。早熟的比较多,一样接着一样,吃不完,就背去街上销售。记忆中,公路不通时,发拉河人赶马踏集市,人背马驮,都要经过我们的院子,直接站在家门口就可以拦着买。在大寨小学读书时,班上有发拉河的同学,到果子成熟时,他们会背到学校来吃,也会分给同学些吃,当时感到发拉河是个好地方。其它地方的特产还不上市,发拉河的特产就上市了,况且最早能吃上新鲜的东西,对之羡慕不已。

独特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气候,使发拉河樱桃含糖量较高,比较甜。成熟了的樱桃红彤彤的,远远望去,像一串串小玛瑙球,只要你站在树旁,用手轻轻一拨,红樱桃就会滑到你的手里,放进嘴里,甜在心中。

近年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修通了,发拉河人观念变了、意识变了,主抓樱桃产业,多的人家种了几十亩,每年有十万元的收入,少的人家也种了几亩,也有上万元的收入。

发拉河人的钱包鼓了,生活好了,家家户户都把环境卫生整治干净,有的人家修起了小别墅,有的人家开起了农家乐,成了名副其实的“樱桃人家”。

樱桃花开时节,会有大量的游客会来看樱花,会有大量的摄影爱好者来采风拍照,吃住农家;樱桃成熟采摘时节,会有大量的游客来采摘樱桃,路上车辆行人很涌挤,甚至出现堵车现象。

龙街种植樱桃的地方除了发拉河,还有周边的龙河、天桥等好多村也是种植樱桃的,但都没有发拉河的樱桃甜。发拉河的樱桃由于甜出了名,是龙街樱桃的代名词,甚至是威宁樱桃的代名词,其他地方的樱桃都会冒充龙街樱桃上市。樱桃成熟时节,但凡走在威宁县城和乡镇(街道)集市卖樱桃的地方,问是哪里樱桃时,都会不约而同地说是龙街樱桃,其实明眼人一尝就知道不是龙街樱桃的口感。

发拉河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旧时有一户大户人家,大家都称为发拉河家,他家建房子坐北向南,有主房有相房有天井,周边全是好土地,离滚滚向北流的龙河水比较近。听说还给柏格理要了一棵英国的樱桃树种在地里,现在成了一棵古樱桃树。房子年代久远,破“四旧”时损坏一部分,剩下留为大集体用,有一年发生火灾,也烧成断瓦残垣。但哪棵樱桃树还保留着。

远古时,发拉河家后山上,住着“俄索米”家,他家有一个“仙洞”,里面藏有“仙球”,一旦外敌入侵时,拿出“仙球”一吹,山川树木草都会变成兵,经常把外敌打败。外敌打不过。就算计谋,听“俄索米”家有一个小姐,喜欢针线盒和化妆品。一次外敌装伴成“商人”卖针线盒和化妆品,正好“俄索米”家小姐来买,“商人”假装听说她家有“仙球”,也想看看她家的“仙球”。小姐不知是计,回去把真“仙球”拿来让装伴成“商人”的外敌看,外敌左看右看,乘小姐正看针线盒和化妆品不注意时,以假换真,把提前准备好的假“仙球”换了真“仙球”,小姐买好针线盒、化妆品和拿假“仙球”带回家,家里的人也不知。

第二天,外敌又来攻打“俄索米”家,“俄索米”家拿出不知是假的“仙球”来吹,却不应验了,山川树木草变不成“兵”,从而被外敌打败杀了全家。后来,虽然“俄索米”家不存在了,但附近群众还记得“俄索米”家的好,逢年过节时,特别是春节时都会杀鸡祭拜“俄索米”家,求“俄索米”家保佑一切安好。

 

 灼甫草场

读小学时,读了北朝民歌《敕勒歌》,其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非常的美,心里一直向往草原牧民生话。

读初中时,地理课本上有写草原的文章。从地理书中看到草原上有毡棚,有蓝天白云,有成群的牛羊,非常羡慕草原生活,想到草原上亲身体验,一饱眼福。

远方的草原去不了,近的有灼甫草场。心想有机会要到灼甫草场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验草原风光。在龙街中学读书时,春末夏初的一天,天气晴好,学校几个班级共同组织学生到灼甫草场春游。大家按班主任老师的安排,一早起来,吃了早餐,到指定的位置集中,按班级排队走路去,有时走公路,有时走小路,早上出发接近中午到灼甫草场。灼甫草场阳光灿烂,蓝天白云,草长莺飞,叫天子从草丛中飞上飞下,叫个不停;洁白的羊群,轻轻的吃着青草,咩咩叫个不停;同学们喜笑颜开,有的和洁白的羊群亲近,有的和青青的牧草亲近,有的互相喜戏打闹,有的在草场上打滚,有的在草场上高歌,有的在草场上奔跑,尽情享受草原风光,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的灼甫草场还属于龙街区,后来撤区并乡后,把灼甫乡灼甫草场并给了雪山镇。参加工作后,和几个朋友来游过一次,大家在绿茵茵的草场上奔跑欢呼,看羊群看牛群,甚至很开心地去抱小羊玩……后来就没有去过灼甫草场了。近年来,每每想起学生时代去春游过,留下了美好的时光,也想去看看现在的灼甫草场和过去的灼甫草场有什么不同,但一直没有机会成行,偶尔在朋友圈看到大家发出的灼甫草场春夏秋冬四季不一样的美景,迫切想去感受一下。

去年秋末初冬时节,一天傍晚因事路过灼甫草场。落日余晖照在草场上,把草场抹上了一层红红的胭脂,晚归的牛羊有的已被赶进牧场的厩舍,有的还在牧场上吃草,风车转个不停,周边的树叶黄黄的,使灼甫草场的晚秋风景别有一翻味道。近日,又因事路过灼甫草场。灼甫草场长满了青青的草,像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而那白的羊、黄的黑的牛,有的正在吃草,有的吃饱了睡在草场上,东一群,西一群,到处都是。一只毛羊站在“灼甫人工草场”碑侧面“打广告”,几只小毛羊还站在山坡上东张西望,风车转动不停,风景不减当年,《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又呈现在眼前。

首发于《草海》总第一百二十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