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良言
大凡有山的地方,总免不了有岩洞。相传被乾隆皇帝钦赐谓“南嘉第一峰”,位于嘉鱼县境内、城东南四十公里不远的大岩山更不例外。就我所知,这里叫得出名字,且有一定名望的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的岩洞就有二三十来个,首当其冲的娇娇者,当然要算仙人洞了。
早就听说家乡的大岩山上有个仙人洞,素来喜欢游山逛水的我却有点迷信他乡之石,自认为他乡风景独好。熟悉的地方无风景可言,等到他乡之客慕游大肆赞叹过后,终于按捺不住其诱惑,为此专程直捣那被人吹得神乎其神的仙人洞府。
那是一个暮春的季节,我们一行人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穿过青松翠竹的山林竹海,不一会儿,闪烁在眼前的不知名的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白的,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的格外打人。身临其境中,勿必想得太多,你可尽情地享受这如水墨画一般的江南水乡的温馨与秀色好了!
绕过“南嘉第一峰”,继而经大岩千亩古寺旧址,顺山梁东行两公里有余,即可行至洞口。这时,放眼四周,翠竹青青,松柏苍绿,云蒸霞蔚,就足以叫人眼花缭乱了。
至于洞府里的景致就甭细说了。总之,你站在洞中央,给人的感觉就像置于一个雄伟而又庄严的大会堂里。让人真正感觉到了什么叫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里。
环视洞壁、洞顶,玉笋或倒挂,或斜依,或耸立,或盘绕,争相呈姿弄彩,令人眼花缭乱。真叫人步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境地,那倒挂壁空的钟乳石嶙峋密布,悬附峭壁的石笋凌空生长,有似众星抱月,有似鸳鸯戏水,有似仙女沐浴,有似仙人打坐,似夫妻相亲,有似飞瀑倾下·······站在不同的角度,任想象自由驰骋,你总会找到栩栩如生的感觉。
瞧,洞壁四周坚固,空旷无比;地面平坦如砥,一览无余。要是在此装上各色灯饰,在此举办个舞会,恐怕千余人也显得从容有余。
“入之愈深,其见愈奇”。此言半点不虚!进入洞的深处,路径通幽,迂回曲折,洞景更显梦幻无穷,感叹自己不是画师,更可惜自己文化底蕴不足,缺少合适的词汇与语言将其描绘下来。
出洞口,站坪台之上,居高临下,俯瞰前川,东方竹浪层层,松涛叠卷,绿水长江,宛若一条玉带从眼前绕过,倘是东方日出之时,更别有一番景致。
素来山以仙名于世,洞以名人景致而闻名,天下的好山好水好洞府,一些名人骚客,总是闻风而至。像仙人洞这般奇秀的洞府,自然倾倒了很多游人。难怪乾隆欣闻至此,大饱眼福后,不禁诗兴大发是。且当即挥书写下诗云:“岩山竹影几千秋,一轮红日滚金球。眼观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十二洲。美景一时看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仙人洞大概是因沾了仙气和名人的光吧,洞近九庵十八寺,世代佛道充塞,香雾缭绕,至民国初隧蓑落。也许是气俗已尽,解放不久,又遭“四清运动”,这九庵十八寺实属在劫难逃。加之过往游人,对洞府的肆意遭踏,洞府景色远不及以前,又因交通闭塞,就此而冷落寒宫自在情理之中。
洞游归来,已是落日余分。在流连忘返而感喟大自然赋予人类美色的同时,我在想,每个游人或是为官者,在过分地索取大自然的恩惠时,是否应该有义务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好上天恩赐予我们的福祉?!
(原载90年代末《咸宁日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