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克战的头像

孙克战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7/02
分享

追寻红色记忆

儿子国庆节后要上大学了,这也算是他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了。以后的日子一切的行为有他自己的准则了。

还没什么感觉,他从一个嗷嗷待哺活泼可爱的婴儿变成一个比我还高的男子汉了,虽然他的语气和行为还象是一位未成年少儿的年龄,但他认为他已经长大了。

三十年前,我的一位同学考上大学,那时候考上大学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一个班五十几个人能走上三几个那班主任比自己中了头彩还荣耀。趾高气扬神采纷扬,不论什么场合什么时间都会引到上了大学的弟子身上,骄傲自豪。可我这同学父母早亡兄姊家都很贫穷,他找到我想让我帮他一把。那时的我刚刚有份工作,一个月也就三十八块钱块钱,虽然在同龄人中能有份工作便已是时代宠儿,但每听到某个同学能考上大学,心中还是说不出的寂落和失意,更多的还是一种羡慕和企望。大学生,未来的栋梁,真正的骄子。所以面对同学的请求,我想都没想一口应允。同时也把一副沉甸甸的担子放到我的肩上。五年,整整五年。我每天里可以喝凉水啃凉馍,月月给他汇款,从最少的十元到最多的三百,月月如此。虽然五年里失去了很多,但我觉得自己值得。

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个什么都不懂事的年轻人,和儿子现在一样大。

爱人早早就准备儿子上学的物件了。笔记本电脑手机,内衣内裤洗嗽用具,只怕少了一样。为了不中断他的书法练习,我又给他买了毛笔和临摹的字帖。儿子长大了,以后的路就靠他自己走了,我们能做到的只能尽力给他补充些动力能量罢了。

作为我们这偏僻山区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外出打工挣钱也真是不容易。我们不能和那些有钱的家庭一样给子女优越的物质生活,也没有给子女炫耀的资本,只能让他们生活在真真实实的现实生活中。

未到国庆,早早的查了天气预报,6号7号我们山西大部地区都有雨。虽然高速公路到太原只有四百公里的路程,四五个小时就到了。但是国庆期间七座以下的小车在高速公路不收费,车流量肯定多,飞速的车也潜伏着极大的危险因素。因此儿子8号开学,我们一家还是决定5号就走。借儿子的光,我们也想在外面看一看。

5号早上7点半,天空并没有预报上所说的有雨,气温虽然下降七八度,但是晴空万里和风拂面。不开车窗还有些热的喘不过气。

儿子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上车就拿着手机在摆弄着。现在的人真的是离不开网络了。别说是孩子,满世界的人随便坐在哪里走在路上躺在床上,就是面对面坐在餐桌上也是各拿各的手机,谁也不说谁,谁也管不着谁。爱人和儿子都有了驾驶证,儿子还是刚刚考取的,只可惜他们都是理论高于实践,平时常基本不开车,更别说在高速上。特别是儿子对车辆根本没有男孩子的兴趣。拿上驾驶证的时候他一副轻松的神态对我说,您让我给您办的事我圆满完成了,科目一到科目四全是一次通过。怎么样,满意了吧。你看看,他考个驾驶证我掏着钱,反倒是我欠他的一样。驾证拿到手至今他连车都没摸过一下。

出了运城到了临汾,第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便是洪洞县大槐树旅游区。本来我们是没算去的。爱人和儿子车上闲聊,就说到了大槐树。说起洪洞大槐树,很小的时候爱人见很多的同学说起来都有老家,因为我们家乡很大的一部分人都是从外地迁徙过来,河南山东……等等。新社会生活好了,世道安宁了,多年的亲戚联系上了,红白喜事逢年过节的你来我往的,欢天喜地喜气洋洋。爱人回去便缠着爷爷道,别人家都有老家,咱们家的老家在哪里。每每那时候,爷爷便会抚摸着爱人的小脑袋瓜悠悠道,咱们的老家,是在大槐树下。究竟是在哪里的大槐树下,爷爷没多说,爱人也不明白。直到长大后看了戏剧《玉堂春》和《苏三起解》后,才知道爷爷所说的老家是在洪洞县大槐树下的,但是在大槐树下的那个地方,何年何月迁移过来,家里不是殷实户,自然的家谱记载的一概没有,也就无缘寻根。直到十三年前爷爷去世,也没有能到大槐树下去看一看。爷爷只说过一句话,大槐树下的后裔,小脚趾甲都是双瓣双层的,那就是寻根问祖的证据、

