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以北,过了古北口,就是历史上称之为塞外的地方。
塞外之外,就是草原。
草原很广阔,广阔得无边无际。
我坐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将目光投射出去,竟然寻找不到可以阻碍视线的东西,空荡荡的,感觉到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安。四顾茫茫,骋目驰怀,目光在那辽阔苍茫间,再也无法识别草与天的颜色,只好徐徐收回。草以一种柔和的绿色,铺展在眼前,然后,一点一点向远方延伸,一点点飘渺、苍茫了天与地,为你呈现一首古老的歌谣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就是草原,令人沉醉、不安的草原。
初到草原的朋友说,一踏上草原,心里就有一种恐慌,怕一转身,就找不见回家的路。草原的辽阔,就像一片浩瀚的海洋。
2、
克什克腾大草原,就是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地方。
草原歌手乌兰托娅在《套马杆》里深情唱到“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飞驰的骏马像疾风一样。一望无际的原野,随你去流浪,你的心海和大地一样宽广……”草原之美,美在乌兰托娅的歌声里了。
现在,在草原上,已经很少见到成群的牛羊了。更加少见成群的骏马在草原上扯起一阵阵旋风,用雨点般的马蹄敲击着草的面颊,掠过来,又旋回去。那种磅礴的气势,那种壮阔情景,只有让来到草原的人,去遐想,去神往。
更多的,是看见黄牛或者花腰的牛,在蓝天碧草间,三三两两地,甩着长长的尾巴,悠闲地踱来踱去,像是一幅懒洋洋的西洋油画。
天上的云朵很多,很厚,在空中飘来荡去,将浓重的影子投射在铺展开的草原上。草原也因此变得深深浅浅,浓浓淡淡。像是草在行走,花朵在流动,牛羊被掩映在历史的光与影之间。
羊群可不像天上的云朵那样又浓又密,一朵恋着一朵,一片追赶着一片。羊们都被圈到划分好了区域里去,在规定的区域里漫步、觅食。虽然免去了奔波之苦,也因此失去了许多自由的乐趣。草原或许显得有些寂寞了。
草原是有限的,而牲畜却越来越多,草原就出现了难以承受的矛盾。就像海洋,由于过分捕捞,渔业资源几乎枯竭,人们不得不采取休渔措施,让海洋得到适当的修生养息。草原的人们也拉起了铁丝网,一块一块将草原分割开来,让有些枯竭的草原得到喘息,让过多的牛羊等牲畜,有计划地放牧。
所以,草原愈发显得空旷,辽阔。
草原的河流又细又长,像是蒙古族姑娘的长发,又如飘荡在草原上的蒙古长调,弯弯曲曲。在碧绿的草丛里,蜿蜒着,婉约着,抒发着一种忧郁的情怀,牵扯着眷恋的目光,消失在一片苍茫天地间。
草原上的河流,也许是世界上最为奇特的河流。远远看过去,细细的,像是贯通茫茫草原的血脉。滋养着茵茵绿草,滋养着,草原上的牛羊,和那些骑在马背上的牧民们。你走近河流,俯下身,细细观察,那细细的河流,就是血管里的血液,那样悄无声息地流淌着,沉静而有力。
真得难以想象,那样一条细细的河流,竟然不断流,不干涸,不止不息。看不见水的涓涓流动,听不见水的潺潺声音,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不急不躁。就像我们的心跳,你轻易不会感觉它的跳动,可它就在我们的身体里,给我们生命的力量。
草原上有了水,就有了生命。
草原上的土层极薄,只有那么薄薄的一层,覆盖在一片碎石上面,那应该是亿万年前,地壳运动的结果。所以,无法生长那些在其他地区很常见的高秆植物,只能适合于这些草们生长,也许这就是自然的结果。可是,这薄薄的土层,何以承载那样一条条不枯不断,不疾不徐,无止无息的河流呢?
真得很担心,草原的河流哪一天断流了,干涸了,那连天的碧草,跳跃的花朵,还有那些饥渴的牛羊,策马追风的牧民们,将何以生存呢?
