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孙鉴的头像

孙鉴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1/20
分享

聚餐孤独症

孤独,围绕在所有人内心,每个人都要去面对,无论你是否愿意。聚餐,是人们都喜欢的一种社交形式,尤其盛大、隆重,觥筹交错、灯红酒绿的欢聚之后,每个人都会走回孤独。甚至,会有人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直接感受到孤独的袭来。我相信,有这种感受的不仅仅是我。

周朝时,分桌分餐制是一种礼制。食物在平均分配后,被放置在每个食客面前的案上。除了正坐本身不是十分舒适外,这种相对自我的空间感让我觉得还挺向往。放下进入饭局的功利心时,你会发现人虽有社会性,但更是一种极为自我的生命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个能让彼此心理舒适的距离。越自我、越孤独的人,这种距离需要的就越大。

随着佛教的盛行和之后椅子的出现,中原人的生活习惯逐渐改变,坐姿从跪坐到踞坐直至有了椅子的垂足而坐。用餐很自然的也受到了坐姿变化的影响。当大家垂足而坐,身体的自由度提高了,便无形中加速了社会化合餐制的形成。人们开始发现合餐吃饭时可以比以往更方便地打破距离,拉近彼此的关系。

唐代韦氏家族墓壁画《宴饮图》中,已经能够看到人们围坐在一起共用餐桌吃饭的画面了。人们有的盘腿坐在长形凳之上,有的单腿下垂,畅聊、畅饮,十分惬意。

这种合餐制养成了中国人特有的饭局与酒局文化。人们商量事宜、需要有所庆祝、包括婚丧嫁娶都会聚餐,且无论聚会原因是什么,在一起吃饭时都要图一个热闹才好,据说不热闹就会不尽兴,还演化出很多酒局的规则,让人们能方便找到劝酒的话题。这些时候,我往往会在喧闹的酒局中陷入孤独。看着敬来敬往的人们,想象着他们内心的孤独。共鸣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更多人是惧怕孤独,需要忘记孤独,狂欢热烈的聚餐方式自然是最适合的。

我书橱里有一本书,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 《百年孤独》。或许每一本好书都有这种特性吧,我重复读过三遍,每次都会产生新触动。它讲述了拉丁美洲一个小镇的百年风云,同时也描述了一个家族几代人的魔幻人生。这本书,让我在孤独中沉迷,也让我似乎对孤独有了新的注解。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是这本书中一段经典的文字。我认为过去首先是真实的,因为它们深深地印在记忆里。过去,也确实是假的。因为人性使然,我们会选择性地去记忆,而且很私人,无法重复印证。真相会在回忆里模糊、变形。最终,回忆成为了谁也无法复原的历史,戴上了浓雾般的面纱。

我们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经历着梦幻般的人生。真实,又极不真实。然后怀着满腔的遗憾孤独地走向自己的终点。每一个陪伴过你的人不会懂你,你也并不懂他们。彼此都是对方人生路上的一名过客而已。擦肩而过,或者把酒言欢、尽情狂野后各自散去。人生百年,有着无尽孤独。

人能够掌握的只有当下。我们可以在饭局中索取、逃避,也可以离开饭局去让人生更有意义,朋友们,想象一下,如果多一些梦幻如史诗般的过往,梦幻到值得后世铭记,是否才是孤独战役里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我给这种状态起了一个名字,叫“聚餐孤独症”。治愈的方法,请容我在这世间慢慢找寻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