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说书人
孙保明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上世纪70年代的乡村,人们的物质生活还很贫穷,精神生活也显得十分枯燥无味,农闲时节,除了勤快的妇女和儿童去割草喂牛,到处捡一些越冬的柴草以外,一些懒惰的青壮年汉子则爱吆五喝六、呼朋唤友地聚在一起喝酒、打牌、赌钱。
村里的老年人无所事事,就三五成群地蹲坐在屋檐下的墙根边,晒太阳,漫无边际地闲聊天。这时候就有人念叨:说书的该来了呀!听说书人讲故事,给孤寂的乡村带来了非常享受的浪漫时光。
说书是对起源于宋代的一种传统曲艺的俗称,一般是只说不唱,有时也有说有唱。乡村说书人大多是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眼瞎腿瘸的残疾人,靠着一张嘴行走江湖,勉强养家糊口混碗饭吃。
他们走村串户,一般先找村干部去协商,村干部看他们可怜就给予照顾,同意他们留下来说书,得到的报酬是当众要点儿零钱,或者拿个大搪瓷缸子挨家要些五谷杂粮。傍晚时分,一阵咣咣的铜锣声响起,只见一个人拿着铜锣,走街串巷,敲敲打打,后面跟着一群欢蹦乱跳的儿童和三两只狂吠乱叫的游狗。这时,不用问,一定是说书人来了。
记得当时比较流传的说书形式有三种:一是大鼓书,伴奏乐器是一面扁圆形的大鼓,放在竹架上。另外还有简板或鸳鸯板,简板是用两片一尺来长、大小和形状相同的木板或竹板制成,鸳鸯板是由两个方寸大小、形状相同的月牙形铜片制成,说书人演唱时一手敲鼓,一手夹板,配合唱腔、道白,唱一段说一段,时站时坐,还伴有动作表情。大鼓书一般以《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岳飞传》等铁马金戈、征战打仗的书目为主。二是琴书,由盲人说唱演变而来,伴奏乐器除扬琴之外,也兼用三弦、二胡、梆子等。梆子悬挂在木架上的两块木板中间,用绳子串起来绑在盲人的右脚上,盲人一边用手拉琴,一边用脚踩着点,梆子就会有节奏地敲打木架子上的木板,发出节拍声,盲人便随着梆子的节拍声唱下去。琴书大多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王金豆借粮》等才子佳人、公子小姐的姻缘戏为主。三是评书。说评书的道具简单,面前摆一张桌子,放一把折扇或一块醒木,醒木拍击桌面,是为了提醒听众安静,增加注意力。评书常说的有《三侠五义》《隋唐演义》《白眉大侠》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书目,情节复杂,故事性强。
一听到锣鼓声响,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赶紧吃过晚饭,一人搬一条板凳,争先恐后地朝村前的晒场上赶,孩子你叫我喊,呼朋引伴;大人则快步匆匆紧跟在后面,惊得院子里鸡飞狗跳,踏得土路上尘土飞扬。
咣咣的锣鼓声,或如泣如诉、节奏悠扬的扬琴声,快一阵、慢一阵,高一声、低一声,从围成一大圈的人群里传出来,飘荡在刚刚散去炊烟的村庄上空。估计周围的群众都到齐后,锣鼓声或琴声开始停歇片刻。
此时,有热心人帮忙摆好方桌,放好茶水,架好锣鼓或扬琴,穿着粗布大褂的说书人微笑着来到场子中央,先冲四周的听众双手抱拳,施上一礼,然后开口先介绍自己姓甚名谁、家住何方。
接着说道:兄弟今日借贵方宝地,在此献丑了,说上一段书,只为生活所迫讨口饭吃。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希望老少爷们多多捧场,有钱的赏点儿零钱,没钱的给点儿杂粮。这一套客气话是必须要说的,否则会被人看不起而找茬儿砸场子的。
待演出正式开始时,说书人精神抖擞、表情丰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而扮男,时而扮女。说到得意处,说书人摇头晃脑、嬉笑怒骂、幽默滑稽,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整个晒场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说到紧张处,说书人模仿沙场上战鼓擂擂、马蹄声声、刀兵相见、杀声震天,听得年轻人都摩拳擦掌、热血沸腾;说到悲苦处,说书人嗓音嘶哑、如泣如诉、神情黯然、声泪俱下,听众也往往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伤心欲绝。
夏天的说书场上,女人摇着芭蕉扇驱赶走蚊蝇,男人的旱烟袋一明一灭,就像天上闪烁的星星;冬天的说书场上,凛冽的寒风刮过树梢,呜呜作响。
老人身穿厚棉袄脚蹬草鞋还是感到有些冷,可仍然揣着双手跺着双脚坚持听到收场仍不舍得离去。如果说书人技艺娴熟、炉火纯青,即使下雨下雪,也不愿意散场。
另外,大家都知道,说书人还喜欢卖关子,说到精彩处或悬念出现的关键时刻突然止住,醒木一拍,慢悠悠说道:今天的书就说到这儿,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此时的听众正聚精会神、意犹未尽,心里便念念不忘、欲罢不能,坐在原地久久也不愿离去。说书人只好再说上一个小段子才算结束,然后寻找好住户,开始收家伙休息。好的说书人会受到大家的热情挽留,说上十天半个月的书,使枯燥的乡村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就是在说书人走后的好几天里,村里的男女老少茶余饭后还在谈论着这场让人如醉如痴的精彩演出,蹲墙角晒太阳的老人还在诅咒那些白听书不给粮食不给钱的吝啬鬼,并期盼着下一个说书人的到来。
土地承包到户后,随着收音机在乡村的普及,评书大师单田芳和刘兰芳的声音开始传入千家万户。单田芳的声音略带沙哑,独具魅力;刘兰芳的声音高亢嘹亮,激越澎湃。
他们说起评书来那真是抑扬顿挫、引人入胜。每天中午或晚上吃饭时,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围坐在饭桌上的收音机旁,一边吃饭一边听评书。
如今,电脑和电视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互联网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乡村说书人的身影已渐渐消失了,不曾消失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对童年听说书时的美好回忆,那些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是我年少时崇拜的偶像,评书里讲到的关于他们的英勇事迹直到今天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原载《驻马店日报》2021年11月1日第3版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