草原的河流是不会干涸的,它们肩负着使命在流淌。
3、
草原是有山的,只不过与我们山区的山比较起来,山就显得很少了,单调了许多。草原的山大致呈现两种风貌:一种被绿草覆盖着,画出很柔和的线条,让辽阔之中,有了一种优美的起伏;让贴着草尖掠过的风,产生出一种跌宕的韵律美。那种形态就像是大海的波峰与波谷,舒缓有致地涌动。被风摇曳的花朵,就是大海里朵朵浪花,当然,这花朵远比大海上的浪花丰富多彩。它不会被淹没,每一朵花都是带着翅膀的,它们贴着草飞翔。有了这些会飞翔的花朵,草原的色彩就不会单调,那些每天在风中成长的碧草就不会寂寞。
那一排排高高竖起的风车,相互守望着,站立在草原那些缓缓的山坡上,转动御风的翅膀,展翅飞翔。草原的牧民们,骑着快马,赶着勒勒车,可以把蒙古包坐落在草原的任何一个地方。那些飞转的风车,就会把光明与外界的精彩,传送到千家万户。
另外一种山,是由岩石堆砌,雄伟地裸露着,呈现一种嶙峋的傲骨。在克什克腾草原,我所见过的,具有这种风貌的山,主要有两处。一处在草原的边缘,靠近克什克腾旗政府所在地,叫做“大青山风景区”。另一处,则藏在草原的深处,是以草原石林而享誉海内外的“阿斯哈图世界地质公园”旅游风景区。
不知是上天的恩赐,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然反常规的在草原上雕塑出了这样巍峨的大山,这样多样化的草原风景,让平坦辽阔的大草原,挺起了坚毅的脊梁,让这些高耸的岩石,颠覆了人们对茫茫草原最初的印象。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的大青山,天下最美的男子汉,引来西拉木伦河,日夜亲切交谈……”巍巍的大青山,就是草原的男子汉,以绵延不断的气势,以巍峨雄伟的姿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绵延百里,山高谷深,与草原的风貌迥然不同,自成一番气象。景区内有许多高山大岭,山峰的岩石上有许多很大,很深的冰臼,人们说那是上帝的眼睛。平日里,那里的积水不断,浅浅的,清清的,像一汪一汪深情的眸波,注视着苍苍天空,映着来来往往的白云,贮藏着千年变幻的烟云。
如今,这里已经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区,人们领略了苍茫辽阔的草原风光之后,进入深山大谷,感受草原风光的不同面貌,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快感,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而深藏在草原腹地的“阿斯哈图石林”风景区,则更是世界地理的奇观。已经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那里独特地质风貌,那里的一山一石,都足以让人流连忘返,让人沉醉不已。那样独特的山石造型,似乎只有这里强劲的草原风,才可以雕塑得成。那著名的“九仙女”、“月亮城堡”、“小布达拉宫”等一个个景点,不是用语言可以描述的。
草原无山,有山就是奇山。
4、
蒙古包,并不像人们在图片或影视资料上看到的那么富有诗意,只是普通蒙古牧民的住所,就像我们农村的平房一样。此时,我正和我的朋友们,围坐在蒙古包里,体察牧民们的生活。
这是一个简易的蒙古包,不大,也很旧,就坐落在草原公路边上。这样的蒙古包在草原上时常就可以看见,坐落在通往景区的路边,是专门为来往的游客建立的。蒙古包里的陈设简陋,或者是临时搭建的原因,并没有如我们在图片或影视资料所见那样,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风情。一张具有蒙古族风格的桌子,摆放几把椅子,就是蒙古包里面主要的家具。地上没有铺设什么,是踏平了青草,裸露的土地。空气里弥漫着很浓重的羊膻味,感觉很不舒服。我们当地有一句俗语,说“听景别见景,见景更稀松”。好像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蒙古包的外面,是用栅栏围起来的一片空地,相当于一个小小的院落。院子里停放着一辆勒勒车,一头老黄牛,一头小牛犊,还有一条小黄狗。围起来的地方,青草已经被踏平、磨光了,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像一块斑斑斓斓的旧地毯,看着有些揪心。
这一切与我们的想象有些距离,有些扫兴。也许,这就是旅游开发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吧。
蒙古包的主人是一对中年夫妇,典型的蒙古族装束,典型的蒙古人形象。常年被草原风吹着,被无遮无拦的太阳晒着,两个人都是一样的黑红脸膛,一样粗糙的皮肤,一样健壮的体魄,一样微微弯曲的双腿。男的会汉语,只是不大熟练,不影响交流。女的,则只管默默做事,不发一声,不知道她能否听得懂我们的谈话。
草原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夫妇两个在这里做事,太阳一下山,就收拾东西回到家里,他们的生活似乎很简单。问他们的生活如何,男人憨厚地笑着,说比从前好多了,家里有牛羊,由父母照料,孩子寄宿在学校里,他们夫妇在这里卖一些草原特产,在旅游旺季,一天的收入还是不错的。他不肯告诉我,他们一天的收入有多少,一年的收入大概是多少。在我的眼里,蒙古族人都是很精明的。
他们卖正宗的蒙古族食品,有奶茶、奶豆腐、马奶子酒、手把肉、烤羊腿,凡是蒙古族的食品一应俱全。然而,这些东西很贵,我们只能意思意思,要想敞开了吃,恐怕腰包很快就会瘪了。我们也不敢要蔬菜,这里的蔬菜更贵。由于这里的地理环境所限,也是出于对生态环境保护考虑,这里是不种植蔬菜的,所需的蔬菜都是从草原外面运来的。外面来的人,到草原吃蔬菜,显得有些太奢侈了。
来一趟草原,简单吃了一顿正宗的蒙古族大餐,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几个人商量着,这里的奶豆腐很好,是不是买一点,回去后送给亲戚朋友。就与他们谈价钱,说要买很多,希望他们能便宜点。女人仍旧笑着,不点头,也不摇头。男人一边微笑着,一边忙活着给我们切成几块,分别放在秤上过秤,结果每一个人都花了很贵的价钱。有一个朋友拿着一块奶豆腐对着男人喊:“这么一块,就这么贵,不成了金子了么。”男人仍旧微笑着:“不贵,不贵,就是软黄金啊。”
我们一边苦笑着,一边将那朋友拉出来。
太阳已经挂在了西天的边缘,天色有些暗淡,空气里有了明显的凉意。通往景区的公路上,少见了来往的车辆,夫妇两个准备收拾东西回家,我们也与那对蒙古族夫妇告别、上路,赶往下一个景点。
辽阔的草原一览无余,暮色降临,愈加苍茫。回望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院,已经沐在一片橘红色的暮霭之中。粉红色的蒙古包,一辆勒勒车,车辕上拴着一头老黄牛,老黄牛的身畔,有一头正在吃奶的小牛犊,那条小黄狗,正冲着夕阳吠着。不知从何处传来的马头琴的琴声,在暮色里飘着。沉沉的暮霭笼罩了一切,朦胧了一切,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草原真得很美,虽然总会有些遗憾。
5、
塞外之外就是草原,草原不是塞外的全部。有茫茫的戈壁,有漫漫黄沙,有悠悠羌笛,还有镌刻在大漠戈壁是那些不朽的诗篇。然而,对我而言,塞外之外,这茫茫草原,就是我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