爱人和儿子的话使我们走进了洪洞县大槐树旅游景点。元末明初,水旱蝗疫四大灾害加上连年战争,中原一带河南河北安徽“道路皆棒塞,人烟断绝”“死亡百姓无数,村庄城邑多成墟”。而山西大部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加上外省难民涌入,人口稠密。而别的省份人口稀缺,土地荒芜。明洪武年间,好些省份不得不把衙门降格。“河南省凡州改县十之有二,县并者十之六七”。劳力不足,土地荒芜。朱元璋决定移民屯田。据记载,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山西晋南一带五十年间共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涉及全国十八个省四百九十多个县,八百八十二个姓。这其中尤以洪洞为首。明永乐年间,当地官府在广济寺广场集中没有土地或是人多地少的百姓迁往中原一带,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树,当地官府就在树下为移民办理手续。被迁移者凝望古槐,依依不舍,见栖息在古槐树杈的老鸦也发出声声哀鸣,更是悲从心来,嚎啕失声。虽然他们身在他乡,可是从来没有忘记遥远的故乡,后来就叮嘱后代,以后回老家寻根问祖,如果找不到老家的村子,先去大槐树。现在的大槐树是在第一代汉(槐1652年汾河发大水被冲)的根上滋生的,距今已有四百年。而三代槐树更是枝繁叶茂充满活力。现在古槐的后裔已是遍布全国十八个省份五百多个县,有的还居住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些年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的繁荣昌盛才使得这些远离故土的游子频频远涉寻根问祖。

旅游景点周围的停车位早已满满当当的,大量的执勤人员都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在景点外几里外又开设了一个老大的停车场,十几辆免费接送游客的电瓶车往来穿梭,停车场出口还是有大量的游客在等待着。我们三口每天坚持跑步锻炼,三几里路根本不在话下,抬抬腿就到了。

途经汾河,站在桥上俯瞰水面。那水质不是清澈也不是浑浊,依旧是前几年的发黑发浊。汾河,山西的标志,依旧是带着浊黑的液汁西去汇入黄河,在这点上,很多人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我们没有进入大门,在庙宇外感受一番古槐的魅力。毕竟那古老的槐树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很远。来到这里,只是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虽然人多,但那就是一个心情,放松与快乐。

吃过午饭已是十二点,不敢片刻歇息,直奔高速,下站是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闻名世界的中华瑰宝,十年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在“古”字上。

进入古城,仿佛进到那遥远的在老家破旧院庭的感觉。历史是岁月的积淀,古老是岁月的遗留。但这古城给我的感觉却总是小时候在村里大户人家家里玩耍的感觉,经过风霜雪雨岁月的冲刷,长着绿苔的瓦片间或有一片半块的残缺,房檐下已被磨成光滑的青石台阶,烟熏火燎的房檐圆木发出黑油的味道,大门口的一对石狮被无数人抚摸的光滑冰手,茅厕的青砖被尿碱液汁渍的缺角少豁的泛着白白的碱色,一颗歪了半个树身的老槐树,树上的老鸦窝……那一切和眼前的景象又有着惊人相似的地方,只不过在现代化社会的冲击催化下,家乡古老的建筑古老的树木古老的气息,全被钢筋混凝土和漂亮的装饰掩盖的干干净净,到处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一片时尚的现代化生活的景象。

而平遥,这个山西中部的县城,却以这群基本保存下去的建筑而蜚名远扬。

古城内,居民小巷,似乎腐朽的气息却混杂着现代生活的时尚,街巷两旁的商贩兜售的绝大多数是现代化多的商品,无论衣饰装物,古玩珍品……唯一能保留辈辈世世气息和传承的,也许只有从摊位上的一些风味吃食上体现出来。

人真的很挤,也很喧嚣,但却不乱。一对东欧人(从两人的对话中判断是俄罗斯人,儿子听出来的,他们说的是俄语)手拉着手大步迈着行走,叽里咕噜不停地说着话。奇怪的是女背的行囊比男的大的多,也重得多,必须微拱着腰才行,而且俩个人都光着脚丫穿着夹趾拖鞋。我不由得注意观察一下,俩人的脚后跟都有着厚厚的一层茧。看得出,他们是经常步行的。

不知这对异国他乡的游客在这处处散发着古老气息的这个中国内地小城游走一圈又有着一种怎样的感受。我想也不外乎我们想去外国的心情吧。处处是客,只有脚踏在这块大地上才会有着理直气壮踏踏实实的感觉。

出了平遥,我们的目的地是文水县的刘胡兰烈士纪念馆。这是我们早已定好的。对于我们一家来说,这一站的意义远远大于前两站。

一位十五岁的普普通通少女(比儿子还小四岁)能得到新中国领袖的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几乎是没有的。

那句人民领袖称赞普通百姓的空前绝后的题词在我刚刚省事的时候就镌我的心里,直到如今。

原本因为胡兰和云周西村是个很遥远的地方。在那里并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也没有英雄名人。只有一位十五岁被国民党顽固军腰剁三截的少女才出名。经过半个世纪多特别是近三十年的沉淀,她渐渐谈出了人们的话题和视线,谈出了人们的意识。

之所以忘不了她,那与我们年少时代接受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幼年乃至少年的记忆牢不可灭。刘胡兰,我只知道她的那几句话。面对匪徒的威逼利诱枪口刺刀,她说“给我个金人也不自白“怕死不当共产党员”,而最震撼人心的还是那句“我咋个死法”的大无畏精神。她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远大的革命主义理想,对党忠贞,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她有着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而对于我们现在的人来说缺少的不正是这种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明知有牺牲也要为正义而战,明知有困难也要迎难而上的“刘胡兰精神”吗?

下午五时许,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刘胡兰纪念馆,此时天空已变成阴天,灰沉沉的。大门口停了不少的车,却不见有人进出。下车才得知,从8月25号到明年元月11日,刘胡兰纪念馆因为修缮而闭馆。望着馆内施工现场的忙碌景象,内心很失望,只好拍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在那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陆续有二三十辆车过来,全都是来参观刘胡兰纪念馆的,从车牌上看有陕西的有河北的有天津的,当然本省的更多。绝大多数都是带着孩子来的。和几位家长交谈,这个社会有真正良知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的。树立孩子正确的信仰和榜样,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帮助。在这些孩子中儿子的年龄是最大的,但是我还是想把他当成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

离开刘胡兰纪念馆时候才五点二十,天色已灰暗,道路都看不清了,车开灯驶往交城。

·····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

交城的山水实呀实在美。

交城的大山来了游击队。

游击队里有咱的华政委。

华政委最听毛主席的话,

他紧跟毛主席打天下。

华主席为咱除四害,

锦绣那个前程放光辉。

……

1977年,我13岁正上初中。学校上音乐课,每个班每个年级都在学唱这首歌,全校师生集合也在唱这首歌。我们以唱这首歌为荣,因为英明领袖就是我们山西人,他是我们山西的骄傲。

众所周知的原因,华国锋早早的就离开了中央领导的岗位。如同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一般。随着改革开放,随着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人们渐渐只关注自身的生活,赚大钱吃喝玩乐,从万元户到亿元户,从自行车到上天入地。只管赚钱,谁在乎你台上台下的。

三十余年过去了,当年的英明领袖也与2008年与世长辞。回过头来我们已是知天命的岁数了,人生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也都经历了不少,也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从媒体上看到当年华国锋的夫人上下班都是骑着自行车的,从来没认为是“第一夫人”的身份而搞丁点特殊,而英明领袖也从来没有为子女谋过一点私利。我们从内心不得不佩服当年毛泽东称赞“他是一个老实人”的华国锋是一位大爱能忘我无私心地宽的真正的共产党员。他“为人宽厚平易近人关心同志爱护干部”“谦虚谨慎严律于己宽于待人生活简朴”“党性原则强,自觉维护团结,光明磊落作风正派,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服务。”如此种种,不仅仅是文字上的结论,也是老百姓心中的共识。

傍晚六时许,我们驱车来到了交城县。华灯初上,高楼大厦国旗飘扬,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来到人们常说的“华陵”门口,园内的游人零零散散在往外出,门口的执勤人员引导着人们四下离开,闭馆了。望着那高大牌楼上的“吕梁人民广场”的金匾,油然升起一种神圣的感觉。

第二天一大早,天空阴沉沉的零星飘着雨点。街道上有一道明显的湿痕。我们来到吕梁英雄广场。

吕梁英雄广场位于交城南麓著名的卦山山根。一入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华国锋铜像,他的目光正好注视着故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生前他没有多少时间回到家乡来,逝世后他的魂他的精灵他的一切日日夜夜全部陪伴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山山水水。在铜像的两侧,矗立着两组塑像,内容是反映那些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而贡献鲜血和生命的先辈。华国锋,这位党和国家原先的领导人,这位真正的共产党员,不正是和家乡的千千万万的普普通通的民众一样,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无私奉献出毕生的精力。

拾级而上,365节台阶,我们来到华国锋陵墓前。望着眼前这座普普通通没有一个字的简历没有装饰的墓碑,心里极度酸痛,也更加敬佩陵墓的主人。真正的共产党员生不扬名死不留灰,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去不留言。这也是对这位前辈最好的写照吧.

我们一家默默肃穆向着这位普通坟墓的主人真诚的三鞠躬,以表达我们的尊敬和悼念之情。

儿子这一路很庄重,一反平时大大咧咧自以为是的态度。我知道,他是一个优秀的儿子,是一个现代社会优秀的青年。他有着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我们不应该也不能规划和设计他的人生轨迹。我只是希望,他应该知道些什么应该记住些什么,这样他就会知道应该怎样面对未来的人生了。

游人渐渐多了起来,我们沿阶而归。回首仰望,岁月如梭,来客匆匆。留下的应该是过去,积淀下来便会成为历史。

面对今天鲜花般的生活,我们不应该珍惜和发扬吗?

为了儿子,为了下一代。



                                           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